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標準以我為尊
再說失封。
所謂「失封」,是指當封未封。
項羽主持的分封是「計功封王」,這是一個歷史的進步。但是,項羽以什麼作為「有功」與「無功」的標準呢?
我們看《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羽分封的幾條記載:
1.申陽,首先攻下河南郡迎接楚軍,被立為河南王;
2.張耳,一向有賢能之名,又隨從項羽入關,被立為常山王;
3.鄱君吳芮,率百越佐諸侯,又隨從項羽入關,被立為衡山王;
4.燕將臧荼,從楚救趙,又隨從項羽入關,被立為燕王;
5.齊將田都,帶兵救趙,又隨從項羽入關,被立為齊王;
6.故秦所滅齊王建孫田安,項羽方渡河救趙,田安下濟北數城,引其兵降項羽,被立為濟北王。
從上面幾個例子可以看出:項羽是以尊楚為盟主、隨同自己救趙入關作為衡量「有功」「無功」的標準。
基於這一標準的分封只封了兩類人:一是隨他救趙、入關的將領,一是反秦起義初期時形成的諸侯王。
封諸王失封功臣
但是,還有一些人,如齊地的田榮、彭越,趙地的陳餘,項羽沒有封他們。
他們有沒有功勞呢?
有!
應該不應該封呢?
應該!
齊地是秦末大起義中二大中心之一。率先舉兵反秦的是田儋。田儋是戰國時期齊國的王族後裔,他的堂弟田榮,田榮的弟弟田橫,都是齊地的豪強;而且,他們三人都深得齊地士人之心,具有很強的號召力。
陳涉舉兵反秦之後,田儋第一個殺掉狄縣(今山東高青東南)縣令舉兵。舉兵後,田儋認為:自己是齊國田氏王族的後裔,應當稱王,於是自封為齊王(召豪吏子弟曰:諸侯皆反秦自立。齊,古之建國;儋,田氏,當王。遂自立為齊王)。田儋自立為王的法理是自己為齊國王族後裔。
田儋起兵後,帶兵平定了整個齊地。
秦將章邯圍攻魏國時,田儋發兵救魏,被章邯所殺。而且,章邯還趁機包圍了田榮。
齊地百姓聽說田儋死了,又立了另一位齊國王族田假為齊王,田假任命了兩位田氏宗族分別為將、相。這位被齊地百姓所立的另一位齊王田假,成為田榮與項梁反目的導火索。
項梁聽說田榮處境危險,便率楚兵打敗章邯,救了田榮。田榮解圍之後,趕走了齊王田假,田假逃到了項梁軍中,兩位田氏將相逃到了趙國。田榮另立田儋的兒子田市(fú音「伏」)為齊王。
章邯得到秦朝的增兵之後,要與項梁決戰。面對兵力大增的章邯,項梁要求剛剛被自己救出的田榮參戰。但是,田榮卻提出了出兵的條件:要求項梁殺死逃到楚軍中的齊王田假,趙國處死逃到趙境的田假的將、相。項梁和趙國沒有同意田榮的條件,田榮便賭氣不派兵救趙。從此,田榮和項梁結下了仇怨。
雖然田儋、田榮是秦末大起義中齊地反秦武裝的傑出代表,為推翻暴秦做出了很大貢獻,但由於田榮既沒有參加救趙,也沒有隨同項羽入關,所以在項羽大封諸王時,田榮失封。
掃障礙不識對手
失封田榮是項羽的一個重大失策,導致了嚴重後果。
漢元年四月,項羽完成了諸侯分封,各諸侯王陸續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五月,沒有得到分封的田榮率先叛亂。他聯合同樣沒有得到分封的齊地另一位實力派人物彭越,殺死了項羽分封的三齊王,吞併三齊,自封齊王。
田榮的叛亂立即引起了項羽的極大注意。因為田榮的叛亂——
第一,率先叛亂;
第二,威脅彭城;
第三,鼓動叛亂;
第四,誤導項羽輕視劉邦的威脅。
田榮是項羽大封諸侯之後的第一個叛亂者,而且,叛亂的齊地距離彭城較近,項羽自認為田榮叛亂威脅到了彭城。
彭越原為江洋大盜,趁亂起兵,未得分封而心懷不滿。其實,彭越是一個非常有軍事才能的人。
陳涉起兵之後,張耳、陳餘說服陳涉到趙地策動反秦,並立趙王之後趙歇為趙王,使今河北一帶成為天下反秦的又一個中心。張耳、陳餘的反秦活動引起了秦國的高度重視,因此,章邯在殺死了陳涉、項梁、田儋之後,立即帶兵進攻趙國,引發了著名的巨鹿之戰。
巨鹿城被圍之時,張耳在巨鹿城內,陳餘帶兵在巨鹿城外。張耳屢屢要求陳餘發兵救援巨鹿,陳餘因自己兵寡力弱無法施援,引起張耳對陳餘極端不滿。巨鹿之戰結束後,張耳指責陳餘救援不力,並且懷疑陳餘殺了自己派來求援的將領。陳餘面對摯友的誤解、指責極其憤怒,棄印而去。因此,陳餘未能像張耳一樣隨同項羽入關。只是因為陳餘一向頗有賢名,巨鹿之戰中又立有大功,項羽還是封給陳餘三個縣,而封張耳為常山王。陳餘對此大為不滿。他認為自己僅封三個縣,只相當於一個侯,比起張耳封常山王差得太多。
因此,陳餘向田榮請求救助,田榮資助陳餘軍隊,趕走常山王張耳,陳餘於是加入到田榮的叛亂之中。
田榮又封彭越為將軍,讓彭越參加誅滅三齊王的行動。
田榮還寫信給漢王劉邦,聯合劉邦反項。一時間,田榮叛亂引發了諸侯大亂,劉邦乘機得利。
面對田榮一夥叛亂帶來的現實威脅,項羽決定發兵平齊。
但是,田榮只想當齊王,彭越是趁機發難,陳餘是發泄不滿,他們三個人都有怨氣,但是,他們三個人都沒有消滅項羽、建立帝業的大志,也沒有建立帝業的資本。
只有劉邦,既有大志,又有資本,是項羽的頭號敵人。但是,項羽由於政治上的幼稚,不僅鴻門宴前、宴中沒有認識到劉邦是他最大的政治對手;而且,面對漢元年五月田榮叛亂,八月劉邦還定三秦的複雜局面,仍然沒有意識到最大的危險在劉邦而不在田榮。
因此,項羽兵發齊地,卻沒有及時增援堅守廢丘的章邯,沒有及時親臨關中,使劉邦乘機輕取關中。這是項羽在政治上的一大失策。
釀惡果誤在何處
誤封和失封給項羽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項羽在分封問題上出現了那麼多失誤呢?
關於失封的原因。
第一,對田榮。
田儋、田榮是齊地反秦力量的代表人物。田儋戰死之後,田榮成為齊地反秦武裝的首領。田榮對項梁請其出兵救趙抗秦的要求,提出以殺田假為先決條件,並在其先決條件得不到滿足時拒絕出兵,明顯不對,說明了他在政治上的短視。但是,項羽因為田榮當年不與項梁合作,又不參加巨鹿之戰和聯軍入關,拒絕承認田榮反秦有功,拒絕封田榮為王,明顯有悖於「計功封王」的原則。因此,田榮叛楚有其合理的一面。
田榮叛楚給項羽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1.他資助了陳餘叛楚;
2.他煽動了彭越叛楚;
3.他誤導了項羽,讓項羽再次忽略還定三秦的劉邦,讓劉邦成為日後項羽的大麻煩。田榮客觀上幫了劉邦的大忙。
第二,對彭越。
彭越是江洋大盜出身,此人雖然在政治上極為糊塗,卻極有軍事才能。彭越在反秦初期與劉邦共同攻擊過秦軍。《史記·高祖本紀》載:劉邦在秦二世三年二月,與彭越在昌邑(今山東巨野縣東南)相遇。彭越是昌邑人,當時他剛剛聚集了一千多人,兵力很弱。彭越與劉邦共同攻打昌邑的秦軍。這一仗打得不好,昌邑城也未攻下來。此後,劉邦帶兵西進,彭越佔據巨野,聚眾萬餘。這是今存正史中有關彭越參加反秦的唯一記載。
項羽沒有和彭越共過事,對彭越的重視明顯不足。項羽沒有分封彭越基於兩點:一是彭越沒有大軍功,二是非自己所立的諸侯王。
後來,對項羽未分封的不滿與劉邦的拉攏,使彭越成為劉邦的屬下,並且成為楚漢戰爭期間最著名的游擊司令,成為困擾項羽的軍糧供應問題的最大障礙。這是項羽始料不及的。
項羽「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之」的原則並無錯,依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分封也是大勢所趨。忽略了彭越這位著名的游擊將軍不能全怪項羽謀劃不周,只能說是項羽運氣不好。剛好這位不符合分封標準的人是如此優秀的一位游擊戰專家。
第三,對陳餘。
陳餘早年是一位名士。陳涉一起義陳餘和張耳就面見陳涉,勸其立六國之後以培植反秦力量。後來,又隨武臣一塊來到趙地,使趙地發展成為三大反秦中心之一。巨鹿之戰中,他是駐守巨鹿城外的盟軍的主要力量之一。項羽消滅王離軍團之後,他與諸侯軍共同參加了對章邯的作戰,還親自致信章邯,分析利弊,成為章邯最終決定降楚的原因之一。只是因為他後來與張耳反目,憤然出走,才沒有跟隨項羽入關。但是,陳餘在反秦中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