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軍隊的制度其實也是後世的義務兵制度,因為龐大的人口基礎,並不像歐洲那些小國一樣,要求全國百姓,到達適齡以後,都需要進入部隊服役。
通常情況下,各國的國情不同,服役三五年不同,然後轉入預備役。一旦戰爭需要,國家可以朝廷迅速地戰略動員,然後開始暴兵。
當然,大明的也是採取這種情況。普通士兵進入普通服務三年,然後轉預備役,超過三十五歲退出預備役系統,轉入民兵系統,直到四十五歲以後,將不再承擔現役。
可是,對於技術兵種而言,三年勉強把一個普通人培養成一個合格的士兵,特別是在全民素質不高的情況下。
比如說炮兵,在現有條件下,炮兵目測距離採取的辦法就是跳眼法,其實人的眼睛是一個天生的測量儀器。
簡單來說,哪怕不用尺子去測量,短距離是可以目測到的,當然超過一定的範圍,則需要一定的公式去測量。跳眼法通過估計跳眼所見實地寬度的方法進行的估略測量,結合相似性三角形原理和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可以計算出被測物離我方的大致距離。
這種方法是根據兩瞳孔的間隔約為自己臂長的十分之一,將測得實地物體的寬度乘以10,就得出了站立點至目標的距離。使用跳眼法,必須熟悉常見物體的尺寸,如:汽車的長度,人的身高,樓房的層高等等,否則無法使用跳眼法估測距離。
當然,這種測量方法有一定的誤差,而且非常吃經驗。一名訓練有素的炮兵,僅僅憑一雙手就可以測算到自己到目標的距離。
在這種情況下,技術兵種培養難度將會成倍增加。大明擁有數量非常龐大的基建部隊,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大明擁有一百三十八個鐵路基建旅,七十三個工程基建旅,還有五十五個墾荒建設旅。
如鐵路基建旅,顧名思義,主要是承擔鐵路建設方面的工程施工,而工程基建旅則是承擔城池建設和公路方面。
墾荒建設旅則是像朱明時期的衛所一樣,以墾荒置田為主,這些建設部隊雖然不屬於野戰部隊,在服役期間,雖然也進行必要的軍事訓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做工。可是無論是什麼性質的部隊,都是需要從國庫撥款。
除了墾荒建設部隊確實不需要太多的國家財政投資,他們只是承擔前進的荒地開發工作,一旦把生地開發成熟田,那這些田地或者是由官府分發給沒有土地的百姓,或者對外出售,總之,這是盈利的部隊。
當然,大明皇家海軍因為在打擊走私和海盜方面,需要配合官府工作,也可以獲得大量的收益,從而可以減少國庫的收入。
朱兆宜有些為難的道:「可是,陛下,皇家陸軍可沒有那麼多得天獨厚的條件!」
「怎麼沒有呢?」
全旭伸手指了指地圖上的一角。
「天竺?」
天竺就是印度,印度就是天竺。
提起印度,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麼?黃金、佛教?恆河水或者神油?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仔細讀讀印度的歷史,恐怕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印度好欺負!
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印度與中國一樣,都是飽受外來的侵略,中國歷史上有五胡亂華,衣冠南遷,神州陸沉,這些黑暗的歷史時期,都成為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切膚之痛。
可是,人家印度不同。
印度在歷史上,遭遇了三百多次的外敵侵略,可是,除了在孔雀王朝時期打平了一次,亞歷山大大帝因為軍中將士厭戰,再加上瘟疫橫行,自動取消了這次入侵戰爭。
除了這一次之外,每一次的外敵侵略,都可以成功統治印度。
要說四大文明古國,中國還在刀耕火種的時候,他們便已經進入了相當繁榮的城邦時代,在建築、藝術、天文學、宗教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炎熱多雨、平坦肥沃的恆河平原孕育了輝煌的古印度文明,然而卻沒有賜予他們足以守護這一輝煌文明的血性和堅韌,於是,災難開始了。
當中國艱難地從石器時代向青銅時代轉變的時候,從黑海之濱遷徙出去的古印歐人狂風掃落葉一般席捲歐亞大陸,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希臘,這些輝煌一時的文明紛紛被這股可怕的浪潮給吞噬了,再也沒能復興。
中國是幸運的,剽悍絕倫的商王朝大軍在婦好王后的指揮下,在蒙古高原全殲了遷徙而來的古印歐人大軍,中國文明得以傳承。
而印度就沒有這麼走運了,他們可沒有可以吊打周邊的無敵軍隊,一支古印歐人攻入南亞腹地,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其征服,原住民被驅趕到荒蠻之地,到現在我們都還能找到這些原住民的後代。
沒錯,他們就是著名的印度賤民。原來的南亞次大陸主人居然成了賤民,而且幾千年來一直是賤民,絲毫沒有改變,真的不知道是可悲還是可笑。
但是入主南亞次大陸的古印歐人似乎也不比原住民好到哪裡去,當波斯人入侵的時候他們幾乎沒怎麼抵抗就投降了,隨後馬其頓入侵。
隨後南亞的主人換了一茬又一茬,阿富汗人、塞種人、帕提亞人、月氏人、白匈奴人、突厥人、吐蕃人、蒙古人、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國人這些國家或族群都曾統治過印度,或者入侵過印度,印度的歷史可以說就是一部被蹂躪的血淚史!
最奇葩的是大多數侵略者都是輕輕鬆鬆就將印度給干翻了,然後開開心心的統治印度,再然後就是被下一撥征服者輕輕鬆鬆的干翻。
恆河水孕育出來的神奇兒女啊,真的讓人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就在現在的卧莫兒王朝,其實就是蒙古人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巴布爾是帖木兒的六世孫,他在繼承了汗位,隨後被烏茲別克人擊敗,成為無家可歸的流浪部落,他後來逃竄到喀布爾。
他本來也沒有想過要入侵印度,而是在恢複一定實力的時候,返回自己的中亞老家費爾干納,不過他在回去之後又被打了回來,再次逃到了喀布爾,迫於生計他開始流竄到印度北部。
這下讓巴布爾發現了非常意外的事情,他本來的就被打成了喪家之犬,可偏偏在對付印度軍隊的時候,就像打了雞血一樣,他當時僅有一萬兩千人馬,在進攻印度北部的旁遮普地區的時候,遇到了洛迪王朝皇帝伊卜拉欣·洛迪親率大軍四萬人馬,隨後在短短八個月內就滅亡了統治印度三百二十年的洛迪王朝。
如果說滿清鯨吞了大明完成了典型的蛇吞象,那麼巴布爾就是蛇吞鯨魚了,他以一萬兩千人連續消滅了洛迪王朝、孟加拉蘇丹國、阿富汗、西印度,簡直可以稱之為瘋狂。
朱兆宜自然是知道天竺的一些事情,事實上隨著大明皇家海軍的實力強大,全氏大明可不像閉關鎖國的朱氏大明,隨著大明海軍西進紅海,東進南美洲,南下澳大利亞,可以說,大明人的眼界已經放在了外面。
對於印度這個非常好欺負的鄰居,卻擁有著豐富的資源,偏偏這個國度還非常奇葩,人人熱愛黃金,哪怕再窮的人,都有幾件黃金飾品,生怕別人知道自己窮。
全旭現在可不是看上印度的那點黃金和香料,印度最值錢的地方其實就是恆河平原,那片富饒的耕地,黃金再多也有花完的一天,但是土地卻可以供養一代又一代的人,對於統治者而言,這比黃金還人值錢。
七百多年前,吐蕃人攻佔了印度恆河三角洲,正是憑著恆河三角洲產出的糧食和優質鐵礦石,這個位於世界屋脊上的王朝跟大唐抗衡幾百年,互有勝負,大唐始終無法徹底將其擊敗。
吐蕃只是佔領了恆河三角洲便變得如此強大了,如果將整個南亞次大陸納入自己的統治版圖之內會怎麼樣?
答案是看大英帝國。大英帝國在二戰之後戰略收縮,放棄了七百七十多萬平方公里的澳大利亞,也放棄了九百九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加拿大,可唯獨不捨得印度。
全氏大明的總參謀部都是博學而務實的,他們對這段歷史十分了解,眼下國內的形勢已經穩定下來,而大規模的開發,消耗了大量的錢財和鋼鐵、水泥等這些物資。
然而,全旭卻對於修建鐵路並沒有盡頭,在隴海鐵路修建剛剛進行三分之一的時候,京九鐵路又提上了規劃的日程。
特別是遠東鐵路,那簡直就是一個無底洞。
正好,印度擁有著龐大的資源,也擁有著龐大的人口。
正應了那句古話,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柿子當然撿軟的捏吧。
總參謀部制定的戰略相當保守,就是以大明皇家陸軍第八師一部,配合皇家海軍第一艦隊以及第四打擊艦隊,組成了以一個步兵旅外加海軍部隊,共計一萬五千人馬的遠征軍隊,準備對印度的南部沿海泰米爾地區進行一次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