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遼南經略

……

「閣老,遼南經略極其關鍵,我以為非孫白谷不可,但聽陛下的意思,卻沒有打算調孫白谷入京,這究竟是何意啊?」

軍議結束後,倪元璐跟在蔣德璟身後問。

蔣德璟望著前方:「陛下心中怕是已經有了人選……」

「誰?陳玉鉉嗎?」倪元璐道。

陳奇瑜,字玉鉉。

蔣德璟笑一下,沒有回答,而是換了一個話題:「戶部怎樣,錢糧籌集可能按時完成?」

說到錢糧,倪元璐立刻憂愁了起來,嘆道:「這兩年我大明歲入雖然有所好轉,但府庫並不充盈,前年烏克尓河之戰,去年河套之戰,今年又要預備金州旅順之戰,只搬空府庫是不夠的,怕又得向中央錢莊求借了。」

首輔蔣德璟沉思說道:「那也得借。金州旅順是關鍵之戰,只要取了金州旅順,建虜就再沒有精力顧及寧遠了,因此,無論如何也得將這些錢糧湊出來。」

「是。但光借也是借不夠的。還要請閣老在陛下面前懇求,請陛下從內廷庫多撥付銀兩。」倪元璐求道。

蔣德璟點頭:「我自會去說。陛下不是吝嗇之人,更有遠謀,估計戶部所缺的銀兩,他可能已經準備好了。」

兩人一邊說,一邊遠去。

……

而關於遼南經略的人選,內閣和軍機眾臣也分別都有推薦。在隆武帝明確表示,暫時不會動用孫傳庭之後,多數都以陳奇瑜為第一。

……

正月十六。

李定國離開京師,正式前往喜峰口,赴任大寧總兵一職,因為大寧城還在選址,修建還沒有提上日程,所以李定國暫駐喜峰口,除了出擊喀喇沁的五百精銳騎兵,兵部又調了五百新騎兵、一千新步兵,加上牆子嶺原先的舊部,李定國可調遣的人馬,大大增加。

不止如此,朝廷改原密雲巡撫楊蕙芳為大寧巡撫,和李定國文武繼續配合——不止配合李定國,楊蕙芳還有更艱巨的任務,那就是要在喜峰口之外,修建城池,開墾田地,遷移百姓,試行軍屯,將喜峰口之外的幾百里之地,真正變成漢人聚居的土地,就如後世的承德、隆化、平泉等地。

當然了,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才能完成。

李定國離京前,曾經覲見隆武帝,雙方又一次深談,隆武帝除了勉勵李定國在喜峰口練出強兵,威懾蒙古,為收復遼東做準備之外,也就眼下的寧遠局勢,金州旅順的攻擊和守衛策略,詢問李定國的看法。

……

翊坤宮。

淑妃李湘雲正在托腮發獃。

宮中一年多,成為娘娘也三個月了。她時而歡喜,時而憂慮,最近幾天,腹中的小人兒越發的不安分,總是亂踹,她歡喜多了起來,開始憧憬小人兒的出生,但今日聽聞哥哥離京,她忍不住又憂慮了起來。

過去她不是這樣的,怎麼懷孕之後,總是多愁善感呢?

「這宮中真是煩悶的很,要是我也能去大寧衛就好了……」李湘雲悠悠嘆

……

寧遠。

沒有炮聲也沒有喊殺聲,只有雙方的軍旗在城上城下飄揚。

城頭上,明軍緊張戒備,城頭下,建虜營帳在原野里連綿不絕,如同是一個個白色的小山丘,將寧遠城圍了一個水泄不通。

中軍大帳里,多鐸皺著眉頭,正焦急的往來踱步。

雖然攻下了中右所,但城中糧倉和武庫被燒成了一片灰燼,氣惱之下,多鐸令人將「抗拒大清」的張國忠的屍體剁成了肉醬,扔到了護城溝里,所幸在周邊的警戒城堡里繳獲了一些物資,不然他們真要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而攻下中右所之後,多鐸率軍繼續向前,一直推進到距離山海關不過一百五十里的前屯衛,方才停下了腳步——和中右所一樣,前屯衛也是山海關連接寧遠的重要樞紐,但不同的是,在得到警報之後,前屯衛的守備已經得到了加強,山海關劉肇基連夜派出一千援兵,趕在建虜大軍殺到之前,進入了前屯衛。

見前屯衛堅固,守軍眾多,多鐸沒有強攻,而是圍住了前屯衛,耀武揚威,並且故意做出了防守懈怠的樣子……

這中間,他一直在等待後方的消息。

但最後卻失望了。

——寧遠守軍龜縮於城內,絲毫沒有出城偷取他後路的打算。馬科懦夫,比吳三桂差遠了。

見計畫失敗,多鐸只能選擇退兵——獵人者也是獵物,前屯衛距離山海關極近,是危險之地,他也不敢過於久留。

沿途,建虜軍隊將所經區域,拉網式的清掃,能燒的燒,能毀的毀,總之是要報今年明軍渡海攻擊時的一箭之仇。

也就在撤軍途中,多鐸得到消息,說明國整理兵馬,八個總兵已經準備要出關救援了。

同時的,更有明國三邊總督孫傳庭即將為薊遼總督,並且即將率領三萬秦兵北上的消息傳來。

多鐸心中一喜,啊哈,隆武小皇帝終究年輕,終究是沉不住氣,剛勝了兩場,就得意忘形,想要收復遼東了。

但遼東可不是關內。

來吧,看我大清勇士如何擊潰你!

多鐸原本就沒有撤退的意思,明軍即將大軍援救、孫傳庭為帥的消息,更是刺|激激勵了他。於是他命令大軍將寧遠城團團包圍——因為知道寧遠城池堅固,守軍眾多,城頭更有紅夷大炮助守,所以他並沒有強攻,一邊大張旗鼓,做出攻城的架勢,用氣勢勸降黎玉田和馬科,一邊派人向盛京急傳書信,說明情況,請求十四哥再撥兵馬和糧草,如果明國小隊出關,他會擊敗之,如果是孫傳庭大軍趕到,則請十四哥率大軍支援。

多鐸雄心勃勃的想,寧遠城,未必就不會是第二個錦州!

不想多爾袞卻不同意,說大清兵馬連年出戰,已經疲憊,不宜大戰,遂發來嚴令,說拿下中右所,已經是有功,要多鐸立刻撤兵回瀋陽。

現在多鐸拿了命令,愁眉苦臉,不知道如何是好?

但踱步考慮很久之後,多鐸還是咬牙站住腳步,狠狠說道:「哥哥瞻前顧後,想的太多。漢人說,將在外君令有所不授,既然帶兵出征了,就不能輕易回去!」

……

多鐸抗拒多爾袞的命令,繼續圍困寧遠。

也就在其間,大明京師有喜事傳出。

李淑妃產下一個皇子。

隆武帝十分高興,設宴和群臣同樂。

……

瀋陽。

得了多鐸的回信,多爾袞氣的臉色都青了,多鐸太狂妄了,連他的命令都敢違抗。於是,多爾袞下了一封更加嚴厲的命令,然後交給蘇克薩哈:「你親自去,告訴豫親王,如果不想再做我愛新覺羅的子孫,如果想要將我大清的基業,葬送在寧遠城下,那就不必回來了,否則,令他立刻搬師!」

「嗻!」

但這一來一去,就是二十天的時間,加上多鐸之前拖延的時間,等於三萬建虜兵馬在寧遠城下,足足多停留了四十天,等到蘇克薩哈趕到寧遠,將多爾袞的命令交於多鐸,多鐸不得不撤兵之時,已經是二月末,冰凍的關外大地漸漸消融,隆武四年的春天,踏著急促的腳步,從萬千原野,滾滾而來了。

……

見建虜撤兵,黎玉田和馬科急忙向朝廷報捷。

……

京師。

聽聞多鐸退兵的消息,隆武帝微微可惜,看起來多爾袞的腦子還是很清楚的,他知道,「大清」已經沒有和大明對峙的本錢了,或許他們野戰還強大,或許錦州義州還能為他們提供大量的軍屯,但隨著大明內部流賊的平息,大明的兵馬和錢糧,已經可以全數用在遼東,大明不怕耗費錢糧,「大清」卻已經是耗不起,不止是因為從瀋陽運輸糧草到寧遠不便,更因為他們的府庫已經空虛,已經支撐不起大軍在寧遠的長久支出了。一個不慎就可能是大敗,因此,多爾袞不得不慎重。

多鐸沒有能頂住多爾袞的嚴令,雖然不情願,但最後還是撤兵了。

對大明來說,因為多爾袞的謹慎,迷惑之計沒有起到最好的效果,多鐸只不過是在寧遠城下停留了一個多月,造成的糧草消耗和兵馬疲憊有限。

不過,大明的目的卻也已經是達到了。

原本,多鐸攻陷中右所,已經是有功,對建虜的軍心士氣有所提振,但因為他的固執和不滿足,三萬建虜白白地在寧遠城下受凍了兩個月,很多人凍傷,最後卻又灰溜溜地退走,這剛剛提起的軍心士氣,很快就又消泯於無形了。

論起來,多鐸這一趟出征毫無功績,只是白辛苦一場。

或者說,這就是一場失敗,因為通過此戰,大明已經看到了建虜的虛弱。

「陛下,建虜已經撤兵,對建虜的迷惑之策是否還要繼續?」

「當然要繼續。我們要將建虜的注意力集中到錦州,令他們以為,我大明十萬將士,即將兵出山海關,攻取錦州,如此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