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天下太平 第二百零五章 趙心誠

「體面」是什麼意思,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說法。

比方說潘龍前世,若是說一個人「體面」,那必定是他在科技文化體育等方面有卓越表現,得到許多人的欣賞和讚揚。

潘龍的朋友裡面,著實有好幾位體面人。

比方說有一位學歷史出身的朋友,中年時代大概有三十多年的時間,一直奔波於經濟落後地區,調解因為歷史、宗教等原因造成的民族矛盾,六十歲的時候拿過大聯邦人文獎章,後來一把年紀了還參加了半人馬座開拓隊……

潘龍年紀比他大,沒等到他的開拓結果出來就去世了。若是兩個世界的時間流速一樣,他們現在應該順利抵達半人馬座,建立人類文明史上第一座太陽系外的永久居住地了吧?

那兄弟死的時候,估計聯邦新聞都要專門給他開個起碼十分鐘的回憶錄……

可真是太體面了!

當然,也未必要這麼牛逼才可以體面。當初他們小區有個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在社區熱心公益,今天幫你明天幫他,一輩子下來倒也沒做過什麼救苦救難的大事,就是做了數不清的熱心腸的事情。

那位老人一百二十歲大壽的時候,社區特地為他繪製了一副佔了整片牆的壁畫,名為「花甲重開,情暖人間」。

這也是很體面啊!

潘龍又想到了。

自己前世可沒混到這樣的待遇,追悼會上,除了自家兒孫朋友之外,還會有誰來呢?

大概沒有了吧……

這麼一想,自己前世其實真的不夠體面。

而九州世界的「體面」,卻又與前世頗有不同。

這個世界的體面,更多注重「死」。

一個人死的時候,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漂漂亮亮,就是體面。

至於這人生前干過什麼事情,是熱心助人也好,是自私貪婪也好,是德高望重也好,是臭名遠揚也好……都無所謂。

只要死得漂亮,那就體面了。

這個「體面」的要求,比潘龍前世低得多,也容易得多。

具體到趙賢達的身上,大概就是……潘龍打死了他之後,需要把他的屍體帶到山海圖裡面去,動手收拾整理一下,弄得整整齊齊的,最好是臉色紅潤面帶微笑,立刻就可以推出去直奔追悼會會場的樣子。

這就是趙心誠的要求。

這個要求並不高,只要別失手把他打得灰飛煙滅,就算被轟成肉醬,也是可以重新拼湊起來的。

對能夠將力量控制入微的真人來說,只要自己填補一些小細節,的確可以把一團肉醬重新拼湊成人的模樣,並不會花費多少時間。

當然,趙心誠也不是空口白牙找他幫忙,作為代價,這位巡風司主官提供了趙賢達可能出沒的幾個主要地點。

首先是他的家,陳國公府。

陳是戰國時代的一個國家,以國為封號,意味著趙賢達這一系曾經有過極大的貢獻,本身功勛就足以封爵。

按照大夏的規矩,天子的兄弟封王,一般封號是「逍遙王」、「安樂王」、「太平王」之類。

這些王爺的兒子則不能繼承王爵,只能降級為公爵,多以「順和公」、「寧永公」、「長福公」之類。

再往下一代,如果沒有足夠的功績,則降為侯爵。然後是伯爵、子爵、男爵……到了男爵這一代,若是還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功績,則徹底失去爵位。只保留宗親的身份,沒有什麼額外的優待了,也不能再被稱之為「諸趙」。

大概就類似於前世漢末三國時代劉備那個「漢室宗親」——那個級別的漢室宗親,當時保守估計也有十萬八萬……

若是諸趙有了功績,能夠延續爵位的,那麼首先要轉封。

轉封,就是改變封號。從這種沒有實際封地的「名封」改成「領封」。

這意味著要在大夏國土裡面選擇一個地方,成為他名義上的封地,將當地的賦稅作為他的俸祿。

領封也是要立功的,如果三代以內沒有足夠的功勞,則從領封降為名封,此為「降參」。

比方說趙心誠自己,他目前就是華陰縣侯。這個縣侯的身份從他的父親那裡繼承,按照他的情況,不出意外,應該足以維持爵位——也就是說,日後若是他兒子、孫子、曾孫三代都沒有配得上「縣侯」這個等級的功勛,就要降參,變成華陰侯、華陰伯、華陰子、華陰男,最後完全失去爵位。

華陰縣侯和華陰侯,雖然只多了一個字,卻有天壤之別。

縣侯不僅多一份俸祿、可以多傳幾代,而且如果有人立功受封華陰縣,那麼「華陰侯」是要改封號,給「華陰縣侯」讓位的。

大夏的爵位,大致上是第一等王爵——王爵不設封地,只有封號,第二等國公,第三等郡公,第四等列公——就是只有封號沒封地的那種,接下去是郡侯、縣侯、列侯、縣伯、鄉伯、列伯、鄉子、亭子、列子、亭男、列男。

一共十五等爵位。

在這十五等爵位之中,有一個特別的類型,就是實封公侯。

這類公侯不僅有封地,而且封地的政治民生都由他們自己管理,朝廷除了駐軍之外,不對當地的民政作任何干涉,也不從當地征賦稅徭役。

實封公侯並不在十五等爵位之外,但實封公侯卻有超然的地位——他們世襲罔替,除非犯了罪被剝奪封地之外,否則世世代代都能擁有爵位和封地。

可實封公侯們想要不犯罪,說實話也不大容易。大夏初年的實封公侯們,五代之後還能安安穩穩沒有因罪奪爵的,只有不到五分之一。

皇帝又不是做公益事業的,誰願意把領地分封出去啊!

所以實封公侯的後代如果自問沒把握能夠守得住封地的,往往會選擇向朝廷交還封地,從實封降為領封。

對於這種懂事的人,皇帝往往也會給面子,一般都會特旨三代或者五代免勘——免勘,就是不核功績,等免勘滿了,才重新進入三代降參的流程。

當然,像是「綏山公」這種,雖然既不是國公也不是郡公,但實際上卻是實打實的絕對不會被撤銷封地的。

……人家背靠著仙佛,哪個神經病會去招惹他?

大夏亡了任長生都不會亡!

趙賢達這個「陳國公」自然是有功勛墊底的,他們家這一系,世世代代都修鍊「大自在天王咒」,為大夏皇家訓練暗衛,可以說是皇室的心腹。

有如此功績,自然足以維持國公的爵位。

實際上,陳國公這一系,即便在諸趙裡面,都是名列前茅的。

相比之下,趙心誠家這個華陰縣侯,就差了一大截。

看著潘龍匆匆離去,趙心誠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對蒼淵說:「子海(蒼淵字子海)兄,我會不會做錯了?」

「此話怎講?」蒼淵一邊批改案卷,一邊回答。

「我讓潘兄去找陳國公,估摸著陳國公就死定了。」趙心誠低聲說,「潘兄乃是豪俠出身,性烈如火。陳國公雖然平時喜怒不形於色,但也是個極為固執的人。他斷無可能低頭認錯,出來為商驛騎作證……那結果就只會有一個。」

「你認為他不該死?」

「我只是覺得……他乃是天子心腹,他會出手做這件事,背後只怕是有……」

蒼淵抬起頭,打斷了他的話:「陳國公的背後只可能是太子,不可能是天子!」

「子海兄為何這麼有把握?」

「天子和洛南兄之間,不需要玩這樣的手段。」蒼淵幾乎毫不猶豫地回答。

但趙心誠卻苦笑著,沒有再說什麼。

很顯然,他並不相信蒼淵的話。

身為諸趙,他自問比蒼淵這個外人更加了解帝家,了解天子帝壬辰,以及兩位皇子。

在他看來,或許直接去勸說趙賢達的,可能只是太子帝河東,但如果天子沒有給趙賢達一些暗示,這位自從叔叔趙忠武死後,就一直安分守己幾乎無所作為的諸趙真人,絕對不會自降身份,搞這種鬼蜮手段。

人家畢竟也是皇家暗衛的教頭,總歸是要點面子的吧!

至於蒼淵說的那些,他也就只是笑笑而已。

手段?坐在天子寶座上,跟誰不是在玩手段?

別說跟兒子,就算夫妻之間,難道不是整天在玩手段嗎?

而且,長久以來,巡風使和暗衛互為表裡,構成了直接聽命於帝家的秘密武力。如今暗衛幾乎徹底覆滅,巡風使一家獨大,天子真的願意看到這種情況?

說一句僭越的話,若是趙心誠自己當天子,也要找個理由,暫時把巡風使系統壓制個兩三年,至少要等新一代的暗衛能夠接上班,才可以放開對巡風使的壓制。

為君之道,首先就在於掌握平衡。

所以這次暗衛教頭趙賢達出手,只怕也是天子在暗示什麼。

可這些,他並沒有說出來。

因為他了解蒼淵,也了解潘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