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章 同一件事

太醫院的方子的確不錯,而且大內的藥材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炮製的,藥效自然要比外面的好許多。

其實作為太醫,醫術自然是不差的,就算不是譽滿天下的國手也算得上一流名醫,不過當太醫的和普通醫生不一樣,太醫這個群體給普通人看病自然是沒有顧慮,也能發揮水準,但到了皇室這邊就不同,所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說的就是太醫。

雖然朱怡成不是普通皇帝,對於太醫也沒那麼苛刻,更不可能因為太醫診治的原因就無辜下太醫的罪。可在這個時代一些情況也是難以避免的,朱怡成心裡也清楚,皇后李娟兒更是清楚,這也是李娟兒特意親自為朱怡成煎藥服藥的原因。

一夜好睡,第二天起床,朱怡成的感冒已好了,人也精神了許多。下了床,朱怡成活動了下身體,洗漱用膳後就來到了辦公的偏殿,由於一日未處理國事,擺在朱怡成案頭的奏摺公文多了許多,看著這厚厚一疊的東西,朱怡成哭笑著搖了搖頭,讓小江子上了一碗茶,喝著茶就看了起來。

奏摺和公文都是經過初步刪選過的,按照輕重緩急分門別類,朱怡成先拿起重要的東西看,不一會兒就看完了幾份奏摺,這些奏摺分別來自遼東、大同、關中和河南等地。

遼東的奏摺是董大山上書的,其中主要自然是關於遼東的戰況。在開春後,遼東再一次展開了對北方滿清的戰役,不過相比去年的遼東戰役,今年遼東戰役的目標是進一步壓縮北方滿清殘餘的地盤,同時鞏固大明在遼東的統治。

不得不承認董大山的戰略是準確的,而且運用的戰術也很恰當。

由於遼東的地形、氣候、人文等各項因素,大明雖然強大卻沒有一舉殲滅遼東滿清殘餘的能力,除非遼東滿清殘餘發了瘋,自己跑出來意圖和大明來一場「決戰」,要不然在遼東如此大的地盤上剿滅對方根本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

所以,遼東的戰略方針主要是一步步壓縮對方的生存空間,同時穩固住大明在遼東的統治。

這個戰略目標需要最終達成不是短短一兩年就可以,按照董大山的報告和總參謀部的分析,大明起碼需要三四年的時間才能徹底完成,而到了那時候遼東的滿清就再也不足為患了。

不過這一次董大山送來的奏摺中提到了一點,那就是遼東方面察覺到遼東的滿清殘餘已有了和科爾沁部合流的意圖,所以董大山建議需先解決掉蒙古科爾沁部的問題,徹底切斷遼東滿清殘餘可能存在的退路,隨後再全力對付。

看完了董大山的奏摺後,朱怡成把大同那邊送來的奏摺找了出來,果然不出所料,岳鍾琪的奏摺中同樣提到了這點,根據岳鍾琪從蒙古方面得到的消息,在鄂爾泰受封順義王后,蒙古各部的反應不同,贊同蒙古歸順大明的蒙古部落有著不少,可同樣反對者也有之。

在這些反對者中,科爾沁部就是其中力量最強大的一支部落,而且科爾沁部對於鄂爾泰投明之舉異常憤怒,直接指責鄂爾泰是滿清的敗類,不恥同他為伍,並且要舉兵攻打鄂爾泰。

當然了,所謂的舉兵攻打只不過是說說而已,科爾沁部雖然不弱,可也要和誰相比。鄂爾泰原本就握有數十萬的精兵,再加上他後來收復了蒙古各部,其力量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

所以說,科爾沁部根本就沒能力向鄂爾泰發起攻擊,更何況現在鄂爾泰身後還站著大明這樣的龐然大物。

對於科爾沁部的反應,鄂爾泰自然是極其惱怒,不過他剛受封順義王,手上的事千頭萬緒根本就抽不出身來。所以鄂爾泰直接把科爾沁部的事捅到了岳鍾琪那邊,明面上似乎是向大明表忠心,可實際上私下打著小算盤的鄂爾泰分明就是拿大明當擋箭牌,希望直接由大明解決科爾沁的問題。

岳鍾琪當然清楚鄂爾泰的算盤,但作為大明方面的高級將領,他原本就有監視蒙古的職責,再者科爾沁部和其他蒙古部落不同,科爾沁和滿清之間的淵源實在是太深了,這樣一個部落繼續存在蒙古對於大明不是什麼好事。

此外,岳鍾琪同樣得到了來自科爾沁方面的情報,有情報顯示科爾沁部似乎在聯絡已經退往北方的遼東滿清殘部,如果兩部進行合流的話非但會影響到蒙古的局勢,同樣也會影響到朝廷針對遼東的戰略。

所以岳鍾琪不敢怠慢,連夜寫了這份奏摺送至京師,恰巧的是在他奏摺到達的同時,遼東董大山的奏摺也到了,兩人雖然身處兩地,卻在奏摺中同時提到了一件事。

看完岳鍾琪的奏摺,朱怡成微微皺起眉頭,不過他卻沒有太過凝重,雖然科爾沁和遼東滿清的力量合併起來不容小窺,可對於手握重兵的大明這邊來看卻依舊不是對手。

況且,朱怡成更希望兩者能夠主動向大明發起進攻,這樣一來也省得大明費力氣了,一戰而徹底解決問題這不好么?想了想後朱怡成提起硃筆在奏摺上寫了兩行字,然後讓小江子把這兩份奏摺和自己的批示送至軍機處,由軍機處按他的意思去辦。

至於關中和河南,那是地方上的事了。關中今年夏天大旱,而河南卻是暴雨如注,黃河咆哮開封一帶受了水災。

關中的乾旱還好解決,由於大明如今的工商政策再加上移民政策使得地方上的壓力銳減,雖然關中乾旱卻沒太多影響到地方,朝廷只需要按照慣例調集糧食即可,至於糧食問題大明是不存在的,眼下大明的糧食不缺,不用說大明本土的糧食產量不少,何況還有海外領土的糧食不斷向大明湧來,如今大明的糧價已跌到了近百年來最低的程度,再加上朱怡成早就設置了太倉,根本就不愁糧食不夠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