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外音:
在鴻門宴上劉邦為了拉攏項伯,曾與他結為兒女親家,但等到劉邦稱帝後,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事實上真正與劉邦成為兒女親家的是一個叫張耳的人,他的兒子張敖娶了劉邦的女兒魯元公主。那麼張耳是什麼人?他為什麼能夠入劉邦的法眼呢?
王立群:
高祖九年,劉邦遇到了一件讓他非常尷尬也非常震驚的事情,就這一年發生了一件謀殺案,這件謀殺案對象就是殺他,而主謀已經查明是趙國的國相貫高,趙國的國王,就是趙國的趙王張敖是個重要的嫌犯。所以劉邦對這件事情非常惱火,他這個惱火就在於這場謀殺案的重要嫌犯,這個趙王張敖是他的女婿,所以劉邦特別惱火。那這裡邊就牽扯到趙王張敖,而要想講清趙王張敖,我們就不得不從張敖的父親張耳說起。
張耳,可以說是在秦末大起義中間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這個人物在中國歷史上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他,但實際上是在秦亡漢興的這個過程中間,張耳是當時三個反秦大基地的一方首領。當時的三個基地一個是今天的山東,當時叫齊國。另一個呢,就是以今天徐州為中心的這一塊,包括江蘇、河南、安徽這一塊的,當時叫楚地。第三塊就是張耳所在的趙地,就是今天的河北這一塊,張耳就是在趙地,所以當時的三大反秦基地他佔了其中的之一。而張耳這個人呢,是一個既有才華又很幸運的人,張耳本來是大梁人,大梁就是今天的開封,張耳年輕的時候家裡頭並不富裕,他後來因為避禍跑到了外黃,我們多次講過外黃,外黃就是今天河南的民權,跑到外黃去居住。到那兒以後呢,張耳算是在外面漂流的,是一個移民,所以當時張耳的生活比較拮据,也沒有成家。但是張耳在外黃遇到了他一生中間第一個很幸運的事情,就是婚姻,他的婚姻很幸運,因為張耳到了外黃以後是個異鄉人,本來他的婚姻是毫無指望的。偏偏外黃出了這麼一件事,外黃當地有一個富人家裡非常有錢,這個富人家裡有一位小姐,按我們今天的說法叫富二代,這個小姐呢,第一家裡有錢,第二人還長得特別漂亮。但這個小姐的婚姻很不幸,她嫁了一個丈夫,她這個丈夫是一個碌碌無為的一個很平庸的人。這個小姐很有自知之明,她很快發現,她無法和這一個碌碌無為的丈夫生活一輩子,所以她就跑了,跑去找她父親的一個熟人,她把她的情況整個給她父親的熟人講了。講過以後,她父親這個老朋友就問她,說你拿定主意,你的婚姻要選一個什麼樣的對象你告訴我。然後呢,這個小姐就把自己的願望告訴了她父親的這個朋友,告訴以後,她父親的朋友說這樣,如果你不能忍受和一個碌碌無為的丈夫,比較平庸的丈夫生活一輩子的話,那麼我可以給你介紹一個人,但是這個人很窮,現在什麼本事也沒有,這個人就叫張耳。這個小姐一聽說那我願意,我寧可嫁給張耳,我也不能跟那個碌碌無為的平庸的丈夫生活一輩子。她父親那個朋友了解這個情況以後,親自出面經過調解,讓她和她的丈夫合法地分手了。
分手以後就向張耳提親,所以對於張耳來說很意外,他是因為避禍來到的外黃,結果到那兒以後人家當地有人找他,說有一個富二代的小姐人家願意嫁給你,人還長得很漂亮,就有一個缺憾,她有一個短暫的婚史。張耳一聽說我不在乎,這就成了。所以一結婚,人家家裡很有錢啊,就資助了張耳很多錢,所以這個婚姻成功以後,張耳就一下子變成了富人了。張耳這個人有了錢以後,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他非常會用錢,人有了錢以後,很重要的就是你錢怎麼用,張耳就把他的錢拿來廣交天下的朋友,交了很多天下的朋友,所以很快張耳的名聲就出來了。不久,張耳就做了秦帝國外黃縣的縣令了,這是張耳人生中間的第一個幸運之處,就是他的婚姻。
張耳在外黃飄蕩期間,就是還沒有結婚和做縣令在這之前,他還有一個年齡比他小得多的忘年之交,這個人叫陳餘,陳餘也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但是比張耳年紀輕得多。陳餘的婚姻也很奇特,陳餘也是家裡比較窮,一個富人就知道陳餘不是個平庸之輩,就把自己的女兒許給了陳餘,所以張耳跟陳餘兩個人的婚姻都很奇特,就是他們倆都娶的是富二代,而且都是別人找的他,不是他去追別人。他們兩個的關係又非常好,史書有這麼一句話記載張耳和陳餘的關係,是這樣說的,「父事張耳,兩人相遇為刎頸交」,這話什麼意思呢?說張耳的年長,陳餘的年幼,陳餘對張耳像對待父親一樣來侍奉張耳,這叫父事張耳。第二句話說兩個人關係非常鐵,叫刎頸之交,刎頸就是自殺了,刎頸之交就是生死之交,就是兩個人關係好到是同生死的生死之交。當秦滅魏國的時候,因為張耳、陳餘都是大梁人,都是魏國人啊,秦國當時並不知道張耳和陳餘,就沒有抓他們兩個,滅了魏國以後,經過幾年才知道張耳跟陳餘是魏國的名人,所以名人也要追殺,所以秦政府就下令追殺張耳和陳餘。張耳、陳餘這個時候已經跑到了外黃,就在外黃隱居下來。他們在外黃居住不久遇到了一件大事,就是秦二世元年的七月發生了陳涉吳廣的起義,這個陳涉吳廣的起義啊,對在外黃潛伏的張耳和陳餘來說是個機會,因為他們本來是帝國政府通緝的罪犯,而陳涉吳廣的一起義,他們就可以借著這個機會轉變身份了,所以張耳跟陳餘在第一時間都參加了反秦大起義。所以張耳跟陳餘的第二個幸運,特別是張耳的第二個幸運,就是當他成為通緝犯的時候,陳涉吳廣起義爆發了。當然了,這就是個機會,這個機會來的時候,陳涉吳廣起義對張耳、陳餘是機會,對天下所有的人都是機會。我們講過劉邦,他也參加這個大起義了,現在講張耳,張耳也投身到這個起義中間去了。所以我們看這個起義對張耳來說的話,既是一個幸運同時也表現了張耳的膽略,他敢於去參加。參加以後他們就去找陳涉,一報姓名,陳涉早就聽說過張耳、陳餘的大名啊,所以馬上就把他兩個請過來待為上賓,他們兩個馬上就成為陳涉、吳廣手下的重要謀士。
畫外音:
從張耳參加陳涉的起義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膽略的人,就這樣一個當年在外漂泊的人,此時已經完成了兩次成功的轉身,第一成為富人,第二成為反秦義軍。那麼在張耳身上還會發生什麼呢?他與劉邦又是什麼時候相遇的呢?
王立群:
在陳涉這個稱王以後,張耳跟陳餘主動給陳涉提了一個建議,他說我們現在在一塊兒呢只限於楚地,而河北就是趙國那一塊是一大片地方,你現在力量達不到,而那一片我們非常熟,我希望你給我們一支隊伍,我們到那兒替你把那塊地方打下來。這個建議的提出顯示了張耳的眼光和才華,他主動提出來要攻略河北之地。陳涉同意了,但是並沒有重用張耳,陳涉任命了他自己手下的一個老朋友,這個人叫武臣,讓武臣做將軍,另外派了一個人做都尉,而讓張耳跟陳餘作為校尉,就是低一級的軍官輔佐著武臣,帶著三千士兵到河北去了。結果到了河北以後,這個仗打得非常順,很快就實現了趙地山河一片紅,很快就把趙地整個兒拿下來了。張耳跟陳餘為什麼到趙地以後打得這麼順呢?他們有一個重要的法寶,就是把軍事戰爭和這個政治鬥爭,就是把軍事跟政治兩手結合起來了,特別是運用政治手段為軍事戰爭服務上做得非常到位。那麼對那些抗拒,不願意投降的人怎麼辦呢?這個時候張耳的又一個幸運,第三個幸運是他遇到了一個高人,張耳遇到誰了呢?遇到了蒯通,這個人我們前面講過,特別是講韓信的時候講過這個蒯通,蒯通是個很有謀略的人。張耳在趙地遇見了蒯通,蒯通這個辯士啊,對秦帝國的基層官員和要到趙地去攻略趙地的武臣,對這兩方面都做工作。舉一個例子,比如他對范陽縣令,對范陽縣的縣令怎麼講呢?說你做范陽縣令做了十幾年,你害死多少人?你處罰了多少人?可以說范縣的老百姓誰都想逮住你把你殺了,至於人家為什麼不殺你呢?害怕秦朝的法令啊。現在陳涉一起義整個天下大亂,秦朝的法令行不通了,這正是天下老百姓殺你的時候,你要想活命只有一個辦法,就向義軍投降,我能夠給你搭個橋,你投降保證義軍不殺你,這是對范縣的縣令講的。
然後呢,他又給武臣講了一番話,他給武臣的話講的就是講厲害,他說你現在來到趙地以後,你是打一仗拿一個城,再打一仗再拿個城,這個辦法太笨了,我告訴你一個好方法,這個方法叫什麼呢?「不攻而降城,不戰而掠地,傳檄而千里定」,你不用攻這個城就可以拿過來,不用戰你就可以把這個地平定了,發一篇文書就可以讓千里之地都歸順你。當然武臣聽了這個話聽不懂,聽得一頭霧水,不知道蒯通說的這個靈丹妙方是什麼方法。蒯通給他做了個解釋,他實際上是怎麼回事呢?他現在還有三十多個城不投降,在那兒堅持抵抗,你知道為什麼?原因就是你攻下來了十幾座城,每攻下一個城你逮住秦國的縣令都殺了,你攻一個城殺一個縣令,攻十幾個城殺十幾個縣令,剩下那三十多個害怕了,你肯定逮著他們一律都是殺。他們明著是抵抗你,實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