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親啟,第五倫再拜言……」
雖然第五倫心想什麼「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可聽到昆陽兩字觸發了點印象後,他自覺窺見了天機,還是忍不住要干涉干涉。
雖然隔著太遠不能插手,但可以插嘴啊!
不過以他對大新戰神,大司空、隆新公、虎牙大將軍王邑的了解,知道這老傢伙一向與嚴尤不對付,連帶對自己也從來沒正眼瞧過。人家指不定還覺得第五小兒得了「維新公」與他同等而列心有不滿呢。
對這種剛愎自用者,親信都不一定勸得動,更別說第五倫,於是,還是得從身在潁川的難兄難弟竇融入手。
「竇融乃是王邑親戚舊部,他的建議,王邑或許會聽進去一二?」
本著試一試的念頭,這才有了第五倫從河內派人給竇融捎去的這封信。
但真真將帛攤開後,第五倫卻又感覺無從下筆,前世作為一個普通網友,對兩漢之際、昆陽之戰,他只記得名梗,細節一概不知。
左思右想,還是只能從軍爭地利上,分析昆陽這地方雖是大軍南下宛城最方便的路,卻不好攻,不如分兵走魯陽關……
又反覆提及劉秀此人,認為是朝廷大敵,希望竇融引起重視——也由不得他不重視,聽說竇周公正被劉秀追得滿潁川跑呢。
雖然時間一變,劇本可能全亂套了,但還是不得不防,第五倫最後又開始借用兵陰陽家那套搞迷信活動,警告竇融:「《左氏傳》雲,隕石,星也。吾軍中有善占星者,夜觀天象,預言數月之內,或將有星隕於昆陽左近……」
書罷,第五倫投筆,依依南望,含淚感慨道:
「周公啊周公,我,只能幫到你這麼多了!」
也不知他的這微不足道的建議,會對劉秀、竇融、王邑的命運產生何種改變?
總之,千言萬語,匯作四個字:
「小心隕石!」
……
此時的潁川郡,天氣一片晴朗,毫無異常天象可言,竇融也早就避劉秀於百里之外:反正知道自己的殘兵敗卒打不贏,他又不是一心給新朝殉葬,不跑去投靠王邑,還等什麼?
而漢兵則駐紮在父城縣外,朱祐看著依然緊緊閉合的大門,有些發愁,不由回首抱怨道:「文叔,你放那馮公孫回城,此事還是有些冒失了。」
且說前幾日,亭長傅俊綁了督郵掾馮異來降,馮異不肯屈服,劉秀卻對這位屢屢擊退自己進攻的小督郵很感興趣,不但讓人鬆了綁,還給他好吃好喝。
席間劉秀與馮異交談,發現其既有文才,也長於武略,更是讚賞。馮異通《左氏春秋》,本以為綠林渠帥乃是粗鄙之人,不料遇上了劉秀這太學生,觀其言語舉止,非庸人也,而軍紀也較綠林要好,並非殘害潁川鄉里。
二人相互欣賞,前一刻還是敵手,下一刻相談竟是甚歡。
劉秀還向馮異敬酒,承認他用兵不錯,若要論爭城奪地,自己都有些敵不過。
但劉秀話音一轉,又談及天下大勢,以為王莽譬如亡秦,如今雖然集結了大軍南下,但不過是迴光返照,尚不如章邯之兵,長遠看來,必敗!
這是在招降馮異了,而馮異這才發現,自己的堂弟乃至於幾位同鄉,早就投降劉秀,替他出謀劃策了,一眾人等紛紛力勸馮異也一起降了吧。
「異一夫之用,不足為強弱。」
馮異是如此請求的:「有老母在父城縣中,願歸去之後,以所監城邑獻之,方顯對劉將軍效功報德。」
劉秀很乾脆地欣然應諾,直接將馮異放走了,這讓朱祐直跺腳,認為劉秀上當了:「馮異此去一定不歸!」
「他一定會回來。」劉秀卻如此篤定,要論識人之明,他比兄長還要強一些,笑道:「馮公孫,是言出必行之人。」
朱祐直搖頭,還是不確信,直到傍晚時分,遠處的父城縣大門敞開,馮異帶著縣宰、尉、丞出得城來,向劉秀投降。
「如何?」劉秀哈哈大笑,縱馬向前,去迎接馮異。
而朱祐則有些難以置信地看著劉秀的背影,如果說去年,劉秀給人的印象還只是「文質彬彬可靠的老實人」。那從今年起,確切來說,是從小長安慘敗,連喪親姊、親兄,痛失新婦,劉秀在受到巨大打擊後,性情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朱祐過去只在其兄劉伯升處,才能看到的豪傑大勇之氣,開始在劉秀身上浮現。讓他變得更有魅力,且並未影響到關鍵時刻的睿智與冷靜。
「文叔,與過去不一樣了。」
朱祐卻不知,劉秀見馮異當出降,原本心裡沒底的他,亦長舒了一口氣。
劉秀信奉讖緯和時運,只感慨道:「自從進了潁川後,我的運勢,似乎在慢慢變好!」
……
四月中旬,劉秀已連下潁川數縣,得到馮異、傅俊等人投效之際,同樣是南陽人的任光,卻做出了一個抉擇。
他沒有去魏地過安定日子,而是讓族人賓客護送岑彭之子北上後,自己則緊隨第五倫腳步,表示願意附其驥尾,在其身邊效力。
「聰明人啊。」馮衍歪頭看著年紀比自己大了不少,滿臉敦厚之相的任光。
「他知道自己曾拒絕第五公徵辟,走投無路才來,而如今魏地之勢已成,論功績、資歷,便排在了創業臣屬之後,若任伯卿再回魏地去,只在馬援、耿純之下做事,那就難有出頭之日了。」
「反倒是此番西行,卻又是一個表明忠懇,躋身親信的好機會!」
第五倫同意了任光之請,詢問了他在嚴尤軍中擔任何職?
「做過糧官,又為安集掾。」
「那伯卿便是我的安集掾了。」第五倫讓任光官復其職,顧名思義,負責安集軍眾,跟在後面監軍。
任光一如馮衍所料,他已經將宗族賓客全都帶到河北來投效第五倫,但既沒有帶來一支軍隊,推薦的人才如同鄉吳漢,又陰差陽錯沒被第五倫徵辟到,這邊連個熟人都沒有,一時尷尬,只能從頭開始奮鬥。
得了安集掾,他已十分高興:別問主公能給你什麼,先問你能給主公帶來什麼!
故而任光使出了十分的力氣來做事,期間行軍路上,他觀察第五倫的兵卒,發現皆是十里挑一的強軍。不但極有秩序,要麼是個人技藝超群,要麼就曾做過什長、伍長,若魏地兵卒皆能如此,難怪第五倫能力阻赤眉,名震河濟。
「若他日能取了河內,隔著大河,南據綠林也不在話下。」
再花了天把時間一數人頭,任光發現,第五倫明面上號稱八百,實則所攜人數卻超過了一千!
而第五倫這趟西行入京究竟想去做什麼?依然是一個迷,作為剛加入的外圍人士,任光自然無法獲知真相,卻也只能硬著頭皮跟下去。
他已經別無選擇了。
而這一路上,馮衍也沒少找任光攀談,任光還是老樣子,只要不是第五倫親詢,就藏拙,調頭就是對馮衍一通吹捧。讓馮衍降低了對他的戒備心,不知其腹黑,只當任光真只是一個普通鄉嗇夫、小糧官,沒太大見識。
馮軍師一高興,又忍不住夸夸其談,吹噓起他的見識來。
他們已經走到了河內的最西邊,開闊的平原上,一座巍峨大山,仿若是從麥田裡猛然升起,一彈指頃的功夫,乾淨利落地斬斷了前行的道路。
「伯卿可知道這是什麼山?」
任光滿臉茫然:「太行?」
「錯,這其實是王屋山。」
馮衍告訴任光,這裡是太行余脈,王屋是也,而橫於黃河以北,與王屋相對的那條山系,則是薄山(中條山)。
而兩山之間的小小缺口,據說是上古時被愚公移開的路,如今變成了太行八陘(xíng)中的第一陘:軹關道(河南濟源)。
兩山夾一路,形勢頗為險要,軍隊穿梭在谷底,兩側的懸崖以排山倒海之勢挾持著他們行進,山體所投射的巨大陰影遮蔽著整條道路,高高危聳的怪石仿若站崗放哨的士兵,讓生長於南方平原,未曾見過北方山勢的任光環顧兩側,都不由得心生疑慮:前方該不會有埋伏吧?
幸好第五倫沒有大笑,目前這條軹關道連接的河內、河東(山西南部),都還在新朝控制下,尚屬安定,即便有些匪盜路賊,也不敢來侵犯軍隊。
「此道看似險要,但已是兩地最便捷的通道了。」
馮衍告訴「啥都不懂」的任光:「魏惠王曾言,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走的就是這條道。」
畢竟放在三百年前,不管河東、河內還是現在的魏地,都是極盛時魏國的一部分,就算到了漢初,仍有人把魏郡稱之為東魏,而河東為西魏。
光在幾十里的軹關道上,他們就走了整整三天,千曲百折之後,穿過軹關險塞,任光才發現,不知不覺間,路面已經從谷底升起,放眼望去,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