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時光轉眼就過,薛氏母女在秋梧院閉門不出,謝峻卻忙得腳不沾地。鳳儀宮重建相當順利,他對小師妹的欣賞之意又濃了幾分。
他一忙碌,便顧不上到祖母的碧蘭閣將不肖子謝朗揪出來狠狠斥責教訓,自然也不知道,謝朗肩傷早愈,也早已經溜出謝府,與平王諸人,辦了數件大事。
這日是四月初二,入夏節。景安帝在宮中舉辦夜宴,宴請各國使節、王公大臣。聽聞方道之先生和薛季蘭先生都將出席宮宴,全城轟動。十二年前,方道之與薛季蘭一番精彩絕倫的辯論,讓目睹過那場辯論的人們記憶猶新。此番能得以重見二位先生的風采,人人神往。
每年入夏節,眾大臣特別是翰林院的翰林們都會進獻新作的詩詞,名為「入夏帖」。內侍們會早早地將這些詩詞貼於宴會四周的牆壁或樹木上,然後由帝君品鑒,並評出當年的最佳詩詞,當選者宮花簪帽,是莫大的榮耀。
今年方薛二位先生與宴,若能被這二位稱讚幾句,將天下揚名。文臣們憋足了一口氣,要在宴會上拔得頭籌,這詩詞也作得精彩至極。
景安帝於戌時三刻步入玉林殿,一路看著這些詩詞,頻頻點頭,卻不對任何一首加以評論。待全部看完,才向一旁的薛季蘭笑道:「薛先生覺得哪首最佳?」
薛季蘭微笑道:「臣不敢妄評,恭請陛下裁決。」
景安帝正要說話,內侍高聲稟道:「方道之方先生覲見聖駕!」
景安帝喜道:「方先生來了。」
薛季蘭垂下眼帘,彷彿不敢看那個緩步踏入玉林殿的月白色身影,轉而又自嘲似地笑了笑,抬頭直視正悠然行來的當代大儒——方道之。
方道之由遠而近,面上仍是那溫雅謙和的微笑,雙眸也仍如當年一般清亮。他在景安帝面前俯下身去,「草民拜見吾皇陛下!」
景安帝親自將他挽起,「方先生快快請起。」
君臣二人相視一笑,方道之終於微笑著看向薛季蘭。
入夏的初月,被滿殿燈火、滿樹燈籠映得黯然失色,但在薛季蘭看來,這滿殿燈火、滿樹燈籠彷彿都不存在,只有一彎清月籠罩著眼前這個十二年未曾見面的人。
她微微欠身,「方先生別來無恙?」
方道之也微微欠身,「薛先生離後安好?」
二人再度直視,俱各微笑,也不再說話,隨著景安帝落座,薛蘅自坐在薛季蘭身後。
宴過三巡,景安帝有了些醉意,他能在先帝諸皇弟中被選中為皇儲,方道之功不可沒。他也極尊重方先生,見方道之淡淡而飲,眉宇間仍有著多年來揮之不去的惆悵,便微笑著問道:「方先生,您看今年這詩詞,誰可評為首者?」
玉林殿內殿外,所有人都支起耳朵,等著聽方道之的點評。
方道之微微而笑,轉動著手中的酒杯,良久,搖了搖頭。
景安帝見他不答,也不以為忤,又笑向薛季蘭,「薛先生認為呢?」
薛季蘭也淺淺笑著,「都好。」
文臣們大失所望,看來大家費心作出的詩詞,都入不了二位先生的眼。
景安帝微感失望,他目光掠過坐在薛季蘭身後的薛蘅,心中一動,笑道:「不如小薛先生來作一首詩詞,讓大家看看天清門下的文采吧。」
薛蘅知皇帝有心為難,卻也不能退避,便離席跪下,「臣遵旨。」
景安帝來了興緻,道:「小薛先生才華橫溢,得規定時間,才顯公平。這樣吧,以一炷香為限,還有,詩詞需得吟誦涑陽美景,韻嘛,倒是不限。」
薛蘅只得再領旨,有內侍抬過長案,磨墨奉筆,又點燃熏香。
此時玉林殿內殿外,一片寂靜,人人都看著薛蘅,只有薛季蘭仍慢條斯理地喝著茶。她抬頭時與方道之的目光對個正著,微笑著頷首,仍舊低頭飲茶。
薛蘅執筆沉思,待熏香燃過兩分,腕底如風,輕巧落筆。
她每寫一句,便有內侍大聲報出來。第一句是——東嶺小雨初霽,西山落霞幾度。
內侍念罷,景安帝贊道:「東嶺多雨,西山多晴。妙,小薛先生這一句,便將春末夏初,涑陽東西兩座大山的景緻寫盡了。」
大臣們忙附和著叫好。薛蘅繼續落筆,第二句是——北塔望青雲,夜市翠湖閑步。
七十多歲的老翰林夏松捋須贊道:「北塔、青雲寺、夜市、翠湖。涑陽城內四大風光名勝都寫盡,『望』、『閑』二字,道盡初夏心情,妙!」
景安帝則笑眯眯地望著薛蘅,看她要怎樣寫下這《如夢令》的最後一句。
薛蘅卻不再落筆,目光望向玉林殿外。
梧桐樹下,謝朗正與陸元貞等人圍坐一席。他們雖然沒有官階,卻因為是平王陪讀,所以得以隨平王列席盛宴。
自方道之入宮,謝朗便挂念著那件大事,本無心去聽這些詩詞,只是此時夜清風朗,人人都注目於那個藍色身影,他便也停了和陸元貞的話語,望向殿內的薛蘅,看她這最後一句,是否會技驚四座。
薛蘅的目光越過重重人影,在看到謝朗後,靈機一動,也未細想,揮筆落墨,待收完最後一筆,神色平靜地向景安帝行禮,回到薛季蘭身後坐下。
內侍低頭看著她這最後一句,微微愣了下,但還是尖著嗓子將整首詞連貫著大聲念了出來:
東嶺小雨初霽,西山落霞幾度。
北塔望青雲,夜市翠湖閑步。
小謝,小謝,驚起鶯燕無數!
景安帝正在喝茶,聽到最後一句竟是「小謝,小謝,驚起鶯燕無數!」一時掌不住,一口茶全噴在了龍袍上。
內侍們慌忙上來侍候,景安帝手指著薛蘅,又指向殿外謝朗那一桌,哈哈大笑。
謝朗世家子弟,相貌英俊,武藝出眾,又是平王的陪讀,與柔嘉公主秦姝也是青梅竹馬。皇后一直看在眼中,有心將秦姝下嫁給謝朗。
只是謝朗在涑陽素有風流少年之名,他與翠湖珍珠舫的姑娘們交情匪淺,經常帶著一些世家子弟在珍珠舫上流連,這名聲也隱隱傳入宮中,加上秦姝年紀尚幼,皇后便將這念頭放了下來。
此刻景安帝聽到薛蘅這一句「小謝,小謝,驚起鶯燕無數!」,想起皇后在自己面前念叨過的事情,不由哈哈大笑。
謝朗風流之名在京城內隱有傳聞,一眾臣工見陛下大笑,也都哄堂大笑。
坐在左首第二席的謝峻面色鐵青,眼睛裡似要噴出火來,死死盯著數席開外不肖子的身影,若非是在御宴,只怕就要當場執行家法。
梧桐樹下,謝朗俊面通紅,偏又無法為自己「洗冤正名」,眼見陸元貞等人也是憋著笑,氣得牙關暗咬,放在桌下的右手運力,「啪」的一聲,一雙玉箸斷為兩截。
景安帝笑罷,點頭嘆道:「小薛先生這首《如夢令》,吟誦涑陽風光,可真是十分應景。朕看,今年這入夏節詩詞的頭名,就定為——」
薛季蘭神情冷肅,隱含責備地看了薛蘅一眼,離席跪下,「啟稟陛下。」
「薛先生請說。」
「薛蘅這首詞,『小謝』二字不合詞格韻律。且詩詞最要講究溫柔敦厚,她這首詞一味嘩眾取寵,太過尖刻,有失厚道,不宜取為頭名。」
景安帝「哦」了聲,再看看謝峻和謝朗的神色,沉吟片刻,轉頭望向方道之,「依方先生之見——」
方道之微微欠身,答道:「薛先生言之有理,此詞文辭雖佳,但少了些氣度。」
薛蘅被薛季蘭那一眼看得十分難受,竟似喘不過氣來,景安帝的話語也飄浮在她耳邊,「既然如此,就依二位先生的意思,此次入夏節詩會不取頭名,所有作了詩詞的臣工,皆賞賜宮花一枝。小薛先生也賜宮花一枝。」
眾臣跪低呼聖,薛蘅也離席跪下,只是心中頗不是滋味。
眾人尚未站起,忽聽到宮門方向傳來充滿焦灼意味的長喝,「八百里加急軍情!八百里加急軍情!」
眾人齊齊轉頭,景安帝心跳陡然加快,猛然站起。
傳訊官滿頭大汗、滿身灰塵,撲倒在御座前,大聲泣呼,「稟陛下,瑪西灘一戰,我軍戰敗,燕雲大將軍,陣、陣亡了!」
景安帝眼前一黑,身形晃了晃,在內侍的攙扶下穩住,定定神,急道:「快細細稟來!」
「是,瑪西灘一戰,我軍中伏,燕雲大將軍死在敵軍亂箭之下,所率兩萬人馬——」
「怎樣?!」景安帝厲聲道。
傳訊官垂下頭,泣道:「僅有兩千人退守至燕雲關——」
景安帝一陣眩暈,群臣趴在地上,都覺四肢涼透。平王見不幸被自己料中,也心情沉重,悄悄偏頭,向陸元貞和謝朗使了個眼色。
傳訊官喉嚨嘶啞,稟道:「丹族大軍一路向南,所幸燕雲大將軍之前曾留了三萬人馬在岷山,由裴將軍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