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願以綠綺琴,寫作 第八章 弱小

皇后的病情,可以說是一直牽動著好些人的心事。蕙娘肯定也很關注這種牽扯到未來二十年後間政治風雲變幻的大事,雖說已經知道皇后身有病根,在未來十年內,病情很可能瞞不下去。但這種瘋病,總也有一個發展的過程,這一年多來,權仲白按時進宮給皇后扶脈開方,治療失眠,光是皇后一個人的脈案就寫了有厚厚一冊子。平時在炕上看醫案的時候,還經常把和皇后一樣,家傳有失眠症、有失心瘋的幾張醫案拿來研究,蕙娘雖沒有和他談過這事,但這麼冷眼看來,再結合宮中風聲,倒還以為皇后在悉心治療之下,病情有所好轉……沒想到權仲白一開口就這麼肯定,還留存在她身體里的最後一絲慵懶,頓時不翼而飛——現在這事兒,也不止和皇后有關,和孫家有關,不說和權家有關吧,起碼也和權仲白有很大的關係,要是皇后的病情被拖到五年後、十年後發作,那倒好說了。可皇后前陣子才鬧失眠,緊接著孫太夫人去世,現在孫家還沒出孝呢,這一陣子就鬧瘋病,皇上一起疑心,稍微一查,以燕雲衛的本事,以及封錦同皇后之間的宿怨,這要是查出太夫人得病的真相,權仲白可就尷尬了。

當然,從情理上來說,皇上也無法責怪權仲白什麼。太夫人的病不體面,受孫家所託遮掩一二,不對外傳揚,也是人之常情。可皇上是那麼好糊弄的嗎?他心裡少不得是要鬧點不痛快的,會不會對權仲白有什麼額外的猜疑,那也就不好說了……

此事若只牽扯到權仲白一人,很可能在當時他就直接和皇上說了。不過權神醫雖然在家裡不大玩弄心機,一直是有一說一,更討厭和自家人講求策略,但在該有政治素養的時候,他的敏感度一直也不低,而當時權家雖然在這事上沒什麼政治訴求,可焦家有哇。為免楊閣老上位太早,權仲白做主把這事瞞了兩年,也算是給孫家一個喘息的機會,一個扳回一局的希望:皇后的病要能夠治好,那孫家在今後的幾十年,終究還是有希望的。這病要是治不好呢,若捨得壯士斷腕,太子也不是沒有登基的可能……

「你也給東宮把過脈吧?」蕙娘沒問皇后的具體情況:權仲白說兩年內必定會發作,那肯定是有他的理由在的,她又不是醫生,在這種事上,肯定得信賴他的判斷。「東宮身上,是否也繼承了母系的病根呢?」

「其實你要說這是病根,也不很對。」權仲白說,「與其說這是病根,倒不如說這是一種中毒癥狀。二三十年前,元德、昭明年間,修道煉丹蔚然成風,這兩年來我詳加查問,此風興起時,孫侯已經出生,而此前是沒有聽說過孫太夫人服食金丹的,所以說,皇后是在有毒母體中孕育而成,還沒有出生就已經中了丹毒。再加上本身孫太夫人娘家,就有人過中年容易失眠的病根,她自己心事又重,幾重因素重疊,這才導致她和孫太夫人的脈象特別相似……我給太夫人扶脈有近十年的工夫了,在此之前,孫家專用的另一位醫生也留了脈案。太夫人的脈象在起病前後變化很大,這兩年來,我雖然儘力為皇后調製,但她身在那個環境,要無憂無慮真是談何容易。次次扶脈,脈象都有細微變化,現在已經很靠近太夫人起病後的脈象了……當然,從太子的脈案來看,他比較更像父親,從胎裡帶的是父系的病根。似乎沒有遺傳到母親的丹毒,不過這種事,也很難說的,我不可能永遠閉口不言,否則,將來若他登基之後忽然發病為禍,我是難辭其咎的。」

蕙娘不免道,「聽你這個意思,你遲早都要向皇上揭開娘娘的病根,現在又在猶豫什麼呢?和孫家打聲招呼,主動和皇上說開了,甚至把你隱瞞的原委都談給他聽,不正符合你光風霽月、坦坦蕩蕩的做派嗎?」

語調里難免些微諷刺,權仲白不可能聽不出來,但如今她回心想來,似乎除了為雨娘動氣那一次,他還真的很少動過真怒,這點鋒銳,自然也不足以撩動權仲白的情緒。

「你的意思,是覺得我雖總想著拋下一切,可卻出入宮廷,毫不避諱地把手插在立嗣繼位的大事里攪和,難免有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嫌疑?」他自問自答,毫不動氣。「說得也不錯,若我真不在乎,直接談開也就是了,皇上對我有沒有心結、不滿,那是他家的事,最好以後都別找我扶脈,我也樂得清靜,更有機會為我真正想收容的那些病人診治……」

談到這裡,他的語氣自然而然,就透出了無限渴望。「其實以我本心,我也寧願如此。但我的做派,是離奇古怪的做派,我自己一意孤行無所謂,卻不能因此而影響了旁人。一旦說明實情,別人不說,首先祖父就要被捉住把柄,更別說孫家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當時我還以為東宮可能都活不到成年,可能會在皇后發病前就去世,那時候,自然也就沒有這份顧慮了。」

東宮身子不好,也不是新聞了,聽權仲白意思,這兩年經過治療,倒是有所好轉,起碼不比兩個弟弟差了。現在局勢就更加尷尬曖昧:東宮在逐漸轉好,皇后在逐漸轉差。一旦先和孫家打過招呼,孫家很有可能故技重施,讓皇后在發病之前『安然』去世,人死無憑,到那時候權仲白要想說什麼,那就是和孫家作對了,先不說孫家會如何對付他,起碼這件事必須先和家裡溝通清楚,不然,那不是給權家惹禍上身嗎?

可要不和孫家溝通,直接就和皇上揭開真相,先且不說如何保住皇上對自己的信任,把自己和焦家給撇清出來吧。這不是明擺著給孫家插刀呢嗎?利害關係都不計較了,以權仲白的為人,他是肯定不會接受這個做法的……

也難怪權仲白成天到晚都想著去廣州了:這種政治漩渦,一旦沾染進去,哪裡是說抽身就抽身這麼簡單的。當時他依了焦閣老的請託,保了太子兩年,現在就硬是多出重重顧慮、無窮手尾,要去解決這些隱患,難免又要帶出更多的因緣牽扯,如此環環相扣彼此勾連,可不就形成了一張巨大的網,除非有大智慧、大決心,否則要從這張網中跳脫出來,那真是談何容易!

而一旦身處局中,就仿若在一條激流涌動暗礁密布的河中航行,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都不敢輕言自己能平安上岸。好似孫家這樣的龐然大物,不就因為說錯了一個媳婦,吃錯了幾枚金丹,現在立時就由盛轉衰,最要命的是,即使度過了眼前的為難,在當家人的血脈之中,也始終潛伏著難言的隱憂……

「難怪你要和我商量。」蕙娘也不由嘆了口氣,「現在這個局勢,實在是太複雜了,要是孫侯能夠回來那還好說……他現在幾年內都不能回來,倒更多添了好些顧慮了。這些都先不說了——你先告訴我你是怎麼想的?」

「我也很亂。」權仲白很坦白,「你知道我對這些鉤心鬥角的事沒興趣,政治場上的得失大勢我心裡還有個數,要從這種紛紛亂亂的棋局背後去琢磨陣眼,我是又沒有這個興趣,又沒有這個工夫。這件事最尷尬還不是尷尬在這個地方,雖說你心裡也多半有數,但我還是和你挑明了吧——我們家之所以在昭明末年改朝換代的風暴之中能夠安然無恙,背後肯定是做過工夫的。昭明二十年皇上重病,當時皇后、東宮在病程上處處製造障礙,要不是皇上急招閩越王入京執掌軍權,又有魯王在地方上虎視眈眈,我親自到西域去尋葯採藥,他能否熬過來,都是兩說的事。在此一事後,實際上皇上心裡非常忌恨太子,錯非太子羽翼豐|滿,幾乎又有被廢的危險。曾被打發到地方上去的魯王,又有了東山再起的希望……那時皇上只信任我在他身邊服侍醫藥,多次目睹皇上和魯王使者談話,均是春風化雨般慈愛關懷,處處都飽含暗示、耐人琢磨。」

儘管是多年前的舊事,勝負已分結果再難更改,權仲白口吻也很平淡,但當時京師的驚風密雨,蕙娘是陪在父親、祖父身邊經歷過來的,哪裡還想不起當時那厲兵秣馬風雨欲來的氛圍?她倒是沒想到,權仲白竟得先帝信任如此,甚至能與聞皇帝和魯王使者的密談。

「雖說憎恨之心熾熱,父子親情幾乎蕩然無存,但從天下計,當時地方上幾個軍中巨頭雖然都忠心於皇上,沒怎麼和太子眉來眼去。但許家軍功彪炳,牛家也不容小覷,在軍中根基深厚,三親六戚為將為帥的不少。在魯王被打發到山東去以後,達家勢力大為萎縮,幾乎已經半殘,難以和這兩家抗衡。再說,許家一系剛立下大功,皇上大病一場幾乎沒緩過來,朝野間都做好了易日的準備,要廢太子,那是談何容易。那時我們家已經暗地裡轉向太子,太子的意思,是想讓皇上提前過身,但我沒有答應,他們遂用另一計,當時魯王在宮中有個極為信任的心腹,定時會和我溝通消息,詢問皇上身體……」

權仲白一生不說謊的人,說一次謊話,效果肯定非常的好,當時魯王起兵,就是打著皇上駕崩,太子秘不發喪居心叵測的幌子。可既然這一切已經落入太子算中,則起兵的結果,那還用說嗎?有此謀逆行徑在前,皇上要以魯王代太子,起碼得做些前置布置洗刷罪名,再鋪墊些聲勢……可當時他卻已經沒有這個時間了。

「這一計結果很好,可卻令先帝更加憤怒,起到了火上澆油的效果。當時魯王在山東督造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