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旅行像是在做夢,而且越來越像是在做夢。希拉里覺得,彷彿已經跟這五個離奇地拼湊在一起的旅伴走了一輩子的路。他們離開鋪得好好的大路而走進虛無飄渺的太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這一旅程不能稱為飛行。她設想,他們大家都是自由自在的人,也就是說,他們自由自在地想到哪裡去就到哪裡去。就她所知,他們沒犯過罪,警察不找他們的事。可是,現在卻花了很大的力量隱蔽他們的足跡。有時,她簡直莫明其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因為他們並不是什麼逃犯,彷彿他們正在把自己變成其他別的什麼人。

就她的情況而言,的確就是這麼回事。離開英國時的希拉里·克雷文,現已變成了奧利夫·貝特頓。可能她那種奇異的不真實感就與這件事有關。每天,那些順口溜似的政治口號,她也能越來越不費力地脫口而出了。她感到自己變得熱誠而且認真了,她認為自己是受了旅伴們的影響。

她知道她自己現在有點怕他們。她以前從未跟有天才的人在一起特別親近過。現在天才就在眼前,而天才有某種超乎尋常的東西,使得一般人的思想和感情受到極大的壓力。這五個人各不相同,但每人都有那種奇怪的火一般的熱心,還有那種給人造成可怕印象的事業心。她不明白,或許那是智慧的素質,或許,勿寧是世界觀的素質。不過,她認為,他們之中的每一個都是熱情的理想主義者。對巴倫博士說來,生命就是渴望再一次進實驗室,用不完的金錢和物資供他做實驗工作。工作是為了什麼呢?她懷疑他曾經向自己提出過這個問題。他有一次曾跟她談起他可以放出一種毀滅一個廣闊的大陸的能力,而這種破壞力可以裝在一個小小的瓶子里。她對他說:

「但是您會這樣做嗎,的的確確是在這樣幹嗎?」

他有點兒吃驚地望著她,答道:「不錯,不錯。當然會這樣做,只要一旦有這種需要。」

他說這些話好像是為了敷衍了事。接著,他又說:「假如能看到整個確切的過程,確切的進展,那一定是非常驚人的。」他深深地咽下了一日沒嘆出來的氣,又說:「您知道,需要去探知的事情太多了,需要去發現的事情也太多了。」

希拉里好像頓時明白了。在這一瞬間。她站在他的立場上,全神貫注在那種排除一切的求知慾中,至於這種知識能把億萬人的生命一掃而光,也無關緊要。反正這是一種觀點,並且在某種意義上說,不見得是可恥的。她對尼達姆的反感就更大了。那個年輕女人簡直目中無人,更加激怒了她。她是喜歡彼得斯的,可是,彼得斯那種突然狂熱起來的眼神,又時常使她厭惡,使她害怕。有一次,她對他說:

「您不是要創造什麼新世界。您的樂趣在於摧毀這箇舊世界。」

「您錯了,奧利夫。您在說些什麼呀。」

「不,我沒有錯。您骨子裡憎恨一切,我全身都能感覺得到這點。憎恨,想破壞一切。」

她發現埃里克森是最令人不解的一個人。她覺得,埃里克森是一個空想家,不像那個法國人那樣講究實際;比起那個美國人所懷有的那股要摧毀一切的激情相差甚遠,他的特點是具有北歐人那種狂熱的理想主義。

「我們一定要征服,」他說,「我們一定要征服這個世界。然後,我們才能進行統治。」

「我們嗎?」她問。

他點點頭,臉色和平日不一樣,也很溫柔,眼睛流露出的是一種矯揉造作的神情。

「對啦,」他說,「我們這些少數起作用的人。我們有頭腦,這是決定一切的。」

希拉里自忖,我們這是上哪兒去?等待我們的是一個什麼下場啊。這些人瘋狂了,但各人卻瘋狂得不一樣。他們好像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的幻想。是的,幻想這個詞很合適。他撇開這幾個人,又仔細思考起貝克夫人來。在貝克夫人這裡,沒有狂熱,沒有憎恨,沒有夢想、沒有傲慢,也沒有什麼嚮往。希拉里在貝克夫人這裡簡直找不到什麼值得她注意的。希拉里認為,貝克夫人是一個既無感情又無良心的女人,她是一股真相不明的巨大力量所掌握的一種得力工具。

第三天過去了。他們來到一個小鎮上,在一個土著的小旅館前下了車。希拉里發覺他們在這裡又得換上歐洲的衣著。那天晚上,她在一間狹小、設有傢具、粉刷得很白的房間里睡覺,就像睡在一間牢房裡一樣。天剛亮,貝克夫人就叫醒了她。

「我們馬上就要走了,」貝克夫人說:「飛機在等我們。」

「飛機?」

「是的,我親愛的。感謝上帝,我們恢複現代化的旅行了。」

汽車走了大約一小時,他們來到一個機場,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廢棄了的軍用機場。駕駛員是個法國人。他們飛了幾個小時,飛越千山萬水。從飛機上往下看,希拉里想,世界從空中看原來到處都是一模一樣。高山,峽谷,公路,房屋。除非你是一個善於辨別的飛行專家,所有地方看上去都很相像。你能說得上來的只是某處人口稠密些,某處人口稀疏些。因此在雲上飛行,有一半的時間什麼也看不見。

中午剛過,他們開始盤旋並降低高度。他們仍在山區,但降到一個平坦的平原上。那是一個標誌清楚的機場,旁邊有一幢白色建築物。他們安全著陸了。

貝克夫人帶領他們走向大廈。大廈旁邊是兩輛高級轎車,司機在一旁站著。顯然那是某種私人機場,因為沒有什麼正式的迎候。

「旅程到頭了,」貝克夫人開心地說,「我們都過去梳洗打扮一下吧。然後就坐車走。」

「旅程到頭了?」希拉里目不轉睛地盯著她。「可我們並沒有……我們壓根兒沒有穿越大海嘛。」

「您想過穿越大海來著?」貝克夫人好像樂了。而希拉里卻十分不解地說:

「嗯,是呀。是呀。我想過。我以為……」她不說下去了。

貝克夫人點點頭。

「嗨,很多很多人也這麼想。關於鐵幕,人們胡說八道了很多東西。不過,依我說,鐵幕是可以在任何什麼地方的,而人們都想不到這點。」

兩個阿拉伯僕人迎接他們。梳洗完畢,他們坐下來喝咖啡,吃夾肉麵包和餅乾。

後來,貝克夫人看了一下表。

「好啦,再見,夥伴們!」她說:「這就是我和你們分手的地方了。」

「您是回摩洛哥嗎?」希拉里吃驚地問。

「那不行,」貝克夫人說,「人們認為我在飛機失事時燒死了!這次我要踏上一個不同的旅程。」

「可還是有人會認出您來的,」希拉里說,「我指的是那些曾在卡薩布蘭卡或非斯旅館裡見過您的人。」

「哦,」貝克夫人說:「那他們就認錯人了。我現在換了一張護照,的確我的一個妹妹——一位卡爾文·貝克夫人——是飛機失事時死去的。而我和我的妹妹長得很像。」她還說:「對於偶然在旅館裡相遇的人來說,愛旅行的這個美國女人和那個美國女人都好像長得一樣。」

唉,希拉里想,的確是那麼回事。貝克夫人身上那些外部的、不重要的特點仍是那樣醒目。乾淨,整齊,精心梳理的藍頭髮,非常單調而嘮叨的聲音。而那些內部的特點,卻偽裝得十分巧妙,她發覺,一點兒也看不出來。貝克夫人向全世界及她的旅伴所展示的,只是一個外表,而外表的後面卻莫測高深,就好像她有意要把那些容易把人辨認出來的獨特個性加以掩飾似的。

希拉里感情有些衝動,不得不開口。她和貝克夫人沒跟其他人站在一起。

「誰也不知道,」希拉里說:「您到底是幹什麼的?」

「您為什麼想要知道呢?」

「是的,我為什麼?然而,我想到我應該知道。我倆這樣親密地在一塊兒旅行了好幾天,關於您,我一點兒也不了解,對我來說,這似乎太古怪了。我是說,我一點也不知道您的底細,您的感覺和您的思想,您喜歡什麼和不喜歡什麼,什麼對您重要和什麼對您不重要,我全然不了解。」

「我親愛的,您真太好奇啦。」貝克夫人說,「您要是接受我的忠告,就請別這樣『打破沙鍋問到底』了。」

「我甚至連您是從美國什麼地方來的都不清楚。」

「那也沒有什麼關係嘛。我已和我自己的國家斷絕了關係,我有理由永世不再回去。假如我能進行報復的話,那我就太愉快了。」

就在說這話的一兩秒鐘之內,一種惡意流露在她的表情和聲調中。後來,她的聲調很快放輕鬆了,又像一個興高采烈的旅行者一樣。

「好啦,再見了,貝特頓夫人,願您和丈夫團聚,萬事如意。」

希拉里無可奈何地說:

「我連自己現在是在這個世界的什麼地方都不知道。」

「哦,那不難。現在不需再對您保密了。您在阿特拉斯山 中一個遙遠的地方。快到了……」

貝克夫人動身了,並開始和別人告別。她跨過柏油停機坪,高興地和大家揮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