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2節

雅也在東京車站的銀鈴 等了約十分鐘,剛想吸根煙的時候,賴江提著LV包從柱子後面出現了。

「對不起,要出門時想起了好多事。」

「您將旅行的事告訴別人了嗎?」

賴江搖搖頭。「平時我也是一個人生活,沒有必要告訴別人。就算我兩三天不在東京,也沒人能注意到。這樣倒也輕鬆隨便。」聽起來像在暗示自己和丈夫基本沒有聯繫。她看了看手錶,「壞了,必須快點。」馬上就到新幹線發車的時間了。

坐上已經開進站台的「光」號列車,兩人並肩坐在座位上。對雅也來說,這是他生來第一次坐頭等車廂。本來他旅行的經歷就少得可憐。

賴江看上去已習慣旅行。雖然比約定的時間晚到了,她卻已備齊在車內吃的盒飯、飲料等,還為雅也買了罐裝啤酒。

「人還挺多。」列車啟動後不久,雅也環顧四周低聲說。車廂內的座位坐滿了八成。

「上午公司職員多,下午不早不晚的時間就沒人了。」

「經濟不景氣,坐頭等車廂的人還是很多。」

「也沒多少錢,肯定是想銷微奢侈一下。」賴江為雅也撐好小桌板,擺上食品和飲料。

雅也想,旁邊的人會怎樣看待我們?上年紀的女人和年輕的男人。男人沒打領帶沒穿西裝,大清早就買啤酒喝。女人看上去家境富足。闊太太和年輕的情夫——雅也腦中浮現出這句老掉牙的話。周圍的公司職員似乎不在意別人怎樣,就連過道對面的人也是一個在看工作資料,另一個靠著椅背閉目養神。

雅也不禁想起了初中及高中時成績好的同學的面孔。他們如今或許也成了這樣的公司職員,估計很多人已經成家。裁員、降薪——儘管他們總是被類似的事情紛擾,但也能在現代社會中生存下去。雅也感覺只有自己生活在異樣的世界裡——沒有工作,卻不愁吃喝,因為有美冬的援助。

「啤酒,喝嗎?」賴江歪著頭問。

「現在不喝。」雅也拒絕了。他其實想喝,又擔心開易拉罐的聲音會傳到四周男人的耳朵里。

「你跟我說話還是那麼彬彬有禮。」賴江突然莫名其妙地說。

「哦?」

「你看,跟我說話,你從來都用禮貌體。」

「沒有,這個……」他微微一笑,「倉田女士是我的長輩,而且在各方面都承蒙您的照顧。」

「什麼長輩,應該說是比你年長的人。」賴江翻著眼睛瞪著他,但似乎並未不高興,「到了京都,希望你盡量用關西方言說話。」

「啊?」

「向人打聽事的時候,如果使用當地的方言,對方就不會警惕。」

「京都和西宮的方言有微妙的差異。」

「是嗎?哪裡不一樣?」

「我也說不清楚……反正有些不同。」

「可終歸都是關西,總比東京人更容易被人相信吧。」

「這個嘛……」雅也歪了歪頭,他覺得沒這麼簡單,但嫌麻煩便沒有反駁,「到了之後要向很多人打聽?」

「也許吧,沒有其他調查方法。」

「您說過要調查一個人,那人住在京都的三條?」

「好像以前住在那裡,想先找到那時住過的房子。」

「知道當時的地址嗎?」

「只知道在三條。」

「什麼?您想一家家地找?這不可能。而且,想必現在已不住在那裡了。三條也很大。」

「我有線索。」她從包里取出一個小記事本,打開後低頭看著上面的記尋。「昭和五十四年(一九七九年)畢業於新三條小學,昭和五十七年(一九八二年)畢業於新三條第一中學……」

「是那個人的簡歷?」

「對。」她點點頭,「高中和大學的情況也知道。如果想確定家庭住址的範圍,還是要看小學或中學。從名稱上看,好像都公立學校。」

「你是說要查學校所屬的那一片?」

「我知道這樣也不容易查,」賴江合上記事本,放回包里,「可沒有其他辦法。」

「不知道這個人的現住址嗎?如果知道,能不能從那裡倒著往回查?」

「現住址倒是知道,但想倒著查也是有限度的。如果搬上幾次家,就很難查了。居民證上只登記前一次的地址。」

雅也點點頭。美冬確實搬過好幾次家。和秋村結婚前,她住在門前仲町的公寓,之前曾一度搬到父母在西宮的公寓,但雅也聽說過她的居民證是幡谷一帶的。賴江竟然想到從小學和中學入手,真厲害。估計她是通過華屋弄到了美冬的簡歷。

「還不能告訴我那個人的名字嗎?到了後,如果要多方打聽,肯定得說名字。」

賴江嘆了口氣:「倒不是不能告訴你。」

「如果只需要我在房間里等候,那就另當別論。」

「你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她微笑道,「先告訴你姓氏吧,新舊的新,大海的海,新海。我要找新海曾經的住處。」

「姓……新海?」

「姓氏較為罕見,我想應該好找。」

「是啊。」雅也點點頭,把視線轉向窗外。儘管是預想中的名字,聽到時依然感到一絲緊張。他不想讓賴江察覺自己表情的變化。

看來賴江並不知道美冬的父母曾居住的地方,頂多知道在西宮曾遭遇地震,並不清楚詳細住址,否則這次就會去西宮。

燒毀倒塌的公寓殘骸突然浮現在眼前,旁邊站著美冬。已過了四年。剛見面的時候,做夢都沒想到會和她一起來東京。這麼想來,來東京後,這還是第一次坐新幹線。

兩個半小時後,雅也和賴江出了京都車站,把行李寄存在投幣式儲物櫃里,向計程車站走去。

「上次來是好幾年前了,變化可真大呀。」賴江環顧著車站四周,「你多長時間沒來了?」

「十年了,」他答道,「所以無法當嚮導。」

「沒辦法,咱們倆商量著走吧。」賴江看上去心情不錯。

坐上計程車後,她拿出京都地圖給司機看,從對話中得知她想去新三條小學。她好像事先調查了小學的位置。

「問題是,學校所屬的區域還不清楚。」計程車開動後,賴江說,「所以,我想先以學校為中心慢慢擴大範圍。」

「這是個問題。該怎樣問呢?總不能碰到一個人,就問人家是否知道新海家的地址。」

「是啊。我想先問問開店的人,比如壽司店,那裡要送外賣,或許能記住老主顧的名字。」

「那也要看具體時期。那個姓新海的人住在那裡是幾年前的事?」

賴江微微歪了歪頭:「十年……或許是十五年前。」

「十五年……」

「到了我這個歲數,十五年一眨眼就過去了。」她縮了縮肩膀,「對年輕人來說,那也許是很久以前的事。」

「倒也不是。」

雅也覺得不那麼容易。美冬的父親是公司職員,同做生意的人相比,和街坊鄰居的聯繫少。十幾年後的今天,很難說是否有人還記得。

雅也的心情極其複雜。如果為美冬著想,最好賴江在此次調查中受挫,但他確實也有藉此機會了解美冬的想法,沒有把來京都一事告訴美冬。

計程車駛入遠離繁華街道的住宅區。不久就看到了一所小學,校舍不大,操場看上去也很小。車在校門前停下。

「像是還在上課。」雅也探頭往裡看了看,校園裡有一些像是三四年級的學生的練習跳箱。

「學校里有沒有畢業生名冊呀?」

「當然會有,可我想不會給外人看。」

「是啊,肯定是。」賴江馬上放棄了,「剛才咱們路過了一條小商店街,先回那裡吧。」

她手拿地圖向前走,雅也跟在後面。望著她苗條的背影,雅也想,看來要作好心理準備,今天肯定是漫長的一天。

兩人最初問的是一家肉店。或許是過了午飯時間,中年女店員正閑得無聊,見他們走過來,馬上浮現出熱情的微笑。「歡迎光臨,兩位來點什麼?」

「不是,我們想問您點事情。」雅也用關西方言說,「您知不知道這附近有一家姓新海的?」

「新海?」

「應該是十五年前住在這裡的。」

「十五年?那麼早的事情,我不記得了。姓新藤的我倒是認識。」看樣子她並不想認真回憶。

雅也道謝後出了店,忍不住嘆了口氣。「以這種方式到處問,估計夠戧。」

「我從沒想過能輕易找到。」

四處走了大半天,最終也沒有找到知道新海家的人。

「我覺得那個小學所屬的區域基本上找遍了。「賴江望著輔在桌子上的地圖說。他們剛在京都車站附近的飯店簡單地吃了晚餐。

「店裡的人一般都不知道客人的名字。」

「也問了好幾家壽司店了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