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5章 識人之術

六個千總隊,將近九千人,人人面色黝黑,身體強壯,全身甲胄裝備齊全——畢竟是京營,皇帝陛下的親兵,在太子撫軍、朝廷全力支持的情況下,兵強馬壯也不是太意外的事。真正讓左良玉震撼的是,他從這九千人身上,看到了一股精銳之師才會有的膽氣!

所謂膽氣,就是敢拼敢殺,蔑視敵人的一種傲氣。

俞大猷曾說:教兵之法,練膽為先;練膽之法,習藝為先。藝精則膽壯,膽壯則兵強。

藝高人膽大,兵強誰也不怕。就是這個道理。

只有操練刻苦、技藝高超的百勝之軍,膽氣才會充盈。一聲令下,必勇往直前,無人能當。沒有本事的弱兵,遇上強敵,不等交手就會心生畏懼,喪失了膽氣。膽氣沒有了,身手必然畏縮,陣列必然不固,那麼戰敗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左良玉帶兵十幾年,對膽氣兩個字最為了解,膽氣沖壯之時,他一千騎兵能將幾萬流賊殺的落花流水。膽氣疲憊,被流賊之勢驚嚇之時,即便幾萬的官軍也會被嚇得毫無鬥志,不得不望風而退。襄城之戰就是如此,他並非不想救汪喬年,只是流賊十幾萬,聲勢太過盛大了,還未交戰,他部下就都面露懼色,人人都想逃走,這種情況下,即便他強令出戰,等待他的也不過是一場敗仗。

關鍵原因,還是兩個字:膽氣。

別人不知道,但左良玉自己心知肚明,他麾下雖然有十萬人馬,但有膽氣,敢拼敢殺的精銳,也不過一萬左右,剩下的人大部分都是湊人頭,讓他們錦上添花,追殺一下敗兵還是可以的,令他們攻堅,或者是血戰,根本就是緣木求魚。

「太子所練都是新兵,怎會有如此的膽氣?」

左良玉心中驚異不已。

驚異之後,左良玉心裡的傲氣一下就削減了不少。對魚台縣之戰的勝利,也就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原來,朝廷也是有強兵的。

而這正是皇太子的用意,用精武營的氣場壓一壓左良玉的傲氣,同時也給其他總兵更多的信心。

精武營之後就是拉著輜重軍需的馬車大軍,由右柳營一萬一千名將士護衛,整個車隊綿延十幾里,從東門口一直到原野的官道上,虎大威等總兵立刻就興奮起來,看來太子殿下不但是帶來了七十萬兩的餉銀,各種軍需糧草怕也是有不少啊,大明軍隊最缺的是什麼?不是人,而是糧餉和軍需,太子帶了這麼多輜重,各部後勤可以無憂了。

護衛輜重的右柳營雖然沒有精武營精銳,但看起來也是可戰之兵。

輜重之後,眾總兵又看到了一個驚奇。

那就是神機營的大炮。

此次出京,在太子的命令下,李順將神機營的一百多門各式佛郎機炮全部都拉了出來,分裝在了一百多輛馬車之上隨行助陣,小的單匹馬,大的雙匹馬,從京師到山東又到河南,一路都是平原地形,走的又都是官道,因此行進速度一點都不慢。

神機營副將李順親自押著將近一百輛的彈藥車。此次出京,太子有嚴令,彈藥如果出了問題,唯他李順是問。因此這一路而來,李順戰戰兢兢,始終不敢離開彈藥車的左右,即使是安營紮寨,他也要把軍帳立在彈藥車的旁邊。

開封之戰,火器是致勝的關鍵,而火藥是火器的根本,因此火藥絕不能出任何的意外,太子知道李順是一個膽小謹慎的性子,將看守火藥的重任壓到他的肩膀上,正是合適。

此時李順正滿頭大汗的騎馬巡視。

他已經很多年沒有出京了,這種帶著大炮奔波千里的辛苦,更是生平第一次經歷。疲憊中有些惶恐,但又有些興奮,他深知這一百門火炮的威力。一旦在戰場上擺開了,對流賊展開轟擊,絕對能給流賊造成巨大傷亡。一旦有了戰績,他李順不就有功勞了嗎?

其實楊文岳軍中也有火炮,不過數量不多,只有三十多門左右,且都是射程不到兩百步的小型佛郎機炮。大明內憂外患,而外患重於內憂,因此朝廷造出來的大型火炮,百分之九十九都送到了遼東,畿內平叛的官軍很難拿到新式武器,連開封這樣的大城都沒有資格安置紅夷大炮,只有一些老舊的佛郎機炮和虎蹲炮。

當看到神機營的火炮時,保定總督楊文岳是最激動的,他麾下的標營全部都是車營兵,以火器為主,但火炮數量嚴重不足,火槍質量也沒有什麼保證,加上成軍時間不長,士兵們操作不夠熟練,戰力一直都不高,到了戰場上,時時需要虎大威的保護。如果能和神機營相互配合,有神機營的火炮相助,軍營兵的戰力必然能提高不少。

神機營一百門的火炮給了眾人極大的信心,從丁啟睿楊文岳一直到方國安楊德政,所有人都在暗暗點頭,對開封之戰的前景,都有了不小的憧憬。

神機營之後,是打著「工」字旗的工兵營,見到一個個扛著鐵鍬鐵鎬,但卻精神抖擻的農民,眾人都是吃驚,軍中有民夫不奇怪,但打著旗號,還能保持基本隊列的民夫就少見了。

工兵營之後,一百精銳騎兵護送著七八輛馬車出現,丁啟睿等人以為是太子車駕,急忙上前迎接,一問才知道不是,馬車中所坐的乃是京營的軍醫。什麼?軍醫坐馬車?丁啟睿等人都是驚異。在古代社會,醫生在三教九流中屬於是中九流,地位雖然還可以,但軍醫坐馬車,享受尊貴待遇,卻是大明軍中從來都沒有發生過的事情,為軍醫配置馬匹已經是了不起的事情了,想不到太子居然為軍醫配備了馬車,還有精兵護衛!

丁啟睿和楊文岳相互一看,楊文岳輕輕道:「太子殿下非同常人,心思非我等所能揣測。」

軍醫之後,太子終於出現了。

沒有打「代天出征」的大旗,四百武襄左衛的精銳騎兵和八十名錦衣衛護衛著一個銀盔銀甲、玉面朱唇的少年和一名穿著大紅袍服的文臣在前方出現。此外還有幾名勁裝武將和一些身著儒衫的文士幕僚隨行。而太子的馬隊之後,三百名騎兵正在遠處游弋,顯然是斷後之兵。

當太子馬隊遠遠出現時,田守信和佟定方立刻帶著一百武襄左衛迎了上去,丁啟睿楊文岳和左良玉等人也急忙步行上前,向太子殿下行禮。「臣丁啟睿楊文岳左良玉虎大威……拜見太子殿下。」

朱慈烺坐在馬上,望著跪在馬前的一眾文臣武將,從丁啟睿楊文岳,一直到左良玉虎大威。雖然沒有見過面,但從年紀和袍服卻可以分出幾人的身份,丁啟睿是督師,身形較為圓胖,楊文岳卻是瘦高,左良玉是平賊將軍,披掛的甲胄明顯比虎大威更精美。

已經是夕陽西下時,落日的餘暉撒滿了大地。文官武將跪在馬前,盔甲官服在夕陽下泛著不同的光澤。

「讓諸位久等了,都快起來吧。」

朱慈烺翻身下馬,滿臉微笑的親自攙扶。

丁啟睿等人都是受寵若驚,用眼角的餘光偷覷太子的面容,但卻也不敢多看。

兩個文臣也就罷了,朱慈烺只是朝他們微微一笑,等到左良玉和虎大威時,朱慈烺卻是仔細觀察。就像史書記載的那樣,左良玉是一個紅臉長身的漢子,有一把漂亮的大鬍鬚,目光冷靜,滿臉滄桑,即使面對他這個皇太子,也沒有顯露出太多的激動之色,顯然是一個城府極深的人,然他卻不識字,日常文書都需要幕僚念給他聽,看起來,一個人有沒有謀略,跟讀書多少並不一定有直接的關係,天賦或許更重要。

「崑山將軍快起,久仰將軍之名,今日總算是得見了。」朱慈烺笑。

左良玉字崑山,上級長官稱部屬的宇,表示親切和客氣。

左良玉終於是動容了,能得太子殿下這一句話,那是多大的榮寵啊,再有城府的人,也是要激動了,何況面對太子的誇讚都不激動,太子豈不是要懷疑他的忠心?因此不論真假,他都必須激動。

左良玉激動的又要下跪:「殿下謬讚,臣愧不敢當。」

朱慈烺連忙扶住他:「崑山將軍不必大禮。」轉頭對後說道:「若谷先生,你當日提攜崑山將軍,怕是也沒有想到,崑山將軍會有今日之成績吧?」

聽到「若谷」兩字,左良玉吃了一驚,急忙抬頭向太子身後看去,只見一名身材瘦高,鬚髮斑白的老者從太子的幕僚群中走了出來,向太子拱手行禮。

不但左良玉,丁啟睿和楊文岳也都看到了,丁啟睿忍不住失聲道:「侯司農?」

原來是前戶部尚書,因為軍糧舞弊案被撤職下獄的侯恂侯若谷!

戶部尚書別號大司農。

侯恂是侯方域的父親,照太子和侯方域的約定,只要侯方域燒了歸德的糧,太子就負責營救侯恂出獄,侯方域做到了,太子當然不能食言,臨出京前,他向父皇請命。崇禎帝正在興頭上,對兒子的請求無不準予,而且他也明白兒子請赦侯恂、激勵左良玉的用意,於是准奏,侯恂得以出獄。不過崇禎帝並沒有赦免侯恂之罪,只准他到太子軍中戴罪立功——這還是崇禎的帝王之術,雖放了侯恂,但還是系了一根繩,一旦侯恂不能有所表現,崇禎帝一怒之下,說不定又會將侯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