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9章 父子不疑

另一例子就是太子南巡,只因為光時亨一句:奉太於往南,諸臣意欲何為?欲效唐肅宗靈武故事乎?群臣不敢再言,崇禎這個當父皇的,居然也默不作聲,史書雖然沒有記載崇禎帝沉默的原因,但擔心太子南遷之後會對自己的權威造成影響,應該是一部分的原因。

簡單講還是兩個字:疑心。

這幾日崇禎帝反覆的想,又將王德化的密折仔細的看了兩遍——短短一個月里,太子朱慈烺和陳新甲密會五到六次,和吳甡在酒樓密會一次,雖然有撫軍的職位,和兵部的兩位大人見面並無不可,但崇禎帝的心裡卻總是籠罩著一片陰雲——春哥兒這是幹什麼?有事不通過我這個父皇,直接找兩個兵部欲意為何呀?

不過崇禎帝依然不相信皇太子會結黨。

大明朝體制使然,皇太子沒有結黨的必要。

何況他是看著朱慈烺長大的,朱慈烺性聰慧,心思單純,又剛剛十五歲,絕不會有權謀之心。

不相信太子結黨,但心裡的陰雲卻又驅散不了,因此崇禎帝越發的焦躁,時不時就發脾氣,嚇的內侍無人敢靠近。

「陛下!淮安急報!」東廠太監王德化急步走了進來,手裡捧著最新的塘報,交到崇禎的御案前。

崇禎帝展開看過,眼中有欣慰,點頭道:「史可法還是有幹才的……」放下塘報,目光落到王德化的額頭上——王德化額頭上有血疤,那是前兩日在御前密報太子有黨,龍顏震怒,他磕頭請罪,用力過巨所至。崇禎帝當時暴怒,現在卻變成了感動:王德化還算是一個忠心的奴婢,換作別人,未必會把皇太子和陳新甲和吳甡交往過密的事情稟告於我。

心中有感動,崇禎帝聲音稍微溫暖了一些:「塘報交給內閣,由內閣處理吧。」

「遵旨。」

王德化躬身,低著頭。

崇禎帝想了想,問:「東廠在太子身邊有幾人?」

「一人。」王德化回答。

崇禎帝淡淡道:「有點少……」

王德化眼角微跳,他已經明白崇禎帝的意思了。

信王府。

得到淮安傳來的好消息,朱慈烺心裡的那塊大石頭終於是放下了。

塘報寫的比較簡單,沒有提到李邦華,所以朱慈烺把所有功勞都算在了史可法的頭上了。

史可法,終究是沒有讓我失望,還是可以大用的。

朱慈烺很欣慰。

很快,史可法請罪的奏疏送到了御前。

事先沒有預防,平亂的過程中死了幾十個百姓,幕後挑事的奸商也沒有全部抓獲,漕運總督史可法自認不稱職,請朝廷降罪。

朝廷當然不會降罪,勉勵了一番,此事就算是過去了。

淮安騷亂影響深遠,原本各地的富豪鉅賈們都蠢蠢欲動,想要通過聚眾示威的方式,逼迫朝廷收回厘金稅,但淮安騷亂之後,他們一下就老實了——淮安騷亂平息之後,幕後指使者之一的淮安首富徐旭東獲罪下獄,家產全部被抄沒,據說是崇禎帝親自下旨的,厘金稅雖然肉疼,但抄家下獄的結果卻更加悲慘,兩廂一比,商人們哪還敢鬧事?

淮安騷亂平息,厘金稅成功上路,朱慈烺心情大好,嘴裡哼著內侍們聽不懂的流行歌曲,從鄧麗君的甜蜜蜜一直唱到今天是個好日子,旁邊小太監偷笑,被田守信狠狠一眼瞪過去。

下午,湯若望求見。

原來,那一本義大利文的炮兵實用手冊他已經翻譯完成了,今日特來獻給朱慈烺。

朱慈烺大喜,湯若望真是一個寶啊。

和湯若望見面,感謝他之後,朱慈烺邀請湯若望到城外的神機營走一走,湯若望是鑄炮好手,邀請他到神機營,現場看一看神機營的大炮,提提意見,指指毛病,對炮營建設有莫大的好處。

湯若望欣然從命。

兩人一路同行,除了討論火炮,也討論棱堡的修建。

棱堡是唯一能抵擋紅夷大炮轟擊的城防建築,如果想要穩固京畿的防守,或者未來進軍遼東,棱堡的建設都是必不可少的。

湯若望很健談,有時候還帶著一點幽默,令朱慈烺不時大笑。

歷史上,湯若望的名字很多時候都是跟徐光啟聯繫在一起的,不論火炮或者是棱堡,都離不開徐光啟的名字,談著談著,湯若望忽然紅了眼眶。倒不是為了徐光啟,而是為了徐光啟的學生,也是他學生的原登州巡撫孫元華。

孫元化,字初陽,號火東,上海川沙縣高橋鎮人,天啟間舉人,是一位真正的西洋火炮專家。師從徐光啟學西洋火器法,孫承宗薦為兵部司務,後在邊境築台制炮,進兵部職方主事。

孫元化有超越同僚的戰略眼光。他清醒的認識到,在冷兵器的較量中,明軍包括聲名在外的遼東鐵騎已經不是八旗軍的對手了,只有依靠先進的科技裝備才能遏制建虜的進攻。

這一建議,得到了朝廷的支持。

崇禎三年,孫元化在登州組建新軍,不但聘請葡萄牙人鑄炮,還花費重金邀請澳門的精通大炮戰術的葡萄牙炮兵軍官到登州做教官,傳授使用、保養、西洋大炮的方法。明朝的兵錄記載,孫元化從西洋學會了拋物線的計算方法,利用參照物測量距離,再通過射角的改變,就能大幅提高火炮的精準度。

孫元化培養了一批明朝自己的火炮手,讓登州成為「東陲之西學堡壘」。

此外,孫元化還編著了我國第一部炮學專著《西洋神機》

可惜啊,孫元化雖然是一個技術專家,但卻不是政治家和軍事家,更不識人心,他辛辛苦苦,朝廷投入八十萬兩銀子組建的新軍所使用的軍士,都是孔有德等人從皮島帶回來的毛文龍舊部。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海盜、礦工、囚徒出身,雖然打仗很勇猛,但個人素質、修養、道德都比較低下,不知道民族大義,不懂儒家忠義道理,只顧他們自己的利益,導致反覆無常,一旦產生不滿,立刻就叛變當漢賊,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其實,也有人勸說過孫元化,但孫巡撫總是抱著以誠待人的態度,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為理由而置之不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