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皇上的恩典不止這些

不只是定國公徐希。

吃空餉和役使京營官兵的勛貴們皆沒落好。

視情節輕重,要麼被賜自盡,要麼被流放長崎。

至於為什麼流放長崎,不是流放到其他地方。

原因很簡單。

這個時代因為小冰河氣候影響,北方大部分田地除了種植耐寒的土豆,產出都不高,不適合生存。

但土豆推廣還需要時間,目前只在遼東一帶推廣。

而且已經移了不少流民去遼東。

再加上,恢複開中法,迫使鹽商去邊鎮商屯後,大量商民已主動向邊鎮遷移。

所以,朝廷暫時不需要向北邊荒蕪之地移民。

而長崎才剛剛成為大明的領地。

亟需要鞏固。

尤其是,陳新等在長崎剛剛犁了一遍後,其本地倭人數量不是很多的時候,正是大明大量移民、改變長崎人口族群構成的好時機。

要不然,等過一段時間,其他地方的倭人遷過來,或者本地倭人再繁衍下去,大明同化長崎的計畫就意味著失敗了一半。

再加上,長崎地理位置優越,氣候遠勝於塞北,且農業與商業很發達。

所以,朱由校和他的大臣現在在移民方面,重點就是向長崎移民,以期儘快讓長崎成為漢人聚居地。

這裡面,將罪犯流放長崎,是朱由校決定的一項移民策略。

儘管這些勛貴在大明算是貴族,但早就廢了。

而且,他們是以罪人的方式被流放的,在長崎也沒什麼根基,而長崎駐軍又是朱由校的羽林近衛,嚴格管束著他們,這些人自然也興不起風浪,乃至做出賣國的勾當來。

何況,這個時代,也沒誰敢賣大明的國,整個亞洲,就沒有敢挑戰大明的。

所以,朱由校倒也不擔心這些勛貴們被流放長崎後會搞出什麼事來。

整頓京營過程中,被查出劣跡的文官和劣跡宦官也是一樣,被大量流放到長崎。

與滿清流放人到邊遠之地給披甲人為奴不同。

大明因為國體不同和社會性質不同,皇帝和大臣們都不贊成對本國士民奴隸化,所以,這些人與其說是流放到長崎,不如說是被安排到長崎定居,並參與勞動改造。

「凡因年邁而上報退役者,所欠高利貸全部銷毀免除,因為向你們勒索錢財、發放違規高利貸的贓官已被朝廷繩之以法,你們可從下個月初一開始,集中到兵部新設之退伍軍人司辦理退役事宜,到時候,你們有兩種方式退役,一種拿十元銀幣退役補貼,自謀他業,如今朝廷已廢黜籍貫限制,且改革了路引制度,你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可以去任何地方,但得拿好戶票,住客棧乘船坐公車還是需要戶票驗明身份的,不然,被懷疑是外虜細作或逃犯就不好了;還有一種,就是去醫部報道,醫部現在設立了環衛司,京營的退役老兵可以直接去環衛司當環衛工,領一元月銀,負責洒掃京師各街道,適合那些不想出遠門又不想閑著的人,都聽懂了吧。」

京營校場上,兵部宣教司的觀政進士們正對各自負責的一批需要被裁汰的京營老軍戶們宣講著朝廷對他們的安排。

宣教司是朱由校下旨著各部新設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宣講政令,解釋政令,同時也負責引導民眾,與崇文寺比較類似。

畢竟大明現在文盲率還很高,很多百姓並沒有了解朝廷政令的意識,更別提參與朝廷政治事務了。

這次京營軍戶們去都察院鬧事,告兵部文官的狀,都還是由勛貴們在暗中鼓動的,而不是他們自己主動去參與的。

所以,這就需要朱由校的大明朝廷安排專門的人去宣講政令,以加強對這些百姓們的統治。

此刻,這些京營老軍戶們在聽了兵部的觀政進士宣講的政令後,都不禁咧開了嘴,又的已忍不住議論起來。

「竟有這樣的好事!」

「原來鬧一鬧是不會有事的啊!我還以為我們會跟勛貴們老爺一樣,被秋後算賬呢。」

「這,能讓我們順利退役就已經謝天謝地了,殺了那些贓官也夠讓我們解氣了,沒想到,朝廷還要給我們發錢,還給我們活做?」

「沒想到朝廷還會管我們的死活。」

「我一家世世代代都是軍戶,從沒聽說過,退了後還能拿銀子的,能不用給老爺們白當差都算好時候了,嗚嗚!」

老軍戶們說著,就不禁有些人開始哭了起來。

對於處於大明最底層的他們,雖然他們祖上要麼是在大明太祖時代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硬生生用長矛趕走蒙古鐵騎的軍戶;要麼是在成祖時代跟隨成祖朱棣屢次出塞征服韃虜諸部的軍戶,但他們如今實際上是帝國生活的最慘的一批人,連他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因為除了屬於世襲軍官的軍戶,普通軍戶們早已沒有了自己的田地,甚至還被軍官奴役,被文官勒索,所以,他們要麼逃走成為流民,要麼就只能繼續貧困下去,而如今,沒逃走的軍戶已經貧困到娶媳婦都沒人願意嫁給這些軍戶的地步,以至於只能軍戶娶軍戶。

而現在,朝廷突然開始注意到他們,善待他們一點,他們自然也就感到受寵若驚,感動至極。

「謝謝大老爺!謝謝大老爺!小的給你們磕頭!」

年過花甲的張鎮現在就含著淚的拿著自己心心念念的退役文書,欲向兵部的文官下跪磕頭。

兵部的文官忙扶住了他:「使不得!這是皇上的恩典!你要謝就謝陛下,您們可是皇上的親軍,我們要是受你們的跪,按照現在的規矩,是要掉腦袋的。」

皇上的恩典?

張鎮知道他是皇帝的軍戶,但他沒想到,他第一次感受到皇上的好,會是在這個時候,這讓他有些意外。

而當張鎮離開了兵部衙門,就往環衛司走了來。

他沒打算回家養老,因為他想多掙點錢,給自己兒子娶房媳婦,好不讓他老張家斷後。

他和別的軍戶不同,他內心裡對他張家祖上是皇上親兵,還隨皇帝親征大軍去漠北砍過韃子的事感到很自豪,因而,他自覺自己老張家這樣的勇武之後、天子親軍之後是不能斷根的。

不過,張鎮還是有些不敢相信醫部的環衛工差事是不是真的,畢竟月銀一元銀幣對他而言,的確算是不錯的差事。

但他一想到他之前也懷疑去兵部辦理退役文書不一定真如宣教司的觀政老爺們說的那樣真,可卻真在兵部順利領到退役文書的事後,他還是決定來試試。

而張鎮來到了環衛司,報了名後,果真就領到了環衛服和掃把,以及一次性發放的安居補貼五元銀幣和提前發動的第一個月月錢。

這讓張鎮更加的喜出望外。

「這也是皇上的恩典?」

張鎮情不自禁地說道,然後望了望紫禁城方向,凝望那巍峨宮城,接著就虔誠地跪了下來:「皇上,府軍前衛軍戶張鎮給您磕頭。」

「皇上的恩典不止這些。」

這時候,東廠璫頭孫雲鶴走了來,摸了摸下頜鬍鬚,對匍匐在地上的張鎮說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