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共逐鹿 第327章 離譜

「劉伯升的葬禮,陛下若是能真心實意哭出來,該多好。」

十月底,南陽宛城,李通李次元,在結束一天的弔唁後,回到家中時如此感慨。

作為最早起兵反莽的元勛人物,宛城李氏雖在前期差點被新朝滅族,但也在綠漢政權收穫頗豐:李通為大將軍、西平王;李軼為五威中郎將、舞陰王;李家還有一位族弟李松,被任命為丞相。

劉玄這一手不錯,這些王號、高官讓李家就此倒向更始皇帝,不再支持劉伯升兄弟,但李通念著舊日情分,在髮妻喪於新朝屠刀下後,續娶了劉秀的小妹為妻。

他將自家視為更始、劉秀兄弟之間的粘膠,當初更始未殺劉伯升而遣其入關,李通是出了大力斡旋的。

現如今得了結果:伯升戰死於渭水,綠漢入關之策功敗垂成,但綠林也從分裂邊緣收回了腳。

然而在鄧晨、陰識帶著噩耗回來時,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李通分明瞥見,頭戴皇冕的劉玄,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居然差點笑出來!

按理說,皇帝的心思深沉,對喜怒應該進行訓練,嚴格控制,這種場合絕對不會笑——除非忍不住。

儘管劉玄旋即以袖子掩面「哭泣」,但那份喜氣卻藏都藏不住,使得群臣面面相覷。

朝野都知道更始對劉伯升的忌憚,臨機應變不行也就罷了,可既然在李通等人勸說下,大張旗鼓給劉伯升辦葬禮,想團結君臣,那就將樣子做足。

但劉玄當日雖一身麻衣喪服,以弟喪之斬衰親臨,可在哭的時候,還是乾嚎,演技太差,連李通都覺得尷尬。

這讓他不由想起前漢的一樁舊事。

「昌邑王劉賀被霍光邀請入朝為孝昭主持葬禮,相當於是讓他去做皇帝,但這劉賀快到國都,按照禮制應該痛哭時,居然自稱咽喉疼,不能哭,到了靈堂也只是乾嚎而已,這遂成了霍光廢除他的一大罪證。」

自家這位更始皇帝倒是與劉賀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若只是這也就罷了,更離譜的還在後頭,劉玄居然在給劉伯升上謚號時動了小心眼,一面堅持要給他漢時霍去病、霍光等人才擁有的罕見雙謚號以示尊崇,卻又在定謚時諮詢儒生後,親手挑了「馮翊壯繆王」……

按照謚法,壯字的含義里,不管是死於原野、勝敵克亂、好力致勇、屢行征伐、武而不遂、武德剛毅,都很符合劉伯升的一生,確實不錯。

可後面的繆字就意味深長了!前漢得了這謚號的幾位王,比如廣川繆王、平干繆王、長沙繆王,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亦或是狂放胡為,要麼是喜歡用刀殺害奴肢解的變態。

「這可是惡謚啊,陛下是指劉伯升名與實爽,還是傷人蔽賢?」

名與實爽是譏諷劉伯升自詡天下英豪卻敗於第五小兒之手,身死魂銷,傷人蔽賢?總讓人感覺,這裡劉玄還恨劉伯升當初反對立自己為帝呢!

這些微妙的春秋筆法,肯定不是綠林渠帥們會玩的,大佬粗們哪懂這個啊,皆乃劉玄自作主張。

但別人不懂,劉伯升舊部陰識、鄧晨等,不是太學弟子,就是豪門君子,他們怎會不知道?陰識暗暗嘆了口氣,只告訴自己忍,他們陰家,對劉氏已經仁至義盡了;而鄧晨則義憤填膺,只敢怒不敢言。

劉玄對劉伯升的舊部們也不客氣,彼輩在關中陪著劉伯升,做了諸多僭越之事,豈能輕易放過?天子尊嚴何在?

遂順了綠林渠帥們的意,將鄧晨撤除了九卿職務,讓他的侄兒鄧奉取代;又廢除了違詔私自出兵支援劉伯升的王常「舞陽王」頭銜,勒令他將弘農防區,交給劉玄頗為信任的舞陰王李軼,自己滾回來請罪!

至於李通小心翼翼地提議:「當召回劉秀,使其獲其兄王爵。」

劉玄卻頗為不滿,表示劉秀奉命出使赤眉,居然跑到了梁地就不知所蹤,誰知是不是畏罪潛逃?堅決不允,也不讓劉伯升的兒子繼承。

一通操作下來,鄧晨等伯升舊部頗為失望,李通也大搖其頭,他們這位皇帝,你說他蠢吧,時不時還能迸發點「借劍殺人」的小聰明,居然還得逞了。

你說他睿智吧,卻放著團結舂陵劉氏乃至於整個南陽、綠林勢力的大好機會不利用,非要使點上不了檯面的小花招來給自己出氣,卻耽誤了大事。

「有小智而無大慧,目光短淺啊。」

劉玄就像一個樂師,濫竽充數可以,但作為「天子」這個身份獨奏時,做出的事就總是離譜。

妥妥的平庸之主,若是在太平世道,或許還能做個守成之君,可如今大爭之世,還能廢掉啊?

但綠林渠帥就喜歡這樣的人,耳根子軟,對他們的劫掠也頗為放任。王莽才在漢中老林子里「死」掉沒三個月,諸侯並立,部分綠林軍的軍紀,已經快和昔日的新朝王師看齊了!

而隨著劉伯升之死,內部的分裂大危機消弭於無形後,一個問題也擺在更始政權面前:遷不遷都?

劉伯升舊部和曾在新朝做過官的降吏們,是很希望更始能打進關中去的。

鄧晨縱是憤慨於劉玄,但仍念著伯升臨死前「寧予家奴,不予國賊」的遺言,還是力陳己見:「陛下起自荊楚,權政未施,一朝建號,而關西第五倫等雄桀爭逐王莽,或竊居京師,自尊為魏王,或霸佔隴右,尊前漢太子嬰僭號皇帝。」

「《春秋》書『齊小白入齊』,不稱侯,未朝廟之故也。如今第五倫已擊滅劉伯升,若使其從容收取渭南,堵塞武關,昔日強秦之勢將成,屆時陛下雖卧於宛城,卻得擔憂西北第五倫一舉一動,豈能安枕乎?」

但這一席話,卻被劉玄認為是想用自己「借劍殺人」之策,叫綠林主力和第五倫火併,他鄧氏好與不知所蹤的劉秀搞陰謀,反而加重了對鄧晨的處罰,侯爵也削了。

還有個更大的問題,連綠漢最能打的劉伯升都折戟關中,派誰征伐才能贏得過第五倫呢?

綠林渠帥們面面相覷,他們依然山頭主義嚴重,都想保存實力,誰也不肯去啃硬骨頭,皆道:「聽說關中和長安已被第五倫劫掠一空,上林宮室也被劉伯升分給渭南豪強了,入關無利可圖,至於高廟……京師高廟不是燒了么?且在洛陽再建一個就是。」

沒錯,綠林渠帥們提倡的是遷都洛陽,流竄盜寇出身的他們,在宛城已經呆膩了,對據說富庶不亞於長安的「天下之中」倒是很感興趣。

但李通等南陽大姓卻出言反對,理由很充分:「陛下,洛陽並不安全!」

「當年漢高已滅項羽,左右大臣皆山東人,多勸上都洛陽,說什麼『雒陽東有成皋,西有崤黽,背河,向伊闕,其固亦足恃。』」

「然而留侯張良卻說,洛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

「漢高已定天下尚且如此,更何況如今關東仍有不遵王命者!」

李通指著東邊道:「梁王劉永,雖接受封號,卻拒絕讓陛下的二千石入郡。此人與赤眉別部董憲勾結,二人佔據梁、定陶、山陽、沛,如今正往魯、東海進兵,割據東方,野心不小。」

更要命的還是赤眉軍,霸佔了淮北、淮陽之地就食,幾十萬流寇,戰力也不容小覷,究竟是開戰還是招安,劉玄得有個准信吧。

「淮陽到洛陽六百里,赤眉十日可至;梁地到洛陽七百里,更有鴻溝之便,只怕比赤眉還要快。」

「再加上與洛陽一河之隔,便是第五倫麾下馬援所佔河內郡。陛下雖有親臨前線之心,但也要提防彼輩控制大河船舶,來襲洛陽啊!」

這一席話,已經將頭腦發熱也想去洛陽看看熱鬧的劉玄心思澆滅了一半。

李通繼續進言:「更何況,南方亦不見得安寧。」

「汝南僭號賊子雖滅,但在東南,有新莽二千石李憲,以擊江上盜寇起家,仗著手中有甲兵萬餘,竟敢不傳檄獻土,而自稱『淮南王』,並置將帥,侵略郡縣,據有廬江、六安、九江三郡。」

「而在正南方,綠林起家之地南郡、江夏,如今被秦豐、田戎二人佔據,彼輩雖接受了郡守、將軍的名號,但一樣拒絕陛下任命的荊州牧入境,以至於江南長沙等郡,也只能遙舉漢旗,實則難以溝通。」

「一旦遷都洛陽,南方無暇顧及,會叫李憲等人坐大,亦會叫南方郡縣更難往來。長沙、零陵乃是舂陵劉氏起家之地,陛下焉能舍之不顧?欲先都洛陽而放棄南方,是不識其本而爭其末啊。」

雖然李通是擔心劉玄北上後,南陽再遭兵災,叫他們這些宛地大姓受損,但確實句句在理。

沒錯,舂陵劉氏是發端於南方的,他們的祖宗是漢景帝的兒子、長沙定王,靠著「推恩令」,被分封到了零陵郡泠道縣的舂陵,那荒蠻鳥不拉屎的地方,這才有了此家族。直到漢元帝時,因為舂陵太苦,舂陵侯哭哭啼啼地哀求,才遷侯於南郡白水鄉,距今不過六十餘年。

一些族中老人如國老劉良,還念著要回長沙、零陵給始祖祭祀血食,告訴他們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