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西楚霸王 第三節 所封不當 後患無窮

項羽大封諸侯王的失誤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錯封和失封。

先看錯封。

錯封的含義有兩個,一是其人不該封而封,二是其人該封但所封之地不當。

項羽錯封主要是指兩點:一是對劉邦的錯封;二是對三秦王章邯、司馬欣、董翳的錯封。

封地不當留隱患

一是錯封劉邦。

項羽分封諸侯王時最棘手的問題是劉邦。項羽對劉邦的錯封主要是指封地不當。

依照原來的約定:先入關者為關中王。劉邦早於項羽兩個月入關,因此,劉邦理應被封為關中王。

但項羽極端的自戀心態和對利害的考慮,都使他不可能封劉邦為關中王。

鴻門宴前、鴻門宴中,是殺劉好,還是放劉好?對於項羽集團來說,當然是殺劉比放劉好。既然未殺,對劉邦的防範應當是項羽分封諸侯時第一位要考慮的問題。

雖然項羽在分封諸侯時仍然未意識到劉邦是他最大的政治對手,但是,項羽對劉邦阻止自己入關還是心存芥蒂(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同時他又擔心此時不封劉邦,諸侯會指責自己「負約」,更擔心由此導致諸侯的反叛(恐諸侯叛之)。仔細考慮下來,巴、蜀之地,路險難行,秦朝都是犯人的集居地;於是詭稱巴、蜀也是關中,封劉邦為漢王,轄巴、蜀之地(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為漢王)。

後來,張良用劉邦賞他的珠寶向項伯大力行賄(漢王賜良金百鎰,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劉邦也向項伯大力行賄,請他說通項羽,把漢中之地也劃給自己(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項伯雙重受賄,自然為劉邦大力斡旋,最後就真的使項羽同意了將漢中之地也劃給了劉邦(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

漢中與關中僅隔一秦嶺,比起從巴蜀還定三秦顯然要容易得多。更何況,劉邦得了三郡之地,與僅僅得到巴、蜀二郡相比,顯然要實惠得多。

項羽同意項伯的意見,將漢中之地又加封給劉邦,這是項羽大分封中的一大敗筆。

儘管項羽對劉邦的漢王轄境進行了調整,加封漢中對劉邦已經是非常優厚了,但是,劉邦仍要以「負約」為名撻伐項羽,佔領整個關中。劉邦曾經曆數項羽十大罪狀,其中第一條就是「負約」。在中國古代政治生活中,「負約」是一個分量極重的詞,項羽封劉邦時,就擔心天下諸侯以「負約」為名指責和背叛自己。

即使項羽當年同意劉邦為關中王,劉邦也不會只做個關中王,他必然還要東向與項羽爭奪天下。但是,聽信項伯之言,加封劉邦漢中郡,為劉邦還定三秦提供方便,仍然是項羽分封中的一大錯誤。

封人不當丟重城

二是錯封三秦王章邯、司馬欣和董翳。

先說錯封司馬欣。

司馬欣屬於不當封而封,且封非其地。

司馬欣是秦將章邯的部下,但是,對項梁曾有過大恩(長史欣者,故為櫟陽獄掾,嘗有德於項梁)。項梁在秦朝時曾因犯罪被逮捕入櫟陽(今西安)監獄,當時櫟陽監獄長是司馬欣。後來,蘄縣(今安徽宿縣)監獄的監獄長曹咎給司馬欣寫了一封信,這場官司才得以了結,項梁因此躲過了一場牢獄之災。

對於項梁這場官司來說,司馬欣是一個關鍵人物。秦朝法律苛刻,項梁犯法入獄,凶多吉少。即使有曹咎的說情信,但是,司馬欣可以做這個人情,也可以不做這個人情。項梁最終得以了結官司,當然是司馬欣決斷的功勞了。

所以,項梁對曹咎、司馬欣一直非常感激。項梁的態度又大大影響了項羽,項羽對曹咎、司馬欣也抱有感恩之心(兩人嘗有德於項梁,是以項王信任之)。

因此,項羽分封十八諸侯王時,司馬欣被封為塞王,都櫟陽(立司馬欣為塞王,王咸陽以東至河,都櫟陽)。

司馬欣在整個楚漢戰爭中沒有任何出色表現。漢二年劉邦殺回關中,司馬欣立即降漢。彭城大戰司馬欣雖然逃歸項羽,但在楚漢戰爭中寸功未建。漢四年,項羽因軍糧被彭越所劫,不得不回師,臨行前將鎮守成皋的重任交給了曹咎、司馬欣,並鄭重囑咐我十五日必誅彭越,定梁地,只要求他們堅守勿戰,維持十五天即可。結果,只挨了劉邦的士兵們五六天的臭罵,大司馬曹咎就受不了了(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馬怒)。司馬欣不知道是阻攔了還是沒阻攔,反正曹咎出戰兵敗,曹咎與司馬欣同時自殺。曹咎擅自出兵時,司馬欣是曹咎的副將,他既不能阻止曹咎違令出戰,又不能力挽狂瀾,最後只落得兵敗自殺的下場(大司馬咎、長史翳、塞王欣,皆自剄汜水上)。

項羽竟然封了這樣一位庸才為關中三秦王之一,實在是匪夷所思。

再看錯封章邯。

章邯當封,但封非其地。

章邯是秦末名將,曾率兵打敗了進入關中的起義軍,又戰敗陳勝、項梁,巨鹿之戰後降項羽。此人善於作戰,是秦末戰爭中不可多得的將才。

章邯率秦王朝二十萬野戰軍降楚,為最後滅亡秦朝的確立有大功。項羽在巨鹿之戰結束後立即封章邯為雍王,使之成為關中三秦王中第一位受封者。項羽封章邯為雍王的初衷,大概是想以秦人治理秦地。但是,項羽在新安坑殺二十萬秦降兵之後,關中百姓把對暴秦之恨傾注到章邯身上。一代名將章邯最終敗給了殺回三秦的漢軍,其中,民心的向背起了很大的作用。

章邯雖然敗於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但是仍然頑強地堅守了十個月。直到彭城大戰後,因漢軍水淹廢丘,他才兵敗自殺。

以計功封王的原則衡量,章邯可以封王。但是,把他封於秦地為王,執行項羽以秦人治秦地的方針,卻是項羽大分封中的又一大敗筆。

另一位秦降將董翳被封為翟王,都高奴(今陝西延安北)(立董翳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

三秦王的分封,都是錯封。章邯的錯封僅僅在於封地不當,不該封在秦地;司馬欣、董翳不僅不該封在秦地,而且根本就不該封王,屬雙重錯封。

三秦王錯封的後果極為嚴重。漢元年四月諸侯分封完畢,劉邦八月殺回關中,除了章那進行了殊死抵抗外,司馬欣和董翳未作任何抵抗就投降了。項羽利用三秦王遏制劉邦殺回關中的願望完全落空。從此,關中富饒的土地,秦代以來形成的耕戰結合的組織方式,為劉邦提供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源源不斷的兵員、物資,成為劉邦牢不可破的根據地。

三秦王除章邯外,司馬欣、董騎都是庸人;而且,關中百姓都因項羽坑殺二十萬秦降兵而獨獨留下他們三人,對他們恨之入骨。項羽偏偏在關中封了這三位秦將,所以三秦王的部隊全無戰鬥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