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折騰 第三百五十八章 繼續折騰

湯榮的心裡很清楚,雖然自己現在還是個正四品的官,但是這個官的前面還要加上個罪字,如果這次不能自救成功,那前還有會有待死兩個字。合在一起就是待死罪官。

既然都是待死罪官了,所以也別想著什麼指揮其他人幹活了——事實上,自從戴著鐐銬辦公的那一天開始,湯榮就再也指揮不動手下的官員了,甚至連小吏都敢甩個臉色給他看。

「這裡不對。」

「這裡也不對。」

「這裡看著是對的,實際上卻是有問題的。」

「這些蠢貨,學什麼不好,非得學人家當貪官,還真以為貪官是那麼好當的?」

找齊了歷年的資料之後,湯榮拿著山東布政使司那邊送來的公文和數據一筆筆核對,終於還是讓他找到了不對勁的地方。

自言自語著核對完數據之後,湯榮也不敢多耽擱,趕忙拿著自己整理好的數據往庄成益所在的屋子跑去。

「這裡面肯定有問題。」

湯榮信誓旦旦地說道:「裡面有幾筆賬務都不對勁,下官都已經標記出來了。只是下官駑鈍,估計還有更多不對勁的地方沒有找出來,只怕還要勞煩庄尚書。」

庄成益點了點頭,拿著湯榮呈上來的數據跟資料仔細核對了一遍後,疑道:「你是怎麼發現這些地方不對勁的?」

湯榮躬身道:「回尚書,下官是發現這幾筆賬務的數目跟往年的數目幾乎完全持平,這才發現了不對勁。」

「下官記得,山東布政使司那邊跟順天府那邊都流入了大量的倭奴勞工,還有大量的百姓被遷移過去開荒。」

「即便除去被遷往倭……瀛州開荒的百姓,山東布政使司今年新增的丁口也在兩百萬人左右。」

「兩百萬人,哪怕每人每個月只吃一兩鹽,兩百萬人所消耗的鹽也足有二十萬斤。哪怕地方上依舊以十六兩為一斤,也應該有十萬斤左右。」

「但是,地方上不可能還用十六兩為一斤,因為這不符合朝廷的規矩,他們也沒這個膽子。」

「一斤鹽折錢二十文,二十萬斤,差不多就是四百萬錢,折寶鈔四千貫。」

「而山東布政使司報上來的數據,卻是跟往年完全持平,相差數額不足二十貫。」

「這也就意味著,應該有三千九百八十多貫錢不翼而飛。而這還只是下官的估算,實際應該更多。」

聽完湯榮的解釋之後,庄成益忍不住認同的點了點頭,嘆了一聲道:「老夫往常就覺得你腦子靈活,也一直把你當成下任的戶部尚書來培養,只是不曾想……哎。」

湯榮苦笑了一聲,躬身道:「是下官辜負了庄尚書的信任和栽培。」

庄成益嗯了一聲,站起身來之後說道:「老夫先進宮一趟,你留下來接著查,最好把其他地方的數據也都清查一遍,老夫會讓其他人配合你一起查。」

湯榮心中頓時大喜過望,躬身拜道:「是,下官多謝庄尚書!尚書之恩,下官沒齒難忘!」

……

「腦子很好用,可惜就是走錯了路。」

拿著庄成益遞上來的資料翻看了半晌,趙桓也忍不住搖了搖頭,替湯榮感到一陣惋惜。

只是惋惜過後,趙桓的神色又變得有些猙獰,沉聲道「這些狗東西,朕給他們的俸祿少了?怎麼一個個的就是改不了貪腐的毛病!」

庄成益心中一顫,躬身道:「官家息怒。臣以為此事未必就一定是有人貪腐,說不定其中另有隱情?」

趙桓點了點頭,對無心吩咐道:「讓人去知會何薊一聲,讓皇城司跟御史台一起派人往山東布政使司走一趟,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待無心躬身應下了之後,趙桓又將目光轉回了庄成益,說道:「朕有意試著放開鹽制,庄卿以為如何?」

庄成益有些懵逼。

官家說的放開鹽制,大概就是跟之前放開鐵制,允許民間冶鍊鋼鐵的意思一樣?

斟酌了一番後,庄成益躬身道:「啟奏官家,臣以為放開鹽制之事,不可行。」

趙桓屈起手指,敲了敲桌面,說道:「說下去。」

「是。」

庄成益應下之後,便接著說道:「臣以為百姓可以一日無鐵,卻不可一日無鹽。」

「官家放開鐵制,許民間可以自行冶鍊鋼鐵,乃是因為各地都有冶鐵的作坊,百姓可以因此而受益,朝廷也可以因此而多收稅,故開放鐵制,可為善政。」

「然而跟鐵器不同,從古至今,能夠取鹽的也只有那麼幾處鹽場,想要取鹽,比煉鐵可難了不止一籌。」

「若是開放了鹽制,許民間可以自行販賣食鹽,只怕這產鹽之地的鹽價要暴跌,其他地方的價格卻要猛漲。」

「如此一來,百姓就會吃不起鹽。只怕官家一番好心,反會讓百姓受苦。」

趙桓嗯了一聲,微微皺著眉頭,沒有再開口說話。

庄成益的話並不難理解,其中的道理也是明擺著的。估計也正是因為考慮到這一點,所以庄成益才會默認了國庫拿錢補貼鹽政。

搖了搖頭之後,趙桓倒也放下了折騰鹽務的心思。

畢竟,後世的種花家都沒能完全放開鹽的管制,說明這個問題哪怕是到了後世都一樣敏感,就算自己想要折騰,也完全沒必要在這個事情上面折騰。

但是不折騰,不代表趙桓就沒有其他的想法。

「回頭把鹽務都單獨拆出來,設立一個鹽務衙門,依舊由你戶部管轄。」

趙桓琢磨了一番後,說道:「在瀛州、山東布政使司沿海、江浙沿海多設立幾個鹽場。回頭讓皇家學院那邊琢磨琢磨,看看能不能提高取鹽的效率。」

庄成益卻皺眉道:「海鹽取法,多為刮泥淋鹵、曬灰制鹵,再把製成的滷水用灶煮煎成鹽,無論多開幾個鹽場,終究還是需要煎煮,成本根本就降下來,除非皇家學院那邊能找到更好的法子,讓取鹽的成本降下來。」

「否則的話,現在的取鹽量已經足夠供應我大宋百姓,也沒有必要新開鹽場?」

趙桓笑著搖了搖頭,說道:「怎麼就沒必要了?找到更好的法子,多開幾個鹽場,讓取鹽的成本降下來,就能讓鹽的價格更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