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可真就是香饃饃

如果不戰而退,不但范氏的「祭」地無法保住,晉國的臉肯定也要丟盡了。

國家面子無小事!

一旦一個國家的國格降低,隨之而來的就是無法得到尊重,進而難以威懾到其餘的國家,導致本來不怎麼樣的鄰國一再挑釁,陷入沒完沒了的麻煩之中。

國君那麼一問,問的是眾人願意承受多大的代價來跟楚鄭聯軍打一場。

士匄看向了智朔。

「祭」地是范氏的封地,士匄肯定不能搶先表態,要不已經不單純將范氏架在爐子上面烤,是直接丟進鐵水裡面煉。

這裡也是士匄姦猾在了不應該姦猾的地方。

地盤是范氏的地盤,范氏不拚命,要別人去拚命?

智朔發現士匄頻頻用眼神向自己示意,回以莫名其妙的目光:看我幹嗎?是你自己該上,趕緊沖啊!!!

安安靜靜坐著的呂歡發現士匄與智朔來來回回打眼色玩猜謎,心裡尋思道:「原來長大就是要有一雙靈活並且特能眨的眼睛?」

老實說,士匄有些小不爽了。

老范家剛剛決定在老智家不行的時候拉扯一把,怎麼老智家的兒子就這樣沒眼力介,不懂幫忙擋槍的?

坐在首位的國君將一切看在眼裡,心裡為士匄的沒擔當感到無比失望。

國君看所有人都沉默不語,一邊後悔沒出死力氣將呂武帶著南下,另一邊開口說道:「『虎牢』為范氏之土,士卿何以教我?」

他堅定認為要是呂武在場,眾人心裡有足夠的底氣,一定會嗷嗷叫要跟楚軍拼了。

直接被點名的士匄趕緊整理一下心情,說道:「楚鄭合兵八萬進逼而來,我亦可緊逼而上!」

可不敢在「虎牢」開戰啊!

這裡的地形比較複雜才會被選擇用來建造關隘,註定無法將軍隊全面擺開。

晉軍極度擅長列陣而戰,需要的是相對廣闊的地形來作為戰場;相反楚軍跟不講規矩的吳軍有多次無規則交戰的經驗,打那種不是堂堂正正對陣的戰爭更有優勢。

中行偃說道:「合兵一『軍』向前十五里,余部駐守『虎牢』可也。」

「虎牢」前方的十五里有一片平原適合當作戰場,上一次楚軍玩斷晉軍後路,他們也該防著一手。

另外,這裡的十七個「師」真不是每個「師」都一個成份。

比如來自解氏的那個「師」,裡面的「徒」不會超過八百,「羨」級別大概也就兩千多,剩下壓根就是湊數的農夫。

這個跟解氏崛起時間太短有關,再來就是晉國中小貴族的兵力被抽調得太狠,導致解朔想向友好的中小貴族借兵都借不到。

作為卿位家族的解氏那樣,一些中等貴族無法滿足國君在兵力上的需要,他們說是被逼無奈也好,說是投機取巧也罷,帶來的一部分士兵戰鬥力真的一言難盡。

倒是小貴族沒資格偷奸耍滑,問題是他們的「精銳」也只是小貴族中的「精銳」,兵源素質和列裝的裝備跟中等貴族都沒得比,哪敢去跟卿位家族相比。

如果說解氏是萬不得已,卿位家族中並不止解氏是那樣的情況。

中行偃沒以前那麼不要臉了,只是也沒有完全要臉。

他帶來的那個「師」有中行氏的兩個「旅」和來自荀氏的三個「旅」,裡面的「徒」數量在一千左右,餘下的都是「羨」。

了解當下軍制的人應該清楚一點,「羨」說白了就是亦兵亦農的武裝農夫,算不得什麼職業軍人;「徒」才是職業軍人,一般「士」就是從「徒」裡面脫穎而出。

保衛自家封地的范氏從事實上很給力!

原先駐紮在「祭」地的范氏軍隊,「徒」數量不會超過兩千,餘下倒全部都是「羨」了。

這個也是春秋中葉各家對新占封地的安排,來保證土地佔領之後的安全保障,便於農夫去開墾耕田,其餘的勞役能安心干其它事情。

范氏另外三個「師」中的「徒」不會超過六千,剩下全部都是「羨」,倒是沒帶上湊數的農夫。

三個「師」中的「徒」不到六千?一個「師」平均下來兩千「徒」,了解「徒」是個什麼,能知道對兵力構成來說其實已經非常豪華。

美中不足的是士匄不夠大氣,明明帶來了實力不俗的軍隊,想的卻是要讓別家頂上。

國君不再給機會讓人偷奸耍滑,說道:「范氏二『師』、韓氏、魏氏、中行氏各一『師』前往迎戰,余部駐紮『虎牢』。」

中行偃有意見,只是他忍住沒說。

士匄同樣有意見,他琢磨著陰氏很能打,怎麼能將陰氏的那個「師」歸於戍衛部隊,會顯得非常浪費。

當然,有些事情不能做得太過分,保衛的是老范家的封地,范氏多出點力氣是應該的,可別要求只出一個「師」,另外那個「師」的份額丟給陰氏去填。

國君那樣的安排顯得非常理智。

中小貴族拼湊而成的部隊戰鬥力怎麼樣先不提,解氏明顯拉胯不適合去剛正面,陰氏則是孩子統兵出戰,智朔更是帶病出征。

再來,晉國這是時隔兩三年之久再次跟楚國剛正面,怎麼謹慎都不顯得過分。

接下來的事情發展就令人有些側目了。

魏氏、中行氏、韓氏分別拿出一個「旅」向陰氏換了一個「旅」,偏偏還真的換成了。

而那三個陰氏的「旅」,每一個「旅」至少有五百名身穿鐵甲的「徒」,其餘「羨」的裝備也不差。

他們的借兵又有很大的針對性,例如魏氏借的那個陰氏「旅」裡面的弓弩手數量最多,中行氏和韓氏則更著重於能「抗線」的建制構成。

國君得知都在搞什麼,更知道範氏跟陰氏交換部隊沒幹成,對弟弟楊干說道:「陰氏善戰已獲享譽,歡雖年幼,乃有智慧。」

大家都信任陰氏部隊的能打能抗啊!

至於說呂歡聰慧什麼的,誰不知道同意那些的是陰氏家臣宋彬呢?

所以,陰氏家臣的能幹只是再一次被證實,使人不得不感慨陰氏能發展起來真不是依靠運氣或僥倖。

楊干問道:「我或可尋之調借?」

國君很無語地看著自己的傻弟弟,借或許能借到,楊乾親自上陣則屬於不可能。

不是國君捨不得自己的弟弟冒險,是一眾「卿」絕對不可能讓楊幹上戰陣搏殺的。

那不是「卿」顧及楊乾的生命安全,純粹是他們不樂意國君的近親因功獲賞。

而這個國君跟貴族階層有默契,不到時機絕不輕易去挑戰界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