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自毀長城 第三節 心胸狹隘 缺乏寬容

黥布叛楚為哪樁

再說項羽對待黥布。

黥布,姓英,所以又稱英布。黥,是一種刑法,也叫墨刑,即在犯人臉上刺字塗墨。英布曾因觸犯秦法在臉上刺字,所以又稱黥布。

九江王黥布是項羽手下第一驍將,能征慣戰。前面介紹過,他和項羽關係一向配合默契,項羽的功過之中都有黥布的份兒。率先渡河打響巨鹿之戰的是他,率先打人函谷關的是他,坑秦降卒二十萬的也是他。因此,黥布與項羽十分相似。

項羽在漢元年(前206)冬十二月入關,正月就封黥布為九江王,轄境為秦朝的九江郡,大體相當於今天安徽長江以北、淮水以南地區;都城是六,也就是今天安徽省的六安市東北。黥布所封的九江郡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正好處在項羽西楚都城彭城的南面。

但是,黥布在彭城大戰之後竟然被劉邦策反了!和項羽關係如此親密的黥布為什麼能被劉邦策反呢?

漢二年,齊王田榮叛楚,項羽平齊,向九江王黥布徵兵,黥布以有病為由沒有聽從項羽的調遣,只派了手下的將軍統兵四千人參戰。

彭城大戰時,黥布又稱病沒有幫助項羽。

項羽因此怨恨黥布,多次派使者責備黥布。黥布看見項羽責備他,內心恐慌,不敢去見項羽,致使兩人的矛盾愈來愈深。

人與人之間是很容易產生誤解的。而且,一旦誤解產生,又非常難以消除。

劉邦的使者就是利用了項羽和黥布之間的誤解,誇大項羽和黥布之間的矛盾,鼓吹劉邦最終一定能夠戰勝項羽,導致黥布動搖而叛楚。

黥布的叛楚,使項羽失去了一員猛將;也使彭城失去了南面屏障,陷入孤立。

其實,項羽在軍事上一直非常倚重黥布。如果項羽表現得寬容一些,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責難,黥布未必會叛楚。

缺乏寬容看劉項

劉邦待人同樣也不寬容。

劉邦平定陳豨之亂時,曾向天下諸侯徵兵,彭越沒有親自率兵參戰,只派了手下一位將軍帶兵參戰。劉邦對此十分不滿,派使者嚴責彭越。彭越因此而內心恐慌,這成為彭越手下的戰將扈輒規勸彭越謀反的重要誘因。雖然彭越沒有聽從扈輒謀反的勸說,但也沒有處罰扈輒。這就為告密者提供了口實。儘管彭越並沒有反叛,但是,劉邦也沒有放過彭越,只是劉邦處理功臣採用的是一步一步到位的方法——彭越雖然沒有馬上被處死,但是最終被醢(剁成肉醬)。在漢初被殺的功臣中,彭越最冤枉,下場也最慘。

劉邦的不寬容是在他滅了項羽、當了皇帝之後。因此,劉邦不寬容異姓諸侯王,只是逼反了些異姓諸侯王,尚未影響到大漢江山。

項羽的不寬容,發生在楚漢相爭之際。因此,同樣是不寬容,項羽付出的代價比劉邦大得多。畢竟項羽的事業正處在爬坡之時,正處在需要大量人才為他打江山的時候。劉邦則不同,劉邦的不寬容是在他已經登上事業的最高峰之時。

項羽理應寬容地對待他所封的天下諸侯,盡量讓天下諸侯站在自己一邊。此時的任何不寬容都可能為劉邦所利用,成為自己與劉邦爭奪天下的阻力。

事實證明,項羽的不夠寬容,失去了黥布,後果極為嚴重。

待人不夠寬容,往往只看到他人的弱項,看不到自己的弱項,導致自己失去必要的支持,嚴重妨礙了自己事業的成功。項羽的教訓值得認真汲取。

所以我們前面講項羽軍事上如何如何,政治上如何如何,其實那都是表象,軍事上的被動,政治上的幼稚,歸根結底是他個人的性格所致,是他的性格導致了他政治和軍事上的失誤。

除了項羽的性格因素之外,項羽還有哪些致命的因素呢?

請看:霸王別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