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縱橫四海 第0939章 廢除農稅

五月十八日,朱慈烺御駕回宮。

乾清宮大殿內,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時間彷彿在此刻停滯了。

邱致中等司禮監幾位大太監跪伏在地,旁邊站著幾個幾位大臣,個個大氣不敢喘,時而瞥向龍案後空蕩蕩的御座。

終於,偏殿通道的重重紗幔內傳來了一陣腳步聲,在春和宮看望太子的朱慈烺回來了。

他走到御座旁,沒有坐下,只是用一隻手扶著御座一側的一個扶手,漠漠地望著跪在地上的幾個司禮監太監。

這時,邱致中帶頭山呼:「奴婢恭迎陛下回宮,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慈烺的目光望向了邱致中,不冷不熱道:「大本堂縱火的人查出來沒?」

邱致中答道:「回皇爺,值守大本堂和昨夜所有出入大本堂的八名太監已經全部押往詔獄了,還在審訊中……」

朱慈烺眉頭微皺,提高了問話的聲調:「一晚上下來,無人認罪?」

「還沒有……」

邱致中臉色越發的不自然,那幾個小崽子,都知道這是掉腦袋的事,哪裡敢認罪,任憑錦衣衛如何折磨,都死扛著大喊冤枉。

「朕交代你的事,去查了嗎?」

邱致中回道:「奴婢在主持內閣會議,把差事交給順子去辦,他們還沒開始查,就發生了大本堂走水之事,幸得太子殿下得天護佑……」

朱慈烺面色一沉,心裡依然明了,大本堂的走水,並非意外,而是偷盜宮中財物的內賊得到消息,直接放火毀滅證據的!

這種事情歷史上並不少見,如韃清的末代皇帝溥儀,有一次意外的發現清單與庫房的珍寶對不上,勃然大怒的要親自抽查宮中的珍寶,結果偷盜珍寶的太監們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將建福宮點燃,銷毀證據。

見皇爺不說話,邱致中跪在那裡開始偷偷地看朱慈烺的臉色。

朱慈烺坐了下去,聲調轉冷,道:「既然沒人承認,那八個進出大本堂的奴才,就全部處死了吧,還有你,自己去內宮監領四十杖,調浣衣局勞作半年,再回司禮監。」

「是。」邱致中一凜,連忙垂下了雙眼。

「還有!」

邱志忠眼皮微抬,豎起了耳朵,聆聽聖訓。

朱慈烺道:「以後宮裡,就不招內侍了,原先在宮裡服役的,照常留用,皇家養你們一輩子。」

邱致中眼中露出應有的惶恐,低聲道:「皇爺……」

朱慈烺的話讓在場所有人都感到震驚,特別在場的幾位內閣大臣,表現的驚訝比太監更甚。

總之,絕沒有人想到,天武帝能把太監製度廢除掉!

在震驚之後,楊廷麟等人開始對皇帝的魄力感覺到由衷的敬服。

僅此一條,天武帝就足以超過歷代以來,所有的聖賢帝王。

宦官干政,歷朝有之,又以大明最甚,表面上說是太監們代表皇帝與文官集團角逐搞平衡,說白了就是皇帝沒用,導致宦官專權的現象,更是皇帝騷操作不斷的體現。

縱觀大明乃至前朝,出現這種情況的共同點都是:皇帝沒有掌握軍權!

控制軍權就是控制一切,只要皇帝控制了軍權,所謂的文官集團都會老實,哪來那麼多屁事,還搞平衡?

朱慈烺自然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覺得太監可有可無。

歷史上的滿清,順治皇帝原本有廢太監的打算,後來想想還在留著打雜吧,不過他定下了影響滿清二百多年的鐵碑祖制:太監干政,凌遲處死,絕不姑息!非奉差遣,不許擅出皇城,外官有與交結者,發覺一併論死!

所以,清朝的太監是最苦、最累、最憋屈、最無權無勢的,真正的可有可無,毫無存在感。

清承明制,也有內閣,也有票擬和批紅,但縱觀韃清一朝二百餘年,沒有太監的牽制,也從未出現所謂的文官集團,即便內部有索額圖、明珠之爭,也是暗地裡較勁。

因為韃清的前幾代皇帝一直掌握著軍權,這就是人家的底氣。

經過韃清前幾代皇帝的壓制,後面的文官就像是被馴化成狗的狼,根本不敢對抗皇權了,哪怕韃清後面幾個皇帝再廢物。

文官能夠形成一股政治勢力,一是思想同體,二是利益相關,是需要政治環境的催生。

站在統治者的角度,朱慈烺無法理解,大明以前的歷代皇帝,為什麼對文官內閣和諫官之間,常因一件小事而引發口舌之爭所有縱容?

他也實在無法理解,之前的幾代皇帝們,為何在文官集團的咄咄逼人下,所採取有條件的妥協?

或許,這一個個的都想當名留青史的「聖明天子」吧,給文官集團創造良好的政治環境,讓人家抱團對付自己。

朱慈烺的想法有些偏激,他覺得,不能控制軍權的皇帝,不過是個傀儡罷了。

韃清的幾代小野豬皮能做到,大明也能做到,徹底消除文官集團和宦官勢力。

這也是朱慈烺當初設置文武分治的原因之一,給後世接班人們創造一個上台就能領的新手神裝禮包。

「國難當,家也難當,國和家是一個道理。」

朱慈烺感嘆著,突然又把目光轉向了內閣這幫人:「楊廷麟,你是內閣的當家人,朕交給你們內閣議的稅改制度怎麼樣了?」

楊廷麟有些失驚了,忙道:「回稟陛下,內閣是朝廷的,臣也是為朝廷當差,不敢以當家人自居……」

一番言語敲打後,朱慈烺將話引入了正題。

楊廷麟誠懇道:「財政部的黃部堂提出了廢除農稅的稅改政策,意在徹底消除地方官府對百姓的盤剝。」

「呵呵,擔心糧食被地方官截留部分,你們乾脆直接就不收了,好一個釜底抽薪啊!」

朱慈烺不冷不熱的笑了一聲,也不知是批評還是讚揚。

現場沉寂了片刻,黃宗羲似乎鼓起了勇氣,捧著奏本望向朱慈烺:「這是臣的奏本,請陛下龍目御覽!」

這份奏本的字數很多,與其說是奏本,不如說更像是論文,從三皇五帝到大明天武朝,黃宗羲簡單的總結了一遍,又列了不少數據,最終大概得出一個結論:

「歷代稅賦改革,每改革一次,稅就加重一次,農戶的負擔在下降一段時間後,都會漲到一個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進一種積累莫返之害的怪圈,所以,廢除農稅是解決的根本之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