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在其他軍兵種依舊堅守著傳統的產業格局,將相關裝備放到約定俗成的生產廠進行生產時,空軍率先打破了這個局面,將中國騰飛這條大鯰魚引了進來。
此舉自然是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這在相關企業那裡等於是動了蛋糕,而不少老領導眼裡完全是離經叛道。
建國時期就定下的產業體系,這麼多年運行的好好的,在困難時期還為國家做了那麼大的貢獻,堅持下去才對,怎麼要改?
如果相關廠哪裡做得不對,可以讓他們自己找原因,該引進技術的引進技術,該搞創新的搞創新,沒必要全盤否定,一棒子打死!
因此這位推動裝備採購方式變革的空軍領導面臨極大的壓力,而這也導致了空軍在其他方面進度上的拖延,比如說更多特種機型的採購,才比如說先進綜合作戰指揮系統及數據鏈設備的普及。
好在這位空軍領導夠強勢,直言相關生產廠的產能滿足不了部隊的需求,既然如此,憑什麼放著其他生產廠好好的生產線不用憑什麼?
既然不讓用,那也行,老子拿著外匯採購國外的機型總行了吧?
要知道空軍領導可不是耍嘴皮子,前腳這話剛說出口,後腳就跟俄國簽訂了蘇-30MKK改進型引進的協議,並對俄國所研製的號稱最強蘇-27的蘇-35表示出了強烈的興趣,意圖日後繼續引進。
這下所有生產廠都不說話了,空軍為了普及三代機,快速生成戰鬥力真的是在拿命在拼,寧肯對外採購也跟相關生產廠妥協一分。
如此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做法,著實是把一眾生產廠給嚇到了。
要知道空軍的採購只要是放在國內,無論怎麼樣大傢伙兒都有的吃,區別在於是吃肉還是喝湯,可要是轉到國外,那就是連個渣滓都沒有。
孰優孰劣可謂是一目了然,因此相關生產廠和一大批老領導只能妥協,不妥協不行呀,空軍一句在2015年之前在東南沿海難以形成空中優勢,直接就讓總部和上層只能全力支持空軍。
正式在這位空軍領導的強力推動下,中國騰飛苦熬了二十多年,終於是媳婦熬成了婆,可以承接具體的戰鬥機型號的全套生產任務,而不是如以前的那樣,只能打打下手,敲敲邊鼓。
當然了,即便如此,中國騰飛也不用擴大生產廠的規模,畢竟FC-23艦載機的量產還需要些時日,加上中國騰飛的柔性夾具的普及率達到70%以上,星洲廠的兩條生產線稍微調整下就可以滿足十號工程的生產任務。
之所以如此大興土木,主要是為了不久的將來承接二十號工程的量產任務。
要知道此時的二十號工程已經進入了工程樣機的試製階段,為此近幾年中國騰飛在相關配套產業上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提供推力更大的WD-76F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達到12.85噸,即便是不加力推力也能做到7.7噸。
這個數值與中國騰飛研發的其他WD-70系列航空發動機沒有太大的區別,但之所以能夠單列為一個型號,主要是採用延續加力推力時間的新技術,令WD-76F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加力推力由傳統航空發動機的不到5分鐘的持續時間,增加到了15分鐘。
當然了,這個程度相較於中國騰飛應用在「真龍」系列驗證機上的WD-68系列中等推力航空發動機上加力推力可以持續20分鐘相比,還是差了不少。
問題是應用在「真龍」系列驗證機上的那款航空發動機屬於特製機型,相關材料和技術都是研製單位利用實驗室做出來的,因此並不具備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的能力。
而WD-76F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這項連持續性加力推力的技術則是完全可以工業化的量產型號。
一個私人定製款,一個批量生產款,兩者的意義奢侈品上或許前者更具有優勢,但在軍用品當中當然是後者的意義更大。
而這還僅僅是WD-76F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相關改進的一個方面,其他的諸如節油系統,渦輪盤整體成型,新一代的超級渦輪葉片材料,雙軸驅動的力學分配。
可以說除了推力沒有做出太大的變化外,整個WD-76F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從裡到外都是一款全新的航空發動機。
至於性能已經完全碾壓俄國的AL-31航空發動機。
正因為如此,改型航空發動機尚未定型,就被老總師定位二十號工程的御用航空發動機,而在前不久進行的二十號工程靜態測試結果也顯示,WD-76F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在加力的狀態下,完全滿足二十號工程超音速巡航的需求。
不僅如此,得益於二十號工程出色的氣動設計,經過計算機模擬模擬顯示,即便是在超音速狀態下,二十號工程依舊具備十分優異的機動能力。
而在靜態測試中,WD-76F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呼嘯聲猶如虎嘯龍吟,十分的震人心魄,也正因為如此,知名的DIY命名大師,中國騰飛一切不正經名稱的萬惡之源,號稱太陽系最懂航空航天的存在,庄建業同志安奈不住再次出手,為WD-76F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定下來其出道以來最具涵養的名號:「虎嘯」!
當然了,WD-76F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虎嘯」,雖然在諸多技術上取得突破,但關鍵的推力和矢量噴管技術並沒有得到應用。
這也導致了該型發動機在不開加力的情況下無法為此二十號工程持續性的超音速巡航,以及更加充分的空中機動動作,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到不是說中國騰飛缺乏這樣的技術,實際上早在一年前中國騰飛就已經在自家的「真龍」驗證機上試驗了待矢量噴管的WD-68W和使用更大推力的WD-68T兩款航空發動機驗證機,只不過這兩項技術尚處在實驗室研究階段,距離工業化量產還有一段路要走。
不僅如此,相關的匹配問題,控制問題以及與二十號工程結合的問題都是擺在中國騰飛前面的攔路石,且毫無借鑒可言,只能自己慢慢摸索,也正因為如此,在時間上稍微延遲了,不過這款最大推力達到14.6噸,代號為「龍吟」的航空發動機已經上馬立項,距離揭開面紗的時間依然為時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