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大魏新聖 第一百六十一章 嚴磊下作,前無古人,陳正儒勃然大怒!

大魏文宮?

李廣孝有些沉默,他微微思索一番,而後開口道。

「陛下的意思是說,擔心大魏文宮模仿此物嗎?」

李廣孝皺眉問道。

「恩。」

女帝緩緩點了點頭,此物之重要性,她一眼就知道,所以她第一時間也知道大魏文宮不會放過此物。

「這倒也是,大魏文宮擁有天下讀書人,如若大魏文宮也搞出相同之物,只怕可以瞬間壓過許清宵這份大魏文報啊。」

李廣孝點了點頭。

這文報的作用性,可不是賺錢這麼簡單,而是廣而告之,讓天下人都知道某件事情,而作為文報的創始人,則可以潛默移化地調控天下人。

就好比,若是大魏官員做了一件事情,有好有壞,如若撰稿之人,稍稍偏袒好的一方,百姓們就覺得挺不錯,可若是稍稍偏袒壞的一方,那百姓就會莫名討厭這個官員。

就是如此簡單,多寫幾次,這個官員基本上就沒得混了,百姓口誅筆伐之下,那個官員還坐得穩位置?

這一招不管是對付大魏官員還是對大魏儒臣都有作用。

大魏文宮豈會放過這個機會?

「臣以為,大魏文宮應該不會如此,即便真如此了,也不會發行百姓,畢竟這是許清宵開創之物。」

「臣認為,大魏文宮應該會發行一種適合文人的報紙,好以操控天下讀書人。」

李廣孝進行分析,說到底還是一個問題,大魏文宮怎麼說也是大儒扎堆的地方,就算手段再做作,也不可能明著抄襲吧?

不過搞個內部文報還是沒問題的,操控天下讀書嘛,這一點他心裡清楚。

只是女帝搖了搖頭,看向李廣孝道。

「老師,如今的文宮,與曾經的文宮不一樣了,你離開大魏好幾年了,有些事情你不了解。」

女帝緩緩起身,而後如此說道。

「陛下的意思是說,大魏文宮會不擇手段去模仿大魏文報?」

李廣孝問道。

「不僅僅是模仿,朕更認為,大魏文宮會竭盡全力,去打壓大魏文報,他們更加知道此物的重要性。」

「文宮內有一種東西,叫做昭文告示,其用處就是調控天下文人之意。」

「而許清宵的目光是天下百姓,或許會給大魏文宮一個啟發。」

「如此一來的話,大魏文宮只怕會在第一時間,做出類似的文報,再打壓許愛卿。」

女帝如此說道,因為在她眼中,大魏文宮已經徹底變質了,雖然還有一部分大儒沒有變心。

可大部分的儒生,心思已經不再大魏了。

他們是什麼狼子野心,女帝清楚的很,否則的話,她為何登基之後如此打壓儒道一脈?

難不成是不敬重聖人?

不,而是儒道一脈想要凌駕於皇權之上,乘著自己式微,可惜的是他們做不到,所以他們開始動了其他心思。

北伐之爭,有沒有這些儒臣的影子?

藩王之亂,有沒有這些儒臣的影子?

大魏之亂,有沒有這些儒臣的影子?

這些,女帝心知肚明,只是這些儒臣做事更加的滴水不漏,他們是天下最聰明的一批人。

這一點,她父親可是親口說過的。

甚至北伐的失利,也跟這些儒臣有莫大關係,但到底是與不是,沒有確鑿的證據罷了。

所以世人都覺得這些大儒高風亮節,認為他們是儒者,不管如何,做事都會光明磊落。

可女帝卻知道,他們並非是大魏的儒臣,而是朱聖的儒臣,這一批人心中只供奉一尊已經死去的聖人。

不會去真正臣服一位皇帝。

這天下,可不僅僅只有大魏有皇帝啊。

「那陛下的意思是?」

李廣孝問道。

「靜觀其變,但該出手時,朕會毫不猶豫幫助許清宵,許愛卿。」

女帝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件事情,她也不清楚大魏文宮會怎麼做,一切都是一個猜想罷了。

可如若大魏文宮與許清宵再起爭端,她會毫不猶豫選擇幫助許清宵。

因為她看的透,也看的明白,許清宵與她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臣!明白了。」

李廣孝點了點頭。

「行了,此事就這樣吧,先看看大魏文宮會怎麼做。」

女帝不想繼續說下去了,點到為止吧,很多事情也不是一言兩語就能說完的。

「老臣先行告退,陛下有何事再喚老臣來。」

李廣孝點了點頭,他沒有多說,直接起身離開。

望著離開的李廣孝。

女帝沉默,但也沒有說什麼了。

只是她的目光,一直望著大魏文宮的方向。

而此時此刻。

大魏文宮當中。

的的確確,幾乎所有大儒都端坐在文宮之中,哪怕是陳正儒和王新志也在其中,他們本來是要商談事情的,可因為文宮有事,所以只能作罷前來。

大殿內,蓬儒首座,但眾儒皆然有些好奇,有部分大儒或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所以沉思不語,有些大儒卻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怎麼無緣無故把大家聚集在了一起。

眾儒好奇,不明所以。

也就在此時,嚴磊的身影出現了。

他手中拿著一份文報,神色嚴肅,朝著蓬儒走來。

當嚴磊的身影出現,一瞬間陳正儒,王新志,以及陳心還有周民等幾位大儒臉色都不太好看。

不過眾儒沒有開口,而是靜靜坐著。

終於當嚴磊站在蓬儒身後時,蓬儒的聲音響起了。

「諸位。」

「這一次老夫喊你們過來,為一件事情而來。」

「此事,關係到大魏文宮,關係到天下儒生,也關係到朱聖一脈的興衰盛亡。」

蓬儒開口,他第一句話,便讓眾儒極其好奇,不明白怎麼回事。

但有些人還是猜到了一些。

「蓬儒,此話何意?」

「是啊,蓬儒,怎麼如此嚴重?」

「蓬儒,難不成這天下又出了什麼絕世大妖?」

「當真出了絕世大妖,大魏文宮還壓不住嗎?」

一些不明是非的大儒們忍不住開口,誤以為這天下出了什麼絕世大妖,否則的話,好端端說這個作甚?

而且動輒就是興亡?

蓬儒沒有說話,而是看了一眼嚴磊。

一瞬間,嚴磊拿起文報,對著眾大儒開口道。

「諸位,此物名為大魏文報,分左右上下四個板塊。」

「分別是大魏國事,京都趣聞,地方政事,以及所謂一些店鋪宣傳。」

「諸位是否覺得此物有些眼熟?」

嚴磊指著此物,如此說道。

可此話一說,眾大儒有些好奇了。

眼熟?

哪裡眼熟了啊?

大儒們沉默,彼此之間都有些好奇,因為實在是聯想不到什麼東西。

可就在這時,幾道聲音忽然響起。

「昭文告示!」

「這不是我們大魏文宮的昭文告示嗎?」

有幾位大儒開口,假意露出恍然大悟的樣子。

可此話一說,不少大儒都皺眉了,尤其是陳正儒和王新志,兩人眉頭緊皺的很。

昭文告示?

這東西跟大魏文報能扯上什麼關係?

昭文告示是大魏文宮通知天下書院的一種手段,比如說最近發生了什麼大事,或者是說大魏文宮有什麼重大的事情要進行通知。

那麼就會在寫一份昭文告示,藉助聖器,便會瞬間出現在天下書院當中,讓天下讀書人都能看到。

說白了就是儒道中的聖旨一樣。

大魏文報是什麼?是讓大家沒事打發打發時間,擴展知識,知道國家最近有發生了什麼大事,或者是當地有什麼大事。

以及一些地方趣聞,純粹就是讓百姓打發時間的東西。

這兩者能混為一談嗎?

強行混談?

那聖旨又是什麼?

只是陳正儒和王新志沒有說話,而是對視一眼,隨後繼續聽著嚴磊接下來的話。

「對,就是昭文告示!」

「此物名為大魏文報,記錄的便是一些國家大事以及地方趣聞,以供天下百姓閱讀,消遣時間。」

「但此物卻是模仿我大魏文宮的昭文告示,並且國之大事,怎能堂而皇之的出現在這上面?」

「這是要讓天下百姓一同參政嗎?」

嚴磊的語氣開始嚴厲起來了,他捏著大魏文報,振振有詞道。

可此話一說,王新志忍不住開口了。

「嚴儒,你這話有點過了吧?」

「老夫倒也看過這個大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