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共逐鹿 第311章 數奇

一個時辰前,就在張宗在黃巷坂打了王常「七寸」之際,作為河東軍主將,竇融也帶著諸校尉、軍司馬乘漕船逆風向西南行,他們的目標是鄧晨軍側後方的渭口。

其實在決定進攻方向時,竇融是耍了點小心眼的,他故意表示自己要啃硬骨頭,去硬碰王常的大軍,然而張宗卻道:「死生有命,張宗豈敢辭難就逸乎?」

於是,竇融就順理成章將顯然更難打的東邊交給張諸君,自己來了西邊,渭口乃是渭水、潼水入河之處,這裡頗為平坦,相較於張宗登陸處的丘塬縱橫,這兒更容易讓大船靠岸,可以一次運送較多兵力,對攻方有利。

竇融對這一仗信心十足:「此役便是要一舉擊潰敵軍後隊,堵死渭口,與景將軍一同,將這數千之兵全殲於潼水谷地中!」

仔細算算,自唐河之戰大敗於劉伯升至今,已經九個多月了,他竇融就在南陽、潁川被綠林攆著跑,舊部盡失,顏面丟光。以至於投靠第五倫後,雖然魏王說「吐哺而得周公」,敬他為國士,爵位職務都沒落下,但竇融仍為麾下校尉所輕。

他往後若想在河東令行禁止,這一戰就但有所表現!

靠著張宗折籌作為引子,竇融已經把全軍士氣重新調動起來,但作為戰場宿將,竇融亦未因對面只有幾百人守備就輕敵,讓初次進攻失利的軍司馬來詢問,將交戰的每一個細節都告訴他。

「渭口河道寬、河叉多、蘆葦長得密密麻麻,有一人多高。」

「奉竇君之命,前幾日綠林賊未至時,在蘆葦盪中藏了百多伏兵接應,以蘆葦為隱蔽,分散在各關鍵處安營。結果等登岸時,來迎的卻是換了甲胄的綠林賊,忽然暴起交戰,定是彼輩將我軍伏兵悉數除掉。」

「綠林中也有善用兵者啊。」竇融頷首,如今渭口的蘆葦從反叫敵人給佔了去,敵在暗,他們在明。但欲登岸擊鄧晨部卻又必須經由此地,否則就得划船逆渭水而行,再走幾里,卻是繞了遠路。

魏兵校尉、軍司馬們也知恥後勇,眼下並不畏懼,而是紛紛向他請戰:「先前是中了賊子之計,不慎失手,如今吾等渡過來兩千餘人,大船靠岸,步卒結陣前行,而小船沿著小汊往裡索敵,賊人兵少,能奈我何?」

竇融沒有答話,先伸出手感受風向,刮的是西南風,船隻逆風而行已很不容易,更別說加上逆流進入渭水,若是那樣,必會浪費更多時間。

「駛向渭口!」竇融如此下令,然而隨著河岸越來越近,他心中的不祥之感也越來越深。

開戰前竇融是親自坐船來考察過的,岸邊的蘆葦茂密,如今深秋已經枯萎,頗為乾燥,在風中搖曳晃動,發出沙沙之聲,聽上去好似有千軍萬馬在裡面挪動一般。

而岸上確實有些綠林兵卒在營火旁眺望,瞧見魏兵前鋒抵達,立刻抄起弓弩亂射,魏兵頂著盾擋箭跳上岸,他們扔下幾具屍體後,卻已經匆匆往後逃去,鑽進了蘆葦從中。

眾人要追,不想後頭卻傳來竇融之令!

「不得深追!」

想要一雪前恥的校尉、軍司馬們頗為不解,馬上故態復萌,有人陰陽怪氣地說道:「竇君莫非是怕了綠林不成?」

被綠林屢敗,這是竇融的痛處,所以必須表現積極些,但他卻沒被沖昏頭腦,冷靜地指點一位較為謹慎的軍司馬,讓他帶部眾緩緩前行。

「讓兵卒以橫隊搜索前行,後方陣仗鬧大些,叫綠林賊以為我大軍盡入蘆葦之中,聽到鳴金立刻退回來!」

麾下應諾而行,眾人面面相覷,但竇融讓他們稍安勿躁。

「我看,竇周公就是被綠林打怕了,畏首畏尾。」竊竊私語被驚呼打破,如今已近平旦,天色將明,旭日已經從東方升起,然而在蘆葦盪深處,也亮起了許多亮點:火光!

鄧奉麾下八百人不足以守備綿延數里的渭口河岸,但卻足夠用來放火,隨著一陣鼓點響起,他安排好的人手點起火來,那炎炎烈焰從南向北燒,隨著風鼓動漸漸瀰漫,溝汊里也推出些堆滿薪柴的火船來,刮刮雜雜燒著,乘著順風直衝將出來。

竇融立刻讓人鳴金,他麾下的士卒還沒走遠,立刻趕在被大火淹沒前退了回來,風又緊,火又猛,眾魏兵只得鑽到爛泥地里,亦或是連跑帶游回到船上,頗有些狼狽。

而船上諸校,只瞠目看著燎遍整個渭口的火場,野雞亂飛,麋鹿奔逃,晚了片刻,他們也要被烤成熟肉。

竇周公在船上望火興嘆:「兵法雲,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風起之日也。」

「此地樹木叢雜,蘆葦從生,又值大風,正是用火攻最好的地方。」

「欺敵者必敗,方才若中了誘惑之策,悉數追入,船舶阻於汊口迴旋不得,這火一燒,恐將大敗!」

眾人應諾,都後怕不已,而等了片刻,火勢燒小時也不見敵軍殺出來,看來鄧奉放火是防守而非進攻,他靠著火場阻礙,帶兵從容後退。

倒是魏兵正在風口上,叫煙熏得難受,竇融也沒有改風向喚雨水的本事,這火不知要燒多久,只能採取第二策,帶人逆風逆流進入渭水。

等他們登岸繞過冒煙的蘆葦從,追到禁溝里時,半個時辰過去了,綠林已丟下仰攻潼塬的數百具屍體,向南撤走。

景丹亦率部從潼塬下來,望見煙火後趕來的第七彪跟在後頭,與竇融匯合後,景丹尚能作揖有禮,第七彪卻面色不太好看,質問道:

「竇郡守,來何遲也!?」

景丹與魏王設計的磨盤計畫,河東軍頗為關鍵,張宗那一路前後千餘人,創造了極大的戰果,算是達成了目標。反而是竇融這邊人數更眾拉了垮,叫鄧氏兵從容退走。

景丹倒是會做人,勸著第七彪:「第七將軍,吾等已擊退綠林兩軍,殲敵俘獲數千,而我軍傷亡才千餘,超出了大王籌劃,此乃大勝也!」

最愛欺軟怕硬的第七彪卻仍不爽,張宗太過勇銳罵不出口,所有氣就全撒在可憐的竇融身上,瞪著他道:「沒錯,是大勝,就是美中不足啊!」

竇融有苦說不出,還是怪他數奇,本來撿了容易登岸的一方,卻遇上了個會打仗的,被這把火燒得沒脾氣,能保麾下無失,已算不錯。

此刻面對第七彪的譏諷,竇融只能拱手訥訥應是,然後自嘲地告訴自己。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或許一個被綠林打斷了脊樑,用兵畏首畏尾,再難立軍功,只能老實治郡的竇融。」

「要比一個恢複往日光彩,將兵能與魏王倫齊名的竇融,活得更好,更長久!」

……

「叔父,追擊的魏兵已被我擊退,又斷了一座橋樑,應能稍阻敵眾。」

鄧奉先這兩天可謂打滿全場,大放異彩:一戰清掃了竇融埋伏在蘆葦盪里的兵卒;二戰擊退河東軍試探性的登陸;三戰用一把大火阻敵,掩護鄧晨撤離。

如今又親自斷後,靠著禁溝南北走向的狹隘地形,將第七彪急吼吼派來追擊,在溝里拉成一字長蛇的魏兵痛擊一頓!

四役全勝,鄧氏兵中敬佩這位「少宗主」的人更多了,尤其是放在整體的失敗里,鄧奉先猶如灰燼堆里的一粒黃金。

反觀鄧晨卻很是頹唐,休憩時也一點食物都不入口,只剩下焦慮了。

他和劉伯升的計畫是聲東擊西,但魏軍比預想中難對付,如今東邊非但未能會師進攻河西牽制第五倫,反叫打得大敗。王常那一路偃旗息鼓,他也倉皇而退,初戰不利,也不知渭水及右扶風兩個戰場如何了?

「叔父!」

鄧奉來到他身邊,加重了語氣:「事到如今,叔父將欲何往?」

鄧晨理所當然地說道:「吾等受損不大,自然是帶著兵眾,退回渭南去。」

禁溝的西邊也是一座丘塬(今潼關縣城),但坡度較為平緩,高度也一般,不似潼塬那般令人絕望。他們大可攀爬上去,再翻過幾道類似的塬,就能回到華陰一帶。

鄧奉卻搖頭:「魏兵得此大勝,一定會乘勝追擊,彼輩在平地行軍遠快於我,吾等一出丘塬,必在華陰等地遭到猛擊!」

以新敗之兵迎戰大勝之師,士氣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哪怕鄧奉再驍勇,也沒把握能勝。

「那依你看……」

鄧奉道:「不往西,繼續往南!走華山余脈的山路,繞到華陽,而後回上雒、商縣去。」

聽上去沒問題,但鄧晨卻想起鄧奉先前的態度,追問道:「然後呢?依你之見,大概是要南下回武關,甚至是南陽罷?」

走到這一步,鄧奉也不避諱:「鄧氏兵是叔父與我一點點聚集的,如今已損五分之一,難道還要為了劉伯升的野心,讓他們命喪於關中?」

「叔父猛攻潼塬,已竭盡全力;我也在渭口、禁溝連打四戰,身被數創。吾等都對得起他劉伯升,仁至義盡,接下來,是該為鄧氏考慮了。」

「退回武關,上書向更始請罪,表明與劉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