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盛世

「皇后娘娘,這是蔡國公府進獻的綠菊,請您過目。」

程瑜瑾只是淡淡掃了一眼,點頭道:「本宮知道了,放到花園吧。」

「諾。」

陛下八月初九登基,現在已經快一個月了。先帝因丹藥中毒去世後,陛下十分悲痛,然國不可一日無君,在眾多臣子的勸說下,陛下才強打精神,登基為帝,改年號為元熹。現在,已經是元熹元年九月了。

太子順應天命登基為帝,程瑜瑾也順理成章成為皇后。因為先帝是暴斃而亡,凶喪,李承璟和程瑜瑾作為兒子兒媳,理應守孝三年。但是國家大事不能沒人主持,所以內閣主張以日代年,皇帝皇后為先帝守孝二十七日,即可脫下孝服,恢複正常行動。

程瑜瑾在月初除服,很快,重陽節就到了。這是李承璟登基後第一個大典,所有人都主張大辦,萬象更新,以顯示新朝的喜氣。李承璟卻覺得沒有必要,前段時間因為妖道禍亂朝綱,以煉丹之名搜颳了許多民脂民膏,百姓本就叫苦不迭。雖然李承璟一上台立刻廢除了白鹿台修建事宜,但是為此散出去的銀兩卻收不回來了。李承璟體諒民生不易,國庫空虛,不欲再大肆鋪張,所以新朝一切慶祝,全部從簡。

皇帝陛下這樣說,下面人自然無有不應。眼看重陽將近,程瑜瑾作為皇后,將會親自出面主持重陽慶典。這可是程瑜瑾成為皇后後第一次公開露面,闔京人家哪一個不想趁這個機會討好皇后。然而陛下卻不讓送貴重的禮,京城眾人為此挖空了心思,想盡了辦法送不貴可是奇巧的禮,以討皇后一笑。

蔡國公府送上來的東西就非常獨特,因為是重陽節,他們送花進宮,應景又討巧。而普通的菊花未免泯然眾人,他們特意找來了綠色的菊,精心栽培,在重陽時當做投名狀送到宮裡。

可惜蔡國公府的人花了那麼多心思,綠菊抬到程瑜瑾跟前時,她不過淡淡掃了一眼,就讓宮人抬到花園了。這和翟老夫人預想的皇后見了花十分喜歡,大加讚賞殊為不同。淑太妃陪坐在側,瞧見後旁敲側擊地問:「綠色的花難得一見,正巧趕上了重陽,這幾盆綠菊送得討巧。皇后娘娘直接讓人送到花園裡去,可是不喜歡綠色的花?」

程瑜瑾搖頭,一語雙關:「萬花都是一樣的,本宮一視同仁,倒不至於刻意針對。只不過陛下說了,國庫空虛,民力不繼,京城眾官邸不許鋪張浪費。本宮作為後宮之主,更該以身作則。這些綠菊雖然只是尋常草木,可是要培育這樣一株綠菊,不知道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其背後的花銷不比金銀珠寶少。耗費這麼多財力只為了一朵開十幾天就要凋謝的花,委實浪費。此奢靡之風不可長,斷不能給京城開這等風氣。」

淑太妃本是前朝淑妃,昌國公府徐家的大小姐,如今先帝賓天,淑妃也跟著成了太妃。因為新帝體恤,免了妃嬪殉葬、守陵等儀制,淑太妃等人依然還能住在紫禁城裡,安安穩穩過養老生活。

淑太妃本來猜測皇后對蔡國公府的投名狀不假辭色,蓋是因為記恨當年蔡國公府對皇后的冒犯。淑太妃娘家和宜春侯府走得近,隱約聽聞過,當年先帝給太子和娘娘賜婚前,蔡國公府是想把娘娘娶回去當續弦的。最後這事自然沒成,等賜婚聖旨公告天下後,差點沒把蔡國公府的老夫人嚇個半死。

在這之後,蔡國公府的人見了皇后就繞著走。當年皇后還在東宮做太子妃時,翟家人對娘娘就多有討好,生怕娘娘追究老賬。後來太子登基,太子妃也成了皇后,翟家人越發心驚膽戰。這不是,皇后主持的第一個重陽節,他們就忙不迭跑出來討好皇后。

淑太妃聽完程瑜瑾的話,愣了一下,哂然一笑:「是妾身目光太短淺了。皇后說得對,此風不可長。陛下說了不讓鋪張,可不是讓他們變著法投機取巧的。皇后娘娘心有乾坤,妾身狹隘。」

淑太妃確實把程瑜瑾想得太狹隘了。程瑜瑾如今已成了皇后,獨寵後宮,膝下兒女雙全,怎麼還會揪住未出閣時的那些小恩小怨不放手。蔡國公府此舉,實在是太自作多情了。他們這樣做不光是看不起皇后,也是看不起陛下。

陛下還是太子的時候,在公論公,就事論事,從來沒有為難過蔡國公翟延霖。翟延霖還只是起了個心思,尚未來得及過明路呢,靖勇侯府霍家,那是確確實實和皇后訂過親,後來又退了。此事京城皆知,直到先帝賜婚後才沒人敢提了。然而就算如此,陛下在東宮輔政之時,也沒有因為私怨剋扣過靖勇侯什麼。

眾人本來擔心陛下掌權後會秋後算賬,然而一個月過去,朝廷法度正常運轉,皇帝沒有因為任何私人恩怨遷怒過什麼人。皇帝踐行了他登基時的諾言,用人只看才能,不問來路。從元熹年起,過往一筆勾銷,眾人只需安心辦差,除去觸犯律法、作姦犯科之人,其餘臣子不問過往,不翻舊賬。即便曾是楊甫成的門生,只要有能力有實績,願意繼續為元熹朝發光發熱,皇帝都既往不咎。

皇帝這樣的說法,無疑在朝廷中引起軒然大|波。這才是為帝者的胸襟氣度,曾經因為局勢不得不投靠、交好楊甫成的臣子大感安心,從此對新皇越發心悅誠服,盡心儘力。

皇帝和楊家有血海深仇,尚且能放過楊家的門生,不拘一格降人才,何況是曾經有過那麼一絲小糾葛的前情敵呢?甚至真正小心眼、記仇且錙銖必報的程瑜瑾,都不太記得翟延霖這號人了。

蔡國公府這樣急急忙忙的討好,程瑜瑾看著也覺得很尷尬。

淑太妃哂笑,自嘲自己果然是小人之心,比不得程瑜瑾和李承璟這種心性氣度。所以怪不得,最後是人家二人贏得了最終勝利,成為新朝帝後。

程瑜瑾問:「太妃近日搬遷,可有不適應的地方?」

「並無,妾身一切都好,多謝皇后掛心。」淑太妃說。淑太妃從宮妃升級為太妃,住所自然也要搬到清凈的西三宮,將東西六所給新帝嬪妃讓出來。雖然新帝也用不上這些宮殿,但是身為前朝嬪妃,淑太妃必須要將姿態做出來。

程瑜瑾聽到淑太妃說一切都好,笑著點頭。她毫無異狀,又自然地接著問:「那楊太妃呢?近來神志恢複了嗎?」

楊太妃……淑太妃的笑容不知不覺收斂。這個姓氏,這個輩分,後宮中幾乎不做其他人想。

楊太妃,便是曾經的皇后,楊妙。皇次子李承鈞被妖道蒙蔽,私自向先帝上貢有毒的丹藥,致使先帝暴斃。妖道沖虛散人被打入天牢,沒為奴籍,全部家產充公,流放三千里。李承鈞也被剝奪壽王封號,貶為平民,終身監禁。

至於李承鈞指責太子謀反一事,也被治了一個污衊的罪名。道理很簡單,長生丹是沖虛散人煉好的,獻給皇帝是李承鈞親手拿上去的,服用丹藥也是皇帝自己決定的,李承璟怎麼能提前得知長生丹里有毒?他又怎麼能知道皇帝還真吃了。

之後的事情,全是李承璟機變快,人手埋得深。他得知皇帝出事後,立刻讓太監換下要銷毀的另一顆長生丹,還在乾清宮外布好御林軍。至於內閣閣老等人,李承璟從來沒有擔心過。正如他說,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在眾臣眼皮子底下做了那麼多事,而二皇子卻先是依仗楊家不問世事,後面又和道士勾結作亂,人心向背,已成定局。

說來世事真是難料,竇希音在楊家失勢時,被先帝褫奪王妃封號,不妻不妾地住在壽王府。當時本來還有人笑言壽王大度,收留前妻,然而沒過多久,李承鈞因為謀害先帝之罪被削為平民,竟然和竇希音頭銜齊平了。

如今這兩人被圈禁在一方小院子里,倒也成了患難夫妻。李承鈞犯下的禍事被揭露後,楊皇后當即便暈了。等醒來後,二皇子已經被圈禁,她自己也被廢除了皇后稱號。從此楊妙的神志就不太正常,不和外人交流,只管抱著膝蓋和空氣自言自語。

李承璟雖然廢了楊妙皇后之位,卻留了她一條命在。李承璟褫奪楊妙後位後,沒說將她貶為什麼品級,大家只好不清不楚地以「楊妃」代指。楊妙既然還是先帝的妃子,那這次先帝嬪妃遷宮,她也必然在列。

淑太妃不太想提這個人,只好含糊道:「妾身和楊太妃並不親近,並不清楚她的現狀。想來陛下與皇后恩恤,皇恩浩蕩,楊氏的病應該好些了吧。」

程瑜瑾點頭,清淺道:「那就有勞淑太妃照看一二,本宮先行謝過淑太妃。」

淑太妃連忙稱不敢。她心裡明白了,皇后並不想要楊妙的命,但是也不希望楊妙再惹出什麼亂子來。安安靜靜在冷宮了此殘生,大概便是楊妙最好的結局了。

建武年間風光無兩、權傾一時的楊家,至此徹底坍塌。楊甫成被剝奪功名,三代以內不得入仕,楊孝鈺橫死,二皇子圈禁,楊皇后被廢,就連僅剩的楊太后,也沒有得以善終。

在李承璟登基之後,當即便下令重審建武八年清玄觀滅門一案。最後查出,山洪並非偶然,而是上游有人炸毀堤壩放水;清玄觀無一人生還也並非天災,而是被人滅口。

這從一開始,就是一場針對皇太子的陰謀。背後主使,正是當時的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