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在劫可逃

畫外音:

劉邦在偷襲陳留和智取南陽後,沒有任何懸念地進入了關中腹地——咸陽,至此劉邦入關滅秦的任務已經完成。而北上救趙的項羽卻沒有劉邦那麼幸運,作為副帥的項羽,他先殺掉主帥宋義,然後在巨鹿破釜沉舟摧毀了秦朝的兩大主力兵團,章邯兵團和長城兵團,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戰。項羽在巨鹿之戰大獲全勝時開始揮師西進去取關中,然而讓他想不到的是劉邦已經提前兩個月進入了關中,而更讓項羽想不到的是進入關中的劉邦派重兵固守函谷關阻止項羽進入關中,那麼面對著劉邦的這一舉動項羽將如何應對呢?

王立群:

項羽來到函谷關之下才得到劉邦先入關的消息,他看見他把著函谷關呢,所以他就知道了兩點。第一,劉邦比他早入關,第二,劉邦把住了函谷關不讓他進。這兩點給項羽的刺激非常之大,所以在《史記·項羽本紀》中間寫到,項羽走到關前以後有一個非常經典的一個心理活動,就是大怒。這是第一次大怒,一怒之下項羽就派他自己的將領打函谷關,硬打,當然項羽這個時候軍隊的力量強戰鬥力也強,迅速地就把函谷關打進去了,到了12月項羽帶領他的軍隊來到了戲水,這個時候跟劉邦的軍隊相距不遠,相距四十里地,兩個人沒有見面。進入關中以後他又得到了一個消息,這個消息是劉邦手下的一個左司馬叫曹無傷向項羽告密,這個告密的話對項羽來說是火上加油,曹無傷這個告密講了三點,「沛公慾望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寫得很簡單,這三句話是三個要點,第一,劉邦要做關中王,第二,讓秦王子嬰做相國,第三,劉邦想把關中的財寶全部據為己有,這三點在項羽看來沒有商量一條都不能承認,一條都不能接受,所以項羽這個時候呢,第二次大怒,又生氣了非常生氣,這個時候項羽手下唯一的一個謀士叫范增,范增又給項羽做了一番批講,范增怎麼批講呢?范增這樣說,說:「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急擊勿失。」什麼意思呢?范增這個話是說,說劉邦這個人原來在老家的時候貪財好色,現在入關以後財也不要財、色也不近,這個人在壓抑自己的本性,當一個人壓抑自己本性的時候,他一定是有自己所圖,所以這個人的志向不小,這是范增說的第一點。第二點,我派人去看了劉邦頭上的雲氣,說他頭上這個雲氣是艷若五彩、形若蛟龍,他說這是天子之氣啊,所以根據這兩點范增的建議趕快打,別失去機會本來項羽就想打,范增又給他做了這一番批講,更堅定了項羽要滅了劉邦的決心,所以項羽就下了一道命令,這道命令司馬遷寫得很簡單叫「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就第二天一早讓我的士兵吃好飯,然後一鼓作氣把劉邦給滅了,這個決定其實是源於項羽的兩個大怒決定的,一個是函谷關前的大怒,一個是得到曹無傷密告以後的大怒。

畫外音:

劉邦封堵函谷關暴露了他想當關中王的私心,但事實上劉邦比項羽提前兩個月,進入關中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按照懷王之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關中王非劉邦莫屬,項羽也應該遵守約定但是此時的項羽做出了一個武力解決問題的方案,那麼項羽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大怒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問題呢?

王立群:

我們細想一下這兩個大怒它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就是項羽內心非常惱火。但是這兩個大怒的背後實際上深藏著的是三大原因,第一:自尊受傷,巨鹿之戰打完以後,其他去援救趙國的諸侯將領去見項羽的時候,怎麼見的呢是「膝行而前,莫敢仰視」,什麼叫膝行而前啊進了項羽的轅門是跪著走,沒有一個人敢抬著頭看項羽,那就是項羽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十分高大。這一仗奠定了項羽的歷史地位,項羽就成了諸侯的上將軍、總盟主,所以項羽也滿足於其他諸侯對他的臣服,他沒有想到,在他自己想來,劉邦作為天下的諸侯之一,對他也應當是「膝行而前,莫敢仰視」,他沒有想到劉邦竟然是怎麼辦呢?跟其他諸侯不一樣,其他諸侯對項羽是唯命是從,而劉邦對項羽是嚴把函谷關,連關都不讓他進,你這個一對比,那就說項羽的自尊受不了了。第二點:讓項羽受不了的是懷王傷痛,劉邦把著函谷關是為什麼?是自己想做關中王劉邦為什麼自己敢做關中王呢?有懷王之約。所以提到懷王之約就牽扯到一個人,就是懷王。項羽對懷王可以說是懷有深仇大恨的,當年他叔叔項梁一死,懷王就從他手裡邊把兵權給奪了,奪了兵權以後,讓劉邦西行入關,讓項羽作為一個副帥,跟著一個宋義北伐救趙,最後項羽是忍無可忍把宋義給殺了。其實在項羽心中,他心中非常清楚,他殺的不是宋義,殺的是楚懷王的權威,他挑戰的就是楚懷王的權威,而且巨鹿之戰結束以後馬上他就做了分封。這就牽扯到第三點,就是項羽大怒之後的第三個原因,就是項羽對天下有自己的戰略部署,劉邦把著函谷關想做關中王,是破壞了項羽的戰略。

項羽的戰略是什麼呢?司馬遷沒寫,這就是我們讀歷史最大的困惑,就是我們最想知道的,史學家不寫,他寫的未必是我們想知道的,這就是讀史的時候非常麻煩的一點。但是我們可以從蛛絲馬跡中間看出來,因為在巨鹿之戰之後,項羽封了投降的秦國的主帥章邯做雍王,雍王管轄什麼地方呢?管轄關中咸陽以西的土地,全部歸章邯所管。大家不要小看這句話,這句話透露出來了許多信息,第一關,中的分封原來是歸懷王的,項羽自從封了雍王章邯以後,說明項羽已經不把楚懷王放在眼裡,他要把分封天下的權力奪到自己的手裡,這叫藐視懷王,他要來分封這是第一點。第二個信息透露什麼呢?他封章邯做雍王,雍只是關中之地的三分之一,它有咸陽以西封給了章邯,那還有咸陽以東,還有咸陽以北呢。咸陽的南邊就不用說了,那是秦嶺山脈,秦嶺山脈的南邊,那還有漢中之地。所以可見,第一項羽要主持分封第二項羽不打算封關中王。因為他封章邯章邯只是個雍王,他沒有封章邯做關中王,這說明什麼?說明項羽不打算封關中王,因為關中王的權力太大,如果封給章邯那章邯將來是尾大不掉可能成為項羽的威脅,所以他不再封關中王。

既然章邯不能封關中王引來的第三個信息,劉邦也不可能做關中王。這就是項羽的未來的戰略,這才是項羽決心用軍事手段解決,劉邦最根本的問題就是,他內心確實有這些火在裡面,當然項羽這個決定,消滅劉邦這個決定是非常對的,對於項羽集團來說是非常對的,因為這裡邊有一個轉變,劉、項兩家它有一個歷史性的轉變,在秦帝國滅亡之前劉、項兩家有共同的敵人是秦,有共同的目標是滅秦,所以這兩個集團有共同敵人,有共同的目標,他們是盟友、是戰友,一旦秦朝滅亡這兩個集團沒有共同目標沒有共同敵人,他們兩家變成兩個對立的集團兩個集團,要爭奪的是天下。這個變化項羽意識不到,項羽要意識到了不用大怒,項羽要頭腦非常清醒的話兩個大怒都不會有,如果他要是很清醒的話他就知道巨鹿之戰打完,劉邦也進了函谷關,秦王朝也滅了,下面就是怎麼收拾劉邦來獨霸天下的問題。所以你把著關不讓我進剛好給了我一個滅你的理由,我大笑還來不及呢,我何必大怒呢,大怒恰恰說明他沒有意識到兩家關係的歷史性的轉變,但不管怎麼說武力解決劉邦,確實是項羽集團的一個正確選擇。但是這個選擇的基礎很不牢固,這個選擇不是建立在我剛才那套客觀分析的基礎上,建立在什麼呢?建立在怒氣之下做的決定。這個決定一做出來本來,第二天一旦付諸實施,劉邦就玩兒完了,項羽是四十萬,劉邦是十萬,四十萬打十萬而且是突然襲擊劉邦必完。

畫外音:

王立群先生認為項羽對於關中之地是有自己想法的,劉邦做關中王不符合項羽的戰略設想。事實上巨鹿之戰後項羽的自信心大增,他不允許任何人挑戰他的權威,所以大怒之下決定武力解決劉邦,四十萬對十萬這是一個任何人都能看出勝負的對決,但問題是項羽的這個決定能順利進行嗎?

王立群:

這一夜之間發生了變化,而這個變化源於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這個人就是項羽的季父,也就是他的堂叔,叫項伯,官職是左尹,按照楚國的這個官職,就是左丞相。這個人的出現改變了劉、項兩家的命運,那麼這個人做了什麼改變的兩家的命運呢?這個人要夜見張良,大戰前夜夜見張良,為什麼夜見張良呢?他倒不是有意泄密,他想把張良從死人堆里撈出來,因為第二天一打劉邦和張良玉石俱焚,張良這時候跟著劉邦呢,所以他要見張良,他跟張良兩個人生死之交,他要救張良,結果他跑到張良那兒把情況給張良一說,想叫張良跟自己走其實項伯太簡單了。項伯很簡單,張良可是極其複雜,張良第一得到了絕密軍情,第二他知道項伯來救他是為了什麼呢?為了一個義氣,為了義來救他來了,所以張良非常委婉地說了番話,說,你救我是為了義啊,我是替我的主公韓王成來送劉邦的,我要是開溜了那對漢王不義,你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