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入秦關

畫外音:

公元前208年,反秦義軍領袖項梁戰死,被項梁擁立的楚懷王熊心在得到這一消息後,立即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同時在人事上也做了相應的安排和調整,他把項羽和呂臣的兵權收歸自己掌握,同時加強劉邦的隊伍,而更讓人不解的是他還把入關滅秦的任務交給劉邦,那麼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楚懷王熊心為什麼要這樣做?僅僅是抑制項氏集團嗎?劉邦又有什麼資本去入關滅秦呢?

王立群:

在項梁戰死以後,當時的楚懷王熊心(把都城)從盱眙遷到彭城。他到了彭城以後,他面臨的是兩大問題,第一是救趙,第二是滅秦。救趙是個非常急迫的任務,誰去救趙?因為這個時候在趙國的都城附近,它聚集了秦國的兩支重要兵團,一個是章邯兵團,從關中殺出來的。一個是駐守長城的長城兵團,合圍都在趙地,所以趙國的形勢非常危急。如果趙國再被章邯兵團和長城兵團打敗的話,整個反秦的起義軍都將進入低潮,所以趙國就向外面求救。各地的諸侯紛紛救趙,趙國成了一個焦點,因為趙國要亡了以後,章邯可能調過頭來再來打楚地的話,楚地的義軍就更受不了了。同時還關係到楚王能不能成為天下諸侯的盟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楚懷王熊心面臨的第一個任務是救趙,第二個重要任務就是滅秦。因為陳勝曾經派了一個起義軍叫周文,入關去滅秦,後來周文打敗了戰死了。

這兩大任務交給誰去?這成了他一個大問題。而當時的形勢是什麼形勢呢?當時的形勢就是秦軍勢力很強,連續地追著義軍打,反秦義軍的形勢處於低谷,因為陳勝死了、項梁死了,整個反秦義軍處於一個低潮在這種狀況之下,沒有人敢入秦入關去滅秦。所以楚懷王當時為了鼓勵更多的人入關滅秦,採用重賞的辦法,他定了一個約定,這個約定就是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懷王之約」。這個懷王之約就是一句話「先入定關中者,王之」他用了兩個詞一個是「入」一個是「定」,誰能夠先進入函谷關,誰能夠安定了關中,誰就是關中王。在這個重賞之下,其實當時只有兩個人願意一個劉邦,另一個項羽,只有他兩個願意入關。當然入關滅秦的任務比起北上救趙的任務相對來說要輕,因為北上救趙是一場硬仗、惡仗,因為這一仗要和秦軍的兩大主力兵團要決戰,所以在決定這個問題中間的時候,楚懷王最終是做了一個這樣的決定,就是讓劉邦西入秦關,讓項羽北上救趙,這個決定影響非常之大。

那麼,我們這裡就要討論一個問題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劉邦能夠拿到了一個西入秦關這麼一個決定,而項羽拿不到?這裡邊有兩大原因:第一劉邦「長者」,就是在人們的眼中間,劉邦是個長者。第二,懷王支持,楚懷王支持在楚懷王做這個決定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認定劉邦是個長者。

我想先說一下「長者」這個詞的含義,「長者」這個詞的含義應當包含兩項內容,第一,年齡偏大,我們不能拿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說他是長者,這個大家不能解釋,第一是年齡,因為從起兵反秦開始我們知道,起兵反秦的時候劉邦多大?48歲,項羽多大?24歲,那相對來說說劉邦是長者,項羽是個年少者,不能反過來講,這是第一。第二,更重要的一個含義,長者的含義往往和寬厚、仁愛相聯繫,那就認為劉邦不但是一個年齡較大的人,而且是一個比較寬厚、仁愛的人。反過來給項羽的評價就很惡,給了項羽一個惡評,認為項羽很殘暴,有沒有例證呢?也有例證,這個例證就說項羽曾經攻打襄城,把襄城打得很苦,襄城打下來以後,整個襄城的人項羽把他全部皆坑之全部活埋。舉這個例子,所以懷王最後就決定,認為項羽是比較殘暴的人,而沛公是個長者,就讓劉邦去接受西入秦關的任務。在這一點上,劉邦佔了很大的便宜。

那麼,劉邦是不是一個長者呢?我們舉兩個例子來看一下,第一個例子呢,我們涉及到以後會見到的一個人,這個人叫王陵,王陵是劉邦西漢政府的第三任相國,王陵他和劉邦是老鄉,而且王陵在劉邦起兵之前,王陵的社會地位比劉邦高得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說當王陵和劉邦沒有起兵的時候,劉邦對待王陵是什麼態度呢?是「兄事之」,就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王陵。所以秦末沛縣起兵的時候,王陵也聚集了幾千人,但是王陵不肯從沛公。劉邦當了沛公以後,王陵覺得跟著劉邦當他的部下太恥辱了,不跟他,一直到了什麼時候王陵才跟的劉邦呢?到秦朝滅亡楚漢戰爭的時候,劉項兩家爭天下的時候,王陵跟了劉邦。王陵跟劉邦以後,項羽就把王陵的母親抓住了,抓住王陵的母親讓王陵的母親勸王陵投靠項羽,背叛劉邦。然後王陵就派了一個使者來見自己的母親,這個使者來到以後,見了王陵的母親,王陵的母親就對自己兒子派來的使者說了一番話,這番話的意思就是說,說漢王是個長者,千萬不要因為我的緣故背叛漢王。說完以後,王陵的母親為了激勵自己的兒子死心塌地的跟著劉邦打仗,然後就當著使者的面自殺了。王陵母親臨死之前告訴使者的話,就說劉邦是個長者,這是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說明這個老太太認定劉邦是一個寬厚、仁愛的人。這是一個故事。還有一個例子,這一集下面我們還會講到的,劉邦手下有一個重要的謀士叫酈食其,在秦末大起義之後,酈食其曾經說過一番話,他在他的村裡邊、鄉裡邊觀看和很多將領,起義軍的將領,他最後斷定只有劉邦是個長者,他願意跟隨劉邦。而當時楚懷王和他手下大臣商議派劉邦西進的時候,也認為劉邦是個長者,這就是劉邦能夠拿到西入秦關的這個任務的第一個原因。

那麼,第二個原因很清楚了,就是楚懷王支持他。楚懷王願意叫劉邦先入秦關,不願意叫項羽(先入關),這個原因我們在上一集中間已經涉及到了,那就是楚懷王認為,項羽如果做了關中王以後,那麼項羽對他的壓力仍然很大。如果劉邦做了關中王,劉邦就成為抗衡項羽的一個重要力量,這就是楚懷王願意叫劉邦西行入關的很重要一個原因。所以這樣當然楚懷王和他手下的大臣們在商議的時候,楚懷王的心意也得到了貫徹,最終的結果是項羽要北伐,劉邦去西征,而且項羽北伐還很不利,只做了一個副統帥,正統帥還不是他。

畫外音:

王立群先生看來,在分派救趙和滅秦的任務時,楚懷王熊心儘管懷有強烈的私心,而劉邦的長者風範也為他加了分,但是讓人疑惑不解的是,即使楚懷王熊心故意不讓項羽西入秦關,也應該給他一個正統帥的頭銜,沒必要讓項羽擔任副職,那麼楚懷王熊心這樣安排又是什麼原因呢?

王立群:

楚懷王支持劉邦其實還牽涉到另外兩個人,這兩個人一個叫宋義,一個叫高陵君顯,這兩個人是個什麼人呢?宋義這個人是個書生,他本來是楚懷王手下的一個人,曾經在項梁的手下幹事,在項梁戰敗之前他曾經告誡過項梁,因為項梁連續打勝仗,他告誡項梁,他說兵法上講,打了勝仗以後「將驕卒惰者敗」,他說我現在已經看到,我們的士兵、將領驕傲了,士兵們有點懈怠了,可能要打敗仗。因為項梁連續打勝仗,項梁就聽不進宋義的意見,但是這個宋義的意見是對的最後怎麼辦呢?他嫌宋義老在身邊叨叨這個事,就把宋義攆走了,當然攆走不是公開地把他驅逐出去,而是給他一個任務,說你到齊國去替我辦一件事,出使齊國,把宋義給支走了,宋義當然明白了。宋義在去齊國的路上恰好碰見齊國派了一個使者到楚國來,這個齊國的使者封號叫高陵君,名字叫「顯」,所以稱他為高陵君顯,這個高陵君顯和宋義兩個人剛好在路上相遇。宋義一見就問他,你是不是去見項梁?他說是。他說我告訴你句話,你要悠著點走你還能揀一條命,你要緊著點走你的命就沒了。兩句話把高陵君顯說蒙了。他說為什麼這麼講呢?他說我料定項梁的軍隊必敗。高陵君顯聽了以後半信半疑,不過他還是覺得悠著點,好走得慢了一點,結果是項梁兵敗,項梁被殺,高陵君顯因為宋義的告誡,意外地躲過了一劫。

大家想想高陵君顯對宋義是個什麼看法?他認為宋義是一個仗沒有打就能夠預見到勝負的人,所以他斷定宋義是個軍事天才。所以這個齊國使者到楚國以後,那麼這個高陵君顯就在楚懷王熊心的面前竭力地表揚宋義,說宋義太懂軍事了,他能在仗沒打之前就知道,項梁一定會打敗。楚懷王一聽非常興奮,當然這個興奮的原因我們下面還會來分析它。他怎麼辦呢?立即召見宋義,把宋義召回來跟宋義談話,談完話以後,這個楚懷王心裡更興奮了,他發現宋義是個軍事奇才,就重用宋義,讓他擔任北伐的主帥,讓項羽做他的副帥。

做他的副將這裡邊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剛才留下來的一個問題就是,楚懷王熊心興奮什麼?楚懷王熊心此時手下並不是沒有軍事將領,比如說項羽,這個就是楚懷王熊心手下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但是熊心不想用項羽,他發現宋義以後最興奮的不是發現了另一個軍事天才,而是發現了一個可以替代項羽的一個軍事將領,這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