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世界大戰 第1293章 七國聯軍

按理說,波蘭立陶宛王國與沙俄本來就有著矛盾,怎麼肯花力氣替自己的敵人出頭而得罪大明呢?

不過,眼下全歐洲正在反明,作為法國的小弟,波蘭立陶宛王國十分沒有自知之明。

波蘭國王約翰三世不僅無視大明的警告,反而仗著歐洲聯軍在身邊,對大明使者十分傲慢無禮,連口熱茶都不給就打發了。

這位仁兄根本不會想到,朱皇帝的刀子已經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只等一刀砍下去了。

得知鴻臚寺官員在波蘭的遭遇,朱慈烺不驚不怒,在笑談中制定了春季進攻計畫。

波蘭立陶宛這個不知好歹的聯邦制國家,正是明軍的下一步目標,也是大明敲山震虎的重要的工具。

天武三十二年三月初四,明軍以哥薩克騎兵團為先鋒,自斯摩棱斯克大道大舉湧入立陶宛大公國境內,閃電攻佔了維爾諾城。

維爾諾是立陶宛大公國的歷史古都,也是最大的城市,因立陶宛大公國與波蘭王國組成聯邦國家,而失去了首都地位。

不過,維爾諾已經發展成了該地區最重要的科學文化中心,也是波蘭立陶宛聯邦最著名的科學中心,政治、經濟十分活躍。

十年前的俄波戰爭期間,維爾諾被俄國軍隊佔領了數年,該市遭到了掠奪和縱火,市民遭到屠殺,失去了多年來成長的動力,但近年來人口仍然逐漸回升。

現在明軍有哥薩克騎兵為先鋒,他們輕車熟路的再次光臨維爾諾城,將此地變成了地獄。

經受了一連串的侮辱和踐踏,立陶宛大公國早已成了一條失魂落魄的土狗,失去了一切鬥志,波蘭軍隊只進行了微弱的抵抗,就繳械投降了。

立陶宛在波蘭的北面,距離俄國很近,而歐洲聯軍與明軍主要對峙在第聶伯河的基輔領地一帶,兩地相距一千多里,聯軍想救也來不及。

維爾諾被明軍閃擊,波蘭立陶宛王國內公眾輿論一片嘩然,原先的很多主戰派都被驚醒,大家都覺得這場戰爭似乎參與錯了!

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組成的聯邦國家,他們的聯邦政治制度被稱為貴族民主制或金權自由制,靠法律和貴族控制的議會(瑟姆)限制君主的權利,屬於選舉君主制,和神聖羅馬帝國的制度差不多。

該聯邦的兩個主體國家在原則上是平等的,而波蘭是事實上的統治主體。

然而現在是立陶宛大公國的「國都」被明軍攻佔,立陶宛人急了,身為立陶宛大公的約翰三世支持率陡然下降。(他兼任波蘭國王,住在華沙)

約翰三世開始焦頭爛額了,整天催促波蘭貴族趕緊想辦法收復失地,還催促聯軍,讓聯軍履行盟約承諾,出兵收復維爾諾,再晚一晚,他搞不好就得被逼著下台了。

根據反明同盟定下的協約,確保同盟國任何一國受到明軍侵略,都將被視為對其他各國的共同侵略,包括本土和海外殖民地。

於是,法國馬上出來公開牽頭,主要邀請與波蘭接壤的神聖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就歐洲局勢舉行會談。

會談地點就近在華沙舉行,由三國軍隊的代表參加。

現在就算是傻子也能看出,朱皇帝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波蘭王國本土了,連嗅覺遲鈍的波蘭人自己也明白了。

但是悲哀的是,明白了也不能怎麼樣,波蘭人現在的處境已經跟去年的沙俄一樣,似乎在劫難逃了,他們只能求助反明同盟的盟友們。

於是,波蘭代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掰著手指頭、貼心貼肺地對兩國代表分析了眼下歐洲的局勢。

「現在的局勢已經很清楚了,明軍下一個目標是我們波蘭,再下一個目標不是神聖羅馬帝國,就是奧斯曼帝國。」

波蘭代表認真地道:「現在整個歐洲等於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了,應該同舟共濟,相互信任,共御強敵!」

神聖羅馬帝國的代表坐在那一動不動,跟死了一樣,似乎這次會議跟他們沒一毛錢的關係。

因為神聖羅馬帝國在波蘭的西面,除非波蘭亡國,否則明軍不可能到他們的領地。

這個時候,奧斯曼帝國的代表說話了,他頻頻點頭,並言道:「眼下能保證波蘭亡國不被明軍吞併的只有奧斯曼帝國,帝國願助波蘭兄弟一臂之力,驅除明寇!」

嗯?

不僅波蘭代表驚了,連一旁事不關己的神羅代表也是挑眉相望,一副不敢相信的臉色。

全世界都知道,波蘭立陶宛王國和奧斯曼帝國有大仇,這些年打生打死,奧斯曼帝國一直想要侵佔波蘭,怎麼現在這麼友好了?

莫非是奧斯曼人想要更多的利益?

果然,奧斯曼帝國的代表馬上提出了一個建議:奧斯曼帝國可以為波蘭立陶宛王國提供軍事協助,立刻派出軍隊北上迎擊明寇。

但是這裡邊有個「技術障礙」,就是奧斯曼帝國在波蘭的南邊,要想迎擊進犯來的明軍,解放維爾諾,那奧斯曼帝國的大軍肯定要越過波蘭國土。

現在如果波蘭能允許奧斯曼大軍越過波蘭國土、前往立陶宛大公國去作戰,那麼奧斯曼帝國就能立刻迎頭痛擊,從明軍的魔爪下拯救波蘭!

奧斯曼帝國的代表一本正經的說得吐沫橫飛,似乎奧斯曼的軍隊是正義的化身,歐洲的憲兵,不計一切代價的為維護歐洲而戰!

到了此處,大家才明白奧斯曼人為何這般熱心,原來是趁火打劫,趁著北上抗明意圖佔領波蘭的核心地區。

歐洲聯軍雖預定在華沙結集,但唯獨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在俄、波、奧三國交接處的第聶伯河一帶結集,因為波蘭人不讓他們進入國境。

波蘭代表沒有回話,言說要先請示國王陛下,由議會討論再決定。

奧斯曼帝國的代表沒辦法,只能等,他們本來也不敢抱太高的希望,因為他知道,波蘭跟奧斯曼帝國是多年的世仇。

幾十年來,大量的波蘭軍隊被奧斯曼帝國消滅,不知道有多少波蘭家庭因戰爭支離破碎,兩國可謂是血海深仇,堪稱不共戴天,波蘭人恨奧斯曼人恨到了骨頭裡!

果不其然,到了第二天,波蘭大使很快就轉來了國王約翰三世的原話:

「東方人來了,我們有失去自由的危險;但奧斯曼人來了,我們會有失去靈魂的危險,因此在任何情況下,我絕不容許奧斯曼軍隊進入波蘭核心地帶!」

這說得很明白了,波蘭立陶宛王國哪怕是亡國了,也不會容忍奧斯曼軍隊踏上波蘭國土。

說句好聽點的,波蘭寧可亡在明國手裡,也不願亡在奧斯曼人手裡!

奧斯曼代表沒話說了,灰溜溜地回去跟帝國執政者大維齊爾彙報。

大維齊爾也很喪氣,要是按照奧斯曼帝國以往的脾氣,趁著這個當口直接入侵波蘭得了,還跟他們廢什麼話!

可現在的情況是,歐洲聯軍跟明國的戰爭還在持續,奧斯曼軍隊最精銳的力量都調到前線了。

而且大家都是盟友,法國人又在後面盯著呢,貿然搞事情只會讓帝國處於被動,白白便宜了明國人。

想通了這些,大維齊爾轉而派出使者,前往莫斯科跟大明官方秘密接洽,爭取停戰和談。

大維齊爾的條件很簡單,明軍將重心放在北面,哪怕是將瑞典、丹麥和挪威滅國了,還有立陶宛大公國,奧斯曼的軍隊都不會動一下的。

為了讓大明獲取足夠的利益,大維齊爾甚至提出了割讓埃及一帶給大明。

……

大明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立陶宛大公國,又數路並進,秘密出動了大量的使團訪問歐洲諸國。

現在,波蘭依舊茫然不知死期將至,但是一貫嗅覺靈敏的路易十四,立刻感到了巨大的不安!

朱慈烺吞併了立陶宛大公國之後,並沒有馬上揮師東進攻打波蘭,而是等了一陣子,嗅嗅國際風向。

差不多一個月過去了,歐洲各國,尤其是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僅僅是譴責,並沒有任何實質的行動。

聯軍依舊在南線嚴守第聶伯河防線,也沒有北上的跡象。

面對奧斯曼帝國主動前來秘密聯絡,朱慈烺對他們開出的條件一點興趣都沒有。

什麼叫割讓埃及一帶?那地方本來就是我大明的好不?我們有軍隊駐紮,有任免官員,還深受埃及人民的愛戴!

傻子也能看出來,奧斯曼人想要用明軍去消耗瑞典、丹麥、波蘭等國的力量,他們好坐收漁翁之利。

前線的歐洲聯軍還在就波蘭問題熱烈地辯論著,因國家利益關係,誰也說服不了誰。

政治上不統一,軍事上自然不會有大動作,基本杵在那。

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大明外交的運作,反明同盟的關係漸漸開始變得微妙,首先是當事國波蘭立陶宛王國,出於不滿開始離心離德。

可好景不長,法國那邊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法蘭西將再度出兵十萬奔赴前線,為小弟波蘭找場子!

與此同時,太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