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有便宜要佔

「你快回去吧,我這當值呢。

升頭頭壓根兒不是能著急的事兒,就算是想給人送禮,也不能催人給咱快些辦事,縣衙是你家開的啊?

分家就更是了,哪裡是你和二嫂想咋地就能咋地的,怎麼也要等我和二哥還有德子全都有空湊到一起再說。」

朱老三瞟了眼李氏:

「另外,那祖宅房子,你們是不是忘了還有德子的屋子?

德子的房子回頭怎麼處理,你和二嫂那麼能耐,沒私底下商量一番,也讓大哥賠錢嗎?

更何況,這裡還涉及到我娘要跟哪家過日子呢。」

之前說話,朱老三有點兒不是好氣,要他講就是家裡連同大嫂二嫂在內,全都吃飽了撐的不作事兒鬧心。

但提到養老人,朱老三語氣里又帶出幾分理所當然。

養親娘老子,那不是最正常的事兒?

他不是在和李氏商量,他是通知。既然動了徹底分開的心思,只要他娘提出想和他一起過日子,他就給接過來。

要不然家家戶戶生兒子高興個什麼勁兒。

而且朱家情況,在朱老三看來,這就很不錯了,他們哥仨只需要養親娘一個老人。

祖父被條件好的堂弟接了過去。

換旁人家,要是祖父祖母都在,堂弟還沒錢指望不上,你難道不養嗎?看看和他一起當職的那些小吏,比他有難處的人多了。最近他極為知足。

李氏卻聽的心裡一涼,合著她男人想養娘。就不能讓大哥或是二哥家養婆婆嗎?

可她不敢當面直說不想養老人的話。

李氏顯得怏怏的,一切都和她來時的期待有些出入。

倆人往外走時,李氏被朱老三問及,二柱子爺沒那陣,你代我去送過沒?李氏嗯了一聲。

送二柱子爺下葬那日,是她近幾年見過場面最熱鬧的。

二柱子爺活著時,明明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小老頭,家裡那些兒子孫子幾十口子人都沒出個出息的,卻因為有個二柱子,二柱子又是為她小叔子效力,和羅峻熙、楊滿山關係都極好,那場面愣是給支應起來了。

好些個她小叔子的哥們,那日全都有去伸手幫忙。二柱子家裡那些真正的親人,倒是要靠邊站。

瞧的她當時挺酸。

李氏主要是酸,朱興德對待二柱子比對她男人還好。

「問你話呢。」

「什麼?」

「問你德子在家忙啥吶。」

李氏這才緩緩神,詳細告訴道:

「聽說帶著他妹夫們,還有二柱子、六子,反正就是以前那些和德子混在一起的小兄弟,一大幫子人在漫山遍野扒大石頭呢。要將以前蓋豬圈借來的大石頭還上,還要多扒出一些,留作新房那裡蓋雞舍鴨舍鋪甬道什麼的。」

朱老三聽過點點頭,看來他真得和二哥回頭商量一下,近期串班回趟家。先不說商量分家什麼的,最起碼回去一方面看看大哥,沒了個孩子,男娃女娃都夠可惜了滴,還出了野女人的事情,怎麼也要過問一番。他大哥老實巴交的,別再想茬上火。

另一方面回去能幫堂弟扒大石頭。

他這個差事啊,拿什麼來還四弟的人情。

你說沒錢也沒啥的,無非就是四弟家有事兒,往後咱盡量幫著忙前忙後張羅張羅。

這不就是兄弟之間在於處嘛。

想必不止大石頭,鋪路建房子,那土也需要大量從山邊運下來,虧著有堂弟有許多牛車支應,要是純靠人力真要累死了。

本來朱老三還想再細打聽房子和酒窖蓋成啥樣,他十分好奇建成後的樣子。

因為咱老農民、老百姓,過的就是房子大、糧食足、田地多,蓋房子屬實是咱一生的頭等喜事。

奈何李氏一副打蔫的模樣,那叫一個掃興。

朱老三關好吏舍門,指了指街道:「你好不容易來一趟,看看家裡缺啥買些啥,別白來。咱家不缺的,你再尋思尋思我娘和大嫂二嫂那裡會短缺個啥,你先幫忙買回去,別空著倆爪子只一門心思惦記分家。我得趕緊走了。」

說實話,要不是有朱興昌那起子事兒在前,讓李氏見識過朱家男人的忠貞不換妻,她差點兒多想朱老三在縣裡有了旁的女人。

你瞅她這次來,沒個好態度也就算了,還緊著往外攆她。見面說幾句話就煩。所以她更是下定決心必須搬到縣裡。夫妻長期不見面,那感情能熱乎起來就怪了。

還別說,過後李氏用這個理由還真辦成了,當然了,那都是後話。

只說眼下,李氏聽了朱老三的去逛街,打算添口大鐵鍋。

分家的話,她家是沒有鍋的。現在有時候想在自個屋裡煮東西吃,用的是泥鍋。

沒想到連走了幾家鐵匠鋪子都沒有開門。

不止鐵匠鋪子,以往供普通老百姓吃飯的小麵館也是半打烊狀態,銀樓和賣胭脂水粉的鋪子是一副沒幾個客人的樣子。

李氏向麵館老闆娘打聽:「鐵匠鋪子家的人呢?」

老闆娘開口就嘆氣:

「昨早上就關門了。現在誰還打鐵啊,家裡想添置鐵物件的沒幾個,就是那新成親的也是能對付就對付。畢竟只有鍋卻沒米當啥用,將銀錢用到存糧油上才安心。

這不嘛,鐵匠鋪從早到晚等不來倆人,乾脆關上門,帶著一家老小找地方開荒了。開荒等秋收還能混上口吃的。

要不然這縣裡好些開鋪子的,以前都是為進城買鋪子賣了老家田地,想著在城裡做買賣總比在鄉下種地強,卻不想這一打仗,唉,在城裡做買賣的還不如人家鄉下人呢。」

說完話,麵館老闆娘嘆著氣就要回屋去。

她家情況還好,老家有田地。往年就是用秋收糧運到城裡做麵食向外賣,起早貪黑抻面掙個差價辛苦錢,比起鐵匠鋪家日子強出太多。那家是吃點兒糧食就要買點兒,家裡半畝地都沒有。

現在外面打仗糧食緊缺,糧價蹭蹭漲,這可咋整。

而城裡像鐵匠鋪這種情況的人有許多。

就這,她日子尚算好過,也打算拾掇拾掇回老家尋地開荒去。

要不說李氏心眼子比孫氏、汪氏多呢。主要是她會抓重點。

她一把拽住麵館老闆娘問道:「自個找荒地種?縣衙不管嗎?以前那都會被抓進去蹲大牢的。」

「你是鄉下來的吧?就這兩日的事兒。聽人說,有自個開荒的被抓到,青天大老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管,將人放了。然後大夥就傳可以開荒。要我說,只可惜縣太爺閉一隻眼閉晚了,讓咱們錯過了耕種糧食的時節,他要是再早一些下決心,咱們是不是能種糧食飽肚?這可倒好,只能多種些菜,要不現在種糧食等到長成不得凍到地里呀。」

李氏越聽越生氣。

她在暗暗埋怨朱老三。

一天天豬腦袋,能問她這那的,咋就不知道和她提可以開墾荒地。這是多麼重要的事兒,有便宜不佔王八蛋,她要抓緊回去開荒。

連著二哥也是,白瞎倆人在城裡當職,還抵不上一個麵館婦人的小道消息。

李氏走出挺遠了,後面的麵館老闆娘還在喊:

「大妹子,別走親串友將這事兒傳到外縣,那會給咱縣太爺惹禍的。」

瞧瞧人家這覺悟。

李知縣護著縣裡老百姓,知道打起仗來會被多征糧,搞不好會餓死人,就大展魄力干出暗戳戳讓老百姓偷摸開荒的事兒,那咱全縣人民絕不負他。別被外縣嫉妒給暗害嘍。

外面那些官,誰知道是個啥心思,哪裡像李知縣這樣,寧可違背政令也要先護著老百姓。

再說,傳出去不好,回頭縣太爺壓力太大,不敢再讓墾荒可咋辦。

而李氏這面進趟城,可以說是誤打誤撞的拿到了第一手消息。

這不嘛,她一路匆匆往左家酒鋪子去,路上見聞挺讓人唏噓。

除了賣糧油的排著長長的隊伍,開雜貨鋪子的陸續有人光顧,可見老百姓甭管啥時候都離不開吃用。剩下的買賣包括布莊、成衣鋪子、胭脂水粉,不是那種必需品的買賣都不咋地。

一走一過,李氏還聽了幾耳朵不收野物啦,像野雞野鴨啥的,人家都不收,除非能獵來帶貴重毛皮的,可見獵人日子定會受影響。

還說榛子松子,趕明兒能收些卻不會再像以前的價,因為本地賣不動,要倒動到外地,這就會多出不少路上費用。

費用從哪裡來,走商的依舊要掙那些,再讓利還不夠吃辛苦的,只能從打山榛的人身上出。

李氏進了左家酒鋪子,用水瓢舀了一大瓢水,咕咚咕咚一口氣喝半瓢。

咽下水,正要和吉三唏噓兩句,咱家酒買賣不錯,這種情況下還能有許多人買酒解饞,可見酒鬼是真多。

門幌子掀開,左里正家裡,那位在縣衙跑腿的孫兒走了進來。

「快,哥,你給村裡寫信,讓家裡老老少少開荒起來。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