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外音: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定陶登基稱帝,揭開了西漢王朝二百多年歷史的序幕。然而習慣於在馬背上打江山的劉邦在坐江山時卻遇到了難題,雖然已經擁有了九五之尊的帝王身份,卻絲毫沒有帝王的尊貴感受,另外國都究竟應該設在哪裡也成了困擾他的難題,就在這時兩個小人物出場了,他們通過自己的出色表現不僅解決了這些棘手的問題,還把自己的名字寫進了歷史,那麼這兩個人是誰?在劉邦登基稱帝的過程中他們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
王立群:
上一集我們講到,劉邦登基稱帝的過程中間有一個非常關鍵的人叫叔孫通,這個人在《漢書·高帝紀》記載劉邦稱帝的時候特意把他點出來了,點出來的人實際上是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臣綰,一個是叔孫通,叔孫通特意點出來,那麼這個人是個什麼人?他為什麼被班固的《漢書》特意點出來,在高祖劉邦稱帝的過程中間,我們先介紹叔孫通其人,叔孫通本人是一個儒生,精通儒術的一個人,所以他在秦始皇的時代就被政府發現了,因為他的儒學基礎特別好,把他招到朝裡面去,招去做什麼呢?做一種諮詢工作,但是沒有給他正式的命名,但他在這個官職中間幹了幾年一直沒有機會,後來機會來了,其實人生等的就是機會,不過這個機會可是有好有壞,機會來的時候也可能是幸運,也可能是噩運,我們聽聽看叔孫通來了個什麼機會,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安徽大澤鄉起義,起義的消息傳到秦帝國的中央政府,當時主政的是秦二世,秦二世就把當時中央政府的博士加上候補博士的叔孫通都召過來,就問他們說楚國戍卒陳勝已經攻下了蘄縣,蘄縣就今天的宿縣,你們說說你們怎麼看待這件事,然後這些博士們,絕大多數博士是這麼一個意見,認為這是造反,應當派兵鎮壓,這是大多數博士的意見,當然這個話說出來以後,第一個氣得變臉的是秦二世,因為秦二世這個人是最不願意聽見,說下面老百姓起來造反,他是最反感的,當這些博士們都在發言的時候,叔孫通沒說話,叔孫通沒說話我想大概是兩個原因,第一人家是博士,我是候補博士,先緊著正式的博士發言再輪著我候補博士,第二等別人說說,看看領導什麼反應我再發言,果然秦二世的臉色一變,叔孫通看出門道來了,他說不對不對,剛才說的統統不對,哪有什麼天下人造反啊,現在是個什麼情況呢?是明主在上,聖明的君主在掌管政權,法令完備、官員奉職、天下一統。哪有人造反啊?「此特群盜,竊狗盜耳」,不過是一些小毛賊在那兒造反,何足掛齒啊,不值得擔憂,當地的郡守和郡尉就會把他們抓住解決掉,這個話一出口秦二世龍顏大悅,太高興了,這樣以來秦二世就問其他博士,你們還有什麼看法,現在就出了兩說了,陳勝、吳廣一起義,有人說是造反,有人說是盜賊,這些博士們就分成兩派,一派是擁護造反的大多數,一派是少數人附和叔孫通的是盜賊,最後秦二世下令,凡是說是造反的這些人統統抓起來下監獄,說是小毛賊的一律放回去,首先提出來毛賊說的叔孫通,賞了二十匹絹帛,還賞了一身衣服,而且任命他正式博士,不是候補博士了,升了,叔孫通在歷史上第一次露面,第一次遇到了機會是這麼一個機會,大家想這是幸運還是噩運。
叔孫通陞官了,候補變正式了,一下朝一大批博士,沒有抓起來的,抓起來就沒法說話了,沒有抓起來的,還有那些儒生逮著叔孫通就抱怨,說你這個人怎麼那麼會巴結領導,明明是人造反,你偏說是小毛賊是盜賊,都抱怨叔孫通,叔孫通說我不這樣說能行嗎,我不這樣說我不跟他們一塊兒進監獄了嗎。
畫外音:
叔孫通是孔子時期,魯國權臣叔孫氏的後人,雖然是一介儒生,但叔孫通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洞察力,面對各地蜂擁而起的義軍,叔孫通清楚地意識到,秦國大勢已去,雖然秦二世對他青睞有加,但叔孫通還是毅然決然地,做出了一個決定,那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決定?接下來叔孫通還會做出哪些,不可思議的事情來呢?
王立群:
然後叔孫通回到家裡二話不說,他不是剛補上正式了嗎,正式也不要了,然後收拾行裝連夜逃了,回老家了不幹了,這就是叔孫通第一次亮相,回到他老家山東的薛城,到那兒以後,他那個地方已經被陳勝吳廣的軍隊佔領了,緊跟著項梁就到了,叔孫通一看項梁到了,叔孫通一轉臉參加了項梁的起義軍,這在當時可是個非常大的了不起的事,叔孫通是秦朝中央政府的博士,他可深知秦朝的法令多麼嚴酷,參加造反那是什麼罪啊?你想想叔孫通這麼敢賭,參加了項梁的起義軍,結果不久項梁戰敗死了,項梁一死楚懷王來了,楚懷王一來把項梁軍隊的權力,項羽的軍權奪了,他來掌管項羽的軍隊,項羽不能指揮了,叔孫通一看現在是楚懷王說了算,他就趕快離開項羽的軍團,投奔楚懷王去了,到了楚懷王掌了權以後,他就跟在楚懷王的身邊,後來項羽殺了宋義,發動了巨鹿之戰,滅了秦軍主力,到了關中,項羽成了西楚霸王了,叔孫通一看楚懷王是個空的,掌實權的是項羽,好了叔孫通又一轉臉跑到項羽那兒去了,到項羽那兒做官去了,到後來劉邦又打到彭城,佔了項羽西楚國的國都,項羽在山東平叛,叔孫通在彭城,彭城被劉邦佔了,劉邦帶了五路諸侯,五十六萬大軍佔了彭城,叔孫通一看劉邦要成氣侯了啊,改換門庭又投奔劉邦了,這麼一個人,當然投奔劉邦以後,劉邦彭城大敗,劉邦滎陽受挫,叔孫通再也沒變一直跟著劉邦,這個人就是這麼一個經歷,他從秦始皇、秦二世、項梁、楚懷王、項羽、劉邦,一連串不停地在變換領導,不停地跳槽,最後跳到劉邦那兒他不走了,紮根了。到了劉邦這兒以後呢?劉邦這個人特別怪,劉邦是楚地的一個人,楚地的人是南方人,穿那個衣服是那種短的衣服,叔孫通是一個山東的儒生,穿的是一個長的長袍,劉邦不喜歡穿長的,就喜歡穿短的,所以叔孫通很有辦法,用個剪子把他衣服一剪成短的了,這短的一看特別時髦,底下不縫,這不知道叫幾分褲,穿上以後劉邦一看特高興,變成那個楚服,穿著楚服,然後叔孫通歸劉邦的時候還帶了一百多個弟子,這一百多個弟子跟著叔孫通先後轉換了六個領導,他的一個弟子都沒有得到重用,楚漢戰爭打了四年,叔孫通向劉邦推薦的無數的人,一個弟子都沒推薦,所以他所有的學生在背後都罵他這個老師不是個東西,一個弟子都不照顧,後來這話就傳到老師耳朵里,把弟子們叫過來,你知道我為什麼不推薦你們嗎?你看看現在漢王劉邦忙著什麼,忙著天天在打仗,你說說你們這一百多個人誰能上戰場舞槍弄棒去打仗,我立即推薦,你們說我推薦的都是一些地痞流氓,他們雖然是地痞流氓他能打仗啊,你們倒不錯,一個一個道德高尚、學問淵博,不會舞槍弄棒,不能打仗,現在要的是能打仗的人,我能推薦你們嗎,我不會忘掉你們,你們等著,你們的機會沒有到,所以弟子們也不好說了。
畫外音:
在秦亡漢興這段,歷史大變革的日子裡,叔孫通六易其主的經歷,可謂是一個奇蹟,在提倡事主從一而終的古代社會,叔孫通的世故圓滑,給他招來了千古罵名,然而對於他的行為,王立群老師,卻有著自己的理解,那麼,叔孫通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劉邦登基稱帝的過程中間他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
王立群:
當然叔孫通這個經歷讓後代所有的人,一直包括今天的《史記》研究的專家提到叔孫通都罵,大家都罵叔孫通,罵叔孫通罵什麼呢?這個人反覆無常,六易其主,但是這個叔孫通,大家也不要一鎚子把這個人砸死了,我覺得叔孫通這個人,你要分析一下他,這個人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我覺得叔孫通在他的價值觀念中間是把成功放在第一位了,我要求成功,我跟著誰能成功我就跟誰,我別管換多少,至於我嫁了幾次你別管,我最後一次嫁對了就行了,成功是第一的,叔孫通是這麼一個人。叔孫通也有一個毛病,眼光不好,看不準,他看誰勢力大他跟誰,他一看不行了又跑,不停地變換門庭,運氣不好,但是你也要看到他跟了劉邦以後沒變,這還算不錯,最後算是從一而終了,前面就是一個過程吧,那麼叔孫通在劉邦稱帝的過程中間做了什麼事呢?因為他是秦朝博士,因為他在秦朝中央政府待過,他熟悉秦朝的禮儀制度,所以劉邦稱帝以後,稱帝之前曾經讓叔孫通給他制訂了一套當皇帝的儀式,怎麼當,怎麼當,這個過程怎麼搞,然後叔孫通設計了一下,叔孫通搞得很麻煩,劉邦一看不行,改了,劉邦來了個刪繁就簡,搞得很簡單,搞完以後劉邦發覺不行,史書記載在劉邦當皇帝的慶功宴會上,「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就是劉邦當了皇帝慶賀的宴會上,大臣們一個一個喝了酒以後都在爭功大呼小叫,甚至拔了劍往朝廷的柱子上就亂砍,就整個那個場面混亂不堪,劉邦一看很惱火但是沒辦法,叔孫通覺得機會來了,他一看朝廷這個混亂的局面,劉邦又很煩,那煩都寫在臉上了,叔孫通就去找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