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修道院的快樂一日

上午的六個小時。

整整六個小時。

托德通讀了拉丁文寫成的兩本教會經書、一本修辭選集和數份語法範文。

如果不是他用裝傻充愣、故意犯錯的方法,拖延著課程的進行,陷入癲狂的邁里斯大師甚至能讓他讀完一行書架上的所有書籍。

從授課堂走出來,托德覺得自己的嗓子正在冒煙、眼前冒著金星。再也無法支撐的身體,癱倒在草地上,兩根食指也揉上了太陽穴。

耳旁突然傳來了鐘塔的敲鐘聲,身邊陸續有人走向正廳的方向,托德看著頭頂正掛當中的太陽,忽然意識到總算能吃上一頓飽飯了!

抱著大吃一頓、胡吃海塞的愉悅心情,托德跟隨著僧侶們行過迴廊,進入膳堂,學著其它人領取了木碗和湯勺,在數個大桶前排隊前進。

不是想像中的自助餐,讓他有點失望。

不過這排隊打飯的一幕,不禁讓托德想起大學食堂里的場景……一條除外,全是雄性,沒有妹子。

讓他有些奇怪的是,僧侶們都低垂著頭,沒有人交頭接耳,甚至連咳嗽的聲音都微不可聞,這讓他感覺有些不適應,甚至有些毛骨悚然。

看著排在他身前,這名白髮蒼蒼的老僧侶,從一名年歲尚輕的男子手中,領取了中午的飯食。前者不僅恭敬的行了一禮,口中還念道:「感謝賜食。」

托德不以為然的撇了撇嘴,輪到自己的時候,他伸出木碗,依樣照做,再抬頭看向碗中的午飯,臉上的燦爛神色直接縮進了喉嚨。

這都是些什麼玩意兒?!

煮的稀糊的燕麥粥,隱約可見的幾片綠色菜葉,幾塊小的可憐的腌蘿蔔乾點綴其上。

這是給人類吃的東西?

前世里家中的Henry(公狗,4歲)和Sonia(母貓,2歲半)的伙食,都要比這好上一百倍!

咚咚咚!

打飯的人面無表情的看著托德,他用勺子背面敲擊著桶邊,示意托德拿到飯就退下,好讓後面的人跟上來。

尋找到一個無人的座位,托德感受著肚中傳來的陣陣『蠕動』,雙臂抱胸,深深看了眼碗中的『佳肴』,開始思考起裹腹與尊嚴孰輕孰重的哲學問題。

哈金斯又找到了他。

這個傢伙就好像旅行在曠野中的游商,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從懷中取出不一樣的食糧。

看著中年男人戴著手套遞給他的一個雞蛋和一個蘋果,托德開始無限想念起與他共同旅行的日子,至少每天不重複的吃食總是讓他有著別樣的期待。

「多吃些,否則下午你熬不過去。」

哈?

什麼意思?

對方臉上的認真神情,讓托德不得不重新評估心中的天平。

鼓起勇氣,閉上眼睛,托德顫巍巍的拿著飯勺向嘴中送入了第一口飯菜。

……

聖西德洛修道院修建在銀環王國旁西北曠野中的一處山丘之上,它的北方靠近『雲霧的源頭』落星山脈,南方接壤月溪平原,東方臨近守望堡,西邊能夠看見激流島。地理位置上來看,位於四種不同地貌區域的十字交接地帶。

而修道院內部,以聖西德洛大教堂為中心,所有的建築物都會按照一個十字架的結構來排列。在這個『十字架』的右側,則是修道院高階僧侶的住所。這也是模仿教會聖籍中的典故,聖子升天后是坐在聖父寶座的右側。在這個十字架的左側,則是修士們的集體居所,他們集體居住,彼此平等,不分上下。

距離修道院正門最近的地方則是與世俗世界最接近的地方,則是供來客和窮人的居所,以及一些其他的生活區域。最遠離那裡的則是死去的人們,他們聖潔的靈魂們正在通向天堂的方向——修道院的公共墓地。墓地往往建築在太陽升起的東方,象徵著死後復活,然而來客的住所則被安排在了西邊,象徵著世俗的人們和他們的『必死』的世界。

在修道院所處丘陵的山腳下,有一處被開墾的田地,種植著尋常所見的農作物,以供僧侶們自給自足。

早春的寒意將空氣中的水分凝結成霜,讓腳下的泥土冰冷刺骨。

揮舞著手中簡陋的小木鋤,翻動著堅硬成塊的土壘,托德總算明白哈金斯話中的含義了。

挺直腰桿,用力拍拍酸脹難耐的大腿,看著腳下這片農田,他真的很想找人問問,為什麼這裡與他的想像差別如此之大。

前世文學作品中那些修道院,動不動就提到良田萬畝、農奴無數、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僧侶們的財富甚至富可敵國,那都是假的嗎?!

抬頭遠眺,穿著一身打滿補丁、破舊不堪的布衣,埋首在菜田間的邁里斯大師,托德臨到嘴邊的抱怨又咽進了肚子里。

「你不像是農夫家的孩子。」

身後人的低語,讓他心中一顫。

埃德加背著木筐,將田間的石頭和木枝撿拾起來,看向托德的眼神,越來越冷。

從來沒有從事過農業勞作的托德嘆了口氣,打算重新彎下腰去,卻看見山腳下的不遠處升起了一道黑煙。

「那裡是什麼?」

埃德加吸了吸鼻子,順著托德的手朝後看去,不在意的回答道:「工坊。」

後者盯著空中的煙塵,沉下了頭,心中暗暗有了計較。

兩個小時後,時間來到了下午的三點。

這也是聖西德洛修道院一天中難得的休息時間。

得到片刻喘息的托德,擦乾淨腳底板,穿上了布鞋,看了眼依然跟著身後的小尾巴——埃德加,自顧自的來到建在修道院外圍的工坊。

說是工坊,準確點說,或許更像是一處簡陋的原料加工地。

兩排石頭搭砌而成的工作室,四五位工匠帶著十來個學徒,圍繞一處燒制爐忙碌著手頭的工作。

一個四方形像是灶台的爐子,高度大概在2米左右,正中間有一個巨型的爐坑,中間裝有垂直的擋板,下方有三個口子,入料口和入風口放在了一起,中間用擋板相隔,剩下的是出料口。

冶煉時,入料口放入鐵礦石,入風口裝入炭粉,一邊洒水,一邊鼓風。

歐洲中世紀最原始的冶煉裝置,甚至在外形上連筒形爐都算不上,只能稱為坑灶爐(bowl爐)。

這種爐型在原本的世界中,在何處發明,何時傳入歐洲,托德已經完全記不得了。

在讀研時,他曾經選修過實驗設備與歷史沿革,依稀還能記得講師提到過這種爐子,似乎是歐洲北方諸國在中世紀早期使用。

它的名字倒是讓人印象深刻,很難忘記。

農夫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