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烏子行 第5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啊

「喲,還雲集景從,哪學的詞?官學夫子還教這個?」

第五倫本以為這番豪言會博得爺爺讚賞,最後卻等來了一顆爆栗,敲得他腦殼好疼,酒頓時就醒了。

第五霸看似粗獷,實則心思細膩,畢竟活了這麼多年啊:「響應之後呢,這麼多人總要吃飯吧。」

「三千丁壯誰來養?你?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家的存糧,連本里人都不夠吃,你這孺子果然是沒打過仗,將聚眾想得太簡單了。」

被老爺子奚落後,第五倫有些不服,次日就起了個大早,帶著僕從第五福清點起第五氏的存糧來。

因為王莽那一言難盡說來話長的經濟政策,天下的貨幣體系全亂了,第五倫在縣城裡見到,除了官府還堅持拿著五花八門的新幣發俸祿,民間幾乎回到了以物易物的狀態,而這時代最堅挺的硬通貨只有一樣:糧食!

第五氏的糧倉在後院,佔了不少面積,四阿式頂,檐下開有左右兩窗透氣。倉內擺著一個個大瓦缸,蓋著厚重的木蓋,裝滿了還帶殼的粟、麥。

第五福的父親名叫第五格,負責管理莊園的耕地和糧食,他告訴第五倫:「小郎君,這月剛收過田租,五個倉都存滿了糧,差不多一千多石。」

加上菜、果等佐餐之物,夠第五氏塢院從主人、本家到僕役奴婢五十餘人吃兩年。這證明第五氏很會經營,不像一些毫無計畫的家族胡吃海喝,經常沒有餘糧。

但距離第五倫的目標還差得遠,差了……十倍吧。

在第五倫想來,自家起碼得積糧萬石才行。

而等他去見第五霸,提出這個計畫時,又被老爺子笑話了。

「萬石?你知道縣倉的儲糧有多少么?也就這份量,我第五氏區區一里,每年收成有限,上哪湊這麼多糧食?」

管糧倉的第五格不清楚小郎君為什麼要屯糧,但這正好可以提出他想了很久的計畫:「短期內自然沒法屯這麼多糧食,除非……」

第五格的話語冷酷而乾脆。

「加租!」

……

「本鄉其他里豪的田租,多是收十交四。但第五氏素來愛惜族人,同族佣耕,收十交三,普通佃農則是收十交四。」

第五格仍嫌不足,他以為,這幾年糧價越來越高,應該將田租抬上去。

「如此,每年可多收三五百石田租。」

第五倫剛到這時代時還覺得奇怪,新朝的田租是十稅一,再往前的漢朝甚至是三十稅一。為什麼很多人寧可將地出賣去做豪族的徒附佃農,也不願意當自耕小農給朝廷納租呢?

後來他才明白,所謂三十稅一、十稅一,都是明面上說得好聽,比田租更要命的是徭役和更賦。漢時服徭役遠赴西域、西南夷,來回就要幾年,且容易在路上得病物故,軍功更是遙遙無期。新朝更過分,與四鄰全面開戰,還敗多勝少,沒人願意去送死。

而更賦最可怕,朝廷加賦是沒有規律的,還只要錢不收糧食,農民帶著糧去市場販賣,再被商賈或官府盤剝一次。若湊不夠,為了不被官府緝捕淪為刑徒,就只能借貸。高利貸是無底洞,利越滾越大,幾年下來活不下去,只能賣田賣身,投身豪門。

但第五氏朝中無人,家主都得服役納賦,就更別說做保護傘了。所以他家對失地農民的吸引力不大,土地多是靠兼并里中異姓,日積月累所得。

「不行,田租是萬萬不能加的。」

第五倫搖頭反對,佃農和租地種的貧苦族人終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只是勉強維持生活的樣子。

更何況,這殺雞取卵的行徑,會讓第五氏失去比糧食更重要的東西:人心。

「糧食的事不急,讓孫兒慢慢想辦法。」

第五倫提了他早上查視察倉庫時注意到的事:「我見倉中鐵農具多有剩餘,欄中耕牛也多出幾頭。」

豪強通過剝削完成了積累,若是放在前漢,自然是要繼續兼并買地,可受新朝王田令所限,地是不能公開買了。既然土地規模被鎖死,多餘的糧食便用來換取耕牛、鐵器,往精耕細作上想辦法。

可普通農戶就沒這條件了。

「我昨日回來時,見有人已開始耕地為種宿麥做準備,因為沒有牛,只能二人耦耕。」

所謂耦耕,就是一人在前拉繩,一人扶犁在後。然而有農諺云:秋耕欲深,春夏欲淺。種宿麥就是要深耕,貧苦的農夫只能頂著烈日,拉著犁用力耕耘,步履艱難。

更要命的是,第五倫見到不少人家的犁刃,居然是木頭、石頭做的!

這讓他頗為吃驚:「不是說秦漢已是鐵器時代了么?怎麼還有人在用原始社會的工具。」

這鍋還是得由王莽新政來背,新朝效仿漢武帝,實行了「五均六筦」之策,大概內容就是鹽、鐵、酒等六種商品,必須由官府經營專賣,私人開採售賣便是犯法。

初衷可能是想打擊控制礦山私鹽的豪右,但不管初衷多好,也得靠人來執行啊。挺好的想法,落實到下面就成了惡政,給百姓帶來很大麻煩。官府鑄器粗劣難用,鐵器越來越貴,十年下來,不少人已經被迫用回石頭、木頭了。用千年前的生產方式,生產效率能高才見鬼了。

第五倫看在眼裡,頗為感慨,此時便提議道:「大父,今年秋耕種植宿麥時,可否由大宗出面,將我家多餘的鐵器和耕牛借給里中貧苦族人使用?」

「小郎君!」

第五霸還沒表態,專管族中農事的第五格就先叫了起來。

「彼輩雖多為同族,卻是自耕小農,不租大宗的地,就算收成再好,也不給我家交田租啊,何必管他們!」

「再者,耕牛雖多,但馭使太頻繁可是會累壞累瘦的。鐵器亦然,深耕時磕磕碰碰很容易破損。租用都是虧本,更何況白借!」

小郎君昨日才讓了一個太學名額給他人,如今又要借牛、犁,莫非真如昨日老家主罵的,是個敗家子?

通過昨日之事,第五霸倒是看清楚了,孫兒胸中自有溝壑,看似心軟的舉動,背後卻有深刻的謀劃,他止住了族人,問第五倫道:「說罷,你又有什麼主意?」

第五倫道:「我只是想通過借牛、鐵,讓各家快些結束秋耕種麥。」

有首春秋時的詩《七月》就唱過:「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為公子裘……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

從一月到十二月,農夫一年到頭都在忙碌,斗轉星移數百年,天下從封邦建國變成了郡縣,生活卻並無什麼實質性改變,甚至更苦了——人口越來越多,人均耕地越來越少,不勤勉點,就活不下去了。

過去秋後就能稍稍休息,可在漢武帝後開始推廣宿麥,也就是冬小麥,加上種植蔬菜豆類,這下秋冬也有活計,幾乎沒有閑下來的時候。

第五倫通過借出大宗多餘的牛和鐵犁,確實能幫助里中自耕農加速完成秋忙。

「讓他們閑下來作甚,曬太陽?」第五霸雖是家主,但對關係已遠的同族並無同情之心,關心的仍是本家的利益。

「當然不是。」

第五倫雖有惻隱,但更多的還是想市恩於族人,順便在他們農閑時,組織大家一起干件大事。打鐵還得自身硬,若是連區區一里都沒法凝聚起來,何談讓十里八鄉雲起響應?

他說道:「屆時,我想請大父和里長將里民組織起來,由我家出錢出糧,重修里社!」

……

「里社?」

里社祭祀土地神,也是一里百姓的歡慶場所,每逢社日都會聚集群飲。這一天喝酒,不但正大光明,而且非喝不可,往往日暮時分,家家扶得醉人歸。

不過自從十年前新朝建立,下達五均六筦之禁,酒只能由官府專賣,一下子變得奇貴無比,哪怕私酒也漲價數倍。普通人買不起,頂多在家裡偷偷自釀點苦酒嘗嘗。

二來新朝效仿周政,對聚眾群飲者處以懲處,五人以上皆在處罰之列。百姓們少了一個樂呵發泄的日子,里社也冷清了許多,破敗許久沒人修理。

在第五倫看來,這種能將一里所有人聚齊,通過祭祀儀式加強凝聚力的地方,豈能閑置?就算不喝酒,也可以做許多事啊。

比如擺個長街宴,吆喝大夥吃頓難得的飽飯,第五霸上台耍下劍術叫男孩們崇拜眼饞。再讓里中老人說說故事,給大夥講述第五氏兩百年前從東方遷徙來的坎坷經歷,他們祖先田橫兄弟的傳奇人生和悲慘結局,都能加強里人的歸屬感。

第五倫前世其實是南方人,對南方的宗族文化耳濡目染,里約村規雖在新世紀被斥為「糟粕」,但在特定的時代,卻也能變廢為寶,成為他在亂世自保的助力。

漢家一統,動亂結束,家族得以長期聚居,在安定中不斷繁衍。但尚處於發展初期,所以遠不如後世那般制度完備。

第五倫便是將南方宗族那些東西搬來,他計畫著,以後在里社旁邊,還要加修一座義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