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想消停?別做夢了!

趙武為什麼能夠成為晉國的「常務卿大夫」之一?絕不是單純因為呂武給進行了推舉。

根本原因在於趙武身上的血脈!

在這個王侯將相有「種」的年代,說白了就是階級形成了固化,某個誰是什麼階級,不犯大事為前提,兒子也會是什麼階級。

值得慶幸的是,當前時代由下往上的通道沒有被完全堵死,尤其是在晉國這邊有能力就能改變自身的命運。

這個是軍果主義國家通常會有的一種特色了,用軍功晉陞自己的階級,從而也等於改變了命運。

事實上,無論贊同還是反對,軍果主義國家就是最容易發生階級變動的國家體制。

上一刻某個家族牛掰到不行,下一秒身死族滅。大多數是因為軍事行動失敗遭到的懲罰,極少數是因為過於囂張跋扈被聯合起來弄死。

普通人在戰場立功,哪怕一次兩次沒有獲得爵位,財帛方面多少也是會有一些。而這是軍果主義國家制度決定了的結果,與上位者大方或是吝嗇無關。

畢竟,一個真正走軍果主義路線的國家無法避開「賞與罰」的這一套規則。

當然了,一樣是軍果主義國家,晉國只能算是一種「初代」版本,歷史上的秦國才將軍果主義制度推行到了一種極致。

趙武因為血統佔便宜,本身就有為「卿」的資格,以至於呂武動了動嘴巴就順勢上位了。

韓氏則是因為騎牆,背叛了貴族階層不提,又讓國君感到極度的失望,失去卿位也就屬於一種理所當然。

發生在趙氏和韓氏身上的事情,很難發生在其餘的諸侯國。

在很多的諸侯國,階級固化的程度遠遠超過晉國,是那種真正意義上「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子打地洞」的程度。

嚴重到什麼地步呢?貴族永遠都是貴族,哪怕犯了錯律法也無法處置;普通人永遠就是個普通人,哪怕是立下逆天的功勛,別想著能夠翻身。

後世的儒教追求的是什麼?其實就是「只上不下」的那種階級固化。

當然了,儒學是儒學,儒教是儒教,兩者存在區別。

儒學大概是從孔子建立,一直傳承到隋唐時期。

然後,儒學到唐朝中期才真正意義上的得勢,又在有宋一朝轉變成為儒教。

成立儒教之後,「刑不上大夫」就成為一種潛規則,犯錯的懲罰是換個地方做官,走一地禍害一地這麼爽的公費旅遊,士大夫不飄,誰飄?

什麼?不是西漢就搞獨尊儒術嗎???

西漢是為了形成思想統一,儒學中的公羊學派符合漢帝國的需要,算是一種學術,又向社會宣傳和推行「大復仇」的主義。

而事實上,儒學只是漢帝國的一種「包裝」,搞的卻是「儒皮法骨」那一套。

漢武帝需要的是「大復仇」主義來統一國家人民的思想,哪一個學派搞出這一套,又有利於帝王的統治就會受到青睞。

說白了就是,願意當狗就趴下,朕給養了!

其它學派或許願意,沒Get到漢武帝的基點。

學儒的董仲舒願意,並且也Get到了漢武帝想要的,將儒學打扮成為美人,眼巴巴地送到帝王的床上去了。

真實情況是什麼?從漢武帝再到漢宣帝,朝堂中儒家的人少之又少。

如果真的要用儒學治國,朝堂上沒幾個儒家的人,算是一種看重嗎?

儒家初次被帝王大肆充斥朝堂是從漢元帝開始,並且儒家第一次掌控國政就玩崩了。

而漢元帝早就遭到了漢宣帝的警告,可惜的是這孩子被儒家忽悠瘸了。

「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言猶在耳!

唐太宗需要討好儒家,用以讓自己的帝位坐得穩當,帝後齊上陣之下,李大帝寫了《帝范》,長孫皇后則是寫了《女則》,討好手腕之高遠超想像。

儒教能在有宋一朝稱霸朝堂的根本原因是五代十國的武人太能作了,引起了社會的全面反彈。

再來就是,趙宋開國皇帝欺負孤兒寡母上位,後繼更是兄弟間玩了一手燭影斧聲,皇帝哥哥有冊立太子,不管皇帝哥哥怎麼死的,兄終弟及那一套是胡人才會玩的。

弟弟成了皇帝,內在的背景故事比「父慈子孝」與「黃袍加身」要不堪一萬倍,不討好那些「口舌」和「公知」怎麼行?

玩了一手驢車漂移的高粱河車神的選擇是沒下限進行討好,開啟了有宋一朝高薪奉養的歷史。掀開了來講,高粱河車神乾的就是在收買掌握輿論的那些人。

觀看史書會發現一點,大臣與權貴最喜歡那種本身自帶黑點的皇帝了,後來變成儒教喜歡侍奉這樣的君王。

為什麼?只因為有黑點才好控制呀!

儒教追求的階級固化在春秋是一種常態,呂武就是受益者之一。

如果沒有國君搞事,呂武其實就該進入到寫書階段,想著創造出什麼學說,一再對社會進行試探,想要開始挖階級固化的牆角了。

為什麼呂武之前不幹?需要看的是他以前什麼地位,陰氏又是什麼實力,再反過頭來看看目前的地位和實力。

有些事情,想干需要有一副好身板,沒那個身板硬要去干那事,事情沒辦成不說,一巴掌被拍死了。

作為階級固化受益者的呂武怎麼會想到挖牆腳?他不是出於什麼高尚的理念,什麼改變階級固化使社會進步,成為一位光耀萬古的偉人,啥啥啥之類的,單純就是那麼干對陰氏有好處。

呂武活得很現實,一切的出發點都是努力得到想要的,並不是一開始就奔著成為偉人而去。

如果有哪一天呂武成了偉人,一定是後世的史學家用錯誤的方式研究了歷史,硬生生地給「先人」套上各種榮譽。

軍功爵的獎勵制度方面,呂武已經抄了商鞅的作業,沒頒布實施而已。

一旦軍功爵制度實施,其實也就等於是開創了全民私有制,給當前社會製造了一股滔天的泥石流。

現在能夠擁有財產是哪些群體?至不濟也要是個國人。也就等於數量佔了最大的所謂屬民,他們實際上沒資格擁有屬於自己的財產,連他們都是貴族的財產。

呂武搞那一套必然收買治下民心,近一步解放和增加生產力,會不會得罪其餘貴族,則看他的嘴巴到底能說會道到什麼程度。

歷史上,類似的制度改革發生在戰國初期,進入戰國中期則是「窮則思變」橫行的時代,哪個國家的群臣不想搞變法就是等於在混吃等死,會嚇得國中發生嚴重的逃亡潮。

呂武一直在進行「採風」,親自去到哪個國家,會儘力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問一問有沒有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

更多的時候,陰氏的人外出走商,一樣會進行「採風」。

這麼做是幹麼?不去了解當代,拍著腦袋就想搞學說,不擔心「水土不服」嗎?

任何的制度都必須符合當代的實際需要!

簡單的一個比方,不懂怎麼伺候莊稼,偏偏要求別人按照自己拍腦袋的想像去耕作,是人乾的事嗎!?

呂武所知道的是,目前沒有任何的學說,有也只是一個雛形。

他知道的事情多,跟現代的認很多一樣,也就是都有「知而不精」的毛病,自然而然需要花時間去回憶和記錄,再進行整合邏輯自洽的體系。

為了能使身板變硬,他實際上真沒有太多的時間用來做學問,好不容易以為今年能消停一下,沒想到戰事沒看見影子,國內的事情倒是一件接著一件地來。

「主,智伯近期並未拜訪何人,往之拜訪者亦寡,卿大夫僅有下軍將前往。」成甲原本作為宋彬的副手,後來被呂武安排在『新田』干情報收集的活。

呂武關注智瑩幹什麼?

智瑩可是晉國僅存不多的老狐狸之一,窩在封地不知道在憋什麼壞水,不會無緣無故到「新田」來的。

有些人不出現也就罷了,沉寂了很久又突然現身,不去進行關注該是心多大呀?

程氏與智氏本來就是一夥的。程鄭等智瑩來了「新田」有一段時間才去拜會,裡面絕對有不對勁的地方。

其餘人沒去拜會智瑩的原因則是非常複雜。

以呂武為例,首先是目前高層的形勢非常詭異,再則就是太殷勤會惹人多想。

到了一定的身份地位,幹什麼都會有人盯著,再進行各種各樣的解讀。

很多時候上位者真沒想搞什麼,偏偏總是會被各種花樣進行解讀,著實是令人哭笑不得。

然而,那就是人們為什麼想成為上位者的動力之一。

最為值得重視的是,智瑩本身沒表露什麼信號,誰都不知道他來「新田」做什麼,哪個敢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湊上去?

呂武想到了什麼,要開口問之際猛然間意識到成甲離開,屋裡就只剩下自己和負責伺候的小白和小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