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3章 奪門之變(五)

隆武二十八年十一月。

經過研議,南直隸的六部被撤銷,南直隸改江蘇行省,設兩江總督,總督江蘇浙江之事。

留置南京陪都是大明祖制,如果是過往,削去南京陪都,一定會在朝中掀起軒然大|波,但經過隆武帝這麼多違反祖制的改革,祖制兩字,已經不再是橫亘朝堂的,不可動搖的尚方寶劍。南直隸之改,輕易通過,絲毫沒有掀起什麼大風波。

又或者說,群臣和士子都明白,隆武陛下的意志堅定無比,他要推行的改革,是沒有人能阻止的。

……

隆武二十九年四月。

撫遠大將軍李定國在科布多大敗准格爾蒙古,拓地千里。

七月,李定國班師。

隆武帝在殿前迎接,加封李定國太子少保。

……

「父皇這是要幹什麼?幹什麼?」

太子府。

太子朱和埕急怒攻心。

他已經清楚察覺到父皇對他的失望和漸漸疏遠,他拼力表現,支持改革,但好像作用並不大,而隨著李定國大勝准格爾蒙古,遼王聲勢漸起,地位不穩,有可能被取而代之的焦慮,在太子心中越發的嚴重。

……

五月。

顏後忽發急病,卧床不起。

多年的夫妻,當年在開封更是一起度過艱難,這些年,為隆武帝誕下了三子一女,隆武帝和顏後的感情,自不必說,聽聞顏後患病,隆武帝立刻推開身邊所有的事,專心到坤寧宮陪伴。

「陛下……」

顏後哭。

沒有說,但隆武帝卻已經明白,顏後的病,乃是因為太子而起。

「放心,朕不會換掉埕兒的。」

隆武帝只能安慰。

……

隆武三十年。

周遇吉帶兵進入西藏,擊敗正在圍攻拉薩的准格爾蒙古兵馬。

西藏六世達賴,派遣使者赴京請封。

大明隆武皇帝賜金印、金冊。

十年後,大明朝廷又授予五世班禪喇嘛金印、金冊,確定班禪和達賴的同等地位,「互為師」,誰大誰為師,並且制定活佛轉世、金瓶掣籤、中央冊封的制度。後又十年,設立西藏大臣,辦理西藏事務,將西藏正式納入版圖。

當然了,這些都是後話。

現在周遇吉帶兵進入西藏,是華夏大明王朝的兵馬,第一次出現在拉薩高原。意義十分重大。

……

隆武三十一年。

有人告發遼王朱和增,說他結交朋黨,圖謀不軌。

經過調查,乃是誣告,告發人以誣陷皇親之罪被斬首。

雖然誣告的人被斬首,但太子和遼王之爭,卻是浮出水面。

遼王自請出京,往遼東就藩。

隆武帝沒有準。

……

隆武三十二年。

太子府出了大事,有人傳言,太子鞭打府中的一個宮女,以至死亡。

傳言越來越多,群臣都已經知道,但卻沒有人敢上疏詢問。

……

乾清宮。

隆武帝朱慈烺放下錦衣衛送來的密報,痛苦的閉上了眼睛。

——和在他面前的溫和有禮不同,太子在府中,面對下人,完全是另外的一副臉目,動輒暴怒,輕則掀桌摔杯,重責鞭打下人。這一次,居然是將一個宮女鞭成重傷,雖然經過搶救,已經是沒有生命危險,但太子難以控制的暴力脾氣,卻是清楚展示。

經錦衣衛的調查,這並不是第一次,過往就已經發生過好幾次了,只不過在太子府官員,詹事府兩春坊的共同努力之下,所有的事情都被掩蓋了,以致於錦衣衛都被蒙在鼓裡,身為皇帝的他,也是沒有能知道。

——平安年代,皇帝最重要的品德是什麼?

是仁。

一個皇帝,最讚美的謚號,也是仁。

一個不能控制情緒,動輒鞭打下人的太子,他心中怕是沒有多少仁,更不會有人人平等的現代思想。

他腦子裡面依然還是上下尊卑,根本沒有將宮女當成一條平等的性命。

而且通過錦衣衛調查,發現太子縱容親信屬官,勒索下屬,對於乾清宮的「課」,他表面上心,但回到府中,卻從來都沒有多看一眼。對於父皇放權內閣,不插手司法,他更是屢有牢騷。

不要說近現代,就和是過往的仁君相比,太子也是遠遠不及的。

……

「召史閣老進宮!」

一夜痛苦的長思之後,隆武帝朱慈烺召首輔史可法進宮。

聽聞隆武陛下有意調整太子之位,史可法跪在地上,痛哭流涕,以為不可。又說,國本不可動搖,太子只是一時糊塗,只要善加教導,未來一定會是一個仁君的,他願意以全家二十口的性命做擔保。

隆武帝亦是痛苦,不過他的心志卻是無比堅定。

「你的苦心,朕明白。朕給他的時間,已經是足夠多了……」隆武帝哀傷地說道。

「但他始終沒有改變。」

「在內心裡,他並不認同朕的改革。也不尊重律法。」

「朕擔心,一旦朕百年之後,他繼承皇帝之位後,會漸漸轉回過去,朕的改革,會毀於一旦!」

「他是朕的兒子,朕愛他。」

「但朕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改革大業,半途而廢,所有一切都回到從前。」

「太子或許能改……但這個險,朕不能冒,也不敢冒。」

「不然國家危矣。」

「朕已經五十一歲,已經不復盛年了,這個事,必須有了一個決斷了。」

「你放心,朕雖然調整太子,但不會囚禁他。」

「朕已經寫好了一封給英吉利國王的親筆書信,太子下野之後,就讓他到英吉利國去遊歷吧。」

「或許,這對他並不是壞事。」

……

「陛下,不可啊!皇明還從來沒有國本被廢的先例啊。朝臣不答應,全天下的百姓,也不會答應啊。陛下,三思啊~~」

史可法卻依然不能接受,他跪在地上,猛烈叩頭。

「萬事都有第一次,雖千萬人吾往矣……閣老不必說了。」

隆武帝卻心意已決,正要令人召其他大學士和六部堂官到乾清宮,宣布此事,忽然,田守信疾步進入,驚慌道:「陛下,皇后的病。忽然重了……」

朱慈烺臉色一變,猛的站起,隨即前往坤寧宮。

……

「陛下。」

病榻上的顏後抓著隆武帝的手,淚如雨下:「臣妾怕是沒有多長時間了,臣妾只有一請。」

朱慈烺也已經是泣不成聲,握著顏後的手:「你說吧,但是朕能做到。」

「再給埕兒一次機會吧……」

顏後哭道。

朱慈烺不能答,只能痛苦的閉眼。

……

隆武三十二年八月十一夜,顏後薨。

隆武帝朱慈烺大慟,不能止。

——歷經了這幾年的觀察,隆武帝朱慈烺對太子原本已經是徹底失望,終於是下定了決心,決意對接班人進行調整,但顏後的薨逝,卻是打亂了一切。朱慈烺不得不暫時按下調整太子的心思,專心處理顏後的喪事。

顏後於戰亂之中和隆武帝相遇,定王之亂之時,臨危不亂,其後的歲月里,輔佐隆武帝進行內廷改革,賢德淑惠,治宮有方,和隆武帝的感情,更始終甜蜜。

顏後忽然病逝,猶如一計重棍,砸在朱慈烺身上。

國家大喪,顏後謚號「慈聖光獻皇后」。

……

出殯的那一日,皇太子朱和埕伏在顏後的棺前,數次哭暈。

天下感動。

不久,頌太子仁孝的奏疏,雪片般的飛入乾清宮。

……

一夕之間,英武睿智的隆武帝好像蒼老了不少,一連兩個月,都沒有處理政務,一切都交給內閣。

但調整太子的心思,隆武帝卻絲毫沒有動搖。

……

是夜。

太子府。

太子朱和埕與宛平伯鞏承恩、長駙馬都尉周顯、左庶子姚啟聖密議。

「怎麼辦?父皇還是要廢我……」

「母后已經去了,又有誰還能救我?」

朱和埕哭泣不已。

鞏承恩、周顯和姚啟聖也都是垂淚。

鞏承恩是前駙馬都尉鞏永固之子,定王之亂時,鞏永固千里疾馳,跟隨還是太子的隆武帝殺回京師,不想遇到埋伏,中箭射死,因其功,隆武帝封為宛平伯,鞏承恩繼承爵位。

論起來,鞏承恩是隆武帝的表弟,太子的表叔。

長駙馬都尉周顯是為隆武帝的妹夫,是太子的姑父。

一直以來,他們兩人都是最堅定的太子派,也是太子最信任的人。

姚啟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