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5章 倒霉的侯君集

潞國公府,曾經也是門庭若市,一派繁榮的景象。

侯君集養了一大批養子,接受了不少商人的投靠,日子過得很是不錯。

不過,這一切,如今都如同過眼雲煙。

後院之中,侯君集獨自飲酒,悶悶不樂。

原本,去年他帶著大軍前往高昌,他以為自己人生的巔峰將要來臨。

事實上,高昌也輕而易舉的被他滅了,侯君集成為平定西域的功臣。

可惜的是,這個功臣剛剛回到長安城,沒有領取到任何賞賜,就被丟進了大牢裡面。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侯君集在沒有奏明李世民的情況下,擅自將一些並沒有犯罪的人給發配了。

並且在高昌的時候,縱容部下搶掠財物,他自己也私下扣下來了不少的寶貝。

高昌雖然是一個小國,但是地處絲綢之路的要衝,國內的財富並不小。

這些事情,還沒有等侯君集班師回朝,就已經在長安城傳開了。

所以他的下場就可想而知了。

要不是岑文本上疏為侯君集求情,並且李世民也念著侯君集在玄武門之變上的重要功勞,說不定侯君集這輩子就得老死監獄了。

「阿耶,您一個人在這喝悶酒,不如跟我一起去東宮,太子殿下一定很有興趣請阿耶品嘗美酒。」

賀蘭楚石來到了侯君集的身邊,提出了一個自認為不錯的建議。

作為東宮千牛備身的賀蘭楚石,對於李承乾如今面臨的情況也是很清楚的。

如果自己能夠說服岳父侯君集支持太子,那麼他在東宮中的地位必定更加穩固。

到時候李承乾登基之後,少不得讓他執掌十二衛中的某一衛,得個國公的封賞。

「太子殿下?儲君私自接觸當朝大將,可是犯忌諱的事情。你莫不成連這個道理都不明白?」

侯君集可是做過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位,又是親自帶兵作戰的將領,絕對是位高權重。

哪怕如今剛才大牢裡面出來,影響力也還是在的。

特別是跟他一起去高昌出征的兵卒,知道侯君集是因為什麼而受到處罰的,而他們作為財寶的獲得者,自然是對侯君集的認同感多了幾分。

或者再換個角度來看,就知道侯君集的地位如何了。

李世民剛剛登基的時候,大肆封賞功臣。

侯君集因功獲食邑1000戶,但是李寬的老丈人程咬金卻是只獲食邑700戶。

不說其他的,單單從這個封賞來看,就知道侯君集的功績在程咬金之上,影響力也比程咬金要高。

只不過因為下場不是太好,所以史書中的記載反而沒有程咬金那麼多而已。

正常情況,這種級別的將領,是絕對不會輕易站隊的。

他們只要支持李世民,到時候不管是誰繼承皇位,都是要拉攏他們這些老將。

「阿耶,此一時彼一時。如今魏王殿下深受陛下寵愛,而太子殿下卻是屢屢被大臣彈劾,心中自然是著急萬分。要不是有長孫皇后的強烈支持,指不定陛下心中已經有另立魏王殿下為儲君的意思呢。」

賀蘭楚石這話一出口,侯君集就猛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東宮和魏王府的爭端,他自然是聽說過的。

但是當初他離開長安的時候,這種爭端還沒有那麼的明顯。

並且,他不像是賀蘭楚石這樣長期待在李承乾身邊,對於一些事情的把握,其實並沒有那麼準確。

如今聽自己女婿這麼一說,才知道儲君的爭奪,居然已經到了如此地步。

「朝中大臣,大部分應該還是支持太子殿下的吧?畢竟他是大唐的嫡長子,不管是立嫡還是立長,儲君之位都是他的。」

「阿耶,如果是立賢呢?」

賀蘭楚石這話一出,後院之中陷入了一股寧靜之中。

按理來說,嫡長子的繼承屬性,在法理上是沒有任何人會質疑的。

但是李世民自己這個榜樣在那裡,立長還是立賢,就變得似乎可以選擇了。

「太子殿下有流露出想見我的意思?」

侯君集思索了好久,才問出這麼一句話。

「阿耶率領大軍平定一國,卻還讓當今天子大嗔,何能抑排?太子殿下對此,自然心中有數。雖然今天他並沒有讓孩兒邀請阿耶,但是當初阿耶還在大牢之中的時候,太子殿下就在孩兒面前表露出為阿耶抱不平的意思。」

李承乾到底有沒有邀請侯君集?

這種事情,賀蘭楚石自然不敢亂說。

要不然,指不定到時候出了簍子,自己這個中間人就成為兩邊都不待見的人物了。

「既然如此,那你今天就先去東宮之中探一探太子殿下的口氣吧。如果他真的有意,那再另尋一個合適的時機,為父去見一見他。」

……

含元殿中,朝會剛開始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只見張亮輕咳兩聲之後,站了出來,「陛下,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乎泰山者也。雖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微臣提議陛下擇日前往泰山封禪!」

御座上的李世民聽到張亮這話,雙眼猛地發亮。

沒有哪個帝王是沒有封禪的想法的。

秦始皇一統天下,吞併六國,在始皇帝二十八年,東巡封禪泰山。

之後又有漢武帝以盛世封禪泰山,光武帝以中興漢室封禪。

到了大唐,貞觀五年正月的時候,趙郡王李孝恭等人就首次請求封禪,李世民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那個時候的條件還不成熟,所以拒絕了。

到了貞觀五年年底,利州都督武士彠等人再次上表請李世民封禪,還是被拒絕了。

之後,群臣還不氣餒,在貞觀六年的時候繼續提出請求。

不用說,還是沒有成行。

這個時候的李世民,勵精圖治,正是人生最輝煌、頭腦最清晰的時候。

當然,這也不是說李世民就真的一點虛榮之星也沒有。

主要是這封禪,實在是件大事,說是勞民傷財也不為過。

要是臣子一提出來,帝王就答應了。

那肯定會被很多人詬病。

人家諸葛亮出山,還讓劉備來了個三顧茅廬呢。

李世民自然要幾次推脫之後,才會答應。

如今,他已經登基十五年,像是張亮這種比較會鑽營的人,已經感受到李世民自身就有前往封禪的想法,所以就有了今天朝會上的那一出。

「陛下文治武功,遠超歷代帝王,微臣贊同鄖國公的提議。」

「微臣附議!」

「微臣附議!」

一時之間,含元殿中好多大臣站出來符合。

這種事情,很顯然是討李世民歡心的,朝中一大半的人估計都不會站出來反對。

當然,總有人是例外的。

「微臣不同意!如今關中各地,百姓固然是安居樂業,衣食無憂。但是山東各地,煙火尚希,灌莽極目。封禪之舉,勞師動眾,規模浩大,勞民傷財在所難免,山東百姓不堪重負,指不定就鬧出亂子。」

魏徵這話,就像是一盆冷水潑到了李世民頭上。

原本他都準備稍微再謙虛一下,然後就順勢答應了的。

畢竟,大唐如今的國力,跟他登基的時候相比,著實上升了不知道幾個台階。

客官的說,李世民已經有資格封禪了。

「鄭國公,你不同意陛下去封禪,是因為陛下的功勞還不夠嗎?」

張亮看到魏徵站出來反對自己的提議,臉色有點難看。

「夠了!」

魏徵面無表情的看了一眼張亮。

「那你的意思是陛下的德行不夠咯?」

「陛下德行也夠了!」

魏徵頭再鐵,也不會在這種問題上掉進坑裡。

「難不成你覺得天下還不安定?」

「已經安定!」

雖然大唐每年都還有各種戰爭,但是魏徵倒也沒有因為這個就否定如今的安定局面。

「那鄭國公你是認為莊稼沒有豐收嗎?」

「有南洋水稻和曲轅犁,莊稼自然是豐收了!」

「那鄭國公你為何反對陛下前往泰山封禪?」

含元殿中,一幫人看著張亮和魏徵你來我往的在那裡說話。

氣氛有點詭異。

「鄖國公莫非耳朵不好?老夫一開始就說的很清楚了。山東各地,煙火尚希,灌莽極目。你讓陛下這個時候前往泰山,合適嗎?」

魏徵的這個說法,雖然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是顯然很多人都不接受的。

一時之間,朝堂之中嗡嗡嗡的一片議論聲。

李世民看到這個場景,雖然有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