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作為兩京之間最為重要的關口,也是東西人物流通最重要的通道之一。雖有行台演武的緣故,但關防也並不能徹底的關閉,每天午前、午後各一個時辰,關城兩側通道都會開放以供人貨通行。
每天的這兩個時辰,也是關前最為喧嘩的時刻。為了保證通行的效率,行台於此採取的是人車分離的通行規令。車馬自關前行過,人員則沿塬而上,過關之後再於關城西側憑籌取車。
這當中人員過關無人審問,但是車駕則就要收取十錢的過關稅錢。當然若有什麼富貴人家旅人過客身嬌肉貴,不樂意徒步攀塬,關前也有車馬租賃,一車百錢。
每日過關者三教九流,包羅萬象,因為這一規令便也產生了許多的糾紛。
清晨官道開始通行,停留在關城以東的旅人們便開始匆匆上前排隊過關。道路兩側碉樓上不斷有兵卒重複喊話:「行人登塬,車馬下關!關前聽訟,當道嘩噪者枷!」
在排隊過關的行人當中,有這麼一支隊伍,前後八車,車駕左右各有豪奴持杖跟隨,一看便是不俗。關前巡察的將卒們對這支隊伍也給予了不小的關注,有七八名佩刀甲員在不遠處一路盯防。
到了人車分離的關口,自有負責派籌的關防吏員入前,不敢強橫指使,抱拳作禮道:「請車上主人落車,於此領籌,過關之後點驗交收。」
這一行車仗員眾雖然可觀,倒也並不怎麼倨傲凌人。等待排隊過關之前已經知曉規令,因此聞言後車中人便陸續落車,其中前車一名中年文士直對關前吏員說道:「隨行眷屬不少,需賃關前五車。車載資貨,勞煩官人看顧。」
「這一點足下請放心,車雖下關,可使一員家人跟車看護。交付之後,若有物事遺失,自有法官關前理訟。」
眼見一行人眾下車,吏員便吩咐走卒入前用氈布將車架包裹起來,以繩結鎖、合成木契,點付計籌,並引來所賃馬車,一通忙碌下來,用時並不算長。
及至這一行人換車繼續過關,後路一行卻遇到了障礙,有豪奴把車怒聲道:「爾等丘八,知我家郎主是誰?兩京貴坊也端坐出入,過此一關竟要受下奴折辱!」
說話間,豪奴便將一份名帖甩在了吏員臉上,吏員彎腰撿起那名帖,向後一退再將手一揮,自有甲眾入前連扯帶拽將這一行人扯出了原本的隊伍,直入關前處理,不阻隊伍繼續前行。
前車上剛才賃車那中年人見狀後嘖嘖嘆道:「潼關這些守卒們,也真是仗勢兇悍。道途聽那一家人誇耀,似是戶部趙侍郎家人,竟也不得別眼相待。神都城中近年雍王殿下毀譽參半,恐也與這些執法者兇橫跋扈不脫干係啊!」
中年人如此感嘆,車內卻無人回應,而他自己卻還談興不減,繼續感慨道:「潼關此道竟日往來東西者不知凡幾,雖然未必人人行裝如我家這般壯大,但就關前短時所見,一車十錢、賃車百錢,僅僅只是過關,所費竟超半緡,若再加上關前客驛投宿所費,單單潼關一處,每日怕就要輸給行台錢過千緡。生財有道啊,難怪近年越是西重東輕……」
「行台雖然分陝為治,但也獨當西方兵事,使關東無擾,可不只是劃境自肥。舅父野途閑論也要適可而止,若被行人聽見,再作傳揚,只會讓人誤解更深!」
車中清聲響起,上官婉兒有些不悅的看了一眼議論不已的舅父鄭休遠。為了行途方便,她著一襲圓領袍,秀髮攏於襆頭之內,乍一望去,倒像是一個家境優渥、遊離各方的俊美士子。
鄭休遠聞言後乾笑一聲,不再繼續這個話題,轉又言及其他:「阿郎,入了長安後咱們再做什麼打算。真的不入府拜望一下?」
上官婉兒聽到這話,眸光略有黯然,默然片刻才說道:「既然已經入野,無謂糾纏前事。且在坊中安居下來,人情風物熟悉之後,再作置業養家之想。苑中隨我同出這些人,總要給他們營持一份生計。」
此前離開上陽宮,上官婉兒也非孑然一身。有一些宮女、宦者之類出宮後無處投奔、又無以謀生,她索性招聚在自己身邊,同往西京而來。
「唉,深居百般好,入世千種難。我也不是頹言自困,但舊年所歷艱難……人間雖然廣大,但如果沒有勢力相傍,哪有一份安樂長守啊!罷了,不說了,知你心厭,我去後車看顧阿姊。」
鄭休遠見上官婉兒眉頭隱蹙,訕訕住口然後便往後車行去。
「待制、郎、郎君,我們也都是各有技藝傍身,一定不會成為拖累……」
待鄭休遠離開,同在車中的前宮女柳安子一臉緊張地說道。
上官婉兒聞言後,拍了拍這小娘子臉頰,笑語道:「傻娘子,我不怕你們拖累了我。反倒是我,拖累了你罷?雍王妃使你隨著我,怕我坊居愁困、無以為生,緊要時著你求助?」
「郎、郎君知道了?」
柳安子聽到這話,臉色不免有些慌亂:「我不是有意隱瞞郎君,只是王妃囑我……」
「王妃端莊大氣,如此才堪配名王。情義我自領受,但如果你跟隨我不慣受一份貧寒,入京後且入王府復命罷。」
上官婉兒嘆息一聲,既有幾分欣慰,又有幾分悵惘。
過關後一行人於關城前小頓片刻,等待原本的車駕被引回,而後便見仍有一群行人正向塬上行走。
「那些都是失家的游食,塬上有湯餅派送,讓他們能果腹養力繼續西行。」
引車返回的鄭休遠解釋道,並不無感慨地說道:「過關前我真是小覷了行台政治,只道此境設卡索錢只為斂財,沒想到一入關西,便惠政鋪陳。這一篇《燕子賦》,過關者人手一帖,只要能深記頌唱,沿途都有湯餅施放,養活亡人。據說凡附州縣,只要能提筆寫成,一字便分田一畝。」
「寫一字得田一畝?」
聽到鄭休遠這麼說,同行諸眾包括上官婉兒都驚詫不已,上官婉兒入前接過鄭休遠手中字帖,見這字帖尺余見方,通篇兩百餘字,少有重複,且都日常俗用的字眼。
似她這種幼來便飽讀詩書、接受良好教育的人,這自然不成考驗,覽過一遍即能手寫無誤。但對於一些生人以來便目不識丁的鄉野亡人而言,這考驗也不可謂不難。
「雍王殿下這是要將經義教化播入鄉野,囊括王民啊!」
上官婉兒玲瓏心竅,聽到這不尋常的令式,稍作思忖便明白過來。這一篇字帖字體庄雅端正,正是雍王手創的新楷,只因雍王名號、爵號俱變化無常,時流索性名以名王楷,特別是深受台司官員推崇,幾乎成了朝廷行政文書首選字體。
當然手中這字帖絕非雍王手書,刻板獃滯,滿是匠氣,甚至都不像是人手寫成,更像是諸佛寺宣講經義所用的印帖。如今被行台化用過來,便成了行台教育萬民識字明義的妙招。
除此之外,鄭休遠還領回了另一份印帖,這倒不是什麼教人識字的字帖,而是一份長安行市日用百貨的物價單,是商賈們喜好的東西。
但不唯商賈,當鄭休遠看到這一份清晰明白的物價單後,都忍不住說道:「兩京行市時貨竟然有這樣的懸殊差價,眼下未及地邊,不如短留幾日,容我返回關東,籌備一批時貨入京,輸給之餘,也能稍補行途耗用?」
講到這裡,他又加了一句:「眼下塬上演武,雍王殿下正居此練軍,此時前行,路途上怕也障礙多多……」
「就如舅父言,不要貪利,適量即可。」
上官婉兒聞言後稍作沉吟,然後便點頭說道。她也說不清是被舅父所言理由打動,又或流連斯境、不舍前行。
鄭休遠將一行人安排在潼關西境的客邸中,然後便又率領十幾員僕從過關返回關東,以那份物價表格為指引收販一批物貨。
行台演武場景,自然不可能向民眾公開。但塬上竟日鼓號喧嘩,也讓周遭境遇蜂盜膽寒、匪蹤絕跡。整條潼關道上,也是治安大好,幾近路不拾遺。
上官婉兒一行投宿的館驛毗鄰驛路,這一天突然一隊騎甲造訪,細細盤查在宿客旅。她們這一行百數人幾乎都是出自大內,氣質自然迥異於民間,特別一群幾十名中官宦者,面相上已經可以看出與尋常男子的不同,自然也就遭到了重點的盤查。
上官婉兒在神都時,幾乎是宮中內相,如今離宮入野,一應的告身文書自然也安排妥當,一眾人只是宮中放遣的舊宮人,準備前往長安定居。
類似的情況並不罕見,特別是在神都革命之後,神都諸宮苑間遣放大量宮人出宮。這其中就有相當一部分人原籍關內,舊年隨聖駕前往神都,離鄉十幾年之久,驟離大內、無所適從,首先想到的就是落葉歸根,返回長安定居。
「原來是宮用舊人,失禮了。」
負責盤查的兵長驗看文書無誤之後,態度也不失有禮,特別眼見上官婉兒隱為眾人之首,氣質、相貌都是脫俗,想了想之後又贈給一道加署兵符軍印的關條,說道:「請貴屬妥善收好此道關令,陝西諸州雖然少有蜂盜肆虐,但卻難防州縣大戶擄人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