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京都風雲 第一百五十三章 朱聖虛影!聖人拜許清宵!天下懼驚!許清宵著書!

大魏京都。

投天鏡映照大魏文宮。

所有人都將目光聚集在文宮當中。

許清宵前往文宮自證。

這是最後的手段。

倘若許清宵當真修鍊異術,文宮之下,妖魔鬼怪無所遁形。

可若許清宵沒有修鍊異術,前往文宮,將自證清白。

而兩位大儒,就要自廢儒位。

無論是什麼結果,對大魏來說都是損失,可百姓們卻不以為然,他們希望看到許清宵自證清白成功。

可到底結果會是如何。

還是一個未知數。

許清宵朝著文宮走去,他每一步都充滿著堅定。

有朝歌的保證,許清宵無懼一切。

大魏文宮,是第五代聖人居住之地,可腦海當中的天地文宮,乃是第一代大聖人的行宮。

許清宵也不相信,大聖人比不過朱聖。

自然而然,許清宵無懼。

望著步伐前行堅定的許清宵,嚴磊與孫靜安莫名有些異樣。

「蓬儒,您真沒查出點什麼嗎?」

孫靜安開口,他以儒道神通傳音,詢問蓬儒,畢竟這件事情涉及到他的前途未來。

如若許清宵真的自證清白成功,那倒霉的可就是他了。

所以說不慌是不可能的。

「是啊,蓬儒,您察覺到了什麼嗎?」

嚴磊也跟著詢問,心情有些緊張。

「他修鍊了異術。」

蓬儒開口,語氣十分篤定。

此話一說,孫靜安與嚴磊頓時鬆了半口氣。

「蓬儒,那您為何不當場揭穿?」

孫靜安繼續問道,既然知道許清宵修鍊了異術,為何不直接揭穿?

「沒用。」

「老夫可以確定他修鍊了異術,他體內有民意之海,阻擋老夫的浩然正氣,可老夫依舊察覺到民意之海下面藏著東西。」

「有高人在他背後指點,直接揭穿拿不出任何證據,而且陛下已經對我們產生怨意。」

「若是執意讓許清宵散去民意,只怕陛下第一個不會答應。」

「而若他不散去民意,老夫也無法拿出真正的證據,到時候局面只會僵住。」

「索性不如讓他去文宮,去了文宮,一切真相大白,老夫說什麼,他們未必會聽,但許清宵去了文宮,就是死路一條。」

「他低估了文宮,天下人也低估了文宮,那裡有聖人的意志,也有聖器,許清宵縱然是萬古大才,可面對聖意,一萬個許清宵,也活不了。」

蓬儒的聲音,斬釘截鐵。

他知道大魏朝堂對許清宵都有好感,而且從他們願意出來為許清宵說話開始,他就明白想要通過常規手段,讓許清宵認罰是不可能的。

至於散去民意,這更不可能,許清宵會這麼蠢嗎?即便是許清宵沒有修鍊異術,也不會如此愚蠢。

所以他以退為進,先是讓許清宵散去民意,許清宵自然不肯,而後說出文宮,讓許清宵去一趟文宮自證。

他料到許清宵會去。

不是因為他有多聰明,而是天下人對文宮沒有任何概念,世人只認為文宮之中有聖人氣息。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文宮蘊藏著難以言說的威力。

聖意!哪怕是一縷縷,都可以鎮殺大妖,何況許清宵這種螻蟻一般的存在?

這一點,哪怕是一些大儒都不知道,因為大儒還是不行,唯獨天地大儒才能了解部分。

朱聖文宮,意義太大了,莫說別的,哪怕許清宵現在是一位大儒,也要死在朱聖文宮內。

蓬儒所言,讓孫靜安與嚴磊更加安心了。

他們之前的的確確有些擔心,畢竟賭上了自己的前程命運。

可現在不一樣了,蓬儒說許清宵修鍊了異術,那麼許清宵就一定修鍊了異術。

兩人不語,而蓬儒的目光,卻一直落在許清宵身上。

他之前對許清宵,倒是充滿著興趣,而且還有些讚許。

許清宵所作所為,他看在眼裡,所以他認為許清宵是一個聰明人,可沒想到許清宵如許多人一般,終究是凡人啊。

拒絕與大魏文宮的合作是其一,更主要的是,他太低估聖人了,但凡對聖人有一點敬畏,也不敢這麼直接答應去文宮啊。

「世間再少一位大才啊。」

「不過這世間從來不缺大才。」

蓬儒心中想到,他之前對許清宵充滿著惋惜,可現在不了。

因為許清宵愚蠢。

對聖人不敬,目空一切,太高估自己了。

這種人雖有大才,可早晚會出事,死了好啊,免得給文宮帶來麻煩。

而前方。

許清宵沒有去猜測蓬儒等人的想法,他的步伐異常堅定。

朝歌與破邪已經給了自己定心丸了。

大魏文宮不但不會影響到自己,甚至朝歌兄和破邪兄還會引起文宮共鳴。

而自己必須要做一些事了。

大魏文宮分兩大派系,一個派系是尊奉自己的意或者是其他幾位聖人,屬於大魏之儒,他們對大魏有歸屬感。

而另外一個派系,是朱聖派系。

一位聖人,至高無上,這一點許清宵明白,也從未起過一絲褻瀆,每一位聖人都值得尊敬。

無非是有些聖人的意思,被後世人給曲解,變成另外一種意思罷了。

能成為聖人的,哪一個不是被天地認可,到了這個層次,幾乎到了無私境,為的是天下蒼生。

換句話來說,大魏文宮支持朱聖一脈的大儒,絕大部分都是聖人偽儒,打著聖人的名義,所作所為,其實都是為了自己。

就好比孫靜安,明意立言是要弘揚朱聖之學,守護朱聖之學,這出發點是好的,為往聖繼絕學,可隨著他成為大儒後,卻走火入魔了。

是的,走火入魔。

儒者也會有走火入魔,誤入歧途,將自己的意思,變成聖人的意思,扭曲真正的聖意。

自己尊重聖人,見到聖人雕像三拜九叩,可聖人從未說過見他要叩首,但孫靜安卻要所有門徒三拜九叩,以示尊重。

這就是一種走火入魔的現象。

而且強制他人學他,不學的就是異類,輕則被扣上有辱斯文,重則就是不尊聖人。

許清宵這一刻是徹徹底底看明白了。

所以他要反擊。

要藉助朝歌的能力,進行一次徹徹底底的反擊,而反擊對象就是朱聖一脈。

如今,大魏朝堂幾乎全部都是支持自己的人,只要不發生重大的事情,不牽扯巨大的利益,六部尚書,國公列侯都會相信自己。

內部的問題,自己已經解決了,而外部的問題,無非就是突邪王朝與初元王朝,還有一個北伐,這些事情還早。

自己真正在大魏穩住跟腳,真正想要鑄造民心之劍,就必須要招攬門徒。

然而在大魏京都想要收門徒太難了,大魏文宮擺在那裡,即便人格魅力再大,也比不過聖人這個金字招牌。

許清宵之前拒絕招收大魏文宮的讀書人,倒不是真不想要,而是擔心招的人不多,卻引來大魏文宮的報復。

可這一次,許清宵打算抓住這次機會,為自己拉來一批讀書人。

至於所謂的學派之爭,許清宵管他個毛。

大魏文宮抓住機會就來找自己麻煩,若不是自己明悟道理,只怕當真要陷入煉心之境。

這還得多謝程立東。

朝堂上,許清宵一直不說話,不是因為心虛不敢說話,而是腦海當中一直在想程立東的事情。

是程立東,讓許清宵看清楚了一些事情的本質。

不是每一個大儒都配得上這個稱呼。

程立東成為棋子,許清宵沒有半點驚訝。

可他們廢掉程立東這枚棋子的手段,讓許清宵幡然醒悟。

朱聖一脈,有一部分是毒瘤了,自己必須要除乾淨,這是眼下真正的敵人。

而且不容下視,比懷寧親王要恐怖百倍,因為他們代表的是,天下九成讀書人。

而懷寧親王。

他並不在乎這些過程,只要許清宵死,他就滿意了,雖然被利用,但達到目的就行。

這件事情他也會記在心中,等有朝一日,時機成熟,這個仇他也會找文宮報回來的。

就如此。

大魏文宮。

百姓們早已經在文宮外等候許久了。

隨著許清宵的出現,百姓們雖然無言,可卻一個個昂首挺胸地看向許清宵,眼神之中充滿著期盼與支持。

許清宵朝著百姓微微行禮,隨後將目光看向大魏文宮。

文宮宏偉。

正大門有兩塊牌匾。

一塊是太祖皇帝親筆所題。

【聖人無量】

一塊是後世人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