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戰略層次的碾壓

呂武到底是在搞什麼幺蛾子?

其實也沒什麼,他在搞的是秦國以及一眾看熱鬧之人的心態,再來是近一步削弱秦國的國力。

原先在「甘泉」駐軍,以現在的習俗,軍隊不可能參與勞動,隨軍的輔兵則是沒有任何的問題。

有這一批新的勞動力加入,收集材料以及對「甘泉」的城牆建設,速度方面加快的不是一點半點,起碼幫擔負築城任務的團隊節省了半年左右的工期。

同時,大軍對周邊的群山掃蕩了一遍又一遍,什麼魑、魅、魍、魎、豺、狼、虎、豹在兵鋒之下皆為粉末。

這裡足夠說明呂武的「與眾不同」了吧?

他的腦迴路跟現在的人並不一樣,做一件事情的同時會摟草打兔子將別的事情順帶幹了,並且還一點都不會誤了正事。

反觀秦國集結大軍,他們倒是對「雍」的城防進行了加強,使得「雍」的城牆高度達到十三米,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堅城。其餘則是什麼都沒有干,光一堆人湊窩吃飯了。

呂武得知秦國都城「雍」變成實實在在堅城時,心裡都快笑死了。

那說明秦人對打|野|戰缺乏獲勝的信心,隨時隨地想要退回「雍」城之內打城池防禦戰,又覺得「雍」靠不住。

如果呂武不是抱著削弱秦國的心態在征戰,面對秦國將「雍」打造成為堅城會很頭疼。

現在「雍」成了一座堅城?呂武之所以感到心情愉悅的道理非常簡單。

「雍」成為堅城當然會變成秦國的屏障,一旦城池沒有失守就是一枚釘子。

然後呢?

又高又厚的城牆能將「雍」保住,城內能不能種田,有沒有足夠的水源,要不要再種上一大片樹木,留地皮養草來著?

站在戰略的層面來看,秦國已經遭到了極大的削弱,光是能守住「雍」沒有用處,要能在野戰與晉國進行抗衡,堅城的作用才能得到顯現。

僅是有一座堅城,還是作為一國都城,不是前線某處關隘,一卡住就能阻止外敵入侵,就問能輕易這麼玩嗎?!

軍民兩用的「城」是一回事,專門用于軍事價值的「關隘」是另外一回事。

簡單說吧!

作為「關隘」的設施,本來就是需要來自後方的資源供養,能自給自足很不錯,沒有也無所謂。

而秦國將「雍」修得再好,沒有一個安穩生產的環境,不止對生活在「雍」的人產生負擔,完全就是在拖整個國家的後腿了。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呂武不是覺得這樣不好,想道:「某種程度來講,大明的國力損耗跟都城在前方,各種資源從各處彙集國都(漕運),以及不得不一再對遼東進行投入,都有很大的關係啊。」

現在的秦國不是大明,他們最為富庶的「都城圈」已經徹底被打爛,能為前方提供資源的只剩下一個起源地。

老實說,呂武現在都巴不得就這麼跟秦國耗下去,拖個三年兩載都不用再打,秦人就要集體餓死了。

停駐在「櫟陽」不繼續進軍還有另外的作用。

呂武心態很穩,有點無所謂到底打不打了。

要知道從秦人起源地「冀」到前線的補給線到底有多長,期間導致的糧秣運輸的損耗,可以想像他們的內心到底有多麼急切地盼著能早點打開。

現在急著要拚命的是秦國,不是陰氏和魏氏。

但凡敵人想要達成的目標,己方就不能使之完成。

再則,秦國都那麼明白地擺出急到不行的模樣,呂武不對秦國玩一把「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的操作,簡直是在將自己的智商丟在地上反覆踩踏。

讓呂武沒有想到的是,自己西征會引來那麼廣大的關注,國內一幫人眼巴巴地瞅著,各個諸侯國也因為西征沒有產生結果正在觀望。

那些諸侯國搞啥玩意?他們的關注很有道理。

如果陰氏和魏氏能把要拚命的秦國擊敗,代表的是晉國的西面再無後顧之憂,晉國從今以後不但能跟楚國角逐,還能抽出更大的力量用在各國身上。

換作陰氏和魏氏被擊敗,等於是秦國再次捲土重來,甚至會讓晉國內部正局出現動蕩。

所以,先不管國君集結中軍和下軍到「鄭縣」有多少種意圖,就問有沒有必要?那肯定是有必要的!

急到腦子要抽筋的秦國再次來了使者?呂武連裝都不裝,派人明白告訴士雃,什麼話都不用說,秦國想打就過來,不過來愛咋咋地。

其實也真沒有裝的必要,一切都擺在了明面,呂武甚至期盼秦國受不得刺|激真來個揮師東進。

當然,呂武不會那麼不厚道在魏氏封地上跟秦軍開打,岐山東南方向的渭水之邊就是一個很好的廝殺場地,死了想山上葬,還是搞水葬,方便地很,不用擔心雙方將士的遺體收斂問題。

范氏別出劉氏的士雃把自己搞得很忙,得不到呂武的接見跑回去,復又再次向東出使,見不著呂武就去晉國都城「新田」找其他人。

晉國鬧不懂呂武到底想幹什麼的人一大堆,他們哪怕有點看懂,不可能為士雃當說客。

結果,士雃在「新田」沒有任何收穫,轉道去了「絡邑」。

等士雃得到周天子的一些承諾再踏上歸途,陰氏和魏氏的大軍依然待在「櫟陽」,秦軍很難受地駐紮在一個叫「郿」的「邑」邊上,雙方維持隔空瞪眼就是不開打的局面。

話說,秦國既然那麼著急,為什麼不撲上去跟陰氏和魏氏玩命?

需要了解一下「患得患失」、「信心不足」、「左右為難」等等意思相關的成語。

秦軍東進,光是補給線再次拉長,就夠他們受的。

陰氏有那麼多騎兵,已經在研究騎戰的秦國沒道理不知道一旦戰敗,不可能在陰氏騎兵的追擊下逃掉多少人。

說白了,秦國是很急,腦子卻沒有壞掉,他們認定最理想的開戰地點就是在「雍」附近。

再則,秦國要拚命的對象是陰氏和魏氏。

然後,陰氏和魏氏後面還有一個晉國。

秦國即便拚命打贏了陰氏和魏氏,以他們現在的國家實力和整體情況,敢挑動整個晉國的神經嗎?

他們這一次哪怕是打贏了,能不能阻止呂武繼續沒完沒了的入侵,依然是屬於未知數。

呂武屬於穩得住。

秦國想拚命又存在顧慮,顯得很矛盾。

有人卻是等不及了。

士匄向國君請示,早晚要去「鄭縣」集結,要不范氏和趙氏的軍隊先過去。

范氏一下子還是出動一個「軍」的規模,士匄要划出其中的兩個「師」和趙氏的一個「師」直接攻打伊洛之戎。

國君是打從心裡不願意,提到楚國看著沒什麼動靜,不知道楚國是不是在憋大招,晉國怎麼都要提防著點。

中行偃跳出來湊熱鬧,表示範氏和趙氏大膽地往前上,他會集結荀氏和中行氏、智氏的軍隊湊成一個「軍」,再聯合程氏以及南邊/東邊的中小貴族,盯著南邊的楚國和東邊的各諸侯國。

這尼瑪!

呂武一下子拉一個「軍」出來。

中行偃和士匄看似輕鬆地隨便一拉也是各自一個「軍」。

晉國的卿位家族的實力,著實太特么嚇人啦!

呂武那是屬於逼不得已。

中行偃和士匄則是純粹炫耀武力,隱性的表示不光陰氏牛逼,俺們也是很強大的。

適當地表現一下強大在晉國很有必要,尤其是作為一個卿位家族。

國君不知道有沒有被嚇到?他因為有中行偃的保證,再來是士匄攻打伊洛之戎的意願太強烈,像往常那樣選擇退讓,同意了范氏和趙氏的軍事行動。

呂武得知消息只是撇了撇嘴,納悶中行偃的心真夠大,再很是假情假意地在內心裡感慨一句:「和平使者當不成啦!」

因為陰氏和魏氏西征,搞得「東方世界」陷入短暫的安寧,呂武的確是為「東方世界」的和平做了少許貢獻。

跟駐軍「甘泉」時期一樣,呂武可沒讓麾下的人閑著。

他跟人在「櫟陽」的魏琦進行商討,再派人回去請示國君,得到了軍事控制「侯麗」的允許。

魏氏巴不得陰氏在河西有塊「地」,爆發出極大的熱情,調動農夫幫陰氏修復舊城,甚至幫忙梳理耕地。

呂武又再請示國君,問能不能在前線構築永固工事款式的營盤。

他選擇的地點在後世的「咸陽」附近,同時也將那裡選定為今次跟秦軍決戰的最終場地。

什麼永固工事之類,用現在的話來講叫建設「武城」。

國君得到請示,琢磨著呂武是真要跟秦國沒完沒了耗下去,不明白怎麼會選擇一塊平原築「武城」,不是選擇地勢險要的所在。

國君認真思考了一番,想了什麼不好說,同意了呂武的請求。

在國君看來,南方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