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鴻門宴 第五節 懼為魚肉 避禍逃亡

果斷逃席

劉邦利用樊噲闖帳的機會,立即借口「如廁」——就是上廁所,召樊噲出了項羽的大帳,安排逃席。

劉邦再也經不起范增的屢生事端了。

劉邦離席之後,一連做了三件事:

第一,研究逃席。

劉邦深知鴻門宴凶多吉少,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因此,逃席開溜是上上之選。但是,精明老到的劉邦即使是逃席,也希望安排得有條不紊。

劉邦首先問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劉邦對是否告別一事心中猶豫不決,所以向部下徵求意見。樊噲雖然是一介武夫,但是,這一次他的判斷卻很好:不辭行。因為,辦大事不拘小節,行大禮不顧細節。如今,項羽集團人多氣壯,比如砧板與刀;我們只是砧板與刀之間的魚肉,何必要告辭(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劉邦立即採納了他的意見。

冷靜善後

第二,安排善後。

首先是選定善後人。張良的精明強幹已經被劉邦所了解,所以,劉邦特地選張良作為善後人,留下來善後。所謂善後,一是辭行,二是獻禮。張良獻的禮是劉邦帶來的白璧、玉斗,這可以從反面證明劉邦的「籍吏民,封府庫」未必完全可信——如果真是封了府庫,劉邦的白璧、玉斗從何而來?他這麼造反的沛公從哪裡弄來的白璧、玉斗?

其次是交代辭行時間。劉邦脫逃之時,極其緊張,但是,他仍然不忘向張良交代了一個重要細節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項羽與劉邦的駐地相距四十里,但是,劉邦逃席走的是小道,只有二十里。即使如此,他仍然仔細交代張良,務必等到他回到大營,才能進帳辭行,以免范增再生事端。

劉邦的精細、老到,項羽怎麼能比得上?

第三,處理隨從。

劉邦來鴻門赴宴時帶來了一百多位騎從,劉邦逃席時將他們全部拋下,只帶了四員大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而且只有他自己一人騎馬,四員大將全部步行。

這樣安排,明裡說是避免大隊人馬出走的動靜太大,引發范增的追殺;暗裡說四員大將無馬步行,一旦遇到不測,便只有拚死格鬥,組成一道防火牆,方便劉邦自己脫身。當然,此中真意劉邦不便明言,司馬遷也不便明寫。

四員大將中的紀信,在後來的滎陽之戰中裝扮做劉邦,帶領兩千女子,開東門出降,吸引了項羽軍隊的注意力;劉邦趁機帶了十幾位隨從,從西門脫身。紀信冒充劉邦,幫助劉邦逃跑,最終被項羽所殺。

劉邦的這種安排雖然很周密,但是,他寧可犧牲部下也要保全自己的用心,也讓人看到了劉邦自私陰刻的一面。

劉邦逃回了自己軍中,張良入席善後,項羽竟然還問:「沛公安在?」並且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張良代劉邦獻給他的一雙白璧。項羽政治上糊塗到了何種程度啊!

范增氣得拔劍撞破了張良送給他的玉斗,氣急敗壞地說:

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范增斷定,將來奪項羽天下的人,一定是劉邦。

劉邦回到軍中,立即誅殺了曹無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