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鏖戰滎陽

畫外音:

從戰爭角度來講,項羽絕對是能打硬仗的人,自他出道以來幾乎是百戰百勝,因此誰遇上項羽那就倒霉了,事實也是如此,當韓信在黃河以北打得順風順水時,劉邦在彭城被項羽打得大敗,經過彭城大敗後的劉邦只得退守在河南滎陽,他建立起一個防線來阻止項羽的進攻,但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劉邦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那麼在被動挨打的這段時間之內劉邦經歷過哪些磨難?他將如何樣改變這種被動挨打的局面呢?

王立群:

劉邦是漢二年的四月進入彭城,遭到慘敗,漢二年的五月退到滎陽,退到滎陽以後,劉邦就組織起防線來了。這個時候,多虧他手下有一個謀士,這個人叫酈食其,我們多次提到過這個人。酈食其給劉邦幫了很大的一個忙,酈食其幫助劉邦解決了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糧食的問題,酈食其是個非常重視軍糧的一個謀略家,所以酈食其就告訴他,說滎陽這個地方有一個大糧倉,這個糧倉是秦朝的時候建起來的,叫敖倉,就在黃河邊上,他說你應該據敖倉之粟,守成皋之險,你才能夠阻擊項羽。所以,劉邦就聽從了酈食其的話,就專門修了一個通道運糧食,這個通道叫甬道。什麼叫甬道呢?就修一條路,這個路的兩邊呢?用磚砌起來牆,中間是路,兩邊是牆,中間這樣來運糧食的時候,就不容易受到楚軍的攻擊了,這條道在史書中間有一個專有的名稱叫甬道,就劉邦修了個甬道來運送糧食,這樣就保證了他的軍糧,有了軍糧,劉邦在滎陽就算勉強支撐下來了。但這個事不能時間長,時間一長,項羽就看出門道來了,項羽看出來劉邦能夠在這兒堅持,關鍵是有這麼一個兩邊有牆的甬道,斷了甬道,就能夠置劉邦於死地。所以,從漢二年的五月劉邦開始修甬道,一直到漢三年的十月,因為當時是以十月為歲首,十月就是漢三年的第一個月,到了十月份,項羽看出門道來了,就抽調他的精兵把他的甬道給破了,把它給斷了。甬道一斷,糧食就斷了,糧食一斷,劉邦就守不住了,所以劉邦這次經受第一個磨難,就是甬道被切斷。因為給他建議修甬道的是酈食其,所以他又找酈食其商量該怎麼辦,酈食其又給他提了第二個建議,酈食其說,當年商湯滅了夏桀以後,把夏桀滅了,但是夏族的後裔被商湯封為王,說周王滅商以後,周武王給殷的後人也封了王。他說你現在應當怎麼辦呢?你趕快封天下六國的諸侯,就是被秦滅的六國諸侯,封他們為王,封了以後呢,這些人都起來了,接了你的封他們各自佔據一方,他們都會成為項羽的敵人,項羽的敵人一多,你的壓力不就減小了嗎?這就是酈食其的方法。酈食其的辦法劉邦一聽覺得很有道理,就趕快讓酈食其去做那個六國國君的印,印做好了準備就去封。

酈食其還沒有出發,回來了一個人,有一個人出差回來了,這個人是誰呢?張良,張良出差回來了。張良一回來劉邦就看見他了,劉邦這個人有一個特點,他手下所有的人,他對別人說話都極不客氣,甚至於是連說帶罵,唯獨對張良非常客氣,他稱張良歷來不叫張良,叫子房,稱張良的字叫子房,他正在吃飯,看見張良出差回來,他就說:「子房,你過來,有人給我出了一個主意,我說給你聽聽,看行不行?」張良就過來劉邦就把酈食其的計畫給張良說了,張良一聽,張良說你要按這個去辦,你全完了,你稱帝的這個大業全部作廢了,不成了。這一說劉邦大驚失色,就問他為什麼不可以。《史記·留侯世家》中間詳細記載了張良對劉邦說的八個不可以,說了八條不可以,這八個我們不詳細說了,我們說其中的一條,這一條是說什麼呢?他說天下很多人現在跟著你打天下,這些人背井離鄉跟著你打天下,為的什麼?為的將來就是能夠封一塊咫尺之地,你現在好,你把地封給天下六國的後人,你只要封給他們,這就帶來兩個結果:第一,你地封完了,將來沒有地封給這些給你打天下的人了。第二,這打天下的人都來自六國,如果他們自己的國君被封了王,他們各自去侍奉自己的國君,就沒人跟著你了,你這事不就完了嗎?張良這一說,劉邦正在吃飯呢,一聽張良說的這個話,史書記載是「輟食吐哺」,輟食就不吃了,吐哺是嘴裡正在嚼得飯不嚼了,一口把飯吐出來,張口對著酈食其罵了兩句「豎儒,幾敗而公事」這話什麼意思呢?你這個臭讀書的,差一點壞了你老子的大事。他對酈食其還是很不客氣的,然後「令趣銷印」趕快把已經鑄好的六國國君的印全部銷毀,回爐把它銷了,不封了。這就是非常有名的「張良阻封」。張良阻止劉邦封六國後人,這件事說明什麼呢?我覺得第一,說明劉邦是有病亂投醫啊,劉邦在滎陽這個地方被項羽打得受不了,沒有糧食吃,酈食其給他提了個辦法,他馬上就去執行了,這叫被打急了有病亂投醫。第二,說明劉邦這個時候是在被動挨打最艱難的一個時間,但是,張良光說酈食其的辦法不可以,那麼該怎麼辦呢?張良提不出來。

畫外音:

儘管張良阻封是有道理的,但是張良並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劉邦的狀況依然沒有改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劉邦集團糧食用盡後果可想而知,那麼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劉邦將如何化解這一困境呢?

王立群:

劉邦最後沒有辦法,糧食完了,沒有糧食吃你怎麼能堅持下去呢?劉邦就提出來議和,不打了,跟項羽講和,這是楚漢戰爭中間劉邦第一次提出來要和項羽講和。結果,項羽竟然答應了,兩家的條件是什麼呢?以滎陽為界,滎陽以西為漢,滎陽以東歸楚。這個變化很大,了你想想當年在函谷關裡面,項羽是要把劉邦擠出函谷關,不叫他做關中王,現在連滎陽以西都允許給他了,這已經是變化非常大的了。

但是這一個議和沒有成,劉邦答應了,劉邦他提出來的,項羽也答應了,但是有一個人反對,這個人一票否決,這個人是誰呢?范增。范增說,這正是個機會,劉邦沒有糧最好對付,你現在要不打他,那麼將來你再也沒有機會了。范增說了非常重要的兩句話,叫「今釋弗取,後必悔之。」如果你今天放了他,你將來一定會後悔。所以項羽一聽,也不再議和了,逮住滎陽猛攻猛打,這一下子打得劉邦受不了了。劉邦受不了,這個酈食其的辦法不行。他又想起了當年陳平給他提過的一個辦法,陳平給他說用反間計,怎麼叫反間計呢?陳平說,項羽手下真正受項羽重用和信任的人,一個范增,這是文的,武將中間最受信任的叫鍾離眜。鍾離眜這個人記住他,將來我們講韓信的時候還會提到這個鐘離眜。他說如果實行反間計,我們可以讓他們君臣關係離間。所以劉邦在無奈的情況下,六國諸侯不能封,那麼就用反間計,就一次性給了陳平四萬金。四萬斤金,當時的金就是銅啊,四萬斤銅這數量也不小啊,四萬金銅就是(摺合)今天的銅價也得幾十個億,然後這些東西全部給了陳平。史書記載:「與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這話就是說我這四萬斤銅全部給你陳平了,你怎麼用那是你的事,你不用向我來報賬,換句話說你不用拿發票來,我也不查你的賬。陳平拿著這個錢就開始賄賂楚軍的人,散布一個消息。他首先攻擊的是鍾離眜,因為鍾離眜非常能打。他說鍾離眜立了很多功,項羽也不賞給他一塊地,所以鍾離眜現在想和漢王聯手,聯手到一塊兒把項羽給滅了,然後把項羽的地給分了,然後稱王。這個消息散布得很廣,很快就被項羽知道了,項羽知道以後,果然對鍾離眜不太相信了,陳平反間計的第一步成功了。但是你擺平鍾離眜不行啊,堅持要滅劉邦的不是鍾離眜,是誰啊?是范增,所以這個反間計下一個矛頭就指向了范增。陳平用了反間計離間范增這個計策非常拙劣,這個計策大意是這樣的,項羽派了個使者來了,來到以後呢,陳平負責接待,陳平一看楚使來了,先準備了一桌非常豐盛的酒宴,然後一見面說:「我以為是范將軍的使者,原來是項王的使者,撤、撤、撤。」趕快把一桌好的酒宴全部撤下去,然後拿上來一桌非常糟糕的。這叫什麼呢?「以惡食侍項王使者」惡食就是那個最差的,豬狗吃的那種飯,就是把這種飯端過來叫項羽的使者吃。項羽的使者來到這兒當然肚子餓了,先擺上好酒好肉,撤了,然後擺上一個豬狗食讓他吃,他當然非常惱火,回去把這個話全部告訴了項羽。項羽一聽火了,馬上懷疑范增,范增說什麼都不聽,而且逐步奪了范增的權,范增就知道項羽對他不信任了,所以范增很生氣,范增就提出一個要求,我不幹了,辭職,我要回家休息了。臨走的時候,他給項羽說了兩句話,他說:「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這個「自為之」就是好自為之,然後范增就氣呼呼地走了,范增在回彭城的路上由於過度生氣,背上長了惡瘡,就死在路上,沒有回到彭城。這是劉邦在極其被動的情況下,用了陳平的反間計離間了鍾離眜,離間了范增,這是第二場磨難。但是到了漢三年的五月,雖然反間計趕走了范增,但是你不能夠阻止項羽軍隊對滎陽城的猛攻,到漢三年的五月,滎陽城已經守不住了。這個時候劉邦手下有個大將叫紀信,紀信就告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