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升一降

畫外音:

漢五年,劉邦在山東定陶稱帝後,著手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追殺項羽舊部,這種全國性的白色恐怖讓項羽舊部感到了巨大的壓力,這種無形的壓力最終引發了一位異姓諸侯王的叛亂,這場叛亂雖然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但是這場叛亂對漢朝的政治格局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因為由此拉開了劉邦用人策略根本性改變的一個序幕,那麼這場叛亂的來龍去脈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劉邦的用人策略又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呢?

王立群:

漢五年,就是劉邦登基稱帝以後的這一年出了一件事,當時七個異姓諸侯王的第一個諸侯王,燕王臧荼叛亂,臧荼叛亂以後派兵攻佔了代地,代在今天陝西的北部,所以劉邦就親自帶兵出征,去征臧荼,很快就把臧荼的叛亂給平定了,說到臧荼的叛亂給平定,這裡就有兩個問題需要講,第一,臧荼是個什麼人?第二,他為什麼要叛亂?臧荼是個什麼人呢?燕王臧荼,「臧」這個字就是我們說「寶藏」的「藏」把那個草字頭去掉,讀臧,臧荼這個人他原來是燕王韓廣手下一個戰將。當趙國被圍的時候,就是巨鹿之戰之前趙國非常危險,各路諸侯都去救援趙國,這個時候燕王韓廣就派臧荼帶軍去救趙國,當然這一救趙,臧荼就認識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後來的西楚霸王項羽,項羽也是奉楚懷王之命去救趙,結果打了巨鹿之戰,殺了王離,降了章邯,消滅了秦軍主力,所有參戰的這些諸侯共同推舉項羽做諸侯上將軍,就是這麼一個事,當然在這個事中間臧荼很幸運,他這次出兵,他並不是主攻,主攻手是人家項羽在打他只是參與,開始不敢打,是項羽打贏了,看見大勢已定了然後諸侯們一擁而上,這樣打的,所以臧荼就因為這一次出兵跟著項羽,然後消滅了秦軍主力,再跟著項羽進入函谷關,等到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王,項羽覺得跟著他的臧荼是有功之臣,封他為燕王,那麼臧荼原來的主人韓廣,那個燕王怎麼辦呢?把他調到遼東做遼東王,所以臧荼就這麼很意外地跟對人了,跟住項羽得了一個王,當然他做了王以後,來到就今天的北京,當時叫薊,韓廣不走,因為要把韓廣遷到遼東去,騰出位子給臧荼,所以韓廣咽不下這口氣,韓廣原來是王,臧荼是他手下的部將,現在臧荼反過來要坐自己的位置,然後自己還得遷走,所以韓廣不幹,韓廣不幹,臧荼就乾脆來了個絕的,派兵把韓廣給滅了,把韓廣給殺了,殺了韓廣以後,臧荼把遼東和燕這兩塊地全部合併起來,自己做燕王,這樣臧荼就成了實際上控制燕國的燕王了,那麼後來當楚漢戰爭期間,怎麼辦呢?楚漢戰爭期間,韓信滅了魏國,滅了代國,滅了趙國,滅趙以後的韓信採納了趙國名將李左車的意見,把那個重兵擺在通往燕國的大道上不去打,然後寫了一封信給燕王,燕王臧荼一看信,覺得打不過韓信就投降了,投降了漢,算是歸漢了,所以在項羽被滅以後,劉邦還承認臧荼還是燕王,所以臧荼這個燕王,原來是項羽封的,後來他投降了韓信,劉邦又封他為燕王,所以後來他這個燕王就和韓信、彭越、黥布這些人聯手共同推舉劉邦做了皇帝,他又是擁立劉邦當皇帝的七個諸侯王之一,所以臧荼就是這麼一個人,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他為什麼要謀反呢?你好好的燕王你當了不就挺好的嗎,為什麼要謀反呢?司馬遷沒寫,《史記》中間沒有介紹燕王臧荼為什麼謀反,所以史書它總是有缺憾,就是我們最想知道的,你說你謀反總要有個原因吧,好好的燕王不當你謀反,謀反以後劉邦過去三下五除二給你打敗了,然後把臧荼給殺了,你本來燕王當得好好的,最後是謀反被殺,為什麼謀反?司馬遷不寫,那說老實話我們今天只能怎麼說呢,或者叫分析,或者叫猜測,猜的有道理叫分析,猜的沒什麼道理叫瞎猜,那麼我只能談談我的看法,我認為臧荼謀反主要是害怕了,他怕什麼?因為和他一塊兒做齊王的那個田橫,劉邦是把他召過去,因為臧荼跟田橫,他們是平起平坐的,田橫被召進去,不到洛陽人家就自殺了,底下五百壯士也自殺了,再看看項羽手下的人,他是項羽封的,項羽手下的人,季布被追殺,丁公被殺,鍾離眜被殺,所以臧荼一看原來只要不是劉邦陣營的人,沒有一個有好果子吃的,是自殺的自殺,被殺的被殺,所以臧荼怕了,臧荼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也不等著你來殺我,乾脆我反了吧。

畫外音:

漢朝剛剛建立不久,由於有功之臣太多而職位太少,所以很多人還沒有得到應該享有的待遇,機會終於來了,臧荼叛亂被鎮壓之後,由此就空出了一個諸侯王,王位的空缺可以預見很多人會對這個王位垂涎欲滴,那麼最終這個王位歸誰了呢?這裡面又體現了劉邦怎樣的一個用人思路呢?

王立群:

滅了臧荼的叛亂以後,劉邦就下令給所有的諸侯大臣,說大家商量商量,選一個有功的人當燕王,但是據《史記》的記載,大臣們心裡都清楚劉邦想封盧綰做燕王,大臣們心裡都明白,但是劉邦又不說,叫大臣們選,你想想這些大臣們選誰啊,選盧綰,大家都選盧綰,都知道劉邦想讓盧綰做燕王,那麼盧綰跟劉邦到底是什麼關係,我們講過張良和劉邦的關係,講過蕭何跟劉邦的關係,蕭何劉邦關係講的時候,說蕭何跟劉邦有三個「老」,老鄉、老同事、老戰友。那盧綰呢?盧綰跟劉邦有六層關係,第一街坊,他倆不但是老鄉,不但是沛縣豐邑人,而且他兩個史書記載叫「同里」,里外的里,里就是街道,他倆住同一條街,這叫什麼?街坊。第二世交,就是盧綰的父親跟劉邦的父親是好朋友,世交。第三同日出生,他倆奇怪,一個劉家,一個盧家,這兩個人同一天出生,這是第三層。第四同學,年齡一大他們一塊兒上學。第五好同學,上學以後他倆關係特別好。第六患難之交,因為劉邦不是個省油的燈,他沒當亭長之前多次犯法,每一次犯法,他都要逃難,誰跟著他一塊兒呢?就是這個盧綰,一直跟著劉邦。所以他倆按我們今天說法叫同過學、下過鄉、扛過槍、鐵哥們兒,是這樣這麼好的一個關係。所以劉邦一起兵,盧綰就跟著他,而且盧綰有一個特殊條件,因為他倆的關係這麼特殊,盧綰可以自由地出入劉邦的卧室,跟劉邦最親密的蕭何、曹參,只能有事的時候到劉邦的房間去,盧綰是有事沒事掀開門帘就進,推門就進,所以劉邦早就想讓盧綰做王了,沒機會,剛好這燕王鬧事,給燕王一滅,這機會不來了嗎,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劉邦人家的話可說得很巧妙啊,請各位推舉一個功勞最大的人,你看他這話說的什麼?按功勞大小來推選,我可沒讓你們按照關係的遠近親疏來推選,按功勞大小,所以大臣們都說(盧綰)功勞大,我把《史記》、《漢書》翻了個遍,看看盧綰到底什麼功,就查到盧綰乾的一件事,項羽自殺了,有一個諸侯王就是臨江王共敖的兒子,因為共敖原來是楚懷王的柱國,他因為有功被封為臨江王,共敖死了以後他兒子接了班。

項羽自殺以後,這個人死活不投降劉邦,因為他爹是項羽封的,他是繼承他爹的王位,不投降,然後劉邦就派盧綰帶著軍隊把共敖的王城給包圍起來,圍了幾個月,投降了,沒打,投降了。投降以後,押到京城殺了,這就是我在歷史史書中間查到的盧綰立的最大的一件功,其它沒見,這就是西漢初年的一件大事,盧綰封王,那麼這件事非常不得了,大家不要小看這個事,我們這一集為什麼把盧綰封王這件事單獨抽出來說呢?因為這意味著一個重大的變化,劉邦開始封王的時候,他有一個標準就是功勞,叫因功而封,而盧綰不是因為功勞,盧綰是因為跟劉邦的關係特別鐵、特別近,是親,這叫因親而封,盧綰封王意味著劉邦的諸侯王的封王政策,由因功而封到因親而封,這是一個重大轉變,如果是因功而封那叫公天下,要親而封那叫家天下,你想想如果因親而封,這盧綰他倆是從小一塊兒長大的叫發小,關係很鐵,你別忘了,還有比發小更親的,那是誰啊?是劉邦的兒,劉邦的侄兒,那些人比發小孩要親,那是不是說盧綰就開了個頭,以後再封就不是那些有功的大臣了,誰和他親他封誰,那麼這一個天下豈不是正在向那個專制獨裁的「家天下」過渡嗎?這盧綰封王絕不是個小事。

畫外音:

漢初的政權並不太平,劉邦剛處理完諸侯王叛亂事件不久,又有一封密信告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謀反,這猶如一顆炸雷讓劉邦慌了手腳,韓信非同一般人,他一旦謀反後果不堪設想,那麼關鍵時刻誰能為劉邦送上錦囊妙計呢?

王立群:

盧綰封王是在漢五年的年底,到漢六年的年初,劉邦突然間得到一個消息,有人給他上了一封奏章說韓信謀反,上書這個人是誰?司馬遷沒寫,有什麼證據?沒有寫,從哪兒得到了韓信要謀反的消息?沒有寫,一問三不知。就是來了這封莫名其妙的上告信,這封上告信說楚王韓信謀反,這裡邊所有的東西都是虛的,唯獨劉邦處理這個事是實的,劉邦立即召開御前會議認真討論這個事,首先詢問他身邊的那些大將怎麼辦,這些大將們說的話非常怪,兩句話:「亟發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