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孩兒要做中國皇帝

扶保潞藩、福藩南下各自為帝,人為製造兩個明朝,這是一個瘋狂的計畫。

這個計畫的可行性在於三點,一是南都的明政權現在不知道崇禎及其三子是否活著,因此帝位空懸。

二是南都政權只在淮西、武昌有兩支強大兵馬,而在其餘地方並無強軍。淮軍以東海水師沈廷揚部海渡兵馬至江南,不會遇到當地明軍的阻攔。

三是,無論潞藩還是福藩,都有資格被擁立為帝。

基於此三點,陸四提出製造「兩個明朝」的大膽設想,只要將所擁立的明朝親藩送到江南,並同時傳出崇禎及三子殉國消息,已經等了一個多月的南都文武肯定要立即擁立新君。

他們等不了。

如此一來,成功「脫險」南渡的福藩或潞藩就會如願祭拜孝陵,從而成為明朝南方的新君。

這不是陸四前世「四鎮」武夫策立,而是正統承繼,遠在武昌的左良玉無話可說,近在鳳陽的馬士英同樣也必須接受事實,更莫說黃得功和劉良佐這兩位還不算大人物的軍頭。

先送福藩還是先送潞藩,陸四在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先送潞藩過江,讓這個原本就是東林黨最支持的「賢王」先為帝。

好處是三個,第一自然是潞王膽子太小,易於控制;

二是潞王登基不會遭到東林黨反對,東林黨的魁首史可法就是南都的實際掌權人,因此在沒有福藩競爭的情況下,潞藩的上位可以說是毫無阻力;

三是潞王承序資格不如福王,又知福王想要除掉他,故而當上皇帝後一定不會同後面成立的福王政權妥協,從「兩個明朝」變成一個明朝。

只要兩個明朝爭相拉攏陸四,競賽「酬北」,陸四才能源源不斷的從江南獲取錢糧。

哪怕在北方不斷的吃敗仗,只要有南方的兩個明朝持續「輸血」,淮軍就能頂下去。

這個局面很有點像當年的蒙金宋。

當然,陸四隻是借鑒這段歷史,他絕非完顏韃子。

孫武進臨危受命,肩負起保衛明朝的重任。

他是陸四眼下最值得信任,也是唯一能拿出手先去建立一個明朝的人選。

因為,這傢伙夠黑,夠狠,也夠狡猾。

不識字的人,有的時候比識字的人還難對付。

要想確保孫武進這個明朝的秦檜能坐穩,不會被人拉下馬來,首先就必須要有武裝為其保駕護航。

陸四將孫武進原本指揮的旗牌隊1000精兵交由其統領,這支旗牌親兵隊也將成為潞天子的錦衣親軍。

再調馮漢部500騎兵,第二鎮抽2000人,第三、第四兩鎮各抽3000人,計9500名官兵隨孫武進南下。

以南都和江南區域的明軍實力,孫武進手頭這9500名「明軍」可以說是無敵的。

另外沈廷揚的東海水師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孫武進的外援,江南真要發生戰事,這支水師可以隨時將通泰的第三鎮運過江。

屆時是淮賊南犯還是友軍來援,就要看形勢的發展了。

光有兵馬不行,還必須為潞王政權配備一支同南都政權稍有不同的文官隊伍。

海州這些被截扣的南下官員就是很好的政府班子成員,尤其是這幫南下官員還「自覺」形成了擁福派、擁潞派……

擁潞派的成員多是東林復社成員或與東林復社有關係,這些人隨潞王回到江南雖有「投順」之嫌,但東林黨和復社肯定不會拿自己人開刀,加上潞王又是他們最支持的藩王,一個以潞王為天子的完全東林黨政權可以說是必然建立的。

但南逃這些擁潞派官員畢竟有「降順」的污點,即便黨內不會追究他們,這些人在南都政權也未必如意,因此利用好這些人,不僅能對東林一家獨大的「潞天子」政權造成麻煩,也會給淮軍在南都政權中批發出一幫小秦檜來。

一個大秦檜外加無數個小秦檜,以及一個由於淮軍的鼎力扶持才坐上皇帝寶座的天子,這個「潞天子」政權可能比「福天子」政權還要親近江北。

孫武進身後馬車內坐的就是潞王,他一路上都在背誦一段講話稿。

陸四親手寫給潞王的講話稿。

「呼!」

都督在溝渠邊滿臉泥水的樣子彷彿就在剛才,想到自己肩膀上的重任,孫武進深呼吸一口,從馬上翻身躍下,朝右邊站立的幾十名官員一指,喝道:「你們過來!」

這架勢可把陳名夏、高斗先、余允中等擁潞官員嚇了一跳,一幫人猶豫著是不是不上前時,一隊手持大刀的甲士就向他們走了過來。

爾後,不用這些甲士亮刀威逼,一眾擁潞官員就顫顫巍巍的走了過去,他們被帶到了那輛馬車前面。

「陛下,這些都是營中擁護於您的臣子,請陛下下車與他們說幾句話。」孫武進悶聲悶氣,心裡有一萬個不甘。

「啊?好,好的,好的啊。」

潞王將「講話稿」放下,從車中探出清瘦的身影。

「是潞王!」

遠處擁福派和擁其它派的官員有識得潞王的當時就失聲叫道。

陳名夏等一幫擁潞派官員更是激動,不敢相信潞王就在他們眼前。

潞王緩緩走下馬車,環視一眾看著他的官員,臉上先是有複雜的情緒,繼而堅定的咬牙,忽的激昂說道:「東虜入關,京師淪陷,北方告急,中國告急!諸位,大明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要鋌身而出,用我們的血肉築成新的長城,將滿州韃子趕出中國!」

激昂聲中,潞王的身影顯得很是高大。

他的言辭不僅讓擁潞派官員們激動起來,也讓擁福擁其它的官員都激動起來。

擁立新君是他們的共識,抗清同樣也是他們的共識,否則他們不會南下!

「孤是穆宗親藩,於此國家危難之際,孤斷不會置之不理!而你們中有些人在京師從賊,」

「殿下,我等……」

陳名夏等人心中一慌,急於解釋當時的無奈。

潞王卻揮手打斷他們,擲地有聲道:「不必解釋,因為無須解釋!不管你們是否投降過闖賊,孤都赦免你們!孤以為降賊是為難臣,降韃才是奸賊!」

「殿下!」

所有官員聽了潞王的話都眼眶一紅,有些人甚至忍不住落了淚。

「祖宗江山社稷絕不能斷送,中國之地也絕不能為滿洲所有,孤今日就要帶著你們去南都,孤要你們同孤一起奮發圖強,繼承太祖事業,驅逐韃虜,恢複中華!」

「驅逐韃虜,恢複中華!」

激動的聲音中,擁潞派的官員連同他們的家眷隨從一起被帶出了營地,追隨潞王上了一艘高大的海船。

這讓留在營中的其他官員感到不解,不知為何潞王不帶他們一同南下。擁立觀點不同,但既然潞王首先脫險南渡,那大家為了大局也肯定會支持潞王的。何以就這麼拋棄了他們?

「沈司業,潞王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我們不是大明的臣子嗎?」庶吉士周鍾發現國子監司業沈廷揚正在與人說話,急得抓著柵欄大聲喊了起來。

「這……」

沈廷揚嘆了一聲,要弟弟沈廷飛去準備潞王南下的事,走到柵欄外對那周鍾道:「你們……等下一批吧。」

這就是答案。

……

盛京,忽然八門同時擂鼓,聲震全城,連宮城都被驚動。

上百騎於盛京城中縱馬賓士,馬上的八旗將士興高采烈的大呼:「入關了,入關了!」

這上百騎以極快的速度將攝政王率大軍擊敗李自成,成功奪取明朝京師的好消息傳遍盛京。

留守盛京的鑲藍旗主、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在同一時間將這個好消息報進宮中。

清寧宮中,剛剛送走鄭親王的庄妃博爾濟吉特氏抱著自己的兒子福臨,高興的摸著兒子腦袋歡喜道:「皇帝,你要去關內做中國人的皇帝了!」

「額娘,我是滿洲人的皇帝,為何要做中國人的皇帝?」

九歲的福臨對於中國的概念很是模糊,他只知道自己是大清的皇帝、滿洲人的皇帝,不明白怎麼突然就要去做中國人的皇帝。

這個問題讓庄妃怔住,一時不知怎麼回答,想了想道:「做中國人的皇帝是你父皇生前的夙願,也是他一直努力的目標,現在這個目標由你來實現,額娘想你父皇在天之靈一定很欣慰。」

「噢,」

福臨點了點頭,抬頭看著自己的母親:「額娘,那我怎麼做的中國人皇帝?」

庄妃道:「當然是你叔父睿親王的功勞了。」

福臨不明白:「叔父做了什麼?」

「他啊,帶著咱大清的勇士打敗了奪取明朝江山的流賊,要把咱們大清的都城遷到北京去,所以你馬上就要做中國人的皇帝。」

庄妃心中很激動,因為這件事是滿洲多少人的心愿,不想真的實現了,而且是自己的兒子去當中國皇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