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軍機謀劃

雖有陳奇瑜的反對,朱慈烺還是決定派李岩和李來亨到西北河套。為什麼?

一來,他不覺得李過李岩李來亨會倒向蒙古,並向蒙古人通風報信,李過等人或許痛恨朝廷,但對蒙古建虜同樣也沒有好顏色,這一次,從李過率兵出了長城,和鄂爾多斯部數次纏鬥就可以知道,即便困境之下,李過都不向蒙古人低頭,何況李岩李來亨還帶去了朝廷伸出的橄欖枝?

第二,即便李岩李來亨真的藏有二心,重新歸於闖營,對朝廷也沒有什麼損害,無非就是少了兩個人,但如果他們兩人成功,朝廷多出來的就是河套草原的臂助,一旦孫傳庭兵出寧夏,收復河套,必然有事半功倍之效。

……

「陛下,軍情司薊州急報~~」

正沉思間,忽然聽見腳步聲急響,抬頭一看,負責機密的司禮監秉筆太監于海急匆匆地走了過來,手中捧著一封急報。

「快呈上來!」

朱慈烺道。

田守信接過了,呈送到案前。

朱慈烺打開了看,看完之後,臉色凝重:「多爾袞果然不閑著,今冬果然是要攻我張家口……」

自從李自成身死,張獻忠覆滅之後,軍情司就將主要的注意力轉向了遼東建虜和塞外蒙古,為此,軍情司招募了大量熟悉掌握蒙古語的細作,將他們分散派遣,散播到長城沿線,又在薊州、喜峰口,界嶺口一帶招募放牧的蒙古牧民,使用威逼利誘、給他們金銀的各種手段,吸納他們為大明的眼線,為此,軍情司特地特地成立了三個蒙古分司,分別應對北面的各段長城,今日這一封的密報,就是從喀喇沁蒙古草原發來了,說喀喇沁蒙古得到了建虜多爾袞的命令,已經在整頓兵馬,準備出征張家口塞外三部了。

對於這個消息,朱慈烺一點都不意外,從去年他擊潰阿濟格,降服張家口塞外三部之後,他就知道,建虜不會坐視張家口塞外三部的實力做大,他們是一定要拔出張家口塞外三部,如此才能穩定喀喇沁哈刺慎察哈爾等部,也才能穩定建虜和蒙古的姻親同盟,不然這個看似牢靠的聯盟,隨時都會轟塌。

多爾袞雖然不如黃太吉,但亦是大才,這個道理還是很明白的,因此,九月剛過,他就迫不及待的領兵離開瀋陽,匯合科爾沁,察哈爾,哈刺慎,喀喇沁等漠南蒙古部落,兵發張家口,試圖一舉剿滅張家口塞外三部,也斬斷大明在蒙古草原的燈塔旗幟。

「走,去軍機處!」

放下急報,朱慈烺道。

「是。」

……

在布輦向前,眾人快步疾走之時,坐在布輦上的朱慈烺閉目沉思。

張家口塞外蒙古成為建虜和大明爭奪的目標,一點都不意外,軍情司傳回的情報也極為及時,現在喀喇沁蒙古只是在整兵,預估十天半個月之後,多爾袞親領的建虜主力騎兵就會出現在喀喇沁草原,和喀喇沁蒙古騎兵匯合之後,會一路往西,召集哈刺慎蒙古各部,加上科爾沁和義州的察哈爾蒙古,一起向張家口撲來。

關於建虜這一次的攻擊,軍機處早有沙盤推演,大致估算建虜加上蒙古四部,能動用的兵馬在六萬人左右,兵馬雖然不多,但全部都是騎兵,來去迅速,攻擊如風,這對剛剛反正的張家口塞外三部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只靠他們三部肯定是擋不住的,大明必須伸出援手,給他們以強力的支持。

為此,經過擴編的三千營已經提前移動到了宣府,宣府總兵周遇吉也已經是枕戈待旦,隨時準備出擊。

但這還是不夠的,大明還需要召集更多的援兵……

軍機在朱慈烺的腦子裡面思索,但同時的,關於軍情和諜報工作,亦令他有所思索。

定王作亂時,原軍情司照磨蕭漢俊附亂。當夜大亂之中,蕭漢俊攜帶其家人逃出京師,到現在已經一年多了,原東廠掌刑太監李晃奉命追查蕭漢俊,去往山東也已經一年了,但卻始終沒有查到蕭漢俊的蹤跡,今年三月份,朱慈烺令田守信召回李晃——蕭漢俊的背叛雖然令人失望,蟄伏的聞香教亦讓人有些不安,但和建虜蒙古相比,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威脅,因此,朱慈烺不打算再繼續追查蕭漢俊了,以後能找到其人最好,如果找不到,那就由蕭漢俊去吧。

李晃是永王的人,就司禮監的傳統,是不能被重用的,但朱慈烺想來想去,還是決定給李晃一個任務,以確定他是否真有大才?於是就將李晃派到了長城沿線,專門負責蒙古三司。

從今日急報看,李晃還是稱職的,而李晃在蒙古三司的半年中,共花去了內廷五萬兩的銀子,簡直是花錢如流水,錦衣衛指揮使兼軍情司副使李若鏈有點忍不住,認為李晃花銀子的速度比蕭漢俊還超過、東廠應該節制。

但朱慈烺在看過李晃送來的詳細計畫書之後,還是支持了李晃。

……

軍機處到了,得到消息的諸位軍機大臣連同行走大臣和參贊參政參議已經在殿外迎接。

朱慈烺掃了一眼站在人群最後方的李定國,然後邁步進入殿中。

塞外蒙古的大沙盤去從年就支了起來,所以朱慈烺直接到了沙盤前,望著山勢和草原沉思,諸位軍機大臣圍著他而戰,參政參軍則已經開始進行沙盤推演……

「陛下。」

高斗樞拱手道:「臣以為,不如緊急將張家口塞外三部的部眾和牲畜,全部遷入張家口,於宣府一代安置,如此,建虜勞師動眾,千里來襲,最後卻撲了一個空,徒自浪費錢糧,等建虜撤走了,塞外三部再重新遷到關外也不遲。此正是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之策。」

「怕是難!」

劉永祚搖頭:「蒙古人崇尚勇士,最不屑的就是不戰而逃,進入張家口雖然可以保存實力,令建虜撲一個空,但卻會大大失去蒙古各部,尤其是塞外三部的人心,更何況,塞外三部加起來人口將近二十萬,大部分都是居無定所,最遠的距離張家口有六七百里,而建虜馬蹄急急,轉瞬即到,此時想要撤離他們,是萬萬做不到的,現在命令撤退,不說下面的一般部眾,就是三個蒙古國公也不會輕易同意。」

聽高斗樞和劉永祚說完,諸位參軍參政參議小聲議論,隱隱地,對兩人的建議各有支持者。

朱慈烺沉思了一下,緩緩道:「那就戰,建虜遠道而來,糧草困難,張家口卻只在京師五百里之外,我大明沒有避戰的理由。」

李邦華堵胤錫微微點頭。

「陛下,如果是多爾袞親征,建虜和蒙虜最少能糾集六到七萬的騎兵,我軍兵馬怕是力有不逮啊。」

高斗樞還是憂慮。

現在,因為收編了左營騎兵精銳,三千營的騎兵已經將近四千人,王允成的保定兵和李國英的通州兵,能湊到一千五百騎兵,加上宣府騎兵以及七拼八湊,大明京畿宣府地區能動用的騎兵勉強能有一萬人,張家口塞外三部去年都受到了重創,他們滿打滿算,最多能湊出兩一萬五千騎兵,加起來不到三萬騎。

但建虜和蒙虜最少有六萬騎,就兵力來說,大明處於絕對的下風。

雖然大明現在有強大的步兵,精武營已經具備和建虜主力對戰的實力,但塞外草原廣袤,多爾袞又是用兵行家,他是絕對不會擺開陣勢,和大明對攻的,他一定會發揮騎兵的機動優勢,時進時退,忽現忽隱,用巨大的空間和天然的騎兵戰場來疲憊、割裂大明軍。

這樣情況下,再精銳的步兵怕也難以發揮優勢。

某種意義上講,這次戰役將是一場騎兵對騎兵的大決戰,如果大明勝了,張張家口塞外三部穩如泰山,對大明會更加歸心,建虜在蒙古草原的威望將會一墜千里,哈刺慎喀喇沁察哈爾三部蒙古必然離心,多爾袞深知這一點,因此這一次他絕對不會保留,絕對會使用最精銳的騎兵,衝擊大明的防線,以圖取的一場大勝,穩定蒙古草原和蒙古盟友。

如果說突破長城入塞,在大明地界上燒殺搶掠,經過連續兩次的失敗之後,多爾袞連同建虜親貴都已經失去了信心,不敢再輕易嘗試,但塞外草原,這廣袤的天地,依然是他建虜人和蒙古人的天下,鐵蹄滾滾,無人能擋,這一點,多爾袞還是有絕對信心的。

相比之下,無論朱慈烺本人還是軍機處的諸位軍輔,對塞外騎戰都是深有憂慮的。

雖然說,古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比比皆是,但只所以稱為戰例,就是因為太少,太驚奇,在軍機處成立之時,朱慈烺曾經說過:大國不打無準備、無勝算的大戰,大國不戰則已,既然要戰,就必須要取的全勝。

所謂的準備,所謂的勝算,其實就是兵力、裝備以及後勤補給的巨大堆砌,但是大明浩浩蕩蕩,聚集足夠的兵馬,配備精良的裝備,保證糧餉和後勤,穩紮穩打,步步向前,收復遼東,甚至是打擊更北面的外蒙古以及羅剎國,都是按部就班的事。

後世里,某個超級大國對外作戰就是這種策略,先聚集足夠的兵馬和裝備,然後在短時間之內進行密集打擊,摧毀一個小國,不過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