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第二次松錦之戰(九)

京師。

乾清殿。

喀爾喀蒙古參戰的消息,令現場的氣氛立刻就凝重了起來。

「陛下,應立刻派使,前往喀爾喀蒙古,曉以利害,說服他們退兵!」倪元璐說道。

范景文皺眉,捻著鬍鬚說道:「喀爾喀蒙古歷來敵視我大明,現在建虜又拿出了蒙古玉璽,這麼大的誘惑,他們怕是不會輕易放過,更何況他們兵馬已出,這種情況下,想要勸說他們罷兵。難啊。」

「難也得做!」倪元璐道:「不然喀爾喀的十萬騎兵到了錦州,和建虜狼狽為奸,錦州戰局,必生變故!」

……

在范景文和倪元璐談論的時候,隆武帝朱慈烺靜靜聽,臉色沉思,一句話也不說。

首輔蔣德璟和五輔袁繼咸也都是皺著眉頭,建虜忽然多了十萬騎兵的襄助,對錦州戰局的影響極大,在這之前,軍機處制定的作戰計畫,預估建虜兵馬十萬以上,絕不會超過二十萬,但現在卻是超過了,如何應對,將是大明必須面對的難題。

孫白谷雖然會有謀劃,但朝廷需要有更遠的戰略和統籌。

范景文和倪元璐論了兩句,隨後便都看向了隆武帝。

不唯他們,蔣德璟和袁繼咸也從陛下的沉默中看出陛下已經有所決斷。

朱慈烺沉思了片刻,緩緩說道:「三國時,曹操討伐馬超和韓遂,羌人部族相助馬超韓遂,紛紛從各地趕來參戰,眾人都憂慮,曹操卻獨是欣喜,他說,這些叛賊遠在邊疆各處,我一一討平他們,需要相當的時間,現在他們紛紛趕來,我正可以趁此機會,將他們一網打盡,邊疆就可以很快恢複平靜……」

聽到此,內閣諸臣都明白了,原來,陛下和曹操一樣,對喀爾喀蒙古的參戰並不憂心,反而是欣喜。

也就是說,陛下的心思和眼光,可不是只盯著一個遼東,而是對整個蒙古草原,從漠南到漠北,都有收取之心啊。

明白了這一點,內閣諸臣的心思都有些複雜,如果能一舉平定蒙古,再保大明幾百年的太平,那自然是好的,又或者說,如果陛下只是為了一個蒙古,也沒有什麼,擔心的是,在蒙古之外,陛下對大明的疆域,還有其他的想法,天下之大,可收之土眾多,那一來,收復遼東,平定蒙古之後,大明就可以罷兵休戰,全心投入內政,開萬世太平的想法,怕就遙遙無期了……

「喀爾喀蒙古,雖然在大漠之北,近年來,和我大明交鋒的事情並不多,但如果我大明收復遼東,討平察哈爾,科爾沁蒙古,疆域和喀爾喀蒙古交界之後,喀爾喀蒙古必然會和我大明發生衝突,如果大明想要安寧,就必須千里迢迢,跨越沙漠,就像當年的漢武霍去病一樣,勞師動眾的去平定他們,現在他們自己主動前來,省去了我大軍遠征的麻煩,朕看那,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朱慈烺微笑解釋。

說完,不等眾人反對,朱慈烺就繼續說道:「當然了,喀爾喀蒙古參戰,孫傳庭的壓力會增大很多,不過朕相信他能頂住,即刻傳旨,京營留守進入戰備,隨時準備支援錦州!」

雖然大明已經動用了十七萬大軍,但京畿仍然有六萬預備,但是需要,隨時都可以再頂上去。

蔣德璟等人相互一看,心中都明白,陛下怕是已經起了御駕親征之心。

「陛下,遠交近攻,分而治之,臣以為,對付喀爾喀蒙古,還是應該伐交為上。喀爾喀蒙古遠道而來,為的乃是那虛無縹緲的蒙古玉璽,其心不純,和建虜也不會齊力,如果能稍加離間,令他們生出齟齬,出工不出力,定能有益於錦州之戰。」倪元璐堅持,

「可,令理藩院派人去接觸。」朱慈烺並不拒絕派使。

……

內閣諸臣退出之後,朱慈烺親自為孫傳庭寫回信,不但將喀爾喀蒙古參戰的消息告知,也將自己心中的一些想法,和孫傳庭進行探討……

……

「噠噠噠噠~~」

京師,山海關,直達錦州的官道上,馬蹄急急,一個後背插著三面小旗,箭衣勁裝,朝廷六百里加急信使正在策馬狂奔。

而在他身後的官道智商,車馬轔轔,運送糧草物資的大明車隊,正源源不斷的去往錦州……

……

錦州。

明軍大營。

隆武帝的親筆信已經在孫傳庭的帥案上,孫傳庭先跪拜,然後鄭重開啟,看完之後,臉色更加凝重。

——建虜十幾萬援兵之外,又多了喀爾喀蒙古的鐵騎,雖然數量不能確定,從推估最少也在十萬騎,也就是說,建虜的援兵一共會有二十餘萬人之多。

孫傳庭立刻參謀司進行研議。

隨後聚將升帳,就這個消息告知各鎮總兵。

「多爾袞駐兵廣寧,但他自知不敵,不敢獨自前來,因此又勾竄喀爾喀蒙古騎兵,喀爾喀蒙古利欲熏心,竟然答應了多爾袞的蠱惑,現在其三部騎兵,已經越過沙漠,往廣寧、錦州而來。」

「保守估計,喀爾喀最少有騎兵十萬。」

「各部需提高警惕,做好準備。」

「現在本督令。」

「不論敵人來多少,沒有本督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出戰。」

「待敵疲憊,或者糧草不濟,我軍再行出擊。」

接硬寨,打呆仗,以不變應萬變。或者一個字總結,孫傳庭的策略還是守,不論敵人來多少,我自安然不動,以緊緊圍困錦州,以為敵人之所必救為第一。待敵疲憊,然後再反擊。

面對孫傳庭的軍令,黃得功等急於立功的猛將,心中都是有意見的,他們覺得,以大明現在的實力,足可以和建虜正面決戰,並且擊潰對手了,即便加上一個喀爾喀蒙古,大明也未必沒有一戰取勝的機會,何必縮在壕溝,浪費糧草呢?

但孫傳庭的軍令,沒有人敢違抗。

……

廣寧。

廣寧本為大明遼東重鎮,天啟年間,廣寧之戰卻被建虜輕鬆奪取,到現在,已經將近三十年了,物是人非,只有關城依舊,訴述他三十年的滄桑和過往。原本,在大明治下,廣寧是為遼東重鎮,但建虜盡收遼東,尤其是攻取錦州之後,廣寧重要性大大降低,這些年來,建虜從來都沒有整修過廣寧城牆,因此廣寧還是過往的衛戍小城,多爾袞帶來的十五萬大軍根本駐紮不下,只能在城外紮營。

到達廣寧之後,建虜上下原本都以為,簡單修整之後,大軍就會前往錦州。

畢竟軍情如火,一日也耽擱不得。

但不想,在廣寧一停就是七天。

別人能等,也不敢詢問輔政王的用兵意圖,豪格卻等不了,他闖進多爾袞的帳中,質問為什麼不立刻進軍錦州?磨磨蹭蹭的在等什麼?難道是要等錦州陷落嗎?

又說,明軍和朝鮮聯軍正在攻打鳳凰城,鄭親王勉強支撐,鳳凰城隨時都可能陷落。十四叔你身為輔政王,率領主力在外,不儘速和明軍決戰,磨磨蹭蹭的到底在等什麼?難道是有什麼圖謀嗎?

豪格脾氣燥,說話難聽,絲毫不給輔政王面子,隱隱指責多爾袞是權臣,有不臣之心,多爾袞身邊的近衛都變了臉色,但多爾袞卻是心平氣和,他平靜的向豪格解釋,只所以駐兵廣寧,乃是為了等待喀爾喀蒙古的確切消息,喀爾喀蒙古如果來,我們有來的打法,如果不來,我們也有不來的打法,在沒有喀爾喀的確認消息之前,還不宜向錦州進軍。

至於錦州,本王同樣也是心憂如焚,但打仗急不得,尤其這一次我大清精銳盡出,更是不能馬虎,又說明軍雖然重重包圍了錦州,但錦州城池堅固,更有火炮無數,明軍不敢輕易攻打,錦州存糧三個月,如果節約使用,支撐五個月是沒有問題的,甚至可以更多,因此救援錦州的時間依然還充足,不需要著急。

最後,多爾袞又說了鳳凰城的戰事,他聲音肯定地說道,他相信以鄭親王之能,一定能守住鳳凰城。

我對鄭親王有信心,希望肅親王你也能對鄭親王,對大清有信心。

「好啊,這是你說的,如果鳳凰城有失,我看你怎麼辦?」

豪格被多爾袞說的理屈詞窮,最後只能怒沖沖的離去。

「豎子!」

等豪格走後,多爾袞一直隱忍的怒氣終於是爆發,他將手中的茶杯,狠狠摔在了地上。

不過摔完之後,他就又恢複了平靜,和幕僚繼續研討救援錦州之策,彷彿剛才的事情,根本沒有發生過。

……

就這樣,多爾袞在廣寧又等了二十天,一直等到喀爾喀漠北蒙古三部的前鋒出現在廣寧百里之外出現,他才是輕鬆的大笑了起來,雖然比起多爾袞七十天的期望,喀爾喀漠北三部,足足晚來了一個月,但終究是來了。

隨即,多爾袞命令多鐸代替他,親自前去迎接喀爾喀漠北蒙古。

又三天後,喀爾喀漠北蒙古的十萬大軍抵達廣寧,加上隨軍的僕從,一共將近二十萬人,那真是馬蹄滾滾,浩浩蕩蕩,聲勢震撼,隨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