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東問鼎 第0686章 伯玉消沉,愁懷醉骨

位於曲江池附近的曲池坊中,有一座小園,面積雖然不大,但有奇石垂柳、曲水迴廊,布局很是優雅得體,顯示出此間主人的品味不俗。

園外坊中因為曲江集會的緣故,嘈雜的聲浪震得園中花木都簌簌顫抖,但也將一部分雜聲阻隔了下來。小園核心外的亭台外,又有帳幕加設圍繞,雖無春風拂面的愜意,但也不失為一處禮待賓客的絕佳場所。

「幸在喬左司此鄉土著,有此故業存留,使我等逆旅之人入京得有落腳。」

亭台中宴席精備,有七八賓客團聚而作,當中一名中年人攬杯嘆道:「如今西京風物確是大不同往,年初預計要來西京短居時日,先使家人攜貨西進、典業為居,不意長安地貴、久索不得。本來還以為是家人才拙不用,親身如此才知長安繁華、居之不易啊。也只能覥顏叨擾、懇請此鄉主人庇我一席。」

小園的主人喬知之今日一身燕居的時服,聞言後捻須一笑,對客人回贈一杯:「名王入此大施政治,西京風物豈同於前。此間閑業,舊年偶興所置,並不用來長居。閑置數年,日前頻有閭人來訪,地價遞升已達幾十倍余。若非貪求地近曲池的便利,恐將難耐重利所誘。王二生來富貴中人,若不嫌此間地狹、拘束了你的意趣,園業直給,不需再作典置。」

喬知之出身國戚勛門,其父喬師望為高祖駙馬、貞觀名臣,其本身也從不以勛家祿蟲而自滿,歷轉內外,所事頗多,能與之同席交遊者,自然也都不俗。

譬如剛才發聲這中年人王無競,祖籍琅琊、出身東萊豪室,甚至就連喬知之如此出身都稱其富貴中人。王無競此人除了出身豪富之外,本身也精擅辭令,乃當世文士翹楚,本身與喬知之有共事的情義,意趣也頗為投合。

聽到喬知之直以園業授給,王無競也不拘泥,直接點頭道:「陳念不足為計,入此才知翻新。西京開明,勝於神都,我確有長居於此的打算。喬左司既然不吝,那我也就卻之不恭,此園布置,頗合我心,鳩佔鵲巢,自此便以主人自居。」

曲江池地價飆升,喬知之這座園業雖然面積不大,但因為地近曲江,價格已達幾千緡之巨,最重要的還是有錢未必能買得到。

如此價格高昂的贈品,也只在寥寥數言,既顯示出彼此的確交情深厚,也顯示出各自家底不俗,一個敢送,一個敢收。

王無競也不是平白受此厚贈,舉杯道賀後便將手一招,旁側隨員中行出兩人,面色黝黑、體態魁梧。

王無競指著這兩仆員對喬知之笑道:「這兩崑崙奴頗擅搏擊之技,此前隨我出入,頗訪兩京名家求授技藝,稍給甲械,十幾人難近其身。知左司將事磧西,彼方悍風濃厚,得有強員隨身使用,能保出入平安。」

喬知之聞言後自是一喜,他與王無競交情深厚,自知王無競栽培這兩崑崙奴所廢錢糧不計,單單投入的心力就非常的大。

垂拱舊年,王無競曾經隨他外使隨軍、北出平定同羅、仆骨部的叛亂,當時這二奴便隨軍出征,頗有先登、陷陣之跡。就連當時大軍總管劉敬同都頗愛此二奴之勇,屢向王無競求買,王無競只是不應,如今卻贈送給自己,若單以價值論,又遠非他這座曲池小園能比。

王無競既然不拒他的贈送,喬知之便也笑納其人所贈二奴。而且他今次將要再赴邊用,身邊有這樣的勇士聽用,也的確正合其宜。

聽到二人這番對話,席中又有人奇道:「朝廷已有敕書授達,召左司入南省擔任郎官,怎麼左司又要遠事磧西?」

磧西即就是西域的代稱,大唐攻滅東突厥的關鍵一戰便發生在磧口,磧西即就是磧口以西的廣大區域。

聽到客人如此發問,喬知之便嘆息一聲:「朝廷所用非我所願,與其赴都擔任一個清貴詞臣,我更願重揀父輩故志,巡狩邊土,以報國家。雍王殿下知我有此志向,日前加我北庭督護一軍,京中人事安排一番後,便將要北行。雖然不能在京中長會諸友誠是一憾,但華髮生矣,恐時不我待。」

喬知之除了出身國戚門庭的顯貴之外,最為世道知名還是文名風流的詩辭之才,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他只是一個唯知狎妓唱詞的清貴閑人,本身還是頗通邊務的。

這方面一者來自於家傳,其父喬師望本身便以邊務著稱。像早年大唐在討伐東突厥前夕,聯合薛延陀這一重要的外交行動,便是由喬師望負責。之後大唐攻滅高昌,喬師望更擔任了第一任的安西都護。其所持節冊授的薛延陀,最終也是由喬師望典軍攻滅。

所以喬家也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貞觀武勛門第,喬知之有此家世,自然也是有此志向,希望能夠重複祖輩輝煌。

但是高宗一朝,天皇不喜關中勛門,喬知之也遲遲沒有投身戎旅的機會,只能以文辭混日子。一直到了垂拱年間年近五十,才以隨軍御史的身份跟隨大軍平定鐵勒諸部的叛亂。

這一戰雖然打得頗為漂亮,但是因為行軍總管劉敬同與大將王方翼交情不淺、並在不久後受到了王方翼的牽連,使得此戰未能正常述功。歸京之後,喬知之也只能繼續投閑置散。

也正是在閑置都畿的這段時間裡,喬知之有幸結識了雍王殿下。最初是被雍王殿下那令人驚艷的才情所吸引,但隨著接觸越深,越發覺得雍王殿下乃是宗家不可多得的雄才。

之後雍王殿下一系列的事迹壯功也印證了喬知之這一看法,所以在青海大勝、行台創設,朝廷還在糾結於該要如何對待行台的時候,喬知之便辭了神都朝廷的官職,直接返回西京投入行台。

因為出身國戚門戶,本身有不乏清聲,於士林中頗有譽望人脈,儘管喬知之沒有參加朝中銓選,但朝廷還是制授其為南省郎官並加直殿學士。

不過面對這一授命,喬知之並沒有太大的動心,他知朝廷所看重無非他在士林中一點薄譽,這樣的任用雖然清貴有加,但終究不是他的夙願。

如今當國執政的狄仁傑等人重在養生,朝廷于軍事上只怕也沒有什麼大的動作。他已經五十多歲的年紀,如果繼續留在朝中閑混資歷,此生或許有望還能穿一穿紫袍。但他自身爵祿富貴都不缺,終究還是希望有生之年能夠將心中積存年久的抱負稍作施展。

朝廷很難給予他這樣的機會,但雍王可以。雍王不將他以簡單的詞臣視之,此前幾番會面交談,對他一些邊務方略也多有讚賞,如今更授給他北庭軍職,這一機會,喬知之不打算錯過。

聽到喬知之這麼說,在場眾人也都不免喟嘆,心情多有複雜,既有對喬知之的羨慕,也有對朝廷的怨情。

他們這些人,多數也都參加了此前朝廷所舉行的銓選但卻遭黜落,而喬知之並未參選卻加授用,其人反而放棄了所受美職。

有人求而不得,有人得而不惜。拋開對各自處境際遇的感慨,這本身也顯示出朝廷在選士方面的不合理。

「朝廷不謂不能得人,實則不善任士啊……」

突然有人發出這樣一聲感慨,道出了眾人各自的心聲。

然而這話一出口,宴席間的氛圍突然變得古怪起來,一時間鴉雀無聲。之所以會如此,就在於這一句話的源頭主人正在席中。

陳子昂年在三十五六歲,正是年富力強、精力旺盛的年紀,而他平日給人的印象也確是如此,性情豪縱、言論雄健,常常能讓身邊人心悅誠服,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很快成為一個焦點人物。

然而今天的陳子昂則就沉默得多,本就不甚高大的體型蜷坐席中、顯得有些佝僂,此前眾人談論許多話題,他都沒有開口,只是悶坐飲酒,以至於幾乎完全沒有什麼存在感。

此時有人引述他前時所言,眾人眼神才又望向了陳子昂,且都不乏同情之色。陳子昂也察覺到眾人望來的目光,舉杯一笑說道:「諸位且各抒情,不必關照我這厭物。我自憑此杯中清液,與杜康通幽論奇。」

說話間,他又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因動作猛烈,一些酒液沿嘴角流入頜下須中,他也不作擦拭,只是停杯示意侍者再來續杯。

眼見陳子昂如此消沉,眾人眼中同情之色更加濃厚,但一時間也不知該說什麼。陳子昂因言獲罪,且得到了皇帝「強辭孽才」的惡評,即便沒有被褫奪官身籍名,政治生命也算是徹底划上了一個句號。

在場眾人,包括喬知之在內,士林中或許淺有薄譽,但本身都還是待人挑選,不在勢位,也談不上能夠給陳子昂什麼實質性的幫助。

喬知之見陳子昂還待酗飲,連忙起身按住他的酒杯,未待開口,突然有家奴匆匆行入附耳稟事。聽到家人稟告,喬知之臉色驀地一變,連忙握住陳子昂手腕低聲道:「伯玉不要再飲,速速換衫,消除酒氣,引你去見真正能容你雄才的明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