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天可汗 第0897章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

七月里的制舉經邊撫遠科,共有約七百人參與進來,規模總體而言不算太大。跟其他科目動輒應舉數千人相比,顯然時流對於邊務熱情並不算高。

而且其中還存在著許多濫竽充數之流,比如流連京中、不肯離去的選舉人們,他們這些人之所以應舉,也未必就是有邊務才能或是對此感興趣,無非將此視作一個機會,有棗沒棗先打一杆子。

世風的轉變並非朝夕之功,特別是關係到一生的前程如何,所顧慮的難免就會更多。對於這一點,朝廷中也有所預見,在篩除了一些濫竽充數之流後,對剩下的應舉人員再作一番精挑細選,最終選出了應舉及第者三人。

這樣的選募比例,看起來自是極為的驚人,但這才是制舉該有的常態。制舉遇事則開,遠不同於明經、進士等科舉常科,要更加具有針對性與務實性,對人才的選舉標準自然也就更加的嚴格。

李潼登基最初所開的國蘊美器科,本來就是為了充實剛剛開設的集英館,是作為儲備人才進行培養,所以才選擇了二十四名時流俊彥。這樣的一個選取數目,在制舉中已經極為罕見了。

可是這一次選募邊事人才,那是要直接投用於邊疆一線進行歷練使用,如果所託非人,邊務形勢都有可能遭到連累與破壞,所以對於人才的選擇自然也就更加的慎重,絕對是寧缺毋濫。

作為這一次主考官的宰相張仁願在將名單送上來之後,也稍微陳述了一下自己選官評卷的標準:「臣當案此次制選,不以家世為考、不以風評為鑒,選與不選,俱在策對。凡諸策對,文辭艷麗者黜,邊務直朴切實,不容矯飾美化,用心於辭令者,難免巧思而膚淺……」

李潼聽到張仁願這一評價,便有些不自然的調整了一下坐姿,雖然說他的詩文多是借來,但被張仁願這麼評價,多多少少還是感覺受到了幾分冒犯。

張仁願也察覺到自己略有失言,稍作停頓後才又說道:「聖人自不同於尋常才流,天下之主、但能識人善用、虛心納諫,自然不患拾遺補闕,大體周全。」

你特么還不如不解釋,你別提這一茬,老子自己尷尬一會兒就緩過來了,這一說既顯得我有些小肚雞腸,還特么沒能讓我快樂起來!

李潼心裡腹誹一句,擺擺手示意張仁願繼續說下去。

「凡所論述,言不專一、長於闊論而失於實務者,亦不得選。邊務繁細,事在躬行,意浮則輕率,貪大則失小。言必切戰者亦不得選,兵者大事,權在於君,雖暫假於臣,然臣亦不可輕擅使用,未出已經渴功、入治則必更驕,邊帥唯以壁石之用,戰否決於朝堂……」

聽張仁願講到這裡,李潼又忍不住一樂。對於這一觀點,他當然表示認同,只是這話從張仁願嘴裡說出來,難免還是感覺怪怪的。須知這傢伙坐鎮東北的時候,不止一次沒有請示朝廷便布置軍事行動,雖然是文臣典軍,但卻是一個以攻代守的典型。

可現在歸朝做了宰相,在選人中的標準中,便覺得邊將的主觀能動性太高是一個缺點。這也實在是屁股決定腦袋,今天的我已經不是昨天的我,與時俱進的很。

張仁願所路羅列的幾個選人標準,李潼基本表示贊同,可是當視線落在張仁願所呈交上來的應舉名單上時,還是不免一愣。

三名應舉得選者,分別是市貿令劉禺、樞密院鷹苑生蕭嵩以及雍州選人田仁琬。看到蕭嵩的名字列在其中,李潼都忍不住為這傢伙感到欣慰,實在是不容易,總算是熬到出頭之日了。

作為開元名臣中頗為知名的一個,蕭嵩這個人也算是一個大器晚成的典範,在其功成名就之前,還有一個別號那就是繡花枕頭。

講出身,這傢伙自不算差,出身江南名門的蘭陵蕭氏、南朝帝宗,講相貌也是儀錶堂堂的一個大帥哥,講人脈的話,跟江南士人諸如陸景初、賀知章,乃至於宰相姚元崇,都交情不淺,常有往來。

可是講到才能,則就有些一言難盡了。也就是李潼因為一些後世的記憶緣故,對這個傢伙有所關注,若沒有這一點認識,誰要拿著蕭嵩的文章來向自己推薦,李潼說不定直接就要拍在那人臉上,這傢伙文章水平大概比我兒子李道奴強了一點,就這還來舉薦,臉呢?

至於雍州選人田仁琬,李潼將其家世籍貫稍作打量,發現也算是關隴勛貴中的一員,跟在朝大臣田歸農、田歸道是同宗,家世並不如老牌世族們那麼顯赫,但本身的才性與求進之心都頗為可觀。

這兩人各自策文,李潼也都翻看一遍,其中蕭嵩講的是對西域諸胡的羈縻策略,文中對於隴右直至安西這廣袤區域中的蕃胡勢力都如數家珍,甚至連諸胡之間的關係脈絡都梳理得非常清楚,可見在這方面的確是用了心。

至於其資料獲取來源,大概來自於其鷹苑豹坊那些同窗們。過去幾年時間裡,朝廷的講武機構在諸邊也招募了許多的將士進行系統的培訓,其中甚至還包括出身高句麗城傍、高仙芝的父親高舍雞。

蕭嵩作為鷹苑老留級生,一蹲就是幾年之久。而今次應舉所交上來的這一份策文,也足以表明其人這幾年並非鬥雞遛狗的虛度,明白自己在文章政治方面應該是沒有什麼出頭之日了,索性專註於對邊事胡情的了解。

雖然說這篇策文一如既往的文辭不堪入目,但其內容卻是翔實有加。也幸虧這一次主持制舉的乃是張仁願,一則選取的標準不同於往年,二則張仁願在安西待了好幾年,也執掌多年的西河行社那些胡奸們,對於西域胡情自然也是瞭然於心,所以才能看得出這一篇策文的價值所在。

如果這幾個條件都不成立,蕭嵩只怕也難出頭,還要在冷板凳上繼續坐下去。畢竟就算李潼對其人略有關注,但也不可能一直關注其成長,況且如今世道大不相同,誰知道蕭嵩還能否成就原本那一番功業。李潼也當然不可能在其能力未得驗證之前,便憑著一些虛無的了解便將軍國事機授之。

至於這個田仁琬,則主要講的就是開邊屯田,這應該也是有一定家學淵源在其中。因為其疏族伯父田歸農早在行台時期,便是關內負責官屯闊戶的官員。

老實說,對於邊疆的屯田環境與屯田策略,李潼還真是不怎麼了解。他從來到這個世界,到目前為止,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隴右的鄯州,剩下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兩京之間打轉轉。

其實他也有一些巡邊的想法,想要親自到大唐邊地去看一看,可是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什麼機會,總不能丟下京中一攤事務,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說不定百年前的隋煬帝就樂呵呵的在泉下瞅著他呢。

儘管本身的見識閱歷並不足以讓李潼判斷出這一篇策文是好是壞,但見幾名閱卷官員、包括張仁願在內於卷尾所給予的評價都不算低,那李潼也就默認這個田仁琬的確是一個邊事人才了。

入選者這兩人還倒罷了,至於市貿令劉禺則就有些扎眼。

這一次的制舉參與人數雖然不多,但規格卻是不低,不獨面向京中尚未任官選舉人們,朝廷諸司已經在事的官員也都允許參加。若有臣員的確又相關才能,又想調整一下工作崗位,要投筆從戎、赴邊建功,朝廷對此自然是歡迎得很。

不過這個劉禺實在有些特殊,市貿司本就是如今京中頗為權重的熱司,劉禺作為當衙的長官,官位更是達到了門下省給事中,已經是朝士群體的中堅力量,距離四品通貴都只有一步之遙。

這樣的官位,居然還要參加制舉,這實在是有悖常情,讓人不能理解。再加上眼下市貿司的職權與歸屬的劃分,至今朝中仍然頗有爭議,所以在看到劉禺也在入選名單後,李潼下意識便覺得這當中有些蹊蹺。

雖然心裡有些疑惑不解,但李潼也並沒有在張仁願面前表現出來,也並沒有第一時間對這名單進行批複,而是擺手示意張仁願先回政事堂,然後又吩咐中官前往皇城衙司中去將市貿令劉禺召來。

他等候了有半個時辰,劉禺才在中官引領下姍姍來遲。見到劉禺有些凌亂的鬚髮,以及緋紅官袍前襟上所灑落的墨跡,李潼便放下手中文書,開口笑語道:「衙署事繁,劉令應該是忙碌不輕吧?」

「微臣厚荷皇恩、加付重用,自當捐盡所才、務求不失!」

劉禺聞言後連忙叩拜說道,他上位的過程離奇又迅猛,還沒有太多與聖人當面議論事務的經歷,因此眼下多多少少顯得有些緊張木訥。

聽到這中規中矩的回答,李潼淺淺一笑,旋即臉色便板了起來,敲案說道:「既然衙署案牘勞累、難有閑暇,劉令又忠君體國、勤勉有加,又怎麼有閑情參加朝廷今次經邊撫遠制科?當中是否存在著強勢屈情的曲隱,從實道來!」

見聖人神情語氣陡然變得嚴厲起來,劉禺頓時間也是慌亂起來,本來作拜後已經起身在中官引領下往坐席行去,聞言後忙不迭又趨行返回殿中,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額頭已經沁汗,並顫聲說道:「聖人確是明察秋毫,臣此番應舉,實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聽到劉禺這麼說,李潼臉色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