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6章 薊東

「明國戰馬短缺嚴重,據最新的行情,一匹上好的良馬,在明國境內最少能賣二十兩銀子。普通的劣馬也在十兩銀子以上,過去,明人通過互市能從我大清和蒙古人手中買到一些戰馬,現在斷了互市,戰馬的價錢估計會更高,臣推測,我大清用四到五匹馬換取一名大清勇士,明國絕對會願意的。」范文程道。

黃太吉沉思了一下,微微點頭:「那就四匹吧,如果明國能保證我大清勇士的安全,用一人四馬的價碼將他們換回來,也不是不可以。」

范文程驚訝:「皇上……」

「我大清勇士的性命,何止值四匹戰馬?在朕看來,四十匹都不止。」黃太吉臉色嚴肅:「但這並不是朕同意以馬換人的唯一原因,朕想要的是,清明兩國,共存共榮,這一點,你要和明國使臣說清楚。」

范文程目光一閃,明白了黃太吉的意思:「皇上是說,重啟議和?」

黃太吉微微一笑,點頭道:「是的,你告訴明國使臣,我大清願意交納的戰馬,並不是贖金,而是誠意,只要明國承認我大清現在的疆界和勢力範圍,以錦州為界,我大清願意和明國永結盟好,互不侵犯!」

范文程先是驚疑,隨即便明白黃太吉的意思了。

去年入塞失敗,多鐸損兵折將,明國又關閉了邊境貿易,今年大清國的物資必然會出現短缺,大清自己還好,有過去的積蓄,尚可以支撐,但廣袤的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八旗,因為沒有積蓄的習慣,今年的生計肯定是要出現問題了,大清雖然可以支援,但畢竟不是根本之計,從長遠講,還是要從大明掠奪,加上大清上下,對去年的入塞失敗都耿耿於懷,八旗貴胄們一個個都恨得咬牙切齒,嚷嚷著要再次入塞,所以今年入冬之後,大清再一次興兵入塞,一雪前恥,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作為大清的掌舵人,黃太吉特意在殿中懸掛了一幅明國地圖,沒事就站在地圖前面觀摩,絕不是為了和明國議和,而是為了征伐,

所以很明顯,黃太吉所謂的「談和」,不過是迷惑明人的一種手段罷了。

談和,根本是談不成的,不說明國那些「剛硬」的士大夫,只說崇禎帝就不能接受「以錦州為界」的恥辱,這一點,黃太吉和范文程都是心知肚明,但他們還是要提出,原因很簡單,如果明人忽然開了竅,願意談和,大明邊境守軍鬆懈了,今冬大清入塞,必然會事半功倍;如果明國不同意議和,大清正好可以為借口,佔據道義上的高點,再一次興兵入塞。

黃太吉並沒有直說,但范文程卻清楚明白他的意思。

黃太吉從御案後面踱了出來,來到懸掛在殿中那幅巨大的《明國地圖》之前,站定腳步,目光直直盯著長城沿線,聲音沉沉地說道:「朕剛才和你所說的,都是我方的底線,你掌握節奏,和明國使臣慢慢談,收斂曹變蛟等人屍骨的事情,可儘快答應,給明國一個好印象,緩和氣氛,也展現一下我大清的氣度。但戰馬換人、還有阿巴泰之事,卻需要斤斤計較,分毫不讓,如此才能令明國使臣相信,我大清確有換人的意思,也才有拖延的借口,等談到十月份,再答應他們的條件,順勢就可以談議和……」

范文程明白了,十月份之後就是十一月份,那時正是入塞的時間點——雙方和談正在進行中,此前大清展現出了相當的誠意,或多或少,明國都會有一些麻痹,而這時,大清鐵騎忽然出現在了長城之下……

明國的慌亂,可想而知。

范文程明白了,跪安退出。

黃太吉卻依然還站在《明國地圖》之前,久久不動……

瀋陽城西驛館。

明使所在地。

一輛馬車從驛館對面的街道上經過,一名護衛的家丁,轉頭不經意的看了驛館一眼——和表面的平靜不同,他心中藏著無比的膠著——大明使臣到瀋陽兩個月了,但他卻始終想不出合適的辦法靠近和聯繫,一旦和談生變,大明使臣離開瀋陽,他再想要聯絡,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

就在黃太吉「算計」大明的同時,大明太子朱慈烺也在絞盡腦汁的應對建虜可能的「算計」,面對今冬建虜大概率會傾巢而出的入塞,除了加強京畿防務和構建第三道防線,朱慈烺要做的另一個準備,就是在敵後開闢第二戰場——當建虜大舉入塞,殺到大明京畿之時,大明的精銳部隊乘船渡海,在建虜的腹心後背狠插一刀,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令建虜也嘗一嘗,老家被掀翻天的痛苦。

而要達成此種戰略目的,除了時機的選擇,更重要的是,派出的兵馬必須是一支敢深入敵後、敢打能殺的精銳,如此才能保證行動的成功。

就像己巳之變,建虜第一次入塞之時,黃太吉率領的,就是建虜當時全部的精銳兵馬。

雖然朱慈烺撫軍京營,整飭兵馬,京營戰力已經大大提升,但論起到建虜後方燒殺搶掠,京營卻是做不到的,此一重任,非得交給大明最精銳的騎兵部隊,關寧鐵騎不可,而現在已經是四月末,距離十月不過半年,如果真要使用關寧鐵騎,吳三桂他們現在就必須開始準備了,於是在京畿棱堡的修建和各地城牆的加固增修都穩定之後,朱慈烺覲見父皇,提出要秘密探訪寧遠,向吳三桂等人曉諭「跨海攻擊」的命令,令關寧鐵騎早做準備,同時也是實地勘察,看關寧鐵騎究竟能不能承擔起這般冒險的重任?

為防被建虜姦細探知,此次寧遠之行,必須秘密行事。

聽完太子的請求,御案後的崇禎帝望著太子,久久不說話,

朱慈烺心頭微微忐忑,心說父皇這是怎麼了?難道是我哪一句話說錯了,惹得他不高興了嗎?呀,不高興是小,否認我的提議是大啊,如今已經快到五月,令吳三桂整頓兵馬,準備冬季渡海攻擊,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可容不得耽擱啊。

「准,早去早回吧。」

崇禎帝略帶疲憊的聲音,從御案了傳了過來。

「謝父皇。」

朱慈烺心中喜悅,向崇禎帝行禮,等直起身時,發現崇禎帝的臉上,竟然少有的露出了一絲笑——帶著欣慰,又微微有點歉意的微笑。當和朱慈烺目光相對時,又迅速收斂笑容,變的嚴肅無比。

朱慈烺微微一愣,隨即明白,崇禎帝並不是對他的話語不滿,而是父子親情,對他往來奔波有所疼惜和歉意……雖然有刻薄寡恩的名聲,但崇禎帝對他這個兒子,還真是好啊。念及於此,朱慈烺心頭涌過暖意……

第二日清晨,天不亮,朱慈烺就在武襄左衛的護衛下,悄悄出了京師,往山海關寧遠而去。

沿途,朱慈烺雖然沒有停馬駐足,但卻也不忘仔細觀察民情,去年建虜入塞之時,薊州以東到山海關的區域,百姓全部撤走,施行堅壁清野,不給建虜留一粒糧食,以至於四百里之內沒有人煙,建虜興沖沖的破關而入,卻發現他們面對是一片死寂,沒有人,沒有糧,連天上的飛鳥好像都不見了,惱怒之下,建虜將經過的村莊全部燒毀,今春百姓回歸鄉里,發現村子已經變成了廢墟,無以居住,但百姓們沒有抱怨,相反還有慶幸,因為如果不是朝廷提前通知,強迫他們遷走,現在他們的屍骨怕是已經被掩埋在了這一堆的殘磚碎瓦之下了。

百姓們很快就投入到家園的修復和春耕春播之中,加上春回大地,綠意昂揚,朱慈烺一路疾行所看到的,都是勃勃生機,心中不禁感嘆,大明百姓或者說華夏王朝的百姓,真的是全世界最吃苦耐勞的一個族群,但使不是到了山窮水盡、不反抗就會被餓死的極端境地,他們是絕不會跳起來造反的,所以真的不能對百姓苛責,實在是因為大明朝的財稅政策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畸形,國家把全部的負擔都壓在了最底層的百姓身上,有錢的富商和有權的士紳卻不用為國家財稅付出,豐收年還好,一旦發生連續的災變,百姓們交不上糧,國家財稅的破產,天下大變也就是預料中的事情了。

這一世一定要改變。

路過遵化時,朱慈烺在城下停了一刻鐘,望著眼前這座薊東要塞,眼中微有感嘆。

己巳之變時,一代名將趙率教率領四千精騎兵日夜兼程,馳援京師,本已經就兵困馬乏的他們,在遵化附近遭到了建虜重兵的伏擊。而在這之前,不論是三屯營還是遵化守將,都拒絕他們入城休整的請求,以至於這一支精銳之師,不得不在筋疲力盡的情況下和數倍的建虜騎兵血拚,最後全軍覆沒,趙率教戰死軍中,三屯營和遵化也先後失守,但使遵化和三屯營的守將稍微靈活,准趙率教入城休整,形勢又何至於變成這樣?

但外軍不能入城,是大明朝廷的規制,除非是朝廷旨意,否則兩地守將還真不敢放趙率教入城。

這是惡政,必須改。

在去年冬季的戰事中,大明成功的擊退了建虜的入塞,當時朱慈烺就已經巡視過了一遍,但薊州是軍事重地,此番再來,朱慈烺還是不敢大意,但凡路過長城礙口,他都會短暫停留片刻。

薊鎮乃是京師北面的屏障,關隘密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