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高祖還鄉

畫外音:

劉邦擊敗了叛將黥布的主力後,黥布南逃,平定黥布的戰爭基本結束了。劉邦派一部分軍隊去追殺黥布,他自己則率軍回到了闊別十多年的故鄉沛縣。劉邦自從秦末起兵離開沛縣,眨眼間已經十多年過去了,十多年的光陰流轉,劉邦已經完成了從沛公到皇帝的華麗轉身,那麼,劉邦這一次衣錦還鄉回到沛縣他究竟做了什麼呢?

王立群:

劉邦離開自己的故鄉是在秦二世元年,因為秦二世元年的七月是陳勝、吳廣起義,九月劉邦就起兵了,起兵不久離開故鄉,到高祖十二年這次他回去,這一段時間基本上劉邦是在外待著的,沒有回過故鄉,就是從出來打天下到他第一次返回故鄉,這中間停了十四、五年的時間,換句話說,劉邦一生在他起兵反秦以後只有這一次回他的故鄉,這就是非常有名的高祖還鄉。回到家鄉以後,他在家鄉待了一段時間,那麼,劉邦在家鄉他一生就回過一次家鄉,他在自己的故鄉做了一些什麼事?因為這個高祖還鄉非常有名,不但在中國歷史上,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一個事件,這其中包括他在自己的故鄉創作了流芳千古的《大風歌》,就是他高祖還鄉的事情。

其實劉邦這次回鄉一共做了四件事,第一件事叫開懷暢飲,說白了就一個字,喝,回去喝,史書記載是這樣記載的,說劉邦回到他家鄉以後,「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悉」是全,把他的鄉親,他過去的老鄉、朋友,所有的人全部召來,怎麼喝呢?史書記載叫「縱酒」,「縱酒」可不是國宴上的文質彬彬地喝了,外交禮儀上的那種喝了,那叫開懷暢飲,這就是他做的第一件事。喝了多少天呢?十幾天,十幾天以後劉邦要走,劉邦要走原因很簡單,他有很多事,但是他跟他的鄉親們怎麼說呢?說我帶的人太多,你們供養不起,這一幫人都住到你們這個縣裡邊吃喝,你想想那麼多人住到一個縣裡頭吃喝,時間長了縣裡負擔不起。但是他的故鄉老百姓不願意讓他走,留他,最後劉邦沒有辦法,又「帳飲三日」,什麼叫「帳飲三日」?就是在郊外搭了帳篷再喝三天,這叫「帳飲三日」,這就是劉邦還鄉的第一件事,開懷暢飲。

第二件事如果概括成一個字,那就是「唱」,劉邦這次回鄉史書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記載,這段記載是這樣說的:「酒酣,高祖擊築,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這一段記載其實是四件事,第一是劉邦親自擊築,就是敲那個打擊樂,他自己演奏;第二叫「自為歌詩」,就是他自己寫了一首歌,就是《大風歌》,劉邦一生是兩首歌,一個是《鴻鵠歌》,一個是《大風歌》,這裡是《大風歌》,《大風歌》在前《鴻鵠歌》在後,這是他自己創作了一首歌曲。而且喝得高興的時候他親自站起來,是邊舞邊唱,這就叫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手舞足蹈,所以我們叫做「擊築、長歌、起舞」,最後還有一個「泣下」,唱著唱著淚落下來了,這是劉邦還鄉的第二件事。這件事中間有兩點後世影響很大,一個是回鄉以後和鄉親們的飲酒,再一個就是他創作了這個《大風歌》,後世影響非常之大。

第三件事,酒也喝了,歌也唱了,你總得給家鄉辦點事吧,所以劉邦就做了個決定,沛縣是我的故鄉,沛縣的老百姓從今年開始世世代代不再向國家交稅和負擔徭役,免了整個一個縣的賦稅跟徭役,所以我們把它叫做施恩沛邑,他把他的恩惠給了沛縣的父老鄉親,那這對沛縣的老百姓來說那可是天大的恩情,那不光是這一代人,世世代代都不再交稅和服役,老百姓當然非常高興。當然在高興之餘,沛邑的老百姓就向劉邦提了個要求,他說你雖然是沛縣人,但實際上你的出生地是豐邑,你光把我們沛邑的人給了恩惠了,豐邑的老百姓呢?所以劉邦講了一番話,他說豐邑是我的故鄉我沒有忘,但是豐邑的老百姓有一件事讓我非常惱火,到現在我不能原諒他,就是我剛剛起兵的時候,他們跟著雍齒叛變,背叛我,所以我不能原諒。那當然這個豐邑的老百姓就托沛縣的老百姓向劉邦繼續求情,劉邦最後說,那這樣吧,既然大家都這麼替豐邑的老百姓說話,那麼「復豐比沛」,什麼叫「復豐比沛」?就是免了豐邑的老百姓的賦稅和徭役,什麼叫「比沛」呢?按照沛邑的老百姓同等的待遇,豐邑跟沛邑的老百姓都被免除了世代的徭役和租稅。所以劉邦這次回鄉實際上是做了四件大事,第一是喝,第二是唱,第三是免,免了沛邑最後是又免了豐邑,這完了這就要回去了。

劉邦整個這次回鄉待了差不多二十天的時間,先待了十幾天,人家又挽留他又留了三天,加起來將近二十天。而且這個時候劉邦的健康非常不好,身體狀況非常差,他在起兵平叛之前已經得了重病,不想去,最後是不得已去了,去平叛又受了一次致命的箭傷,雪上加霜,所以在這個時候,他在這個故鄉待了差不多二十天的時間,應當說這個時間是足夠長的。

畫外音:

劉邦闊別故鄉十多年後,終於借著黥布叛亂的機會重回故鄉,但此時他的身體不太好是需要好好休養的。但劉邦在故鄉不僅和鄉親們開懷暢飲,還創作了一首《大風歌》,又免除了沛邑和豐邑的租稅,可以說是事情多活動多,可見劉邦對這一次故鄉之行事非常重視的,那麼身為皇帝的劉邦為什麼對這一次的故鄉之情這麼重視呢?

王立群:

原因不外乎兩點,第一是布衣出身,第二是衣錦還鄉,就這兩點。你再看劉邦的兒子,他的孫子,他的那些子孫們將來對故鄉的感情,都沒有劉邦深,因為他們從小是長在宮裡邊,而劉邦是在自己的故鄉生活了48年,外出只有15年,所以比較起來,劉邦他從小的夥伴,他那個鄉親,48年就意味著這一生大半輩子是在沛縣度過的,所以他和家鄉的感情特別深,這隻有布衣出身的皇帝對自己的故鄉才有特殊的感情。當然還有另一點,他成功了,他是衣錦還鄉,光宗耀祖,還有一個巨大的心理滿足,所以劉邦這次回鄉是非常重視的。

當然劉邦這次回鄉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來了兩個重要的事件,第一《大風歌》,第二高祖還鄉,這兩件事對後來影響非常之大。我們舉一個例子,《新唐書·禮樂志》記載了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還鄉的故事,李世民大家可知道,李世民他可不是一個平民出身的人,他的父親就是唐國公,可以說他是一個貴族出身的人,李世民出生地呢,是出生在武功郡的慶善宮,出生在一個宮殿里,在貞觀六年的時候李世民曾經回過一次武功郡,《新唐書》有幾句記載非常有意思,《新唐書》這樣記載的,說李世民回到家鄉以後呢,「晏群臣,賞賜閭里,同漢沛苑」,這話什麼意思呢?說李世民回去以後召集群臣們喝酒,而且和那個武功郡的街坊鄰居們普遍給了賞賜,他把這一次回鄉的活動比作什麼呢?「同漢沛苑」,相當於劉邦的高祖還鄉。而且李世民還寫了一首詩,叫《幸武功慶善宮》,皇帝到哪兒去叫「幸」,武功郡的慶善宮,這個詩中間有兩句寫得特別有意思,和劉邦的《大風歌》和高祖還鄉關係非常密切,這兩句詩是這樣寫的,「共樂還鄉宴,歡比《大風歌》」,這個話的意思是什麼意思呢?他說我這次回鄉那個歡樂和高祖還鄉,漢高祖劉邦的還鄉是一樣的,我寫這首詩可以比得上《大風歌》,所以叫「歡比《大風歌》」。這裡邊就牽扯到李世民對《大風歌》的理解,李世民認為《大風歌》是一首歡歌,所以他才有一個「共樂還鄉宴,歡比《大風歌》」,上一句有一個「樂」,下一句有一個「歡」,所以照李世民看來,《大風歌》就是一個勝利者的歡歌。

但是我讀《史記》讀《大風歌》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大風歌》是個勝利者的哀歌,不是一個勝利者的歡歌,大家聽聽那麼三句:「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歡歌還是哀歌呢?我認為是哀歌。有三點理由,第一,我們先看這次劉邦還鄉是誰在歡,那我們先看文獻記載,文獻這樣記載:「沛父兄諸母故人,日樂飲極歡,道舊故為笑樂」,這話的意思就是說呢,沛縣的父老兄弟故人高興得不得了,天天在喝,誰在樂啊?鄉親們在樂,沒有寫劉邦,當然劉邦肯定也有高興。第二,劉邦這次回去的真實內心是歡樂嗎?我認為不是,因為這裡邊有兩點透露出來了,一個,劉邦唱的《大風歌》唱著舞著「泣數行下」,哭起來了。當然,你也可以說那是「樂極」,但是別忘了「樂極」後面還有兩個字「生悲」。另外第二個例證,就是劉邦說了,他說「遊子悲故鄉」,他說我現在住在長安,但是千秋萬歲以後我的靈魂永遠是心繫故鄉的。這個時候我認為劉邦歡不起來,他樂不起來,歡不起來。

畫外音:

劉邦回到故鄉的時候,已經完成了從布衣到天子的巨大轉變,他的回鄉可以說是功成名就的衣錦還鄉,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劉邦為什麼還樂不起來,歡不起來呢?究竟有什麼問題在困擾著他呢?

王立群:

有三大難題在困擾著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