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增設師範科 醫科 六部變成十部

朱由校自然已經通過錦衣衛和東廠提前得知了條約簽訂的事。

但他還是認真地聽完了魏廣微的彙報。

畢竟好消息是百聽不厭的。

方從哲等也都是如此,面帶喜色的聽著魏廣微向皇帝稟報他們也已經知道的事,且也依舊很積極地向皇帝道賀。

「甚好,能使條約如此順利的簽訂,愛卿等居功至偉,擬旨加禮部尚書魏廣微太子少保,加沈有容都督同知!」

朱由校先賞了參與談判人員的官員。

魏廣微和沈有容能促成這次談判,且讓大明一下子獲得不少利益,自然是值得賞的。

接下來,朱由校便開始和自己的大臣們商議如何安排這三千萬元銀幣的賠款,以及該如何統治長崎這塊海外殖民地,另外就是派遣官員留駐江戶和接下來進一步通商的事,還有就是處置相應罪犯的事。

一時間,朱由校和他的大臣們不得不再次陷入了忙碌,甚至比之前改革內政時還要忙。

就像歷史上,列強從清王朝手裡索得賠款和殖民地,而要忙於如何用這筆賠款消費,以及如何統治自己的殖民地一樣。

不過,因這直接從外番掠奪來的利益因為沒有損害到國內任何一個階層的利益,又是在短期內很難賺到的巨額財富,所以,這種忙碌對於大明君臣們而言是很舒爽的事。

「繼續增建官道!以後道路設為國道、省道、縣道,各布政司所駐地必須有通往兩京的國道,各府州縣必須有通往布政司駐地的省道,各縣與各鄉當有縣道,設立運部,立即廷推運部尚書,專司天下水陸之道,河道總督以後都兼運部侍郎職。」

大明國庫突然增加三千萬元銀幣的收入,自然是要花出去的,不然,留在國庫內就只是銀幣,而不能發揮其貨幣的功能。

不過,朱由校則沒有因此直接輕傜薄賦,比如來個什麼「盛世滋丁、永不加賦」,而是依舊要求將這些錢用來搞基建。

原因無他,朱由校知道即便大明現在吏治已經算是清明,但直接輕傜薄賦也還是惠及不到庶民的,因為下面的士紳總會有各種鑽政策空子的辦法,把輕傜薄賦變成只對他們有利的政策。

因為在一個自上而下的統治模式里,即便把稅賦全免,地方官員和士紳也會有其他方式盤剝百姓的,百姓很難因此而富足的。

所以,與其如此,還不如利用自己這個皇帝足夠強大的皇權,直接集中起這筆錢搞基建,變成利民的公共設施。

「另外水渠、水庫、堤壩這些防洪抗旱的水利工程也得繼續增建!

增設農部,下設水利司,專司各處水利工程增建之事;

另外,農部再設屯墾司,專司組織流民墾荒屯田事以及新培養的優質農作物推廣事;

農科院劃歸農部,依舊為從四品官衙,專司農業機械與新作物培植事,稻穀、小麥、玉米、土豆各設一司,這些司皆當有能人專營研究如何提高這些糧食產量,朝廷定期撥款,若有成就,則額外增發賞銀與升賞官爵,並迅速推廣!」

朱由校繼續在農業上做了安排。

雖然他不指望這個時代有人像袁老那樣可以使水稻大幅度增產,但他還是希望通過自己這個皇帝的重視,實現大明的糧食畝產上一個台階。

畢竟農業是一切的基礎,如果農業生產力不進步,其他科技樹點了也是白點,何況,大明也不能只用對外借糧的方式來解決糧食危機,這種方式只能緊急時候用一下,根本上還是得在生產技術上有所提升才行。

「社學還得擴建,另外,為使社學有足夠多的塾師,下詔天下,在進士科外,增設師範科!

並在兩京一十三省建師範學堂,各府縣學增師範生若干;

各省提學官舉行院試之後,當舉行師範試,以取為師範生,取中者享受同廩生資格;

師範生在社學教授三年後可直接獲得鄉試資格,凡中鄉試之師範生可入京師師範學堂,也可參加各省師範學堂錄取之試,各師範學堂之錄取考試當在鄉試發榜之後,師範學堂之學員,皆賜同舉人出身,畢業後皆可參加會試,或直接到吏部申請授教職,或可參加師範科會試,參加師範科考試且被錄取者賜予同進士出身,由朝廷直接授官。」

「除此之外,當增設學部,管天下治學之事!

學部內設各省治學司,並設學部參贊,為正四品,由各省提學使兼任,故而各省提學使需向學部彙報治學之事,除各省治學司外,學部當設師範司與進士司,專司師範科與進士考試之事。」

雖然三千萬元銀幣的賠款還不能讓朱由校直接搞全民教育,但以後多養幾個師範生還是夠的。

要想普及教育,首先要有足夠的師資力量,要先有足夠多的師範教育,所以,朱由校決定先增設一個師範科。

「還得增建官辦醫館,現在大明最缺的不是銀子,而是人,尤其是足夠多的漢人,不然何以實邊,何以在將來開疆闢土後又不讓這些疆域丟失?

而要增加人口,首先就是要減少死亡率,讓疾病和瘟疫都能得到控制,而這就需要有更多的大夫!

下詔增設醫科與醫部,同師範科一樣,各學校設醫生,建醫科學堂,畢業者皆稱醫士,可直接授醫官,或可直接參加會試殿試,被錄取之醫士可充任醫部官員。」

朱由校還決定趁此機會砸錢提高大明的醫療水平,畢竟很多時候,瘟疫也會導致一個國家出現危機的。

他記得歷史上,崇禎時期北方地區的鼠疫泛濫也給大明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而現在他不得不提前有所準備,先培養出更多的醫務人員來,以備將來應對突發疫情用。

何況,天花大流行的時代也已經快來了。

如此一來,大明的六部就變成了十部。

朝廷的官衙無疑再一次增多。

大政府的趨勢越來越難以避免。

以往由地方士紳承擔的一些公共事業開始由官府接替。

而朱由校並不反感這種趨勢,因為他不得不承認,以往地方讓士紳承擔更多職能時,並沒有讓整個國家向好的方向發展,反而逐漸走向衰亡。

所以,朱由校覺得還不如像現在這樣,讓朝廷官府多管點事,多花點錢。

朱由校現在就把從倭國得來的這筆賠款花在了這些民生、教育與醫療方面,而沒像地方士紳那樣把錢都存起來。

畢竟他是皇帝,與士紳們不同,士紳可以不顧朱家王朝的死活,他這個朱家皇帝得顧朱家王朝的死活,得讓帝國一直向好的方面發展。

朱由校相信這筆賠款砸下去,大明無論硬實力還是軟實力都將大跨步飛躍,就像歷史上的列強從清王朝手裡得了許多賠款後都在國力上得到了極大提升。

除了這筆賠款,如何管理殖民地,也是朱由校現在不得不面臨的一個問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