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登基稱帝

畫外音:

項羽死後,劉邦雄霸天下的局面已經形成,這個時候,他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矛頭直指手下大將韓信。作為諸侯王的魁首,韓信戰功卓著,手中握有三十萬精兵,他的問題要是處理不好,勢必會造成種種難以預料的後果,那麼劉邦究竟該如何對待手下的這位天才將領呢?在通往帝王寶座的路途中,他還會遇到哪些挑戰呢?

王立群:

上一集我們講到,項羽自殺以後,劉邦哭祭了項羽。在把項羽的事情處理完以後,劉邦就立即趕回了當時他在山東的大本營,就是定陶,趕回定陶以後劉邦就沒有回他的大營,直接騎馬就跑到齊王韓信的軍營中間,到那兒以後第一件事,先把韓信的軍隊給控制了,就是奪了齊王韓信的軍權,軍權奪了,韓信其實這時候已經被架空了,這是劉邦在滅了項羽以後做的第一件事。可以看出來,韓信的事情在劉邦心中是一等一的大事,劉邦之所以如此看中韓信,因為韓信太優秀了,他有三個「一」,第一,軍事才能天下第一。第二,他的部隊的實力天下第一,因為當時劉邦只有二十萬,韓信是三十萬。第三,韓信的功勞天下第一,是他最後滅了項羽,所以在整個劉邦的集團中間,韓信是魁首,這是無可爭議的。所以在解決完項羽問題以後,劉邦著手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把韓信給解決了,但這件事是個大事,不是個小事,它會引起一連串的反應。第一韓信會怎麼想,剛剛滅了項羽你就奪我的兵權,中國有一句俗話叫卸磨殺驢,現在是磨卸了驢還沒殺,但這個事對韓信的刺激一定非常之大。第二對其他諸侯王呢?其他諸侯王會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呢?你劉邦把我們都糊弄過來,把項羽滅了,滅了完了以後你就要磨刀霍霍了,那麼你解決了韓信,會不會影響到他下一步的行動呢?劉邦該怎麼來處理韓信的這個善後的事?更重要的,他怎麼來妥善地安排項羽之後天下的大事呢?就是他想怎麼辦,當時的中國向哪兒去?這是劉邦最大的問題。他奪韓信的兵權,是發生在漢五年十二月滅了項羽之後,第二個月,到了漢五年元月劉邦就下令,說楚地平定了,而且現在義帝已經死了,因為義帝的名義是楚懷王啊,本來這個楚地是歸楚懷王來治理的,所以楚地沒有人治理了,所以他下令齊王韓信改封楚王。這一個我們用一個,這個不叫分封,這叫徙封,就是遷徙的徙,我把你從山東的齊王遷到楚地,他這裡主要指的是西楚,也就是現在江蘇這一帶,封他為楚王。另外又封了一個人,就是彭越做梁王,徙封韓信、分封彭越,把這兩個王安排了。也就是說劉邦在解決完項羽的問題以後,首先解決了韓信,緊跟著一個徙封,一個分封把兩個人封了兩個王,這是劉邦在處理完項羽問題以後做的幾件事。

那麼這裡邊我們就要提出一個問題來給大家討論了,就是劉邦為什麼要奪韓信的兵權,再一個,奪了韓信的兵權以後,他為什麼又徙封了韓信、分封了彭越,這麼急把這兩個人的問題先處理完,為什麼?其實第一個問題很簡單,韓信的本事太大,功勞太大,實力太大,劉邦不放心。因為劉邦手下有這麼一個軍事奇才,不放心,所以要奪他的兵權,奪了兵權劉邦才稍稍有一種安全感。但是對韓信來說,他馬上給他一個徙封,又部分地滿足了韓信要當諸侯王的這種慾望,所以這就是他奪韓信兵權並且徙封他的一個重要原因。第二個問題就是說,他為什麼急著把韓信、把彭越的問題趕快先封了他們做王,我想這主要有三點考慮,第一,還願,因為在滅項羽之前他許過願啊,韓信是齊王、彭越是梁王而且當時許的願,陳郡以東一直到海全部歸韓信,雎陽以北一直到谷城,就是今天山東的平陰全部歸彭越,這個願許過了要還,否則又是一個負約,這是第一個考慮,要還願。第二,安撫,韓信不是孤立的一個人,韓信是當時天下七個異姓諸侯王的代表,這七個諸侯王幾乎把西漢初年的國土一半給佔了,所以這七個諸侯王要安撫,解決韓信實際上是一種安撫。第三有利於自己稱帝,其實劉邦這時候想稱皇帝了,但是如果你處理韓信、彭越處理不好,你這個皇帝當不成,韓信、彭越這些諸侯王要聯手起來作亂的話,又是一個天下大亂。所以出於這三種考慮,還願、安撫、便於稱帝,所以他才這麼急著把這些問題解決了。

畫外音:

通過一奪兵權二徙封的方法,劉邦妥善地解決了韓信的問題,無論是分封還是徙封都已經被劉邦玩得如火純青。在王立群老師看來,劉邦利用分封解決的遠不止韓信這樣的問題,它還是劉邦集體由弱變強最終奪取天下的秘密武器,那麼劉邦靠分封奪取天下的奧秘究竟是什麼呢?

王立群:

這劉邦把這個徙封跟分封玩兒的這麼熟練、這麼老練,一點痕迹都不留,他跟誰學的?兩個老師,第一,實踐,他在實踐中學會的。第二,高人,有高人指點他,因為劉邦最初可不是會分封別人的人。劉邦剛起兵的時候,他當時一門心思想的是求封,求別人封他,你比如說他想做關中,關中王不是楚懷王封的嗎?劉邦實際上經歷了一個從求封到分封的這麼一個過程,求封是讓別人封自己,分封是自己封別人,這兩個從求封到分封,這是劉邦從青澀到成熟的一個轉變的過程。等他做了關中王以後,野心就大了,我們經常說一句話說,一個人他的思想是隨著他的地位的變化在變化的。老百姓說話說得比較俗,叫腦袋跟著屁股走,你那個屁股坐到什麼位置上,你就會想什麼問題,你做到市長了,你肯定想的是市長的事,沒當市長的時候你不會想那個問題的,等你做到一定的職務的時候,你一定想到在你這個地位上你要做什麼。所以劉邦做了關中王以後,他進了關中以後,他覺得關中王可以篤篤定定地得到了,這個時候劉邦想得到的就不僅僅是關中了,這個時候其實劉邦第一個進了關中以後,劉邦這時候想的是要天下,已經想要天下了。問大家一個問題,一個人想要天下,那麼讓誰來封他?沒人封你啊,你想要天下就換句話說,你想做這個國家最高領導人,誰封你啊?沒人封你。所以這個時候劉邦其實已經不再想求封了,沒有人再封他了,所以他就想到我怎麼封別人,讓別人為自己出力,這就是劉邦的一個重大轉折,從求封到分封。

所以劉邦到了關中以後,特別是他還定三秦,他不是封到巴蜀,然後又從漢中殺回到關中以後,劉邦其實封的第一個人就是韓王信,因為這個時期有兩個韓信,一個韓信就是我們前面講過的齊王韓信,還有一個韓信是韓王,所以人們經常把那個叫韓王信,而把原來滅項羽的那個叫韓信,這個韓王信是劉邦分封的第一個諸侯王,這劉邦已經懂得封王了,因為這個人原來只是一個韓國被滅亡的時候韓襄王的一個後代,他確實是韓襄王的後代,後來被張良發現,又跟隨劉邦,劉邦殺回關中以後看中了這個人,這個人又很勇敢,很能打仗,所以劉邦就看中他,就許給他,說將來把韓地打下來封你做韓王,所以一直到最後,到了漢二年的十月,這個韓信把韓地收復了十幾座城以後,劉邦就封他做韓王了,而且這次劉邦的分封,他在韓王信的問題上劉邦有兩個發明,一個叫許封,一個叫分封,什麼叫許封啊?就是還沒有打下韓地之前我先告訴你,等那個韓地拿下來我就許給你了,那個韓地我先許給你,等韓地拿下來你就是韓王。打個比方,就像我們現在那個房地產老闆賣那個期房,懂了吧,房子還沒蓋你先交錢,這房子下來將來就是你的,韓國現在還在人家項羽手裡呢,我先告訴你,打下來那韓那塊地就是你的。許封,先許個願封人家,這是一大發明,這很能調動幹部的積極性啊。再一個分封,真打下來了他真封,除了劉邦在實踐中間從求封到分封,他有這麼一個轉變的歷程。另外還要看到一點,就是別人對他的影響,有兩個人對他影響很大,第一個對他影響大的是韓信,韓信在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之後,韓信就動員劉邦、啟發劉邦要殺回關中,然後和項羽爭奪天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漢中對策」。我們前面講過韓信給劉邦出了一個主意,這個主意是什麼呢?你要想戰勝項羽,你最好用的一種辦法就是分封,你得了地就封給你手下的功臣,你如果能把這個分封運用得很成熟,就會有一大批人為了分封跟著你去玩命,打項羽,你最後就能奪得天下,這是韓信告訴他的,其實韓信給他講得非常重要,韓信講了一個什麼問題呢?韓信教給劉邦把分封作為奪取天下的一種手段,這一點很高明。劉邦跟項羽的差別在哪兒?項羽也分封,劉邦也分封,他兩個的差別在什麼地方?項羽的分封是目的,劉邦的分封是手段。

畫外音:

劉邦很清楚要想奪取天下人才是關鍵,分封是吸引人才的最好辦法,在韓信的建議下分封成了劉邦激勵屬下的重要手段。無獨有偶,關於分封還有一個人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麼這個人是誰?他的看法又能給劉邦帶來怎樣的幫助呢?

王立群:

第二個高人是誰呢?張良。韓信解決的就是分封是手段,張良幫助劉邦解決的是什麼呢?封誰,分封是手段不錯,但問題是你把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