第三卷 共逐鹿 第353章 四靈

因為宋弘、任光在忙活上林設縣及春耕事宜,還都長安的工作,第五倫就交給了「宗正」第八矯來籌辦。

但第五倫萬萬沒想到,平素溫文爾雅的第八矯,卻在「小事」上與自己杠上了。

「王后及王世子,乃至於往後的嬪妃們,只居於建章宮中,闢為禁中後宮。而未央宮不在設椒房等後宮之所,只單純作為三公九卿辦公官署,及上朝治政、舉行大典之處,季正以為如何?」

之所以看中了建章宮,是因為此宮環境頗好,旁邊就是上林苑,內部還有太液池、漸台,宮殿也較新,不似未央那般陳舊,不必花大功夫修繕。

第五倫本以為通知第八矯一聲,讓他照辦就行了,豈料第八矯肅然起身道:「大王,此乃違禮之舉,萬萬不可!」

不愧是當過太學生,主學尚書和禮的人,第八矯開始給第五倫講解,為何這規矩不能破。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夏後氏化家為國,是故直接將家中的前堂後室,變成了前朝後寢。殷周秦漢新五朝沿用至今。是故進入未央後,先有三朝,曰『大朝』,曰『治朝』,曰『日朝』。」

「大朝在未央宮中為前殿,乃是召見諸侯及舉行登基、封侯拜相、立太子等重要儀式之處;治朝在未央宮中為承明殿,平素殿議就在此處;日朝則在宣室殿,乃是天子分別召見臣子問對之所。」

「然後有六寢,正寢為溫室殿,還有五座燕寢。」

「最後才是六宮,皇后居椒房殿,其餘五宮環繞。」

「《周禮》有雲,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視之,退適路寢,聽政,使人視大夫,大夫退,然後適小寢寢,釋服。是故未央雖然大,卻沒有一處多餘的宮殿。」

雖然聽得讓人發暈,但第五倫還是嘖嘖稱奇:「季正啊季正,這才短短半年,你竟對宮省禮儀制度如數家珍了。」

第八矯這半年也沒白過,時常召來漢、新兩朝野老,詢問宮廷制度,硬生生將其吃透了。

他說道:「大王於馬上肇基,但卻不能馬上治國,禮儀草創,不能有太大偏差,免遭世人笑話,臣願做大王之叔孫通!」

第五倫頷首,對他不懂就學的態度很欣賞,但卻覺得第八矯太不自信,鑽進死胡同里去了。

「你欲學叔孫通,大善,可余聽人說起過叔孫通的一句話。」

第五倫道:「五帝異樂,三王不同禮,禮儀可以因應時勢、人情等因素而作出改變,不必全盤照搬。叔孫通為漢高制訂的禮儀,即由混合夏、商、周、秦四代而成,等到漢武帝加以創舉後,於是就有了如今被奉為圭臬的漢家制度。」

「可儒生們不滿意,認為與古不同,不是好制度,於是就出了個王莽、劉歆,處處對照古文,模仿先王之禮,反而誇外觀而失真意,改制是完成了,卻將天下弄亂了。」

現如今,吃了大虧的士人又幡然醒悟,覺得漢家制度乃是世上最完美者,漢末成哀之際的黑暗全被他們忘腦後了……

於是第五倫總結了對付這群古代知識分子的手段:不能慣著!

能否治理好天下,根本不在這些虛無縹緲的古禮中,而在於與時俱進。

第五倫堅定了態度:「亂世里,不需要那麼多講究,建章在未央以西,有廊橋連接,看似兩宮,實則一宮。你就當余將未央作為前朝,而建章則是後寢了!」

「至於九卿官署,則集中到桂宮去。」

桂宮在未央以北,就在北闕甲第和戚里旁邊,因為戰亂的緣故,甲第出現了一大批空房產,其中不少人被第五倫打掉的渭北、渭南豪強所有,現在就收歸官府,分給大臣們居住,不論是去桂宮上班,還是前往未央謁見上朝,都頗為方便。

第八矯苦勸無果,只能應諾,而第五倫背著手看長安城宮室的簡圖,又選定了一個地方。

「這北宮位於長安正中央,周回十里,往日作為漢帝遊樂之所,可觀雞鞠之會,角狗馬之足,就讓王祖父和陪伴他的宗室,住到此處。」

「長樂宮暫且空著,找人將被王莽放倒的十二金人統統拉起來。」

「至於明光宮……」

明光宮就是定安館,孝平太后、黃皇室主王嬿住了十多年的地方。

第五倫思索後道:「這一宮室,專門用來收留戰亂孤兒,正好未央宮裡躲著幾百名不願也不敢出宮的宮婢,都打發去明光宮做事。」

這些宮女打小入宮,第五倫在時還能護她們一時平安,魏軍撤走時,劉伯升也還算大丈夫,不予為難。可等他戰死,宮人們先為綠林亂兵所辱,擄走不少,剩下的人冬天裡都聚在宮中,靠挖掘地里的蘆葦根和捕池中魚蝦為生,餓得皮包骨頭。魏軍重新控制長安後,才開了粥棚給她們續命,一問之下,老大不小的人了,這也不會那也不會,只會伺候貴人。

這不,第五倫就給她們找到了適合的崗位。

「這些宮女也怪可憐,不少人快五六十了,婚配也不可能有孩子,註定孤苦伶仃。倒不如讓她們收養孤兒,領一份吃食,在明光宮做做雜務,相依為命,往後也有人養老送終。」

「那孝平太后……」第八矯小心翼翼地詢問,現在擺在魏國政權面前的一個難題是:該拿這位前前朝太后、前朝長公主怎麼辦?大夥都摸不準第五倫到底想幹嘛?

你說他想幹嘛?

如果說第五倫第一次進長安時,王嬿對於他的政權而言,身份略有尷尬,也還有一定利用價值,那現在則是……無所謂了。

第五倫直接替王嬿做了主,三十歲不到退休,誰不想?

「孝平太后被王莽在長安一關十餘年,恐怕是不想回這城中了,渭北地闊氣爽,倒是養老的好地方。」

「就讓她繼續住在漢太上皇陵邑萬年宮中,為已經滅亡的大漢,好好守陵罷!」

……

作為數百名表現優異,勤勞肯干,在戰爭中做出過貢獻的織女之一,陰麗華與王嬿分別,去了上林縣繭觀做事,其中分別之情不必多言。

而在櫟陽城中,也有一人在收拾行囊。

隨著隴右敗而魏王勝,班彪又一次被現實打了臉,如此一來左右頰都腫了。

得知第五倫要還都長安,班彪暗暗嘆了口氣:「荀子有言,可以有竊國,不可以有竊天下;可以有奪人國,不可以有奪人天下。」

「王莽是竊天下者,而第五倫,則是奪關中立國者。」

「然而荀子又說過,國乃是小具也,可以小人有也,可以小道得也,可以小力持也,所以第五倫才能僥倖一時,可以有之,然而未必不亡也。」

「然而天下者,至大之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不可以小力持也,非聖人莫之能有!是故王莽欲為偽聖竊漢,終究敗滅。」

言下之意,第五倫這「小人」也就囂張一時,割據一方罷了,想要奪天下,那是絕不可能的!

虧得班彪只是腹誹,少有直接表露想法的時候,否則一心想要第五倫早日稱帝的王隆,都要拔劍手刃他這吃裡扒外的逆賊了。

班彪心裡罵著,手上卻不停,按照王隆的吩咐,將半年前才搬來渭北的海量圖書分好類,它們可算要回家了。

但班彪卻從王隆處得知,這些書,不再統一送往天祿閣。

「官府文獻圖籍,分門別類,運送到桂宮,交給三公九卿官吏保存。」

王隆按照第五倫吩咐:「六藝略的三萬卷書,送往石渠閣。」

「詩賦略、史略、諸子略的一萬卷書,送往天祿閣。」

「術數略、方技略的五千卷書,送往麒麟閣。」

「唯獨兵書略,陛下將未央宮中一偏宮改名龍武閣,存放古今兵書五十三家,七百九十卷,圖四十三篇,好教將校學之。」

班彪沒搞懂第五倫將「七略」分別放在四處是何用意?王隆也不清楚,因為第五倫沒有與他直說,只道:「或許只是為了方便管理罷?」

然而在第五倫心裡,卻有更深邃的打算。

還都前夜,他身在長陵的家中有些難以入眠,摸著一片四靈瓦當,暗想道:

「世間有四靈,龜、鳳、龍、麟是也。在我看來,如今這世上的學問知識,也有四類。」

「六藝便是儒經等,自漢武以來,一家獨大,到了漢宣帝石渠閣之會,更成了體系,已經盤根錯節,被士人認可擁戴的唯一顯學,是為神龜。」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它的殼被供在廟宇中膜拜,四條腿撐著天,砍掉這腿,天下文化的天都要塌掉,不可輕易大刀闊斧斫之。然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詩賦、史書、諸子,此乃吾國吾族數千年來文化之大成者,猶如彩鳳,翱飛於天祿之上。」

他的夫子揚雄,也正好擅長這三方面,讓它們回到天祿閣,也算告慰曾經在那辛苦校書的先師了。

「而術數、方技,則如麒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